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3563发布日期:2021-05-19 01:1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字电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


背景技术:

2.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使用者对通信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字电缆作为一种常见的通信器材,其性能近几年也得到了飞快的提升。
3.然而,相关技术的数字电缆仅靠其胶套进行防水,胶套容易被磨损,导致数字电缆的防水性能差,使得内部容易电信号发生紊乱,维护成本高,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背景中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包括铜导线、绝缘层和内保护套,所述铜导线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设置有内保护套,所述内保护套的外侧设置有阻水填充物,所述阻水填充物的外侧设置有阻水包带,所述阻水包带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外侧设置有疏水膜层,所述疏水膜层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套。
6.优选的,所述阻水填充物为热熔胶粘结而成。
7.优选的,所述防水层为铝塑复合带纵包和挤包聚乙烯材料组成。
8.优选的,所述耐磨层为高强度复合橡胶材质制成。
9.优选的,所述外保护套为镀锌钢条绞合编织而成。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该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设置有阻水填充物、阻水包带、防水层、疏水膜层以及耐磨层,使用为热熔胶的阻水填充物将各铜导线粘连起来,使得电缆内部结构紧凑,避免水分子的渗流到结构之间的缝隙中;为镀锌钢条绞合编织而成的外保护套能够提高电缆的韧性强度,避免外界因素对电缆的破坏;为高强度复合橡胶材质制成的耐磨层,能够增强电缆的耐磨性能,进而避免电缆内部各防水结构因外力因素而受损,降低电缆的防水效果;疏水膜层能够避免渗入到电缆内部的水分聚结于其表面,帮助水分扩散出去,而阻水包带和防水层便可进一步阻止水分和潮气侵入电缆内部;耐磨层能够预先避免外界因素对电缆内防水结构的损坏,再由阻水填充物、阻水包带、防水层以及疏水膜层的配合使用,大大增强了该电缆的防水性能,提高该数字电缆的防水效果,使其防水性能持久,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内局部结构示意图。
14.图1

2中:铜导线1、绝缘层2、内保护套3、阻水填充物4、阻水包带5、防水层6、疏水
膜层7、耐磨层8、外保护套9。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请参阅图1至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包括铜导线1、绝缘层2和内保护套3,铜导线1的外侧设置有绝缘层2,绝缘层2的外侧设置有内保护套3,内保护套3的外侧设置有阻水填充物4,阻水填充物4的外侧设置有阻水包带5,阻水包带5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6,防水层6的外侧设置有疏水膜层7,疏水膜层7的外侧设置有耐磨层8,耐磨层8的外侧设置有外保护套9。
17.本实施例中,阻水填充物4为热熔胶粘结而成,有助于将各铜导线1之间紧密连接,无需其他部件进行捆绑,结构简单,同时,由于热熔胶的粘合制约了套管随环境温度的变化,从而可大大改善电缆的温度特性,使得该电缆能够适用于更宽的温度范围。
18.本实施例中,防水层6为铝塑复合带纵包和挤包聚乙烯材料组成,有利于有效地阻止水分和潮气侵入电缆内部,大大提高了该数字电缆的防水性能。
19.本实施例中,耐磨层8为高强度复合橡胶材质制成,增强电缆的耐磨性能,进而避免电缆内部各防水结构因外力因素而受损,降低电缆的防水效果。
20.本实施例中,外保护套9为镀锌钢条绞合编织而成,有助于增强电缆的韧性强度,降低外界因素对该电缆的破坏。
2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水性能好的数字电缆时,首先使用为热熔胶的阻水填充物4将各铜导线1粘连起来,使得电缆内部结构紧凑,避免水分子的渗流到结构之间的缝隙中;为镀锌钢条绞合编织而成的外保护套9能够提高电缆的韧性强度,避免外界因素对电缆的破坏;为高强度复合橡胶材质制成的耐磨层8,能够增强电缆的耐磨性能,进而避免电缆内部各防水结构因外力因素而受损,降低电缆的防水效果;疏水膜层7能够避免渗入到电缆内部的水分聚结于其表面,帮助水分扩散出去,而阻水包带5和防水层6便可进一步阻止水分和潮气侵入电缆内部。
22.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