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74779发布日期:2021-02-18 23:14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模块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充电模块连接器,由于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并且在安装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坏,增加成本;同时由于结构复杂,使得充电模块连接器电连接存在不稳定、不合理。
[0003]
基于上述充电模块连接器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尚未有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有效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充电模块连接器结构复杂、不方便安装的问题之一。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包括信号插针、电力插针、针盖板以及针壳体;针壳体包括针壳本体,针壳本体内形成有电力插针通槽和信号插针通槽;针壳本体的第一端开设有针盖板槽;电力插针通槽的一端连通针盖板槽,电力插针通槽的另一端延伸至针壳本体的第二端;信号插针通槽的一端连通针盖板槽,信号插针通槽的另一端延伸至针壳本体的第二端;针盖板可拆卸设置于针壳体的针盖板槽内;信号插针的一端插装于针盖板上,并伸出针盖板;信号插针的另一端穿过针壳本体并伸入信号插针通槽内;电力插针的一端插装于针盖板上,并伸出针盖板;电力插针的另一端穿过针壳本体并伸入电力插针通槽内。
[0006]
进一步地,针壳本体上位于针盖板槽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插扣孔;插扣孔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插扣。
[0007]
进一步地,针盖板包括针盖板体,针盖板体内开设有电力插针槽和信号插针槽;针盖板体上端面开设有电力插针孔和信号插针孔,电力插针孔与电力插针槽连通,信号插针孔与信号插针槽连通。
[0008]
进一步地,针盖板体的两侧分别设有针盖板体限位部,针盖板槽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针盖板通过针盖板体限位部卡接在限位槽内,并使电力插针槽与电力插针通槽连通、信号插针槽与信号插针通槽连通。
[0009]
进一步地,针盖板体内开设有多个电力插针槽;针盖板体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电力插针孔、第二电力插针孔以及第三电力插针孔;针盖板体上端面开设有第一信号插针孔、第二信号插针孔以及第三信号插针孔;电力插针通槽包括第一电力插针通槽、第二电力插针通槽以及第三电力插针通槽;信号插针包括第一信号插针、第二信号插针以及第三信号插针;电力插针包括第一电力插针、第二电力插针以及第三电力插针;第一电力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一电力插针孔;第一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二电力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二电力插针孔;第二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三电力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三电力插针
孔;第三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三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一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信号插针孔;第一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第一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一信号插针孔;第一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内;第二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二信号插针孔;第二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内;第三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内,并伸出第三信号插针孔;第三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内。
[0010]
进一步地,针壳体为塑胶材料制成,并且针壳本体为一体成型;针壳本体上端面还设有多个沉槽,针壳本体上位于针盖板槽的前壁上设有分隔板。
[0011]
进一步地,电力插针包括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和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和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电力插针限位部;电力插针通过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伸出针盖板,并通过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延伸至电力插针通槽内。
[0012]
进一步地,电力插针为铜镀银材料制成。
[0013]
进一步地,信号插针包括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和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和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之间设有信号插针限位部;信号插针通过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伸出针盖板,并通过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内。
[0014]
进一步地,信号插针为铜镀金材料制成。
[0015]
采用以上充电模块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使得小体积大功率交流输入加信号控制连接更加可靠、稳定,方便拆装、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小体积大功率交流输入加信号电连接,成本相对较低。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立体图一;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立体图二;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爆炸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俯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主视图;
[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侧视图;
[0024]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力插针结构示意图;
[0025]
图8为本实用新型针盖板结构示意图;
[0026]
图9为本实用新型针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插针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1、信号插针;11、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12、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13、信号插针限位部;2、电力插针;21、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22、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23、电力插针限位部;3、针盖板;31、针盖板体;32、电力插针孔;33、信号插针孔;34、电力插针槽;35、针盖板体限位部;36、信号插针槽;4、针壳体;41、针壳本体;42、针盖板槽;43、电力插针通槽;44、信号插针通槽;45、限位槽;46、插扣孔;47、分隔板;48、沉槽;5、插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0]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模块连接器,具体为一种小体积大功率交流输入加信号控制充电模块连接器;具体地,该连接器包括信号插针1、电力插针2、针盖板3以及针壳体4;其中,针壳体4包括针壳本体41,针壳本体41内形成有电力插针通槽43和信号插针通槽44;针壳本体41的第一端开设有针盖板槽42;电力插针通槽43的一端连通针盖板槽42,电力插针通槽43的另一端延伸至针壳本体41的第二端,这样设计使得电力插针2可以安装在针壳本体41内,并且电力插针2的一端可以分别延伸至电力插针通槽43内,电力插针2的另一端伸出针盖板3;进一步地,信号插针通槽44的一端连通针盖板槽42,信号插针通槽44的另一端延伸至针壳本体41的第二端,这样设计使得信号插针1可设置于针壳本体41内,并且信号插针1的一端可以分别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内,信号插针1的另一端伸出针盖板3;具体地,针盖板3可拆卸设置于针壳体4的针盖板槽42内;进一步地,信号插针1的一端插装于针盖板3上,并伸出针盖板3,用于实现电连接;信号插针1的另一端穿过针壳本体41并伸入信号插针通槽44内,用于实现电连接;电力插针2的一端插装于针盖板3上,并伸出针盖板3,用于实现电连接;电力插针2的另一端穿过针壳本体41并伸入电力插针通槽43内,用于实现电连接;采用上述方案,使得充电模块连接器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能够满足现有充电模块的电连接,降低成本。
[0031]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10所示,针壳本体41上位于针盖板槽42的两外侧分别设有插扣孔46;插扣孔46内沿竖直方向设有插扣5;具体地,该插扣5包括第一插扣条和第二插扣条,第一插扣条的外侧和第二插扣条的外侧分别形成有卡钩,这样使得针壳本体41在安装时,可以通过插扣5两侧的卡钩卡接在安装柜上,从而实现固定。
[0032]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10所示,针盖板3包括针盖板体31,针盖板体31内开设有电力插针槽34和信号插针槽36;针盖板体31上端面开设有电力插针孔32和信号插针孔33,电力插针孔32与电力插针槽34连通,信号插针孔33与信号插针槽36连通;进一步地,电力插针槽34包括多个,这样可以方便针盖板3扣合在针盖板槽42内,并且提高结构的强度。
[0033]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8和图9所示,在针盖板体31的两侧分别设有针盖板体限位部35,针盖板槽42两侧分别设有限位槽45;针盖板3通过针盖板体限位部35卡接在限位槽45内,从而扣合在针盖板槽42内;进一步地,当针盖板3扣合在针盖板槽42内时,使得电力插针槽34与电力插针通槽43连通、信号插针槽36与信号插针通槽44连通,这样可以使信号插针1和电力插针2安装和连通。
[0034]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8和图9所示,针盖板体31内开设有多个电力插针槽34;针盖板体31上端面分别开设有第一电力插针孔、第二电力插针孔以及第三电力插针孔;进一步地,针盖板体31上端面开设有第一信号插针孔、第二信号插针孔以及第三信号插针孔;同时,电力插针通槽43包括第一电力插针通槽、第二电力插针通槽以及第三电力插针通槽;同时,信号插针1包括第一信号插针、第二信号插针以及第三信号插针;同时,电力插针2包括第一电力插针、第二电力插针以及第三电力插针;第一电力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一电力插针孔;第一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二电力
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二电力插针孔;第二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三电力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三电力插针孔;第三电力插针另一端延伸至第三电力插针通槽内;第一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信号插针孔33;第一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第一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一信号插针孔;第一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内;第二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二信号插针孔;第二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内;第三信号插针一端设置于针盖板体31内,并伸出第三信号插针孔;第三信号插针另一端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内。
[0035]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10所示,针壳体4为塑胶材料制成,具体为工程塑胶材料制成,这样增加针壳体4的加工成本、满足安装需求;进一步地,在加工成型过程中,针壳本体41为一体成型,这样可满足强度要求;进一步地,针壳本体41上端面还设有多个沉槽48,这样是为方便针壳本体41的安装,同时可提升其强度;进一步地,针壳本体41上位于针盖板槽42的前壁上设有分隔板47,分隔板47与电力插针槽34相互对应,起到分隔的作用,这样方便安装时起到支撑的作用。
[0036]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10所示,电力插针2包括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21和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22,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21和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22之间设有电力插针限位部23;具体地,电力插针2通过电力插针第一连接端21伸出针盖板3,并通过电力插针第二连接端22延伸至电力插针通槽43内;进一步地,电力插针2为铜镀银材料制成。
[0037]
优选地,结合上述方案,如图1至图10所示,信号插针1包括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11和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12,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11和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12之间设有信号插针限位部13;具体地,信号插针1通过信号插针第一连接端11伸出针盖板3,并通过信号插针第二连接端12延伸至信号插针通槽44内;进一步地,信号插针1为铜镀金材料制成。
[0038]
采用以上充电模块连接器的技术方案,使得小体积大功率交流输入加信号控制连接更加可靠、稳定,方便拆装、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结构简单、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小体积大功率交流输入加信号电连接,成本相对较低。
[003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