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钽丝切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4067发布日期:2021-03-23 11:18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钽丝切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切割刀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钽丝切刀。



背景技术:

钽丝以钽粉为原料经轧制、拉拔等塑性加工方法制成的一种丝状钽材。钽丝在电子工业上用量最大,主要用于钽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引线。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1404212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片式氧化铌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该电容器包括:环氧树脂封装外壳内设置一氧化铌电容器基体、镍基镀锡负极引出片和镍基镀锡阳极引出片,一氧化铌电容器基体内部为阳极,表面为阴极,阳极内设有钽丝阳极引出线,一氧化铌电容器基体的阴极与镍基镀锡负极引出片电连接,一氧化铌电容器基体内的钽丝阳极引出线焊接在镍基镀锡阳极引出片上形成电连接。该氧化铌电容器结构简单、制作工艺方便,制得的氧化铌电容器可应用在多种电路中,如大浪涌电压和电流的开关电源电路等,当出现意外的击穿时,不会燃烧和爆炸,且可有效避免出现连续击穿,相比钽电容器或纯铌电容器,可靠性,安全性有大幅度提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电容中的阳极由钽丝支撑,现有的刀具没有专门应用于钽丝切割的切刀,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钽丝切刀,其具有便于对钽丝进行切割以形成电容阳极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钽丝切刀,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合金刀背和合金刀刃,所述合金刀刃与合金刀背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基体外侧壁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合金刀刃包括竖直面和斜切面,所述竖直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金刀背与合金刀刃由不同材料制成,因而可以使得刀具兼顾不同材料的性质且成本较低,而基体的加强层能够对基体的强度进行增强,使得刀具的强度得到提高,而切削面的设置使得刀具的锋利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刀具能够精准地切割钽丝,从而形成电解电容的电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层外侧壁设置有金刚石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刚石涂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质和耐腐蚀性,因而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在加强层的表面可以提高刀具的耐磨性质和耐腐蚀性质,从而使得刀具更加耐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刚石涂层外侧壁设置有润滑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涂层能够减小摩擦,从而使得刀具的润滑系数较大,进一步提高了刀具的耐磨性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体位于合金刀背上设置有固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孔的设置便于将刀具固定在刀架上,从而便于刀具的安装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孔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孔为腰型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固定孔的设置便于提高刀具固定的稳定性,而腰型孔的固定孔则便于对刀具的位置进行微调,从而便于将刀具安装在不同的刀架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合金刀背底部设置有插槽,所述合金刀刃顶部设置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槽和插块的设置便于提高合金刀背与合金刀刃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合金刀刃固定在合金刀背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槽为燕尾槽,所述插块为燕尾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燕尾槽和燕尾块的设置便于防止合金刀刃从合金刀背的高度方向上脱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合金刀刃与合金刀背连接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了基体、合金刀背、合金刀刃、焊接固定、加强层、竖直面和斜切面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对钽丝进行切割以形成金属电极的效果;

2、采用了金刚石涂层和润滑涂层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提高刀具的耐磨性质的效果;

3、采用了固定孔、燕尾块作为插块以及燕尾槽作为插槽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提高刀具固定的稳定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钽丝切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基体周围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1、基体;2、合金刀背;21、插槽;3、合金刀刃;31、插块;4、加强层;41、金刚石涂层;42、润滑涂层;5、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钽丝切刀,参照图1,其包括基体1,基体1包括合金刀背2和合金刀刃3,合金刀背2为yg类硬质合金锻造形成,yg类硬质合金的强度和韧性好,但高温硬度和高温韧性较差;而合金刀刃3则由yw类类硬质合金锻造形成,yw类硬质合金抗弯强度、冲击韧性、高温硬度、抗氧能力和耐磨性。

参照图1和图2,合金刀背2底部一体成型有插槽21,插槽21为沿合金刀背2;长度方向延伸的燕尾槽;合金刀刃3顶部一体成型有与插槽21相适配的插块31,插块31为沿合金刀刃3长度方向延伸的燕尾块;合金刀刃3与合金刀背2经焊接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合金刀刃3与合金刀背2的连接更加稳定

参照图1和图2,基体1外侧壁经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有加强层4,加强层4为氮钛铝涂层,合金刀刃3包括竖直面和斜切面,竖直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25°,从而大大提高了切刀的锋利度与强度。

参照图1和图2,加强层4外侧壁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有金刚石涂层41,由于金刚石涂层41具有良好的耐磨和耐腐蚀性质,因而提高了刀具表面性质。

参照图1和图2,金刚石涂层41外侧壁化学气相沉积法沉积有润滑涂层42,润滑涂层42为glc涂层或wc/c涂层,由于glc涂层或wc/c涂层具有很好的润滑性能,因而使得刀具表面的摩擦较小,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

参照图1,基体1位于合金刀背2上开设有固定孔5,固定孔5开设有多个,固定孔5为沿基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腰型孔,从而便于将刀具固定在刀架上。

工作原理如下:

在刀具制作的过程中,预先将合金刀背2和合金刀刃3锻造好,并在合金刀背2底部切削出燕尾槽,以及在合金刀刃3的顶部切削出燕尾块,然后将燕尾块插入燕尾槽中,然后经焊接进行固定,从而将合金刀背2与合金刀刃3进行固定。

然后在基体1上开出固定孔5并在基体1上磨出切削面,然后通过气相沉积法在基体1的表面由内向外沉积出加强层4、金刚石涂层41和润滑涂层42,完成刀具的制作,使其具有较好的锋利度和耐磨性能。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包括合金刀背(2)和合金刀刃(3),所述合金刀刃(3)与合金刀背(2)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基体(1)外侧壁设置有加强层(4),所述合金刀刃(3)包括竖直面和斜切面,所述竖直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4)外侧壁设置有金刚石涂层(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石涂层(41)外侧壁设置有润滑涂层(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位于合金刀背(2)上设置有固定孔(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5)设置有多个,所述固定孔(5)为腰型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刀背(2)底部设置有插槽(21),所述合金刀刃(3)顶部设置有与插槽(21)相适配的插块(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钽丝切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21)为燕尾槽,所述插块(31)为燕尾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钽丝切刀,涉及切割刀具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电容中的阳极由钽丝支撑,现有的刀具没有专门应用于钽丝切割的切刀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合金刀背和合金刀刃,所述合金刀刃与合金刀背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基体外侧壁设置有加强层,所述合金刀刃包括竖直面和斜切面,所述竖直面与切削面之间的夹角为15°—45°;所述加强层外侧壁设置有金刚石涂层;所述金刚石涂层外侧壁设置有润滑涂层,达到了便于对钽丝进行切割以形成电容阳极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能;赵亮;赵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能华钨钢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28
技术公布日:2021.0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