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5899发布日期:2021-05-19 01:3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磁保持双相继电器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继电器,对电路起着自动接通和切断的作用。当继电器的触点需要开或合状态时,只需要用正直流脉冲电压激励线圈,可在瞬间完成继电器开与合的状态转换。通常触点处于保持状态时,线圈不需要继续通电,仅靠永久磁铁的磁力就能维持继电器的状态不变。
3.现有磁保持双相继电器,结构体积比较大、不便于安装、同时还具有生产成本较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便于在导轨式电能表表壳内部安装,具有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及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6.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包括:通过分隔板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两容置空间的继电器基座,设置在一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磁路结构,卡设在所述分隔板一侧、且设置在两所述容置空间内、由所述磁路结构驱动、朝所述分隔板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推动卡,还包括:上、下结构安装、设置于另一所述容置空间内、且根据所述推动卡的推动同时闭合或断开以切换两个负载端回路状态的两组触点组件,每一所述触点组件上均设有信号取样和pcb插板定位针脚。
7.优选地,每一组所述触点组件均包括: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另一所述容置空间上的动片组合件,及设置在另一所述容置空间、且设置在所述动片组合件下方的静片组合件。
8.优选地,所述动片组合件包括: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上的连接片,及一端与所述连接片铆接的动片结构。
9.优选地,所述动片结构包括:大弓片、小弓片、簧片和动触点;所述大弓片、所述小弓片和所述簧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一端铆接,所述大弓片、所述小弓片和所述簧片悬臂端由所述动触点铆接。
10.优选地,所述簧片的悬臂端插入到所述推动卡的前卡槽中,所述簧片的悬臂端抵接所述推动卡前卡槽的前壁,所述大弓片的悬臂端抵接所述推动卡前卡槽的后壁。
11.优选地,所述大弓片的悬臂端和所述小弓片的悬臂端之间留有间隙。
12.优选地,所述推动卡与所述磁路结构连接的一端上凹设有第一缺块,所述推动卡另一端上设置有卡槽结构。
13.优选地,所述磁路结构包括: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内的夹板,设置在所述夹板上的衔铁组件,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内的线圈架,及设置在所述线圈架距离所述衔铁组件较近的一侧上的轭铁。
14.优选地,所述衔铁组件包括:磁钢,凸设在所述磁钢上下两端、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磁钢左右两端上的限位板,及设置在所述磁钢一侧、延伸入所述推动卡的拨杆。
15.优选地,每一所述轭铁一端固设在所述线圈架上、另一端悬空在两所述限位板之间,每一所述轭铁均呈l型。
16.本实用新型的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上下结构的方式安装两组所述触点组件,所述磁路结构驱动所述推动卡同时推动两所述触点组件闭合或闭合,实现了双负载双继电器的功能,同时,从空间上看、本产品的体积更小便于安装,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结构分解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推动卡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打开上盖及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磁路结构与推动卡及触点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动片组合件与推动卡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以下为附图标记说明:
25.继电器基座1,基座11,底盖12,上盖13,分隔板a,第二隔板a2,磁路结构2,夹板21,衔铁组件22,磁钢221,限位板222,拨杆223,线圈架23,轭铁24,推动卡3,第一缺块31,卡槽结构32,前卡槽32a,中卡槽32b,触点组件4,动片组合件41,静片组合件42,连接片4a,动片结构4b,大弓片4b1,小弓片4b2,簧片4b3,动触点4b4。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7.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施例的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包括:通过分隔板a将内部空间分隔成两容置空间的继电器基座1,设置在一所述容置空间内的磁路结构2,卡设在所述分隔板a一侧、且设置在两所述容置空间内、由所述磁路结构2驱动、朝所述分隔板a垂直方向上下运动的推动卡3,上、下结构安装、设置于另一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由根据所述推动卡3的推动同时闭合或打开以切换两个负载端回路状态的两组触点组件4,每一所述触点组件4上均设有信号取样和pcb插板定位针脚。
2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所述继电器基座1包括:基座11,盖设在所述基座11底面的底盖12,及盖设在所述基座11顶面的上盖13。具体地,所述基座1内设置有所述隔板a,一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第二隔板a2,所述磁路结构2和所述结构驱动3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a2的左侧,所述推动卡3设置在所述第二隔板a2的右侧。
29.所述磁路结构2包括: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1内上部的夹板21,设置在所述夹板21上的衔铁组件22,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1内的线圈架23,及设置在所述线圈架23距离所述衔铁组件22较近的一侧上的轭铁24。具体地,所述衔铁组件22包括:磁钢221,凸设在所述磁钢221上下两端、且分别设置在所述磁钢221左右两端上的限位板222,及设置在所述磁钢
221一侧、延伸入所述推动卡3的拨杆223,所述拨杆223的外端包括球头。更具体地,每一所述轭铁24一端固设在所述线圈架23上、另一端悬空在两所述限位板222之间,每一所述轭铁24均呈l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线圈架23上设置有线圈(图未示)。进一步地,所述磁钢221会根据磁场力运动,运动过程中、所述限位板222会与所述轭铁24的结构设置会将所述磁钢221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往返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推动卡3也在一定行程内做往返运动,从而同时控制两组所述触点组件4同时闭合或同时断开。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动卡3与所述磁路结构2连接的一端上、与所述磁路结构2正相对的一面上朝与所述磁路结构2相反的方向凹设有第一缺块31,所述推动卡3另一端上设置有卡槽结构32,所述卡槽结构32为由两竖挡板分隔成的两前卡槽32a和中卡槽32b组成。具体地,所述前卡槽32a呈u型。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组所述触点组件4均包括:可上下活动地设置在另一所述容置空间上的动片组合件41,及设置在另一所述容置空间、且设置在所述动片组合件41下方的静片组合件42。具体地,所述动片组合件41包括:固设在所述继电器基座1上的连接片4a,及一端与所述连接片4a铆接的动片结构4b,所述动片结构4b包括:大弓片4b1、小弓片4b2、簧片4b3和动触点4b4;所述大弓片4b1、所述小弓片4b2和所述簧片4b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片4a一端铆接,所述大弓片4b1、所述小弓片4b2和所述簧片4b3悬臂端由所述动触点4b4铆接。具体地,所述簧片4b3的悬臂端插入到所述推动卡3的前卡槽31中,所述簧片4b3的悬臂端抵接所述推动卡3前卡槽32a的前壁,所述大弓片4b1的悬臂端抵接所述推动卡3前卡槽32a的后壁。更具体地,所述大弓片4b1的悬臂端和所述小弓片4b2的悬臂端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动片组合件41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静片组合件42上,每一所述动片组合件41上的动触点均正对每一所述静片组合件42的静触点,且两所述动触点同时与所述静触点闭合或断开。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组触点组件4分装在所述基座11两侧相应卡位,通过所述上盖13和所述底盖12进行塑封,所述大弓片4b1、所述小弓片4b2和所述簧片4b3铆接于所述连接片4a上起分流作用,所述簧片4b3部分别卡入所述推动卡3对应卡槽,形成一个电磁力驱动触点断开或者闭合的结构体。当给线圈施加激励,线圈产生磁场,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钢221内的衔铁的磁场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从而使衔铁产生位置变化,带动所述推动卡3运动,使两组触点断开或者闭合。从而实现本产品上下双层负载、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的功能。本产品的磁保持双组双负载继电器两组触点组件4可承受相同负载,同时通断,又互不影响。本产品占用空间小、具有在导轨式电能表表壳内部安装方便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可靠性好的优点。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