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感应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10993发布日期:2021-05-11 15:0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信号感应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号感应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信号感应线通常通过两端分别与设备插接以进行信号传输,在一些使用场景中,例如驾校车场考试时,需要对练习或考试的车辆是否压线进行检测,通常采用在实线上预设一块通电的金属板,金属板的长度方向和实线长度方向一致,金属板下方放置多根信号感应线沿实线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信号感应线,当车辆压线时,金属板的一处位置压下与多根信号感应线中的若干根信号感应线一端接触,从而将信号传输至后台警示设备以提醒人员该车辆压线,然而该种方式需要使用多跟相关技术中的信号感应线,因此较为浪费材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节省材料,节约成本,本申请提供一种信号感应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信号感应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至少一个导线部,以及裹覆在所述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所述导线部包括至少一根导线,所述绝缘皮一侧沿所述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所述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的缺口,所述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信号感应线沿实线长度方向布设在金属板下方,将信号感应线的缺口侧朝上设置,当车辆压线时,金属板一处随其压下,与信号感应线的导线部接触,从而将信号通过信号感应线传输至后台,该种方式相较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检测方式来说,更为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

优选的,当所述导线部包括两根以上所述导线时,所述导线之间相互缠绕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相较于单根导线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位移,且多根导线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

优选的,所述缺口呈狭长柳叶状设置,所述缺口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根所述导线的螺旋方向一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断裂。

优选的,多个所述缺口沿所述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均匀排列设置的缺口使得信号感应线同侧信号传输效果较为稳定。

优选的,当所述信号感应线包括两个所述导线部时,两个所述导线部相互平行设置,两层分别裹覆在两个所述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之间通过绝缘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导线部以及绝缘层的设置,使得信号感应线放置时更为稳定,不容易受到应力或外力而翻转,同时使得信号感应线两侧均可以进行检测。

优选的,当所述信号感应线包括三个及以上所述导线部时,多个所述导线部相互平行设置,多层分别裹覆在多个所述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之间通过绝缘层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导线部以及绝缘层的设置,使得信号感应线放置时更为稳定,同时可以对不同的压线程度进行测量。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底部与所述绝缘皮底部相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信号感应线放置时更为平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使用时,将信号感应线沿实线长度方向布设在金属板下方,将信号感应线的缺口侧朝上设置,当车辆压线时,金属板一处随其压下,与信号感应线的导线部接触,从而将信号通过信号感应线传输至后台,该种方式相较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检测方式来说,更为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

多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相较于单根导线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位移,且多根导线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

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断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包含两根导线的导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中包含三根导线的导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导线;2、绝缘皮;3、缺口;4、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导线部,以及裹覆在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导线部包括一根导线1,绝缘皮2一侧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线1的外壁露出的缺口3,导线1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本实施例中,多个缺口3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缺口3呈狭长柳叶状设置,且缺口3的长度方向与导线部的横截面之间具有夹角,具体在60°~80°之间。

实施例二:

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导线部,以及裹覆在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导线部包括两根导线1,两根导线1之间相互缠绕设置,绝缘皮2一侧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的缺口3,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两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1相较于单根导线1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2位移,且两根导线1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缺口3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缺口3呈狭长柳叶状设置,且缺口3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根导线1的螺旋方向一致,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3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2断裂。

实施例三:

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导线部,以及裹覆在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导线部包括多根导线1,多根导线1之间相互缠绕设置,绝缘皮2一侧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的缺口3,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多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1相较于单根导线1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2位移,且多根导线1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缺口3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缺口3呈狭长柳叶状设置,且缺口3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根导线1的螺旋方向一致,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3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2断裂。

实施例四:

参照图3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两个导线部,以及裹覆在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导线部包括两根导线1,两根导线1之间相互缠绕设置,绝缘皮2一侧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的缺口3,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两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1相较于单根导线1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2位移,且两根导线1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缺口3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缺口3呈狭长柳叶状设置,且缺口3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根导线1的螺旋方向一致,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3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2断裂。

两个导线部相互平行设置,两层分别裹覆在两个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之间通过绝缘层4连接,绝缘层4底部与绝缘皮2底部相平齐,绝缘层4的底部与缺口3分别位于导线部的相对两侧,两个导线部以及绝缘层4的设置,使得信号感应线放置时更为稳定,不容易受到应力或外力而翻转,同时使得信号感应线两侧均可以进行检测。

使用时,将信号感应线沿实线长度方向布设在金属板下方,将信号感应线的缺口3侧朝上设置,当车辆压线时,金属板一处随其压下,与信号感应线的导线部接触,从而将信号通过信号感应线传输至后台,该种方式相较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检测方式来说,更为节省材料,从而节约成本;应当注意的是,此处举出本申请中一种信号感应线在驾考检测车辆压线时的应用以示例,本申请的信号感应线应当可以用于各个适用领域。

实施例五:

参照图2和图7,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信号感应线,包括多个导线部,以及裹覆在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导线部包括两根导线1,两根导线1之间相互缠绕设置,绝缘皮2一侧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供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的缺口3,导线部的外壁露出用于与外界进行信号传输;两根相互缠绕设置的导线1相较于单根导线1来说,不容易相对绝缘皮2位移,且两根导线1缠绕后形成的导线部同一侧间隔突出,方便后续加工缺口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缺口3沿导线部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列设置,缺口3呈狭长柳叶状设置,且缺口3的长度方向与其中一根导线1的螺旋方向一致,在信号感应线受到外力弯折时,缺口3边缘不容易张裂扩张而导致绝缘皮2断裂。

多个导线部相互平行设置,多层分别裹覆在多个导线部外壁的绝缘皮2之间通过绝缘层4连接,绝缘层4底部与绝缘皮2底部相平齐,绝缘层4的底部与缺口3分别位于导线部的相对两侧,多个导线部以及绝缘层4的设置,使得信号感应线放置时更为稳定,同时可以对不同的压线程度进行测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