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8533发布日期:2021-01-05 17:58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网络插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插座作为连接网络必不可少的连接器,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网络布线时,线缆的进线方向是不固定的,但现有的网络插座多为单方向进线插座,在安装时需要根据线缆的进线方向需求更换网络插座或旋转网络插座内部的接线端子,这样不仅操作繁琐,而且耗时较长,后期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能根据线缆进线方向需求进行多方向的接线操作,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节省了施工时间,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包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的上端设有插座面板,下端设有插座后盖,所述插座主体与插座后盖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置线路板芯组件的容腔。所述插座主体的下端四边均设有线缆进线槽,所述插座后盖上设有与所述线缆进线槽一一对应的线缆让位槽,对应的所述线缆进线槽、线缆让位槽共同形成供线缆穿过的进线口。所述线路板芯组件包括线路板,所述线路板的上端插接有至少一个网络连接插座,下端插接有至少一组idc接线端子。一组所述idc接线端子包括一对垂直布设的idc接线座,且所述idc接线座与任一所述进线口垂直或平行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插座主体上的线缆进线槽与插座后盖上的线缆让位槽的设置形成了供线缆穿过的四个方向上的进线口,便于根据线缆实际的进线方向需求选择对应方向上的进线口;再通过垂直布设的idc接线座使得从任一进线口进入的线缆均能与之压接固定,进而实现线缆与线路板的通信连接。本发明的网络插座能根据线缆进线方向需求进行四个方向上的进线操作,不仅提高了网络插座使用灵活度和便捷性,而且节省了施工时间,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

进一步来说,所述idc接线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四个上下连通的接线通槽,每个所述接线通槽内均设有卡线刀,所述卡线刀的一端设有用于压接线缆的卡线槽,另一端设有能插接到所述线路板上的一号鱼眼端子。通过卡线刀刺破线缆外皮,使得线缆内的铜线能压接在卡线槽内,再通过一号鱼眼端子与线路板的连接,实现线缆与线路板之间的数据传输。

进一步来说,所述idc接线座上还盖设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idc防尘盖,所述idc防尘盖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接线通槽一一对应连通的线缆过线槽,另一侧设有能卡钩到所述idc接线座上的活动卡钩。所述idc接线座上设有与所述活动卡钩匹配的防尘盖卡槽。通过idc防尘盖的设置能有效减少灰尘进入到idc接线座内,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通过活动卡钩与防尘盖卡槽的配合实现了idc防尘盖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idc接线座;通过线缆过线槽的设置能为线缆接入idc接线座内让位。

进一步来说,所述活动卡钩包括与所述idc防尘盖一体成型的按压板,所述按压板的一端设有钩部,另一端设有便于按压的按压部。所述idc防尘盖上设有供所述按压部移动的让位缺口。向让位缺口方向轻按按压部,钩部能随之向远离idc防尘盖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其与防尘盖卡槽的解锁。

进一步来说,所述线路板芯组件还包括固接在所述线路板下端的线路承载板,所述线路承载板的四边均设有供所述idc接线座穿过的接线座让位槽,所述线路承载板的四角均设有能卡钩到所述插座主体上的连接卡钩。所述线路承载板上还设有用于粘贴线缆压线标识的压线位标识槽,所述压线位标识槽上开设有便于限制线缆压线标识粘贴位置的防呆缺口。通过线路承载板的设置能支撑住线路板,再通过连接卡钩的设置实现了线路板芯组件与插座主体的固定连接,确保使用过程中线路板芯组件的稳定性,保证信号传输服务质量;将线缆压线标识粘贴在压线位标识槽内,为线缆与idc接线座的压接位置提供参考;通过防呆缺口的设置能确保线缆压线标识粘贴到位。

进一步来说,所述线路承载板靠近所述线路板的一侧还分别设有避位槽、限位防呆柱,所述避位槽用于避让连接在所述线路板上的网络连接插座,所述限位防呆柱用于定位线路板与线路承载板的连接位置。所述线路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防呆柱匹配的防呆穿孔。通过避位槽的设置能避免线路承载板接触到网络连接插座,确保网络连接插座与线路板连接的稳定性;通过限位防呆柱与防呆穿孔的设置限定了线路板与线路承载板连接的方向。

进一步来说,所述插座主体包括主体安装板,所述主体安装板的下端一体设置有框型围板。所述框型围板的下端四边设有所述线缆进线槽,所述线缆进线槽的下端还固接有位于进线口处的紧线夹,所述线缆进线槽的两侧设有用于限制紧线夹位置的紧线夹限位槽。通过紧线夹的设置能夹紧位于进线口处的线缆,防止工作过程中线缆的晃动,保证传输稳定。

进一步来说,所述框型围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连接卡钩匹配的卡钩锁止台阶,所述主体安装板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框型围板内侧的一号螺孔柱,所述一号螺孔柱用于连接插座后盖。

进一步来说,至少一个所述线缆让位槽内设有能插接到对应的所述线缆进线槽内的预制挡板,所述预制挡板与线缆让位槽连接处设有便于折断的预断压痕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连接单根线缆时,只需与该线缆进线方向相同的进线口开启即可,此时,通过预断压痕线的设置能快速折断该进线口处的预制挡板,实现该进线口的开启,同时,通过其他进线口处的预制挡板能将其他方向上的进线口关闭,以减少灰尘进入到网络插座的内部,保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进一步来说,所述网络连接插座包括插座壳体,所述插座壳体内设有至少一组直压式插芯,所述直压式插芯包括插针支架、支架扣件及两排插针,所述支架扣件用于将插针固定插接在所述插针支架内,所述插针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插针支架并设有能插接到线路板的二号鱼眼端子。通过支架扣件实现了插针在插针支架内的稳固性,通过二号鱼眼端子实现了插针与线路板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口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口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口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口插座的线路板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口插座的线路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口插座的线路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口插座使用时的线缆走线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dc接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卡线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dc防尘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idc防尘盖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路承载板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主体的正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连接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线缆;1-插座主体;10-紧线夹;11-进线槽;111-紧线夹限位槽;12-主体安装板;121-一号螺孔柱;122-插座通孔;13-框型围板;131-卡钩锁止台阶;2-插座面板;3-插座后盖;31-进线槽;32-二号螺孔柱;33-外接地线柱;34-预制挡板;4-线路板;5-网络连接插座;51-插座壳体;52-插针支架;521-插针插槽;522-限位支座;523-活动式支撑架;53-插针;531-二号鱼眼端子;54-第一支架卡扣;55-第二支架卡扣;6-idc接线座;61-接线通槽;62-卡柱;63-防尘盖卡槽;7-卡线刀;71-卡线槽;72-一号鱼眼端子;8-idc防尘盖;81-线缆过线槽;82-按压板;821-钩部;822-按压部;83-让位缺口;9-线路承载板;91-接线座让位槽;92-连接卡钩;93-压线位标识槽;931-防呆缺口;94-避位槽;95-限位防呆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

参见附图1-6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型四向进线网络插座,包括插座主体1,所述插座主体1的上端设有插座面板2,下端设有插座后盖3,所述插座主体1与插座后盖3之间限定形成用于容置线路板芯组件的容腔。所述插座主体1的下端四边均设有线缆进线槽11,所述插座后盖3上设有与所述线缆进线槽11一一对应的线缆让位槽31,对应的所述线缆进线槽11、线缆让位槽31共同形成供线缆穿过的进线口。所述线路板芯组件包括线路板4,所述线路板4的上端插接有一个或两个网络连接插座5,下端插接有一组或两组idc接线端子。每组所述idc接线端子均包括一对垂直布设的idc接线座6,且所述idc接线座6与任一所述进线口垂直或平行设置。通过插座主体1上的线缆进线槽11与插座后盖3上的线缆让位槽31的设置形成了供线缆穿过的四个方向上的进线口,便于根据线缆实际的进线方向需求选择对应方向上的进线口;再通过垂直布设的idc接线座6使得从任一进线口进入的线缆均能与之压接固定,进而实现线缆与线路板4的通信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现有的线缆均以八条芯线两两对绞呈四对芯线,并以白橘、橘为第一对,白绿、绿为第二对,白蓝、蓝为第三对,白棕、棕为第四对作为区分,且网络规范内芯线的排列方式遵循t568a或t568b线位,以b线位为例,由一至八排列分别为1白橘、2橘、3白绿、4蓝、5白蓝、6绿、7白粽、8棕的序列排序。因此,在接线缆时,需将线缆的每条芯线都正确压接到对应的位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每组idc接线端子对应一根线缆的压接,参见附图3-7所示,当线路板4上插接一组idc接线端子时,该网络插座的插座面板2上设置一个网络接口,该网络插座为单口网络插座;当线路板4上插接两组组idc接线端子时,该网络插座的插座面板2上设置两个网络接口,该网络插座为双口网络插座。参见附图8-9所示,所述idc接线座6沿其长度方向上设有四个上下连通的接线通槽61,每个所述接线通槽61内均设有卡线刀7,所述卡线刀7的一端设有用于压接线缆的卡线槽71,另一端设有能插接到所述线路板4上的一号鱼眼端子72。所述idc接线座可使用市面上的各种打线工具(如110打线工具、科隆打线工具)压接线缆至卡线刀内。

参见图7所示,当线路板4的下端插接两组idc接线端子时,两组idc接线端子的idc接线座6呈十字形分布在线路板4上。为了便于叙述方便,将位于线路板4右上角的两个idc接线座6作为第一组idc接线端子,将位于线路板4左下角的两个idc接线座6作为第二组idc接线端子。图7中的(1)-(4)分别示出了两根线缆100自线路板4左侧、右侧、上方、下方的进线口进入时的连接示意图。以图4中的(1)为例,当两根线缆100沿左侧的进线口进入时,其中一根线缆沿水平方向进入到第一组idc接线端子的工作区域内,将该线缆的八根芯线分为两组,每组的四根芯线分别对应压接到一个idc接线座6内的四个卡线刀7内;同样,另一根线缆沿水平方向进入到第二组idc接线端子的工作区域内,将该线缆的八根芯线分为两组,每组的四根芯线分别对应压接到一个idc接线座4内的四个卡线刀7内。需要注意的是,当线路板4的下端只插接一组idc接线端子时,此时只能压接一根线缆,对于线缆自四个方向的进线口进入时的压接方式可参照上述两根线缆的压接方式,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8所示,所述idc接线座6的一端设有能卡入到线路板4上的卡柱62,另一端盖设有与之可拆卸连接的idc防尘盖8。所述idc接线座6上设有防尘盖卡槽63。所述卡柱62采用热熔工艺固定于线路板4上,以提高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参见附图10-11所示,所述idc防尘盖8的一侧设有与所述接线通槽61一一对应连通的线缆过线槽81,另一侧设有能卡钩到所述防尘盖卡槽63内的活动卡钩。所述活动卡钩包括与所述idc防尘盖8一体成型的按压板82,所述按压板82的一端设有钩部821,另一端设有便于按压的按压部822。所述idc防尘盖8上设有供所述按压部822移动的让位缺口83。向让位缺口83方向轻按按压部822,钩部821能随之向远离idc防尘盖8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其与防尘盖卡槽63的解锁。通过idc防尘盖8的设置能有效减少灰尘进入到idc接线座6内,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通过活动卡钩与防尘盖卡槽63的配合实现了idc防尘盖8的可拆卸连接,便于维修idc接线座6;通过线缆过线槽81的设置能为线缆接入idc接线座6内让位。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2-13所示,所述线路板芯组件还包括固接在所述线路板4下端的线路承载板9,所述线路承载板9的四边均设有供所述idc接线座6穿过的接线座让位槽91,所述线路承载板9的四角均设有能卡钩到所述插座主体1上的连接卡钩92。所述线路承载板9上的一侧设有用于粘贴线缆压线标识的压线位标识槽93,另一侧设有用于避让连接在所述线路板4上的网络连接插座5的避位槽94、用于定位线路板4与线路承载板9连接位置的限位防呆柱95。所述压线位标识槽93上开设有便于限制线缆压线标识粘贴位置的防呆缺口931,所述防呆缺口931呈三角形状。所述线路板4上设有与所述限位防呆柱95匹配的防呆穿孔。

当网络连接插座5及idc接线座6插接到线路板4上时,将线路板4整体固定放置到线路承载板9上,再通过连接卡钩92将线路承载板9卡钩到插座主体1上,以实现线路板芯组件与插座主体1的固定连接;通过限位防呆柱95与防呆穿孔的设置能限定线路板4的放置方向,通过避位槽94的设置能使线路承载板9与插接在线路板4上的网络连接插座5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网络连接插座5与线路板4连接的稳定性,通过粘贴在压线位标识槽93内的线缆压线标识能为idc接线座6压接线缆时提供标识参考,保证线缆的八根芯线压接位置的准确性,当线缆正确压接到idc接线座6上时,可将idc防尘盖8扣合到idc接线座6上。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4-15所示,所述插座主体1包括与插座面板2固接的主体安装板12,所述主体安装板12的下端一体设置有框型围板13。所述框型围板13呈四边形,其下端四边设有所述线缆进线槽11。所述框型围板13的内侧设有与所述连接卡钩92匹配的卡钩锁止台阶131,所述主体安装板12的下端设有位于所述框型围板13内侧的一号螺孔柱121,所述一号螺孔柱121用于连接插座后盖3。所述主体安装板12上还设有便于网络连接插座5与插座面板2连接的插座通孔122。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6所示,所述插座后盖3上设有与所述一号螺孔柱121匹配的二号螺孔柱32,其外侧壁上还设有外接地线柱3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连接线缆时,只需使用与该线缆进线方向相同的进线口即可,其他方向的进线口并不需要使用。为此,本实施例在设计插座后盖3时,只保留了一个线缆让位槽31处于常开状态,其余三个线缆让位槽31内均设有预制挡板34,该预制挡板34与线缆让位槽31的连接处设有便于折断的预断压痕线,当插座后盖3与插座主体1固定连接时,该预制挡板34能插接到对应的线缆进线槽11内以封堵住该线缆进线槽11,防止灰尘自该进线口进入到容腔内部。通过预断压痕线的设置能快速折断该进线口处的预制挡板34,实现该进线口的开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预制挡板34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决定,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三个。

为了提高进线口处线缆的稳固性,对于需要使用的进线口而言,可在该进线口对应的线缆进线槽11的下端连接紧线夹10,紧线夹10可通过螺钉固定在线缆进线槽11内,同时,为了限制紧线夹10的位置,可在线缆进线槽11的两侧设置与紧线夹10匹配的紧线夹限位槽111。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附图17-18所示,所述网络连接插座5包括插座壳体51,所述插座壳体51内设有至少一组直压式插芯,所述直压式插芯包括插针支架52、支架扣件及两排插针53。所述插针支架52的一端设有用于插入所述插针53的插针插槽521,另一端设有限位支座522,所述限位支座522靠近所述插针插槽521的一端设有若干个用于支撑所述插针53的活动式支撑架523,所述限位支座522的两侧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用于卡合所述支架扣件的固定扣点。所述支架扣件包括用于固定其中一排插针的第一支架卡扣54、用于固定另一排插针的第二支架卡扣55。所述插针53位于活动式支撑架523上,其一端设有用于插入到所述插针插槽521内的插入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限位支座522并设有能插接到线路板4的二号鱼眼端子531。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