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5709发布日期:2021-03-30 20:1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线端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但传统的接线端子一般采用倒刺、卡扣、螺栓等机械方式实现端子间的连接功能,安装和拆卸不便,不利于应用在需要重复拆装的环境下,并且传统的接线端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倒刺变形、卡扣失效、端子间连接螺栓松脱等原因造成传统公母端子脱连。

申请号为cn201920600468.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磁吸式快捷接线端子,公端的中心具有第一动力线,公端呈凸形右侧以橡胶层包裹第一动力线的右端,第一动力线右侧的橡胶层表面中心还嵌有凸形的第一磁块,第一动力线的右端侧边向着公端的侧边设置有2个相互对称的扇形金属块,扇形金属块的外侧露出公端侧边;母端的中心具有第二动力线,母端的左端具有与公端匹配的接入腔,接入腔右侧以橡胶层包裹第二动力线的左端,第二动力线左侧的橡胶层表面中心还嵌有凸形的第二磁块,第二动力线与接入腔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截面呈n形的金属接线环,该金属连接环和扇形金属块对应。

上述方案中,用于公端子与母端子吸合连接的磁铁设置在端子头部的表面位置,易造成磁铁的损伤,影响公端子与母端子吸合连接的效果,另外,端子头部只有部分结构是具有导电功能的金属导体,不利于接线端子间电流的导通。

鉴于上述技术缺陷,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将磁铁设置在接线端子内部的磁吸式接线端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和母端子,

所述公端子包括公端子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公端子本体内部的第一磁铁;

所述母端子包括母端子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母端子本体内部的第二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磁铁设置在接线端子的内部,能有效的防止外界环境对磁铁产生碰撞,导致磁铁发生损伤甚至损坏,影响公端子与母端子间磁性吸合的效果,导致接线端子连接不紧密,进而影响电路的导通。

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子本体包括公端子头部,用于与所述母端子本体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磁铁设置在所述公端子头部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子本体还包括公端子尾部,所述公端子尾部设置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一导线压接环。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子本体包括母端子头部,所述母端子头部具有与所述公端子头部插接配合的凹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母端子头部具有凹腔,能方便公端子将公端子头部插入母端子内,提高接线端子间的连接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母端子本体还包括母端子尾部,所述母端子尾部设置有用于压接导线的第二导线压接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线压接环与所述凹腔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公端子头部的内部以及母端子的第二导线压接环与凹腔之间分别设置磁铁,充分利用了公端子与母端子的接触部位,既能保护磁铁不被损坏,又有利于公端子与母端子进行磁性吸合。另外,设置第一导线压接环与第二导线压接环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连接的导线,方便公端子本体以及母端子端子本体与导线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子本体与所述母端子本体均为电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线压接环为电导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压接环为电导体。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公端子本体、母端子本体、第一导线压接环以及第二导线压接环均使用导电材料制成,使第一导线压接环与公端子本体接触的部位,第二导线压接环与母端子本体接触的部位,以及公端子本体与母端子本体相接触的部位均可发挥导通电路的作用,提高了接线端子对电流的导通效果。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使用磁铁结构代替倒刺,螺栓或卡扣等结构,结构简单,方便公端子与母端子进行连接与拆卸,实现快速连接,提高了连接效果,改善了由于接线端子多次拆卸而导致的接线端子结构的松动以及连接不紧密等缺点,延长了接线端子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接线端子的更换频率,节约了成本,减少了人力的浪费。

2.将磁铁设置在公端子本体与母端子本体的内部,保护磁铁免受外力的冲击,防止磁铁受到损坏,保证接线端子的连接效果。

3.公端子本体、母端子本体、第一导线压接环以及第二导线压接环均使用导电材料制成,增大了公端子与母端子间的电导体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接线端子对电流导通的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端子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母端子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端子与母端子吸合衔接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案公端子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案母端子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案公端子与母端子吸合衔接的截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公端子;10、公端子本体;101、公端子头部;102、公端子尾部;1012、凸起;11、第一导线压接环;12、第一磁铁;2、母端子;20、母端子本体;201、母端子头部;2011、凹腔;2012、凹槽;202、母端子尾部;21、第二导线压接环;22、第二磁铁;3、接线端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1与母端子2。所述公端子1包括公端子本体10,所述公端子本体10包括公端子头部101以及公端子尾部102,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2,所述公端子尾部102设置有第一导线压接环1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连接的导线。

所述母端子2包括母端子本体20,所述母端子本体20包括母端子头部201以及母端子尾部202。所述母端子头部201具有凹腔2011,所述凹腔2011的尺寸与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尺寸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公端子1的公端子头部101;所述母端子尾部202设置有第二导线压接环2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导通的导线;所述母端子本体20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磁铁22,所述第二磁铁22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压接环21与所述凹腔2011之间。所述公端子头部101插入所述母端子头部201的凹腔2011之后,所述第二磁铁22与所述第一磁铁12实现磁性吸合。

所述公端子本体10与母端子本体20均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导体,所述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也均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电导体,保证了连接后的部件所接触到的部位均能达到导通电路的作用。

工作原理:需要进行电路连接的两部分导线分别接入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之后,两部分导线分别通过具有导电作用的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与公端子1和母端子2进行电流传输。当两部分导线需要进行电路连接时,将公端子1的公端子头部101插入母端子2的凹腔2011内,公端子头部101的外表面与凹腔2011的腔壁进行接触,由于公端子本体10与母端子本体20均由导电材料制成,则连接后的公端子1与母端子2能导通两部分导线间的电流,达到电路导通的效果,实现电气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导电材料,包括导电塑料、导电橡胶、金属材料等。在制备所述公端子本体10、母端子本体20、第一导线压接环11以及第二导线压接环21时,上述中的每个部件可以只使用一种导电材料制成,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导电材料制成。并且用于制备公端子本体10与母端子本体20的导电材料与用于制备第一导线压接环11以及第二导线压接环21的导电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用于制备公端子本体10与母端子本体20的导电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制备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的导电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可以通过粘接或者螺栓固定等方式分别设置在公端子本体10和母端子本体20的内部,也可以通过一体式成型等方式嵌在所述公端子本体10和母端子本体20的内部。另外,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的磁铁类型以及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包括结合公端子1与母端子2的大小、接线端子3需要的吸合强度以及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设置的具体的位置等。

优选地,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22采用铷铁硼强磁铁,公端子头部101为空心结构,第一磁铁12通过导电胶粘剂粘结在公端子头部101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节省了制备接线端子3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了接线端子3的磁性吸合的强度,保证公端子1与母端子2之间的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的设置方式包括,分别固定镶嵌在公端子尾部102与母端子尾部202的末端,可插拔式的设置在公端子尾部102与母端子尾部202的末端,或者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分别为位于公端子尾部102与母端子尾部202的末端的凹腔2011结构。另外,需要进行电路连接的两部分导线与第一导线压接环11和第二导线压接环21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两部分导线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内,并且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分别固定镶嵌在公端子尾部102与母端子尾部202的末端。当两部分导线需要进行电路连接时,只需将公端子1的公端子头部101插入母端子2的母端子头部201的凹腔2011内即可。另外,将两部分导线分别接入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之前,可以根据待接入的导线的直径,选择具有不同直径的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的公端子1与母端子2。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1与母端子2,所述公端子1包括公端子本体10,所述公端子本体10包括公端子头部101以及公端子尾部102,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2,所述公端子尾部102设置有第一导线压接环1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连接的导线,所述公端子尾部10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罩盖所述公端子1的绝缘端子套。

所述母端子2包括母端子本体20,所述母端子本体20包括母端子头部201以及母端子尾部202。所述母端子头部201具有凹腔2011,所述凹腔2011的尺寸与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尺寸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公端子1的公端子头部101;所述母端子尾部202设置有第二导线压接环2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导通的导线;所述母端子本体20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磁铁22,所述第二磁铁22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压接环21与所述凹腔2011之间;所述母端子尾部20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罩盖所述母端子2的绝缘端子套。

所述公端子本体10与母端子本体20均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体,所述第一导线压接环11与第二导线压接环21也均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导体。

所述用于罩盖公端子1与母端子2的绝缘端子套分别与所述公端子1与母端子2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需要进行电路连接时,取下绝缘端子套,将公端子1插入母端子2的凹腔2011内;不需要进行电路连接时,使用绝缘端子套对应将公端子1与母端子2罩盖,能有效的预防接线端子3在未进行电路连接的情况下,裸露在外的公端子1或母端子2与外界导电物体接触发生短路进而引起损伤设备或者发生火灾等危险状况,另外,也能防止接线端子3免受外力的冲击,保护接线端子3。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如图4至图6所示,一种磁吸式接线端子,包括公端子1与母端子2。所述公端子1包括公端子本体10,所述公端子本体10包括公端子头部101以及公端子尾部102,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2,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凸起1012,所述公端子尾部10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线压接环1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导通的导线。

所述母端子2包括母端子本体20,所述母端子本体20包括母端子头部201以及母端子尾部202。所述母端子头部201具有凹腔2011,所述凹腔2011的尺寸与所述公端子头部101的尺寸相匹配,用于容纳所述公端子1的公端子头部101;所述凹腔201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公端子头部101上的凸起1012的凹槽2012;所述母端子尾部202设置有第二导线压接环21,用于压接需要进行电路导通的导线;所述母端子本体20的内部还设置有第二磁铁22,所述第二磁铁22位于所述第二导线压接环21与所述凹腔2011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公端子头部101上设置凸起1012,在母端子2的凹腔2011内设置与所述凸起1012相匹配的凹槽2012,使公端子1与母端子2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了线端子3连接强度,保证了电路导通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本实用新型,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也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