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吻合器及自放电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3727发布日期:2021-04-16 14:0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吻合器及自放电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放电电池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自放电电池组的电动吻合器。


背景技术:

2.电动吻合器已经较广泛的应用于多种开放或微创的普通外科、胸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儿科等手术中。
3.目前市面上常用的电动吻合器均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电池组进行供电,此种供电方式便于手术过程中器械的移动。一次性使用的电池组的目的在于确保每次手术时电池电量充足,提供电动吻合器达到预定切割次数所需要的动力,同时降低电池反复充电造成交叉感染的风险。但是,一次性使用的电池组一旦被装入电动吻合器就会产生电量损耗,而且误用也会增加电池组电量损耗,当电池组的电量未能耗尽时电动吻合器仍能被启动,会被误以为电量充足,进而导致手术过程中因电量不足而影响正常使用,甚至造成患者出血。
4.因此,如何避免电量不足的电动吻合器被启动误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放电电池组,该电池组能够在被安装后进行放电消耗,避免电动吻合器电量不足时被误用,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自放电电池组的电动吻合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放电电池组,包括电池座和装设于所述电池座的多颗电池,所述电池座的轴心开设可供电动吻合器的芯轴穿过的安装孔;
7.全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座的第一端设有引向所述安装孔内的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全部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电池座的第二端通过电极连接片连接;
8.所述安装孔内设有用以消耗所述电池电能的放电机构,所述放电机构用以沿所述安装孔的轴向移动预设距离后,实现与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电导通。
9.可选地,所述放电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用以连接所述正极触片第一弹性片和用以连接所述负极触片的第二弹性片,所述第一弹性片和所述第二弹性片之间连接放电电阻。
10.可选地,所述正极触片和所述负极触片平行相对设置;所述安装孔内壁的中部设有隔离所述第一弹性片与所述正极触片,和/或,隔离所述第二弹性片与所述负极触片的绝缘层。
11.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壁的隔板。
12.可选地,所述绝缘层为刷涂于所述正极触片,和/或,刷涂于所述负极触片的内表面中部的绝缘漆。
13.可选地,所述电池座开设沿其轴向延伸、以供所述固定板沿轴向滑移的装卡槽。
14.可选地,所述电池座的第一端贴合设有封盖,所述电池座的第二端设有电池外壳,所述电池外壳套设于所述电池座和所述电池的外周部。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和如上所述的自放电电池组,所述吻合器本体的尾部开设用以装设所述自放电电池组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轴心设有定位所述安装孔的芯轴。
16.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池组包括电池组和安装在电池座的多颗电池,电池座的轴心开设安装孔,电池及电池座的第一端设有分别与电池的正极连接的正极触片以及与负极连接的负极触片,电池的第二端则通过电极连接片连接。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用来向电动吻合器供电;此外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还引向安装孔内,通过在安装孔内壁设置可沿周向移动的放电机构,使得自放电电池组一旦被装入电动吻合器,就会被芯轴推动移动,使得放电机构与正极触片和负极触片电导通进行放电,在一次手术完成或者自放电电池组被安装后,将电能缓慢完全消耗掉,避免了电能不足但能被启动的电动吻合器被认为电量充足而误用,从而提高了手术的可靠性。且上述自放电电池组放电结构简单,便于进行辐射消毒,避免了环氧乙烷消毒残留问题。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池组的爆炸图;
19.图2为图1中自放电电池组组装后的立体图;
20.图3为自放电电池组的侧视图;
21.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
22.图5为图2的立体纵剖图;
23.图6为图1中放电机构的示意图;
24.图7为自放电电池组未放电状态下的电路图;
25.图8为自放电电池组放电状态下的电路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吻合器的示意图;
27.图10为吻合器本体后部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1为短接触片与输出端触片的结构图。
29.其中:
[0030]1‑
吻合器本体、2

芯轴、3

封盖、4

电池座、5

正极触片、6

负极触片、7

电池、8

电极连接片、9

放电机构、91

第一弹性片、92

第二弹性片、93

放电电阻、94

固定板、10

隔板、11

装卡槽、12

电池外壳、13

短接触片、14

输入端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
请参考图1至图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池组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自放电电池组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为自放电电池组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a

a剖视图,图5为图2的立体纵剖图,图6为图1中放电机构的示意图,图7为自放电电池组未放电状态下的电路图,图8为自放电电池组放电状态下的电路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吻合器的示意图,图10为吻合器本体后部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短接触片与输出端触片的结构图。
[003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池组包括电池座4和设于电池座4的电池7,本文仅以附图所示的四颗电池7及与四颗电池7对应的电池座4的结构为例对放电原理进行说明。
[0035]
四颗电池7装设在电池座4的电池槽内,全部电池7采用正负极反向设置,电池座4第一端的四个电极分别引出两个正极触片5和两个负极触片6,第二端的四个电极通过两个电极连接片8以正极连接负极两两串接,四颗电池7形成两组两两串接的结构。任意一对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用来向外部供电。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池座4的轴心开设贯穿的安装孔,以便将自放电电池组与电动吻合器的芯轴2安装配合。
[0036]
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均引向安装孔的内壁,安装孔内设置能够沿安装孔轴向移动的放电机构9,放电机构9的作用是将电池7的电能消耗掉。当自放电电池组未装入电动吻合器时,放电机构9位于安装孔内但设置为与电池7不导通,也即未与正极触片5以及负极触片6连接,当自放电电池组用来装入电动吻合器时,芯轴2通过推动放电机构9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使得放电机构9与电池7电导通实现缓慢放电。
[0037]
放电机构9包括固定板94,固定板94安装孔的轴向设置,当芯轴2伸入安装孔内时,推动固定板94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固定板94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第一弹性片91在固定板94被推动后能够与正极触片5碰触实现电导通,第二弹性片92在固定板94被推动后能够与负极触片6接触实现电导通,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之间连接能够消耗电能的电能消耗件,具体可采用放电电阻93。通过推动固定板94带动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沿轴向运动后达到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连接导通的位置,借助第一弹性片91与正极触片5连接,第二弹性片92与负极触片6连接实现放电机构9与电池7的电导通。
[0038]
作为可选地,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在安装孔内平行相对设置,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朝向安装孔轴心的内表面被绝缘层隔离,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卡止在相对设置的一对绝缘层之间。显然,绝缘层可以仅设置在正极触片5或负极触片6中一个的内表面,也可同时设置在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两者的内表面。且绝缘层仅位于正极触片5或负极触片6的局部段,如图3和图5所示,绝缘层仅设置在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长度方向的中部。
[0039]
当自放电电池组未被装入电动吻合器时,放电机构9位于安装孔的中部,绝缘层起到隔离第一弹性片91和正极触片5的作用,或同时起到隔离第二弹性片92和负极触片6的作用。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被装卡在绝缘层之间。当自放电电池组被装入电动吻合
器时,芯轴2推动放电机构9运动安装孔内未设置绝缘层的局部段,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由于弹性作用张开,第一弹性片91和正极触片5接触电导通,第二弹性片92与负极触片6接触电导通。
[0040]
当采用四颗电池7为例时,安装孔内设置两个正极触片5和两个负极触片6,放电机构9包括两个第一弹性片91和两个第二弹性片92,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在放电机构9的设置可参考图6。自放电电池组的结构及放电电路则可进一步参考图4、图7和图8。
[0041]
绝缘层可采用设置在安装孔内壁的隔板10,隔板10起到隔离并固定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的作用。第一弹性片91和第二弹性片92装卡在一对隔板10之间,或,装卡在隔板10与正极触片5之间,或,装卡在隔板10与负极触片6之间。此外,绝缘层不仅可以采用设置在安装孔内壁的隔板10,还可采用在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中段的内表面,或,仅在正极触片5中段的内表面,或仅在负极触片6中段的内表面刷涂绝缘漆,第一弹性片91通过绝缘漆与正极触片5形成隔离,放电机构9与电池7未形成电导通。在固定板94被推动沿安装孔的轴向移动时,第一弹性片91移动至正极触片5未刷漆部位,形成与正极触片5的电导通,第二弹性片92和负极触片6的设置亦是如此。
[0042]
进一步地,电池座4的第二端开设装卡槽11,装卡槽11沿电池座4的径向贯通且沿电池座4的轴向延伸,在安装放电机构9时,通过将固定板94按压入装卡槽11的最底部,使得第一弹性片91与正极触片5形成隔离以及第二弹性片92与负极触片6隔离。在芯轴2推动固定板94时,固定板94在装卡槽11内沿电池座4的轴向滑移。
[0043]
电池座4的第一端设置封盖3,封盖3贴合电池座4设置且开设和安装孔大小形状一致的通孔,自放电电池组被装入电动吻合器后,正极触片5和负极触片6的端部通过该通孔碰触电动吻合器的电极进行供电。自放电电池组的第二端还设置电池外壳12,电池外壳12呈与电池座4及电池7配合的套筒结构,电池外壳12套装在电池座4和电池7的外周部。
[0044]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放电机构9的放电实质上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通常电池7电量和放电机构9的放电时长被配置为大于等于10小时。如此以来,当自放电电池组被装入电动吻合器后,电动吻合器进行单台手术过程中,电池7并不会因为放电机构9的放电导致无法正常使用,且在手术后能够通过放电机构9将电池7剩余电量消耗至无法再次启动电动吻合器,避免电动吻合器被再次启动误用。
[0045]
在设计放电机构9时,可以根据电池7的数量及容量配置合适规格的放电电阻93。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自放电电池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电池7连接方式,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需要设置电池7的数量及串并联连接关系,通过放电机构9的移动与正极触片4和负极触片5实现电导通放电的方式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46]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动吻合器,包括吻合器本体1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自放电电池组,电动吻合器的尾部设置用来装设自放电电池组的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与安装孔配合定位自放电电池组的芯轴2。当自放电电池组被装入安装槽时,芯轴2推动放电机构9在安装孔的轴向移动,使得放电机构9切换为电导通状态。上述自放电电池组的电池外壳12的外壁设由和安装槽配合的卡扣,以便将自放电电池组通过图1所示的卡扣相对吻合器本体1固定。
[0047]
请进一步参考图10和图11,芯轴2的第一侧(图11所示的左侧)设置短接触片13,第二侧(图11所示的右侧)设置输入端触片14,短接触片13将放电机构9第一侧的正极触片4和
负极触片5连接,输入端触片14分别与第二侧的正极触片4和负极触片5连接,实现自放电电池组与吻合器本体1的电导通,吻合器本体1工作状态下的放电电路如图8所示,全部电池7串接通过输入端触片14为吻合器本体1供电,电池7两两串接与放电电阻93分别形成图8所示的两组放电回路同时进行放电,此过程放电电阻93的缓慢放电并不影响吻合器本体1的正常工作。关闭吻合器本体1的手动开关,吻合器本体1的内部电路断开停止工作,输入端触片14无法继续向吻合器本体1供电消耗电量,此时两组放电回路继续放电直至电量耗尽。吻合器本体1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004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4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电动吻合器及自放电电池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