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架、电感器及应用该电感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26926发布日期:2021-05-19 03:48阅读:89来源:国知局
骨架、电感器及应用该电感器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架、电感器及应用该电感器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感器(inductor)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但是,目前的电感器设计中,电感器线圈两端的端部没有固定装置和保护装置,在随机的振动冲击环境中容易晃动,严重时将造成端部的损伤,进而使得线圈绝缘失效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骨架、电感器及应用该电感器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骨架,所述骨架包括定位件及两支撑件,所述定位件用以收容绕组,两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的一侧,用以支撑所述定位件,每一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绕组的端部。
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包括承载部及两抵靠部,两所述抵靠部分别与所述承载部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承载部共同形成第二收容槽,用以收容所述绕组。
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承载部及两所述抵靠部。
7.进一步的,两所述支撑件分别设置于两所述抵靠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每一所述支撑件包括两第一框部及一第二框部,两所述第一框部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以收容所述抵靠部远离所述承载部的一侧的部分周沿,从而夹持所述抵靠部,两所述第一框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框部的两端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槽设置于每一所述支撑件中的任一所述第一框部,且所述第一收容槽两端开口,用以收容所述绕组的端部。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容槽呈曲折状。
10.进一步的,所述抵靠部与所述第二框部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框部、第二框部及所述抵靠部共同形成一第二通孔。
11.一种电感器,包括绕组,所述电感器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骨架,所述绕组绕设于所述承载部上,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所述端部包括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槽内。
12.进一步的,所述电感器还包括两磁芯,两所述磁芯至少包括底板及芯部,所述芯部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承载部共同套设于两所述磁芯的芯部上,以将两所述磁芯定位于所述骨架上。
13.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感器。
14.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以支撑所述骨架,使所述电感器更加稳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所述支撑件的第一框部设置第一收容槽,以收容所述绕组的端部,降低所述绕组端部的断裂风险,增大所述电感器在振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电感器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电感器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18.图4为图1所示电感器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1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0.电感器
ꢀꢀꢀꢀꢀꢀꢀꢀꢀꢀꢀꢀꢀꢀꢀꢀꢀꢀꢀꢀꢀꢀꢀꢀꢀꢀꢀꢀꢀꢀꢀꢀꢀꢀ
100
21.骨架
ꢀꢀꢀꢀꢀꢀꢀꢀꢀꢀꢀꢀꢀꢀꢀꢀꢀꢀꢀꢀꢀꢀꢀꢀꢀꢀꢀꢀꢀꢀꢀꢀꢀꢀꢀꢀ
10
22.定位件
ꢀꢀꢀꢀꢀꢀꢀꢀꢀꢀꢀꢀꢀꢀꢀꢀꢀꢀꢀꢀꢀꢀꢀꢀꢀꢀꢀꢀꢀꢀꢀꢀꢀꢀ
11
23.承载部
ꢀꢀꢀꢀꢀꢀꢀꢀꢀꢀꢀꢀꢀꢀꢀꢀꢀꢀꢀꢀꢀꢀꢀꢀꢀꢀꢀꢀꢀꢀꢀꢀꢀꢀ
111
24.抵靠部
ꢀꢀꢀꢀꢀꢀꢀꢀꢀꢀꢀꢀꢀꢀꢀꢀꢀꢀꢀꢀꢀꢀꢀꢀꢀꢀꢀꢀꢀꢀꢀꢀꢀꢀ
112
25.第二收容槽
ꢀꢀꢀꢀꢀꢀꢀꢀꢀꢀꢀꢀꢀꢀꢀꢀꢀꢀꢀꢀꢀꢀꢀꢀꢀꢀꢀꢀꢀꢀ
113
26.第一通孔
ꢀꢀꢀꢀꢀꢀꢀꢀꢀꢀꢀꢀꢀꢀꢀꢀꢀꢀꢀꢀꢀꢀꢀꢀꢀꢀꢀꢀꢀꢀꢀꢀ
114
27.支撑件
ꢀꢀꢀꢀꢀꢀꢀꢀꢀꢀꢀꢀꢀꢀꢀꢀꢀꢀꢀꢀꢀꢀꢀꢀꢀꢀꢀꢀꢀꢀꢀꢀꢀꢀ
12
28.第一框部
ꢀꢀꢀꢀꢀꢀꢀꢀꢀꢀꢀꢀꢀꢀꢀꢀꢀꢀꢀꢀꢀꢀꢀꢀꢀꢀꢀꢀꢀꢀꢀꢀ
121
29.第二框部
ꢀꢀꢀꢀꢀꢀꢀꢀꢀꢀꢀꢀꢀꢀꢀꢀꢀꢀꢀꢀꢀꢀꢀꢀꢀꢀꢀꢀꢀꢀꢀꢀ
122
30.第一收容槽
ꢀꢀꢀꢀꢀꢀꢀꢀꢀꢀꢀꢀꢀꢀꢀꢀꢀꢀꢀꢀꢀꢀꢀꢀꢀꢀꢀꢀꢀꢀ
123
31.平面
ꢀꢀꢀꢀꢀꢀꢀꢀꢀꢀꢀꢀꢀꢀꢀꢀꢀꢀꢀꢀꢀꢀꢀꢀꢀꢀꢀꢀꢀꢀꢀꢀꢀꢀꢀꢀ
124
32.连接部
ꢀꢀꢀꢀꢀꢀꢀꢀꢀꢀꢀꢀꢀꢀꢀꢀꢀꢀꢀꢀꢀꢀꢀꢀꢀꢀꢀꢀꢀꢀꢀꢀꢀꢀ
125
33.第二通孔
ꢀꢀꢀꢀꢀꢀꢀꢀꢀꢀꢀꢀꢀꢀꢀꢀꢀꢀꢀꢀꢀꢀꢀꢀꢀꢀꢀꢀꢀꢀꢀꢀ
126
34.绕组
ꢀꢀꢀꢀꢀꢀꢀꢀꢀꢀꢀꢀꢀꢀꢀꢀꢀꢀꢀꢀꢀꢀꢀꢀꢀꢀꢀꢀꢀꢀꢀꢀꢀꢀꢀꢀ
20
35.第一端部
ꢀꢀꢀꢀꢀꢀꢀꢀꢀꢀꢀꢀꢀꢀꢀꢀꢀꢀꢀꢀꢀꢀꢀꢀꢀꢀꢀꢀꢀꢀꢀꢀ
21
36.第二端部
ꢀꢀꢀꢀꢀꢀꢀꢀꢀꢀꢀꢀꢀꢀꢀꢀꢀꢀꢀꢀꢀꢀꢀꢀꢀꢀꢀꢀꢀꢀꢀꢀ
22
37.磁芯组
ꢀꢀꢀꢀꢀꢀꢀꢀꢀꢀꢀꢀꢀꢀꢀꢀꢀꢀꢀꢀꢀꢀꢀꢀꢀꢀꢀꢀꢀꢀꢀꢀꢀꢀ
30
38.磁芯
ꢀꢀꢀꢀꢀꢀꢀꢀꢀꢀꢀꢀꢀꢀꢀꢀꢀꢀꢀꢀꢀꢀꢀꢀꢀꢀꢀꢀꢀꢀꢀꢀꢀꢀꢀꢀ
31
39.底板
ꢀꢀꢀꢀꢀꢀꢀꢀꢀꢀꢀꢀꢀꢀꢀꢀꢀꢀꢀꢀꢀꢀꢀꢀꢀꢀꢀꢀꢀꢀꢀꢀꢀꢀꢀꢀ
311
40.芯部
ꢀꢀꢀꢀꢀꢀꢀꢀꢀꢀꢀꢀꢀꢀꢀꢀꢀꢀꢀꢀꢀꢀꢀꢀꢀꢀꢀꢀꢀꢀꢀꢀꢀꢀꢀꢀ
312
41.阻挡部
ꢀꢀꢀꢀꢀꢀꢀꢀꢀꢀꢀꢀꢀꢀꢀꢀꢀꢀꢀꢀꢀꢀꢀꢀꢀꢀꢀꢀꢀꢀꢀꢀꢀꢀ
313
42.凹槽
ꢀꢀꢀꢀꢀꢀꢀꢀꢀꢀꢀꢀꢀꢀꢀꢀꢀꢀꢀꢀꢀꢀꢀꢀꢀꢀꢀꢀꢀꢀꢀꢀꢀꢀꢀꢀ
314
4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5.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感器100,所述电感器100应用于电子装置(图未示)中。所述电感器100包括骨架10、绕组20及磁芯组30。所述骨架10用于绕设所述绕组20,并定位所述磁芯组30。
46.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所述骨架10包括定位件11及两支撑件12。所述定位件11用以收容绕组20。两所述支撑件12均设置于所述定位件11的一侧,用以支撑所述定位件11。每一所述支撑件12上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收容槽123,用以收容所述绕组20的端部。
47.所述定位件11包括承载部111及两抵靠部112。两所述抵靠部112分别与所述承载部111的两端连接,并与所述承载部共同形成第二收容槽113,用以收容所述绕组20。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11大致为一圆柱体,两所述抵靠部112均大致为圆形片体。两所述抵靠部112的直径大于所述承载部111的直径,且两所述抵靠部112的大致中心处与所述承载部111的大致中心处连接。
49.所述定位件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4。所述第一通孔114贯穿所述承载部111及两所述抵靠部112。如此,两所述抵靠部112与所述承载部111互相连通。
5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4为圆形通孔,所述抵靠部112大致呈圆环片体。
51.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支撑件12分别对应两所述抵靠部112设置,且分别设置于两所述抵靠部112远离所述承载部111的一侧。如此,所述支撑件12可稳定支撑所述定位件11。
52.每一所述支撑件12包括两第一框部121及一第二框部122。两所述第一框部121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槽,以收容所述抵靠部112远离所述承载部111的一侧的部分周沿,从而夹持所述抵靠部112。两所述第一框部12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框部122的两端连接。如此,每一所述支撑件12的两所述第一框部121大致相对间隔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框部122大致垂直于两所述第一框部121。
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部121大致为长条棱柱体。所述第一框部121的端部的一侧面与所述抵靠部112连接。每一所述支撑件12中的任一第一框部121设置有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收容槽123的两端开口,以收容所述绕组20的端部。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呈曲折状,如此,可在所述电感器100振动时,有效缓冲作用力,降低所述绕组20的端部的损伤或断裂风险。
55.在本实施例中,位于两所述抵靠部112同一侧的第一框部121设置有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槽123亦可设置于两所述抵靠部112的不同侧上的第一框部121。
5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件12中未设置所述第一收容槽123的第一框部121远离所述定位件11的端部还插设有连接部125。所述连接部125用以将所述电感器100固定于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图未示)上。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框部122大致呈长条状。所述第二框部122远离所述定位件11的一侧还形成有一平面124。如此,当将所述电感器100设置于所述pcb板的表面时,可通过所述第二框部122的平面124与pcb板的表面互相接触,从而实现所述电感器100与所述pcb板的稳定连接。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部112与所述第二框部122间隔设置,如此,所述第一框部121、第二框部122与所述抵靠部112共同形成一第二通孔126。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组20可手动绕制于所述承载部111上,并通过高温胶带进行
固定,从而将所述绕组20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13内。可以理解,所述绕组20的端部包括第一端部21与第二端部22。所述第一端部21与所述第二端部22分别收容于两所述支撑件12的第一收容槽123内。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芯组3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磁芯31。每一所述磁芯31包括底板311、芯部312及两阻挡部313。所述芯部31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311的中心。两所述阻挡部313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底板311的两端垂直连接。两所述阻挡部313与所述芯部312设置于所述底板311上的同一侧。
61.可以理解,所述芯部312对应所述定位件11的第一通孔114设置。如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芯部312大致呈圆柱状。
62.可以理解,所述阻挡部313对应所述抵靠部112设置。如此,所述阻挡部313靠近所述抵靠部112的一侧对应所述抵靠部112设置有弧形的凹槽314。所述凹槽314用以容纳所述抵靠部112。所述第二通孔126可容纳所述阻挡部313通过。两所述阻挡部313与所述芯部312的端部对齐。
63.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1,可以理解,所述电感器100的安装过程如下:
64.先将所述绕组20绕设于所述骨架10的承载部111上,且将所述绕组20的第一端部21与所述第二端部22分别收容于两所述第一收容槽123内。
65.再于两所述磁芯31的芯部312及两所述阻挡部313的端部分别设置粘胶体(图未示),并将两所述磁芯31的芯部312分别伸入两所述抵靠部112的第一通孔114,及两所述磁芯31的其中一阻挡部313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126。如此,所述骨架10的承载部111共同套设于两所述磁芯31的芯部312上,且两所述磁芯31互相对接,定位于所述骨架10上。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定位件11同一侧的两阻挡部313分别包围对应的骨架10及绕组20。且每一所述磁芯31在x方向,例如水平方向上限位于两所述第一框部121之间。每一所述磁芯31的其中一阻挡部313与所述第二框部122互相接触,如此,所述第二框部122在y方向,例如垂直方向上支撑所述磁芯31,防止两所述磁芯31脱离所述骨架10。
66.可以理解,所述骨架10隔离所述绕组20与所述磁芯组30,从而使所述绕组20与所述磁芯组30互相绝缘。所述绕组20在通电时,在磁路中产生磁通。
6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粘胶体可为环氧树脂。
68.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定位件11中的承载部111与抵靠部112的形状亦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111亦可为棱柱体,所述抵靠部112亦可为方形片体。
69.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形状与所述磁芯31的芯部312的形状对应。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4的形状对应不同所述芯部312的形状,亦可为其他形状的通孔。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芯部312为方形柱体,如此,所述第一通孔114对应为方形孔。
7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框部121亦可为其他形状的柱体,例如圆柱体等。
71.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支撑件12以支撑所述骨架10,使所述电感器100更加稳定。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所述支撑件12的第一框部121设置第一收容槽123,以收容所述绕组20的端部,降低所述绕组20端部的断裂风险,增大所述电感器100在振动环境中的稳定性及安全性。
72.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