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4291发布日期:2021-06-22 15:43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的接线端子插入绝缘本体并引出有端脚,然后组装外壳成连接器。外壳上具有焊脚,焊脚与端脚均需要焊接至电路板上。焊脚与端脚需要保证平面度,现有的连接器通常包括若干焊脚,例如,ngff连接器(nextgenerationformfactorconnector)上下两排各二十一个接线端子,外壳上具有十二个焊脚,则四十二个端脚与十二个焊脚不能很好的确保共面度,使其很难同时的贴靠在电路板上与电路板焊接,容易导致良率降低以及电磁屏蔽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结构简单,可以确保接线端子的端脚与外壳的焊脚在焊接时的共面度,进而提升电连接器的良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具有限位块;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固定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接线端子上设有位于其一端的端脚;以及外壳,所述外壳上具有与所述限位块对应的限位孔,所述外壳上还具有用于与电路板焊接的焊脚,所述绝缘本体沿第一方向可活动的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以使所述端脚与所述焊脚能够同时贴靠在同一平面上,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第一方向可活动的收容于所述限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外壳包括由其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底面包围而成的容置区域;所述绝缘本体位于所述容置区域。

优选地,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形成有镂空区,所述端脚穿过所述镂空区。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块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上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侧面、所述第三侧面和所述底面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具有所述焊脚。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内具有容纳所述接线端子的安装槽。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相隔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三侧面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面一体设置的第一部分及一端与所述第二侧面一体设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部分的另一端镭射焊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孔为通孔或者盲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块,绝缘本体容置于外壳中,且限位块沿第一方向活动收容于外壳上的限位孔中,使得绝缘本体与外壳沿第一方向可相对活动,绝缘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端脚与外壳的焊脚可以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同时贴靠在同一平面上,进而在与电路板焊接时确保了共面度,保证了连接器的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侧视图以及侧面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仰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本体的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外壳2和接线端子3。绝缘本体1的外侧壁上具有限位块10,外壳2上具有与限位块10对应的限位孔20,绝缘本体1容置于外壳2中,并且限位块10沿第一方向x可活动的收容于限位孔20中,进而使得绝缘本体1沿第一方向x可活动的容置于外壳2中。接线端子3固定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且沿第一方向x向下引出有用于与电路板4焊接的端脚31至绝缘本体1外。

如图4所示,第一方向x为竖直向下的方向。限位孔2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大于限位块1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进而使得限位块10在限位孔20中可以沿第一方向x活动。

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焊接在电路板4上进而实现电连接。电路板4可以为pcb(printedcircuitboard,印制电路板)。图5中示出了外壳2的位置,绝缘本体1和接线端子3位于外壳2内,因此未示出绝缘本体1和接线端子3。接线端子3引出的端脚31从绝缘本体1中伸出并沿第一方向x向下延伸(由图1可见),并用于与电路板4焊接。外壳2上也具有用于焊接的焊脚29,并用于与电路板4焊接。其中,接线端子3与电路板4焊接后形成电导通并用于传递电信号,外壳2与电路板4焊接后将电连接器与电路板4固定或接地。

如图6和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端脚31和焊脚29沿同一方向延伸,电路板4上具有用于焊接端脚31的第一焊接位置431和用于焊接焊脚29的第二焊接位置429。第一焊接位置429和第二焊接位置431处可以具有用于焊接的焊盘(pad)。

端脚31与焊脚29与电路板4焊接时需要保证共面度,从而保证电连接器的连接质量。电连接器组装完成后,在与电路板4焊接前,由于组装存在一定误差,接线端子3的端脚31与外壳2的焊脚29不一定共面。传统的电连接器在组装完成后,接线端子与外壳相对固定,在与电路板焊接时,不能针对共面问题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如果端脚与焊脚不共面,会导致电连接器的良率或者电磁屏蔽出现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共面,将外壳2的焊脚29对准电路板4的第二焊接位置429置于电路板4上,并将电连接器与电路板4沿第一方向x放置(也即竖直向下放置),由于限位块1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小于限位孔20在第一方向x上的尺寸,限位块10的下端面与限位孔20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l。间隙l为限位块10在限位孔20中沿第一方向x的运动预留了空间。则电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1将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限位块10与限位孔20的配合)沿第一方向x运动,进而落到电路板4的对应的第一焊接位置431上。此时,再对端脚31和焊脚29进行焊接,则可以保证端脚31和焊脚29的共面度。

接线端子3的端脚31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外壳2的焊脚29也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则电路板4上的第一焊接位置431与端脚31一一对应,电路板4上的第二焊接位置429与焊脚29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以ngff电连接器为例,ngff电连接器包括四十二个端脚31和十二个焊脚29。如图1和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外壳2可以为铁质外壳,其包括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底面24,以及由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底面24包围而成的容置区域25。其中,第一侧面21为左侧面,第二侧面22为右侧面,第三侧面23为背面,容置区域25位于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以及底面24之间,绝缘本体1容置于容置区域25中。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的内壁上分别具有一个限位孔20,绝缘本体1的左侧面外壁和右侧面外壁上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具有一个限位块10,进而使得当绝缘本体1容置于容置区域25中时,限位块10可以活动收容于相应的限位孔20中。两侧相对齐的位置分别具有一个限位块10/限位孔20的结构不但易于加工,且在沿第一方向x的活动配合上更为顺畅。

如图3所示,第三侧面23包括一端与第一侧面21一体设置的第一部分231及一端与第二侧面22一体设置的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的另一端与第二部分2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例如,可以在绝缘本体1安装于外壳2中后,使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的另一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连接。由此,使得电连接器易于装配。

应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限位孔2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任意多个,且一个或多个限位孔20可以位于外壳2内壁上的任何位置。相应地,限位块10的数量和位置则与限位孔20相匹配。

限位孔20可以为通孔或者盲孔。优选地,限位孔20为通孔,易于加工且限位块10和限位孔20的配合稳定性更高。

ngff电连接器的外壳2上具有十二个焊脚29,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上分别具有两个焊脚29。第三侧面23上具有四个焊脚29,且第三侧面23上的四个焊脚29包括两个位于两侧且尺寸较大的焊脚29和两个位于中间且尺寸较小的焊脚29(参见图3)。底面24上具有四个焊脚29,且底面24上的四个焊脚29包括两个位于两侧且尺寸较大的焊脚29和两个位于中间且尺寸较小的焊脚29(参见图6)。

如图7所示,电路板4上与焊脚29相对应的位置共具有十二个第二焊接位置429,且每个第二焊接位置429的形状或尺寸可以根据其对应的焊脚29的形状或尺寸而有所不同,进而保证焊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上的焊脚29形成为折线状,所述折线状的焊脚29在第一方向x的下端可以伸入电路板4上对应的通孔中,且焊脚29在第一方向x上中间部分且与电路板4平行的面贴靠在电路板4上,实现焊脚29与端脚31同时贴靠在电路板4上,保证产品的良率。不但在电连接器与电路板4组装时可以为焊脚的安装对齐提供定位,而且使得焊接的面积有所增大。由此,焊接的精度、强度均更高,外壳2与电路板4之间的焊接更为牢固。

应理解的是,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焊脚29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或任意多个,且焊脚29位于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或者底面24之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本实施例中焊脚29的数量、位置、形状和尺寸仅为一种使焊接强度较高的优选实现方式,并不用于对焊脚29的数量、位置、形状和尺寸做出限制。

如图3所示,底面24位于第一侧面21和第二侧面22之间,并相隔第三侧面23有间距,底面24与第三侧面23之间形成有镂空区240。镂空区240位于容置区域25的下方,且与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以及底面24均相邻。绝缘本体1容置于容置区域25中时,其上的接线端子3引出的端脚31穿过镂空区240并向下延伸进而与电路板4焊接。

如图9所示,ngff电连接器具有上下两排各二十一个,共计四十二个接线端子3。如图2和图8所示,绝缘本体1内具有容纳接线端子3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与接线端子3一一对应。每排的接线端子3(和对应的安装槽11)并列设置,上排的接线端子3由绝缘本体1的背面经安装槽11引出(参见图8,图8未示出接线端子3),下排的接线端子3由绝缘本体1的正面经安装槽11引出(参见图1和图2)。

安装槽11可以为凹槽,所述凹槽的形状和尺寸与接线端子3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进而可以容纳接线端子3。

安装槽11与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间相隔有间距。接线端子3容置于安装槽11中,端脚31位于接线端子3的一端并引出至绝缘本体1外。接线端子3的另一端位于绝缘本体1内,与绝缘本体1的上表面也相隔有间距,所述间距可以供外接设备的插头插入,进而与接线端子3的另一端连接。也就是说,接线端子3的(非端脚31所在的)另一端也可以与外接设备形成电连接并传递电信号。

如图5所示,电连接器还可以包括顶面5,顶面5可以为单独的壳体,例如铁壳。顶面5与外壳2装配(例如卡扣配合)后形成供外接设备的插头插入的限位空间(图中未示出),所述限位空间位于顶面5与外壳2之间并被顶面5和外壳2所包围。外接设备的插头插入限位空间中并可以与接线端子3的另一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以ngff电连接器为例作说明,应理解的是,限位块10与限位孔20的配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具有类似结构的电连接器,并通过限位块10在限位孔20中沿第一方向x的活动以确保端脚31和焊脚29焊接的共面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限位块,绝缘本体容置于外壳中,且限位块沿第一方向活动收容于外壳上的限位孔中,使得绝缘本体可以相对于外壳沿第一方向x活动,绝缘本体上还固定设置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的端脚与外壳的焊脚可以沿第一方向运动至同一平面上,进而在与电路板焊接时确保了焊接的共面度,保证了连接器的良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