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变压器骨架以及驱动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08240发布日期:2021-08-17 13: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驱动变压器骨架以及驱动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压器,尤其涉及一种驱动变压器骨架以及驱动变压器。



背景技术:

驱动变压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开关电源等场合,可实现方波输入、方波输出。现有的一种驱动变压器,为了使驱动变压器的体积小型化,将内部磁环线圈的引线缠绕在贴板引脚的根部,容易出现缠线作业将贴板引脚拉弯变形,焊锡后贴板引脚的拐角处出现堆锡以及贴板引脚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变压器骨架,能够避免贴板引脚出现拉弯变形或拐角处堆锡以及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驱动变压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第一引脚组,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缠线引脚以及第一贴板引脚,所述缠线引脚与第一贴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一引脚组包括若干组,所述第一引脚组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面,所述壳体靠近第一引脚组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磁环线圈的引线伸出的出线槽,所述缠线引脚伸出弯折后形成弯折部供所述引线缠绕;第二引脚组,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接地引脚以及第二贴板引脚,所述接地引脚与第二贴板引脚电连接,所述第二引脚组包括若干组,且所述第二引脚组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所述第一引脚组的两相对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引线从出线槽中伸出,缠绕于第一引脚组的缠线引脚上,缠绕后焊锡,通过缠线引脚弯折后形成弯折部供磁环线圈的引线缠绕,而不是直接缠绕于第一贴板引脚的根部,能够有效避免在缠线作业时,第一贴板引脚出现拉弯变形或焊锡时第一贴板引脚的拐角处堆锡以及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通过设置出线槽,在保证磁环固定胶不溢出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避免引线浮高。同时,通过设置接地引脚和第二贴板引脚,通过接地引脚接地,能够改善驱动变压器的电性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贴板引脚与所述第一贴板引脚同侧设置,所述接地引脚与所述缠线引脚同侧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引脚组位于所述壳体侧面的两端,所述第二引脚组位于所述第一引脚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有突出部,所述第一引脚组和第二引脚组位于所述突出部内,所述出线槽设置于所述突出部上,并靠近所述第一引脚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缠线引脚和第一贴板引脚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接地引脚以及第二贴板引脚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变压器骨架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遮蔽所述壳体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盖体上设有用于标识方向的标识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以及磁环线圈,所述磁环线圈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磁环线圈的引线沿所述出线槽伸出并缠绕于所述缠线引脚的弯折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磁环线圈放置在壳体的内部,磁环线圈的引线从出线槽中伸出,缠绕于第一引脚组的缠线引脚上,缠绕后焊锡,通过缠线引脚弯折后形成弯折部供磁环线圈的引线缠绕,而不是直接缠绕于第一贴板引脚的根部,能够有效避免在缠线作业时,第一贴板引脚出现拉弯变形或焊锡时第一贴板引脚的拐角处堆锡以及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通过设置出线槽,在保证磁环固定胶不溢出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避免引线浮高。同时,通过设置接地引脚和第二贴板引脚,通过接地引脚接地,能够改善驱动变压器的电性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图。

图5为图2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驱动变压器骨架100、壳体110、出线槽111、突出部112、第一引脚组120、缠线引脚121、弯折部1211、第一贴板引脚122、第二引脚组130、接地引脚131、第二贴板引脚132、盖体140、标识部141、磁环线圈200、引线2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先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驱动变压器包括驱动变压器骨架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100包括壳体110、第一引脚组120以及第二引脚组130。

壳体110的内部中空;第一引脚组120包括缠线引脚121以及第一贴板引脚122,缠线引脚121与第一贴板引脚122电连接,第一引脚组120包括若干组,第一引脚组120设置于壳体110的两相对侧面,壳体110靠近第一引脚组120的位置开设有用于供磁环线圈200的引线210伸出的出线槽111,缠线引脚121伸出弯折后形成弯折部1211供引线210缠绕;第二引脚组130包括接地引脚131以及第二贴板引脚132,接地引脚131与第二贴板引脚132电连接,第二引脚组130包括若干组,且第二引脚组130分别设置于壳体110设置有第一引脚组120的两相对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骨架100,引线210从出线槽111中伸出,缠绕于第一引脚组120的缠线引脚121上,在引线210缠绕后焊锡,通过缠线引脚121弯折后形成弯折部1211供磁环线圈200的引线210缠绕,而不是直接缠绕于第一贴板引脚122的根部,能够有效避免在缠线作业时,第一贴板引脚122出现拉弯变形或焊锡时第一贴板引脚122的拐角处堆锡以及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通过设置出线槽111,在保证磁环固定胶不溢出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避免引线210浮高。同时,通过设置接地引脚131和第二贴板引脚132,通过接地引脚131接地,能够改善信号传递,继而改善驱动变压器的电性稳定性。

请参考图1和图2,第二贴板引脚132与第一贴板引脚122同侧设置,接地引脚131与缠线引脚121同侧设置。其中第二贴板引脚132与第一贴板引脚122同侧设置,第一贴板引脚122与第二贴板引脚132用于与pcb连接,以使驱动变压器安装于pcb上。缠线引脚121用于缠绕磁环线圈200伸出的引线210,接地引脚131接地,改善驱动变压器的电性稳定性。

请参考图1和图2,同一侧的第一引脚组120位于壳体110侧面的两端,第二引脚组130位于第一引脚组120之间。具体地,第一引脚组120包括四组,两组第一引脚组120位于壳体110的同一个侧面,另外两组第一引脚组120位于壳体110的另一个侧面,两两第一引脚组120位于相对的两个侧面。第二引脚组130包括两组,且分别位于设置有第一引脚组120的两个相对侧面上。更具体地,同一侧面的两个第一引脚组120位于两端,第二引脚组130位于两个第一引脚组120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实际使用,而对应设置第一引脚组120和第二引脚组130的数量以及其设置的位置。

请参考图2至图4,壳体110的侧面上设有突出部112,第一引脚组120和第二引脚组130位于突出部112内,出线槽111设置于突出部112上,并靠近第一引脚组120。第一引脚组120和第二引脚组130嵌于突出部112内,出线槽111设置于靠近第一引脚组120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引脚组120的数量与出线槽111的数量一一对应,引线210从出线槽111伸出缠绕在缠线引脚121的弯折部1211上。

请参考图2和图5,缠线引脚121和第一贴板引脚122一体成型。接地引脚131以及第二贴板引脚132一体成型。第一引脚组120呈“c”字型结构,第二引脚组130呈“c”字型结构,第一引脚组120和第二引脚组130的结构相同。

请参考图1,驱动变压器骨架100还包括盖体140,盖体140设置于壳体110上,并遮蔽壳体110的内部。在安装时,第一贴板引脚122和第二贴板引脚132与pcb连接,并位于图1中的下方,磁环线圈200放置于壳体110的中空的内部,盖体140设置于壳体110靠近缠线引脚121的一侧(即位于图1中的上方),并遮蔽磁环线圈200。盖体140遮蔽磁环线圈200后能够有效保护磁环线圈200。

请参考图1,盖体140上设有用于标识方向的标识部141。通过标识部141能够引导不同引线210根据指定的方向引出。便于加工时的不同引线210的缠绕,能够提高加工效率。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引线210接错的问题。其中,引线210为漆包线。

请参考图2和图5,缠线引脚121弯折后伸出的长度长于第一贴板引脚122弯折后伸出的长度。接地引脚131弯折后伸出的长度长于第二贴板引脚132弯折后伸出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变压器,包括上述的驱动变压器骨架100以及磁环线圈200,磁环线圈200位于壳体110的内部,磁环线圈200的引线210沿出线槽111伸出并缠绕于缠线引脚121的弯折部1211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变压器,磁环线圈200放置在壳体110的内部,磁环线圈200的引线210从出线槽111中伸出,缠绕于第一引脚组120的缠线引脚121上,在引线210缠绕后焊锡,通过缠线引脚121弯折后形成弯折部1211供磁环线圈200的引线210缠绕,而不是直接缠绕于第一贴板引脚122的根部,能够有效避免在缠线作业时,直接缠绕于第一贴板引脚122上而出现拉弯变形的现象,或焊锡时第一贴板引脚122的拐角处堆锡以及表面粘漆皮等不良现象。通过设置出线槽111,在保证磁环固定胶不溢出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避免引线210浮高。同时,通过设置接地引脚131和第二贴板引脚132,通过接地引脚131接地,能够改善信号传递,继而能够改善驱动变压器的电性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