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组件及胰岛素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1569发布日期:2021-08-03 13:17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组件及胰岛素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具有防呆结构的充电组件及胰岛素泵。



背景技术:

胰岛素泵的基本功能是模拟胰腺的分泌功能,按照人体需要的剂量将胰岛素持续地、每隔一定时间向使用者的皮肤下进行一次推注,保持全天血糖稳定,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现有的胰岛素泵主要包括给药器、电池和储药器,给药器为驱动部分,电池为给药器中的驱动结构供电,利用驱动结构挤压储药器,将储药器中的胰岛素挤压到使用者的皮下,其中,给药器和电池为重复使用部件,储药器为一次性使用部件。

胰岛素泵需要贴合在人体皮肤上使用,所以将其体积设计的较小,其内部的电池的体积会相对更小,由于电池需要重复使用,现有技术中,普通结构的电池和充电器,并不能满足小号电池的快速、准确地充电组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组件及胰岛素泵,充电基座和电池之间设有防呆结构,在进行充电操作时,可快速准确地将电池安装在充电器基座的凹槽内,充电操作准确、简单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器基座和电池;充电器基座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电池的凹槽,充电器基座和电池的外壳上设有防呆结构。

可选地,防呆结构包括防呆槽和用于与防呆槽卡接的防呆杆;防呆槽设于充电器基座的上表面,并与凹槽连通,防呆杆与外壳的外壁连接;凹槽和电池的外壳均呈长方体形,防呆槽位于凹槽的非对称线上,防呆杆位于外壳的非对称线上。

可选地,防呆结构包括一个防呆槽和一个防呆杆;防呆槽与凹槽的第一侧壁连通,防呆杆设于外壳的第一侧壁上。

可选地,凹槽第二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凹槽内延伸的卡紧挡板,卡紧挡板与充电器基座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可选地,凹槽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充电器基座的第一充电触点穿过开口位于凹槽内;外壳的第二侧壁上设有通孔,电池的第二充电触点位于通孔处;电池置于凹槽状态下,凹槽的第二侧壁与外壳的第二侧壁抵接,从而使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导通。

可选地,充电器基座呈长方体形,凹槽位于充电器基座中部,充电器基座的上表面位于凹槽第一侧壁的一侧设有内凹的手位槽;手位槽的深度小于凹槽的深度。

可选地,充电器基座的上表面位于凹槽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指示标签,外壳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指示标签;电池置于凹槽状态下,第一指示标签和第二指示标签按限定顺序对齐。

可选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可选地,充电器基座的侧壁上设有充电线接口;充电器基座的上表面位于凹槽的一侧设有充电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胰岛素泵,包括电池、储药器和给药器,电池的外壳上设有防呆结构,储药器内设有用于容置电池以及防呆结构的槽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充电器基座和电池之间设有防呆结构,通过设置防呆结构,可避免电池安装错误,进而避免无效充电操作,另外,通过防呆结构,还可进行电池与充电器基座之间的快速组装,从而使充电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充电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电池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胰岛素泵的分解图。

图中:

1:充电器基座;2:电池;3:储药器;4:给药器;

11:凹槽;12:防呆槽;13:卡紧挡板;14:第一充电触点;15:手位槽;16:第一指示标签;17:充电线接口;18:充电指示灯;

21:外壳;22:防呆杆;23:第二指示标签;211:上壳体;212:下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充电器基座和电池之间设有防呆结构,可确保充电时电池安装正确,以及可实现电池的快速充电操作,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充电器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电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中电池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充电组件包括充电器基座1和电池2;充电器基座1上表面设有用于容置电池2的凹槽11,充电器基座1和电池2的外壳21上设有防呆结构。

电池2为可重复使用的充电电池,充电操作时,由于设置了防呆结构,因此,只有在电池2的安装方向正确的情况下,才可将电池2置入凹槽11内。防呆结构能够避免电池2方向安装错误,以及方便电池2的快速安装。

如图1至图4所示,防呆结构包括防呆槽12和用于与防呆槽12卡接的防呆杆22;防呆槽12设于充电器基座1的上表面,并与凹槽11连通,防呆杆22与外壳21的外壁连接;凹槽11和电池2的外壳21均呈长方体形,防呆槽12位于凹槽11的非对称线上,防呆杆22位于外壳21的非对称线上。在长方体结构中,防呆槽12和防呆杆22不在对称线(或对称线的延长线)上,即可达到防呆的目的。优选地,将防呆槽12和防呆杆22的数量设为一个,在能满足防呆效果的情况下,防呆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利于充电组件的生产制造。

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1第二侧壁的顶部设有向凹槽11内延伸的卡紧挡板13,卡紧挡板13与充电器基座1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卡紧挡板13对电池2起限位作用,其位于凹槽11的顶端,电池2充电时,先将电池2的一端插入到卡接挡板的下方,然后,再将电池2整体置入凹槽11内,卡紧挡板13位于电池2的上方,可避免电池2在充电时由充电器基座1内脱落。

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器基座1呈长方体形,凹槽11位于充电器基座1中部,充电器基座1的上表面位于凹槽11第一侧壁的一侧设有内凹的手位槽15;手位槽15的深度小于凹槽11的深度。电池2在凹槽11中时,电池2的上表面略低于充电器基座1的上表面,在凹槽11的一侧,设置深度相对较低的手位槽15,手位槽15的底板低于电池2的上表面,此结构可使电池2的部分侧壁外露,进而方便电池2的拿取操作。

凹槽11的第二侧壁上设有开口,充电器基座1的第一充电触点14穿过开口位于凹槽11内;外壳21的第二侧壁上设有通孔,电池2的第二充电触点(图中未示出)位于通孔处;电池2置于凹槽11状态下,凹槽11的第二侧壁与外壳21的第二侧壁抵接,从而使第一充电触点14和第二充电触点导通。电池2的尺寸与凹槽11的尺寸相适配,将第一充电触点14和第二充电触点设置在侧壁上,利于触点的稳定连接。

充电器基座1的上表面位于凹槽11第二侧壁的一侧设有第一指示标签16,外壳2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指示标签23;电池2置于凹槽11状态下,第一指示标签16和第二指示标签23按限定顺序对齐。第一指示标签16和第二指示标签23同样起到防呆效果,即只有在第一指示标签16和第二指示标签23对齐的情况下,才确保电池2安装正确。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指示标签16和第二指示标签23均为“+”和“—”,电池2正确安装时,两个“+”对齐设置,两个“—”对齐设置。

如图3所示,外壳21包括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一体结构。外壳21为分体结构,上壳体开启将电池2组件置于下壳体上,然后,再将上壳体211和下壳体212通过超声波焊接形成一体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充电器基座1的侧壁上设有充电线接口17,充电器基座1的上表面位于凹槽11的一侧设有充电指示灯18,充电线接口17用于连接适配器,充电指示灯18起充电提示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组件,使用时,先根据防呆结构确定电池2的安装方向,然后,将电池2的端部卡接到卡紧挡板13下,下压电池2使电池2整体进入凹槽11内,从而完成电池2装入,即可进行充电操作。当充电操作完成后,手指在手位槽15处将电池2提起,然后取出凹槽11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充电器基座1和电池2之间设有防呆结构,通过设置防呆结构,可避免电池2安装错误,进而避免无效充电操作,另外,通过防呆结构,还可进行电池2与充电器基座1之间的快速组装,从而使充电操作简单快捷。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胰岛素泵的分解图。如图5所示,胰岛素泵包括储药器3、给药器4和电池2;电池2的外壳上设有防呆结构,储药器3内设有用于容置电池2和防呆结构的槽体。电池2上的防呆结构不仅与充电器基座所适配起到防呆效果,其还可与储药器3所适配,同样起到防呆效果,可实现胰岛素泵快速、准确的拼装操作。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