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4139发布日期:2021-09-15 09:0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避雷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


背景技术:

2.复合外套避雷器具有耐污性能好、体积小、重量轻及便于安装等特点,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复合外套避雷器主要由电阻片、绝缘筒、端盖及绝缘外套组成。筒形结构的复合外套避雷器机械强度高,是目前高压避雷器普遍采用的结构。对于筒形结构,通常是端盖与绝缘筒为螺纹连接,然后在绝缘筒外部成型绝缘伞套。然而,在绝缘筒上的螺纹加工,降低了避雷器的机械强度,零部件的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
4.因此,如何避免降低避雷器的机械强度,提高避雷器的生产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能够避免降低避雷器的机械强度,且还能提高避雷器的生产效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包括绝缘筒、外绝缘伞套、避雷器芯体、接线端盖和底端盖;
8.所述接线端盖盖设在所述绝缘筒的顶端,且与所述绝缘筒过盈连接;
9.所述底端盖盖设在所述绝缘筒的底端,且与所述绝缘筒过盈连接;
10.所述避雷器芯体安装在所述绝缘筒内,且所述避雷器芯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接线端盖及所述底端盖抵接;
11.所述外绝缘伞套套设在所述绝缘筒外,且所述外绝缘伞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接线端盖的外壁及所述底端盖的外壁上。
1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13.所述避雷器芯体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
14.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接线端盖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抵接,
15.或者
16.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接线端盖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连接,
17.或者
18.所述第一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接线端盖的底端抵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抵接。
19.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20.所述避雷器芯体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
21.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底端盖的顶端抵接,
22.或者
23.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底端盖的顶端连接,
24.或者
25.所述第二弹性件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底端盖的顶端抵接。
26.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弹簧。
27.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避雷器芯体包括电阻片组件、上端块和下端块;
28.所述上端块、所述电阻片组件和所述下端块依次串联叠装,所述第一容纳槽开设在所述上端块上,所述第二容纳槽开设在所述下端块上。
29.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阻片组件包括电阻片组和垫块;
30.所述电阻片组和所述垫块的个数均为多个,所述电阻片组和所述垫块串联叠装,且相邻所述电阻片组通过所述垫块间隔;
31.所述电阻片组包括至少4个串联叠放的电阻片。
32.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线端盖与所述绝缘筒配合处的过盈量大于或者等于0.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8mm;
33.所述底端盖与所述绝缘筒配合处的过盈量大于或者等于0.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8mm。
34.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接线端盖及所述底端盖均为金属端盖。
35.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筒采用有机材料制成。
36.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外绝缘伞套为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外绝缘伞套压制在所述接线端盖、所述绝缘筒及所述底端盖的外壁上。
3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之后所得的实施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一部分。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由于接线端盖盖设在绝缘筒的顶端,且与绝缘筒过盈连接,底端盖盖设在绝缘筒的底端,且与绝缘筒过盈连接,即绝缘筒与接线端盖及底端盖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因此,避免了在绝缘筒上开设螺纹导致的绝缘筒强度降低的问题。
39.此外,绝缘筒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盖及底端盖过盈配合,实现了对避雷器芯体的密封,外绝缘伞套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接线端盖的外壁及底端盖的外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对避雷器芯体的密封性。
40.避雷器芯体安装在绝缘筒内,且避雷器芯体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盖及底端盖抵接,避免了避雷器芯体在绝缘筒内晃动。
附图说明
4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新颖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其中,图1中:
44.绝缘筒1、外绝缘伞套2、避雷器芯体3、接线端盖4、底端盖5、第一弹性件6、第二弹性件7、上端块301、下端块302、电阻片组303、垫块304。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4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其中,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包括绝缘筒1、外绝缘伞套2、避雷器芯体3、接线端盖4和底端盖5。
47.接线端盖4盖设在绝缘筒1的顶端,且与绝缘筒1过盈连接。具体地,对接线端盖4进行加热,控制温度,加热到规定温度后,将接线端盖4套接到绝缘筒1顶端,然后采轴向机械固定,冷却,从而实现了接线端盖4与绝缘筒1顶端的固定。
48.底端盖5盖设在绝缘筒1的底端,且与绝缘筒1过盈连接,具体地,对底端盖5进行加热,控制温度,加热到规定温度后,将底端盖5套接到绝缘筒1底端,然后采轴向机械固定,冷却,从而实现了底端盖5与绝缘筒1顶端的固定。
49.避雷器芯体3安装在绝缘筒1内,且避雷器芯体3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盖4及底端盖5抵接,避免避雷器芯体3在绝缘筒1内晃动。
50.外绝缘伞套2套设在绝缘筒1外,且外绝缘伞套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接线端盖4的外壁及底端盖5的外壁上。
51.由于接线端盖4盖设在绝缘筒1的顶端,且与绝缘筒1过盈连接,底端盖5盖设在绝缘筒1的底端,且与绝缘筒1过盈连接,即绝缘筒1与接线端盖4及底端盖5均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因此,避免了在绝缘筒1上开设螺纹导致的绝缘筒1强度降低的问题。
52.此外,绝缘筒1的两端分别与接线端盖4及底端盖5过盈配合,实现了对避雷器芯体3的密封,外绝缘伞套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接线端盖4的外壁及底端盖5的外壁上,进一步提高了对避雷器芯体3的密封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件6,避雷器芯体 3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弹性件6置于第一容纳槽内。
54.具体地,第一弹性件6的顶端与接线端盖4的底端连接,第一弹性件6 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抵接,通过第一弹性件6实现对避雷器芯体3的压紧。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6与接线端盖4及第一容纳槽也可以是其它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一弹性件6的顶端与接线端盖4的底端抵接,第一弹性件6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连接;或者第一弹性件6的顶端与接线端盖4的底端抵接,第一弹性件6的底端与第一容纳槽的底壁抵接。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还包括第二弹性件7,避雷器芯体 3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弹性件7置于第二容纳槽内。
57.具体地,第二弹性件7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连接,第二弹性件7 的底端与底端盖5的顶端抵接,通过第二弹性件7实现对避雷器芯体3的压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弹性件7与底端盖5及第二容纳槽也可以是其它的连接关系,例如,第二弹性件7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抵接,第二弹性件7的底端与底端盖5的顶端连接;或者第二弹性件7的顶端与第二容纳槽的底壁抵接,第二弹性件7的底端与底端盖5的顶端抵接。
5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第一弹性件6和第二弹性件7均为压缩弹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弹性件6及第二弹性件7也可以是其它的连接方式,例如,第一弹性件6及第二弹性件7为橡胶块等。
59.在一些实施例中,避雷器芯体3包括电阻片组303件、上端块301和下端块302,上端块301、电阻片组303件和下端块302依次串联叠装,第一容纳槽开设在上端块301上,第二容纳槽开设在下端块302上。
6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电阻片组303件包括电阻片组303和垫块304,电阻片组303和垫块304的个数均为多个,电阻片组303和垫块 304串联叠装,且相邻电阻片组303通过垫块304间隔。最顶端的电阻片组 303与上端块301抵接,最低端的电阻片组303与下端块302抵接。
61.电阻片组303包括至少4个串联叠放的电阻片,需要说明的是,电阻片组303所包含的电阻片的个数不限,可以根据需要增减。
62.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端盖4与绝缘筒1配合处的过盈量大于或者等于 0.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8mm。
63.底端盖5与绝缘筒1配合处的过盈量大于或者等于0.6mm,且小于或者等于0.8mm。
6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接线端盖4及底端盖5均为金属端盖,热胀冷缩的量比较大,便于实现与绝缘筒1的过盈连接。
6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绝缘筒1采用有机材料制成。
66.外绝缘伞套2为橡胶材料制成,且外绝缘伞套2压制在接线端盖4、绝缘筒1及底端盖5的外壁上。
67.为了便于外绝缘伞套2压设在接线端盖4及底端盖5的外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在接线端盖4与绝缘筒1套接处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凹槽,底端盖5 与绝缘筒1套接处的顶端设置有环形凹槽。
6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69.步骤s1:将底端盖5加热到220℃,持续26分钟后,在3分钟内,套装到绝缘筒1的顶端连接位置处,然后在外部采用轴向机械固定底端盖5,施加外部强制风冷,冷却到40℃后,停止外部风冷,卸除外部机械力;
70.步骤s2:将第二弹性件7、避雷器芯体3芯体及第一弹性件6依次装入绝缘筒1中;
71.步骤s3:将接线端盖4加热到220℃,持续26分钟后,在3分钟内,套装到绝缘筒1的顶端连接位置处,然后在外部采用轴向机械力,压紧第一弹性件6及第二弹性件7,固定接线端盖4和绝缘筒1,施加外部强制风冷,冷却到40℃后,停止外部风冷,卸除外部机械力;
72.步骤s4:在接线端盖4、底端盖5及绝缘筒1的外壁上涂抹偶联剂,放置30min,然后
放入模具中,注射硅橡胶,在接线端盖4、底端盖5及绝缘筒 1的外壁上整体成型外绝缘伞套2,硫化条件:温度为155℃,成型压力为 12mpa,硫化时间为25min。
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采用过盈配合,通过分别对接线端盖4和底端盖5加热,控制温度,再将加热到规定温度的接线端盖4和底端盖5套接到绝缘筒1上规定位置,然后采轴向机械固定,冷却,从而实现了避雷器接线端盖4、底端盖5与绝缘筒1端部的固定,复合外套避雷器结构具有高的拉伸和弯曲机械强度。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材料特性,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生产效率高,适用于规模化产线生产,且其有效的提高避雷器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7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5.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