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8909发布日期:2021-11-10 00:2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开关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


背景技术:

2.智能开关面板是指利用控制板和电子元器件的组合及编程以实现电路智能开关控制的单元。由于这种控制方式简单且易于实现,因此越来越多的使用在家用电器中。现有的旋钮面板大都是通过编码器来实现,但旋钮在波动编码器开关时还产生较大噪音和较强的顿挫感,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旋钮面板噪音大、顿挫感强,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
4.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包括面板本体、主支架、旋钮本体、第一固定架、轴承和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在所述主支架上,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本体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设有线性马达,所述第一固定架下方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旋钮本体转动的光学跟踪传感器,所述线性马达与所述光学跟踪传感器电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内圈设有第一卡扣,所述轴承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卡接固定。
7.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外圈设有第二卡扣,所述旋钮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配合的凸沿,所述旋钮本体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外圈设有第三卡扣,所述第二固定架通过所述第三卡扣与所述轴承卡接固定。
9.优选的,所述旋钮本体与所述第一固定架外圈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架内圈与所述轴承外圈之间以及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外圈之间均设有筋条,通过所述筋条实现过盈配合进而实现固定。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内设有螺孔,所述主支架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孔将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主支架锁紧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第四卡扣,所述线性马达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所述第四卡扣限位固定。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线性马达之间设有背胶,所述线性马达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主支架底部固定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模式指示灯,所述面板本体上设有指示区域,所述模式指示灯与所述指示区域之间设有导光板。
14.本实用新型的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光学跟踪传感器与轴承相配合实现旋钮无极调节,能够有效减小转动过程中的噪音及转动的顿挫感,使调节过程更加顺滑;并且旋钮面板内设有线性马达,可以预设震动强度,在用户转动调节过程中实时反馈,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6.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7.图2: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机构示意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0、面板本体;20、主支架;30、旋钮本体;40、第一固定架; 41、第一卡扣;42、第二卡扣;50、轴承;60、第二固定架;61、第三卡扣;62、连接柱;621、螺孔;63、第四卡扣;70、线性马达;80、光学追踪传感器;90、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现有旋钮面板存在噪音大、顿挫感强以及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提出新的方案,为更加清楚的表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21.参见图1

3,一种带震动反馈的无极旋钮面板,包括面板本体10、主支架20、旋钮本体30、第一固定架40、轴承50和第二固定架60。所述面板本体10固定在所述主支架20上。所述第二固定架60固定在所述主支架20上,所述轴承50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架60固定连接,所述轴承50外圈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固定连接,所述旋钮本体30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60内设有线性马达70,所述第一固定架40下方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旋钮本体30转动的光学跟踪传感器80,所述线性马达70与所述光学跟踪传感器80电连接。
22.当所述旋钮本体30转动时,会带动所述第一固定架40和所述轴承50 外侧一起转动,所述光学跟踪传感器80检测到正上方的物体转动后,形成电信号,驱动所述线性马达70震动。
23.所述线性马达70震动依次向第二固定架60、轴承50、第一固定架40、旋钮本体30传递,最终传递到用户手指实现反馈。
24.所述第一固定架40内圈设有第一卡扣41,所述轴承50嵌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内并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卡接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架40内圈与轴承50外圈之间设有筋条,所述第一固定架40内圈与所述轴承50外圈通过第一卡扣41和筋条过盈配合实现固定。
25.所述第一固定架40外圈设有第二卡扣42,所述旋钮本体30内设有与所述第二卡扣42配合的凸沿,所述旋钮本体30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固定连接。所述旋钮本体30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外圈之间设有筋条,所述旋钮本体30 与所述第一固定架40外圈通过第二卡扣42和筋条过盈配合实现固定。
26.所述第二固定架60外圈设有第三卡扣61,所述第二固定架60通过所述第三卡扣61与所述轴承50卡接固定。所述轴承50内圈与所述第二固定架 60外圈之间均设有筋条,所述轴承50与所述第二固定架60通过第三卡扣61 和筋条过盈配合实现固定。
27.所述第二固定架60设有连接柱62,所述连接柱62内设有螺孔621,所述主支架20上设有连接孔,通过螺丝穿过所述连接孔和所述螺孔621将所述第二固定架60与所述主支架20锁紧固定。
28.所述第二固定架60内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第四卡扣 63,所述线性马达70安装在所述安装槽中并通过所述第四卡扣63限位固定。
29.所述第二固定架60与所述线性马达70之间还设有背胶,所述背胶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线性马达70通过所述背胶与所述第二固定架60固定连接。通过背胶能够加强线性马达70的固定。
30.所述主支架20底部固定设有电路板90,所述线性马达70与所述光学跟踪传感器80均与所述电路板90连接。
31.所述电路板90上还设有模式指示灯,所述面板本体10上设有指示区域,所述模式指示灯与所述指示区域之间设有导光板。
32.本实用新型能够应用于智能面板领域中,配合86底盒使用,通过光学跟踪传感器80与轴承50相配合实现旋钮无极调节,能够有效减小转动过程中的噪音及转动的顿挫感,使调节过程更加顺滑;并且旋钮面板内设有线性马达70,可以预设震动强度,在用户转动调节过程中实时反馈,有效提高了用户体验。
3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