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接地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4114发布日期:2021-08-17 14:1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接地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接地开关。



背景技术:

接地开关是一种能够释放被检修设备和回路的静电,从而保证停电检修时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一种机械接地装置。现有的接地开关中存在一种电动接地开关,这类接地开关能够通过电机实现快速地分闸与合闸的控制。现有的接地开关内均设有储能弹簧,在合闸时,储能弹簧能够通过回弹起到辅助快速合闸的作用。然而,储能弹簧在回弹时往往会释放较大的能量,若电动接地开关中没有足够稳定的结构来承受储能弹簧在回弹时产生的弹力,电动接地开关在经过长期使用后变有可能出现内部结构的形变甚至损坏,进而造成电机无法控制其正常地进行分闸与合闸。当接地开关无法正常工作时,工作人员在检修电力设备的过程中便有可能受到危险。

cn201320820999.5公开了一种电动接地开关,包括接地开关及大轴,所述大轴上连接电动机构,所述电动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上设有减速直流电机;所述减速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一级齿轮;所述框架内设有转动轴,所述一级齿轮与设于转动轴上的二级齿轮啮合;所述转动轴上设有三级齿轮,所述三级齿轮与设于大轴上的传动齿轮啮合。

在上述接地开关中,接地开关通过大轴的转动实现分闸与合闸,大轴与电机上连接有相互啮合的齿轮,电动机构通过带动齿轮转动对大轴进行控制。然而在接地开关反复地进行分闸与合闸的过程中,接地开关会不断受到储能弹簧回弹时所产生的弹力,在长期受力的情况下,接地开关的内部结构便有可能出现变化。其中,电动机构便有可能因为接地开关的受力而发生偏移。当电动机构的位置发生偏移时,接地开关中用于传动的各级齿轮之间的啮合便有可能难以保持紧密,在啮合不牢固的情况下,各级齿轮在相互传动时便有可能出现磨损伸至崩坏的现象,最终造成传动失效,使得接地开关无法实现正常地分闸与合闸。因此,上述接地开关在稳定性上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设计一种能够保持传动结构稳定,从而延长使用寿命的电动接地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电动接地开关,该接地开关通过对电机进行加固,从而加强了其传动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地延长了接地开关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接地开关,包括连接有静触头的支架,以及被传动轴贯穿的底座,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可与所述静触头接触的动触头,所述底座上设有可推动所述传动轴转动的弹簧,弹簧使得所述动触头具有向所述静触头靠近的趋势,所述传动轴上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传动齿轮,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控制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电机,电机中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电机齿轮,所述支架上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使得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两侧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电机上分别形成有对齐的第一连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的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电机之间设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凸块嵌入的第一限位槽,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第二连接通孔对齐的第三连接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可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凸块嵌入的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一侧设有动力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可形成有供所述动力部嵌入的第三限位槽。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形成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所述支撑板、第一弯板以及第二弯板之间限定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电机均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一弯板上形成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弯板上形成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一插孔的第一插块,抵于所述第一插槽上的第二插块,以及伸入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三插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板抵于所述第一弯板与第二弯板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二弯板的一端弯折延伸,并形成有紧贴所述第一弯板的连接弯板,所述第一弯板与连接弯板上分别形成有对齐的第四连接通孔与第五连接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设于两侧,并与所述支撑板相抵的侧板,所述第一弯板与侧板上形成有可相互插入的第三插槽与第四插槽,所述侧板弯折延伸,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弯板相抵的底板,底板上形成有第二插孔,所述第一弯板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二插孔的第四插块。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该接地开关通过所述安装组件对所述电机在各个方向上进行了固定,使得所述电机在接地开关的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保证了所述电机控制该接地开关的传动结构能够保持稳定。

2、所述支架、电机以及安装组件之间均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使得所述安装组件易于将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架上。

3、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连接结构,加固了所述支架与底座之间的连接,进一步地提高了该接地开关结构上地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四。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五。

图6为电机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7为第一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第三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电机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0为第二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一。

图11为第二安装板的立体示意图二。

图12为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为侧板的立体示意图。

1-支架,11-静触头,12-支撑板,121-第一插孔,13-第一弯板,131-第一插槽,132-第四连接通孔,133-第三插槽,134-第四插块,14-第二弯板,141-第二插槽,15-安装槽,2-传动轴,21-动触头,22-传动齿轮,3-底座,31-侧板,311-第四插槽,312-底板,313-第二插孔,4-弹簧,5-电机,51-电机齿轮,52-第二连接通孔,53-第一凸块,54-第二凸块,55-动力部,6-第一安装板,61-第一连接通孔,62-第一插块,63-第二插块,64-第三插块,7-第二安装板,71-第二限位槽,72-第三限位槽,73-连接弯板,731-第五连接通孔,8-第三安装板,81-第一限位槽,82-第三连接通孔,9-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6所示,一种电动接地开关,包括连接有静触头11的支架1,以及被传动轴2贯穿的底座3,所述传动轴2上连接有可与所述静触头11接触的动触头21,所述底座3上设有可推动所述传动轴2转动的弹簧4,弹簧4使得所述动触头21具有向所述静触头11靠近的趋势,所述传动轴2上连接有带动其转动的传动齿轮22,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控制所述传动齿轮22转动的电机5,电机5中设有与所述传动齿轮22相啮合的电机齿轮51,所述支架1上连接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机5的安装组件10,安装组件10使得所述传动齿轮22与电机齿轮51之间保持紧密啮合。具体的,在该接地开关中,所述电机5通过控制所述电机齿轮51转动,使得与所述电机齿轮51啮合的传动齿轮22可带动所述传动轴2转动,所述传动轴2穿过所述传动齿轮22,通过相互的缺口与凸块形成联动配合。所述动触头21通过拐臂与所述传动轴2相连接,使得所述传动轴2可带动所述动触头21转动,当所述动触头21与静触头11接触时,接地开关合闸,当所述动触头21远离所述静触头11时,接地开关分闸。在该接地开关的工作过程中,所述安装组件10将所述电机5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避免所述电机5的位置发生偏移或晃动,使得所述传动齿轮22与电机51始终保持紧密啮合的状态。

如图2-5所示,所述安装组件10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机5两侧的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通过连接在所述电机5的两侧来对所述电机5进行固定。

如图6-7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电机5上分别形成有对齐的第一连接通孔61与第二连接通孔52。具体的,通过将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61与第二连接通孔52,使得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电机5之间完成固定连接,起到对所述电机5的固定作用,防止所述电机5在左右方向上发生偏移。

如图3-8所示,所述电机5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板6的第一凸块53,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电机5之间设有第三安装板8,第三安装板8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凸块53嵌入的第一限位槽81,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61、第二连接通孔52对齐的第三连接通孔82。具体的,通过将所述电机5上的第一凸块53嵌入所述第三安装板8的第一限位槽81,所述第三安装板8可进一步地对所述电机5进行固定,防止所述电机5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偏移,所述第三安装板8被所述电机5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安装板6夹于中间,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通孔61、第三连接通孔82以及第二连接通孔52,从而完成对所述第一安装板6、第三安装板8以及电机5的固定连接。

如图8-9所示,所述电机5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第二凸块54,所述第二安装板7上可形成有供所述第二凸块54嵌入的第二限位槽71。具体的,通过将所述电机5上的第二凸块54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71,可进一步地防止所述电机5在前后方向上发生偏移,起到对所述电机5的固定作用。

如图8和图10所示,所述电机5一侧设有动力部55,所述第二安装板7上可形成有供所述动力部55嵌入的第三限位槽72。具体的,除了通过与所述电机5上的第二凸块54的配合来完成对所述电机5的固定外,所述第二安装板7也可通过让所述动力部55嵌入所述第三限位槽72来对所述电机5进行固定。

如图2、图3和图12所示,所述支架1包括支撑板12,支撑板12两端弯折延伸,并分别形成第一弯板13与第二弯板14,所述支撑板12、第一弯板13以及第二弯板14之间限定有安装槽15。具体的,所述安装槽15用于容纳所述电机5、第一安装板6以及第二安装板7,使得所述电机5便于安装与固定,在完成所述电机5的安装后,还可通过所述盖板9来盖住所述安装槽15,使得所述电机5得到遮挡与保护,并对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7和图12所示,所述支撑板12上形成有第一插孔121,所述第一弯板13上形成有第一插槽131,所述第二弯板14上形成有第二插槽141,所述第一安装板6上形成有第一插块62、第二插块63,以及第三插块64。具体的,通过将所述第一插块62插入所述第一插块121,所述第二插块63抵至所述第一插槽131上,所述第三插块64嵌至所述第二插槽141内,所述第一安装板6即可固定于所述支架1上。

如图10-12所示,所述第二安装板7抵于所述第一弯板13与第二弯板14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7朝向所述第二弯板14的一端弯折延伸,并形成有紧贴所述第一弯板13的连接弯板73,所述第一弯板13与连接弯板73上分别形成有对齐的第四连接通孔132与第五连接通孔731。具体的,所述第一弯板13与第二弯板14将所述第二安装板7夹紧于所述安装槽15内,所述连接弯板73紧贴于所述第一弯板13上,将螺钉穿过所述第四连接通孔132与第五连接通孔731,使得所述第二安装板7与支架1之间的连接得到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7在所述支架1上均得到固定的同时连接所述电机5,即可实现将所述电机5固定于所述支架1上。

如图3、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底座3包括设于两侧,并与所述支撑板12相抵的侧板31,所述第一弯板13与侧板31上形成有可相互插入的第三插槽133与第四插槽311,所述侧板31弯折延伸,并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弯板13相抵的底板312,底板312上形成有第二插孔313,所述第一弯板13上形成有插入所述第二插孔313的第四插块134。具体的,通过所述第三插槽133于第四插槽311的配合,所述第一弯板13与侧板31之间进行交叉连接,同时所述侧板31的后端伸入所述安装槽15抵住所述支撑板12,起到支撑所述支架1的作用,所述第一弯板13上的第四插块134插入所述底板312上的第二插孔313,加固所述支架1与侧板31之间的连接,使得该接地开关的结构更加稳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