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9360发布日期:2021-08-13 16:20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特别涉及一种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



背景技术:

usb数据线通常用于手机、电脑等设备的连接和通讯,其用于传输数据和充电。现有的数据线,其通常是固定长度而不可调节;较短的数据线,虽然不易于打结,但是其无法满足长距离的使用需求,其应用受限;而较长的数据线,虽然可以满足各种使用需求,但是其容易打结,且容易显得杂乱无序,收纳时,人们通常只能借助于绑带、缠绕打结、集线器等方式来收纳,其收纳和携带起来,具有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于收纳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收纳座、第一数据线部、第二数据线部和第三数据线部,所述第一数据线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数据接口,所述第一数据接口可收纳在所述收纳座内;所述第二数据线部与所述第一数据线部连接,所述第二数据线部为可拉伸的弹簧线,其具有第三收纳腔;所述第三数据线部与所述第二数据线部连接,所述第三数据线部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三数据接口,所述第三数据接口可收纳在所述第三收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座包括盖合连接的基座和盖体,所述基座设有第一收纳腔和第二收纳腔;所述盖体可盖合所述第二收纳腔;所述第一数据线部的第一数据接口可收纳在所述第一收纳腔内;所述第二数据线部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内,其另一端可伸出至所述第二收纳腔外;所述第二数据线部可压缩在所述第二收纳腔内而使得所述第二数据线部和第三数据线部隐藏收纳于所述收纳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据线部的与所述第一数据接口相对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其设有第一数据接口的一端伸出至所述基座外而成为自由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卡口,所述卡口与所述第一收纳腔贯通,所述第一数据线部可局部卡持于所述卡口处而使得所述第一数据接口收纳于所述第一收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呈筒状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一端敞口,其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收纳腔,所述盖体呈一端敞口的筒状,其可盖合于所述主体部外而遮蔽所述第二收纳腔。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数据线部和第三数据线部之间设有分线部,所述分线部可卡持于所述第二收纳腔的端口处并容置于所述盖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数据线部、第三数据线部与所述分线部相连接的部位均朝向所述第二收纳腔并可完全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数据线部、第三数据线部与所述分线部相连接的部位位于所述分线部的同一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数据接口包括usbtypea、usbtypec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三数据接口包括usbmicroa、usbmicrob、usbminia、usbminib、usbtypec、lightning接口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其线缆部分集成了收纳座的基座,其自带收纳结构,线缆部分可以很好的收纳于自身的收纳结构上,因而收纳十分方便;此外,其线缆部分设有弹簧线——第二数据线部,其不仅长度可自由拉伸而满足各种长度使用需求,而且弹簧线的第三收纳腔可提供收纳空间而用于收纳数据线插头,其结构设计十分巧妙,其非常易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外形美观等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示出了收纳时的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其主要要点在于,其易于收纳和便携,并且长度可调节,其可避免数据线缠绕、杂乱等现象发生,其外形美观且使用十分方便。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包括收纳座40、第一数据线部10、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其中,收纳座40为收纳主体,其用于收纳数据线的线缆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部10、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为数据线的线缆部分,其相互连接而可用于数据传输。

如图1~图6所示,所述第一数据线部10包括第一线体11和连接在第一线体11端部的第一数据接口12。所述第一线体11和第一数据接口1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第一线体11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线体11的端部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数据接口1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数据线部10包括一个第一线体11和一个第一数据接口12。

所述第一数据接口12的类型可根据需要而设置,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一数据接口12选用usbtypea、usbtypec类型,本实施例中,其为usbtypea接口。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为弹簧线,其可拉伸,其螺旋状的弹簧线具有第三收纳腔21,该第三收纳腔21提供收纳空间,可用于收纳第三数据线部30。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包括第三线体31和连接在第三线体31端部的第三数据接口32。所述第三线体31和第三数据接口3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所述第三线体31可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线体31的端部上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数据接口3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包括三个第三线体31和三个第三数据接口32,在每个第三线体31的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类型不同的第三数据接口32(如图1所示),这样可满足日常多种数据接口的使用需求。

所述第三数据接口32的类型可根据需要而设置,通常情况下,所述第三数据接口32选用usbmicroa、usbmicrob、usbminia、usbminib、usbtypec、lightning接口。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设有1个lightning接口、1个usbtypec接口、1个usbmicrob接口,其可满足日常绝大部分使用需求。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可收纳在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的第三收纳腔21内,至少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的第三数据接口32可完全收纳在所述第三收纳腔2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的第三线体31和第三数据接口32均可完全收纳在所述第三收纳腔21内。

如图1~图6所示,所述收纳座40包括盖合连接的基座41和盖体42。

所述基座41与所述盖体42可盖合在一起(如图5所示),并可分离打开(如图1~图4所示)。当所述基座41与盖体42盖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隐藏收纳于所述收纳座40内。当所述基座41与盖体42分离时,可拿取出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进行使用。

如图1~图6所示,所述基座41设有第一收纳腔411和第二收纳腔412。所述盖体42可盖合所述第二收纳腔412。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收纳腔411可为敞开式收纳腔,也可为密封式收纳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411为敞开式收纳腔。

所述第一收纳腔411与第二收纳腔412可相互贯通,也可相互隔离开。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纳腔411和第二收纳腔412相互隔离。

如图3、图6所示,所述第一收纳腔411用于收纳所述第一数据接口12。

如图1~图4所示,所述第二收纳腔412用于收纳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内,其另一端可拉伸而伸出至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外。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与第一数据线部10相连接的部位与基座41固定连接,其位于基座41的内部。

收纳时,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可被压缩在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内(如图4、图6所示)。由于第三数据线部30可收纳在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的第三收纳腔21内,因此,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均可收纳在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内。当基座41与盖体42盖合时,所述盖体42盖合住所述第二收纳腔412,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隐藏收纳于所述收纳座40内(如图5所示)。

为方便收纳,如图1~图3所示,在所述基座41上设有卡口413,所述卡口413与所述第一收纳腔411贯通。所述第一线体11的一端与所述基座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线体11的另一端和第一数据接口12伸出至所述基座41外而成为自由端。收纳时,第一线体11可卡持在所述卡口413内,所述第一数据接口12可容置在所述第一收纳腔411内。由于第一线体11可被卡口413卡住,因此第一数据接口12可被相对固定住而不容易掉落以实现收纳效果。

所述第一收纳腔411可设置在所述基座41合适的位置处,其呈凹槽状。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收纳腔411设于所述基座41的底部,其开口朝下。所述卡口413设于所述基座41的侧壁上。

如图1~图6所示,所述基座41包括呈筒状的主体部414。所述主体部414的一端敞口,其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收纳腔412。所述主体部414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可以是圆筒状,也可以是方筒状、椭圆筒状,或是其他任意形状的筒状结构。所述盖体42呈一端敞口的筒状,其形状与所述主体部414的形状相匹配,其可盖合在所述主体部414外而遮蔽住所述第二收纳腔4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之间直接连接。当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设置1个或多个第三线体31时,其均可直接与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之间设有分线部50,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通过分线部50连接。当所述第三数据线部30设置1个第三线体31时,也可在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之间设置一分线部50。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分线部50可卡持在所述第二收纳腔412的端口处,并容纳于所述盖体42内。当基座41与盖体42盖合时,所述分线部50隐藏于收纳座40内。

所述分线部5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提高美观性,所述分线部50设置为口红头部的形状,当其卡持在第二收纳腔412的端口处时,收纳座40整体形似一只口红。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与所述分线部50相连接的部位均朝向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其可完全容置于所述第二收纳腔41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与所述分线部50相连接的部位位于分线部50的端面上。当分线部50卡持于第二收纳腔412的端口时,第三数据线部30、第二数据线部20完全隐藏于第二收纳腔412内,此时,盖体42可盖合在主体部414和分线部50外,从而使得第三数据线部30、第二数据线部20、分线部50均隐藏于收纳座40内。

如图1~图6所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第一数据线部10、基座41、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连接为整体,其形成数据线的主体结构,其可用于数据传输和充电,其自带收纳结构;盖体42则用于盖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收纳时,盖体42与基座41盖合而可将第二数据线部20、第三数据线部30隐藏收纳于收纳座40内,第一数据线部10则可部分卡持在卡口413内,第一数据接口12收纳于基座41的第一收纳腔411内;当需要使用时,可轻松的将第一数据线部10从第一收纳腔411内拿取出来,而打开盖体42时,则可轻松的抽拉出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当设有分线部50时,更容易收纳和拿取第二数据线部20和第三数据线部30。第二数据线部20为弹簧线,去可自由拉伸而适应各种使用长度。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在常规的数据线基础上设置了收纳座40,将线缆部分与基座41巧妙的结合设置在一起,增强了线缆部分的收纳性能,避免线缆打结、杂乱、不易于拿取使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便携的收纳式数据线,其结构新颖、外形简洁美观,其使用十分方便,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