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2421发布日期:2021-07-20 16:3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连接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我们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它的作用非常单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新能源汽车用连接器是连接器大类中的一种,近几年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它是逐渐从传统高压大电流和传统低压汽车连接器中分离出来的一类连接器。相较于传统高压大电流连接器,新能源汽车用连接器的使用工况更复杂多变,对连接器的可靠性要求更高;相较于传统低压汽车连接器,由于电压等级的提高(目前主流系统的电压均高于300vdc),增加了人体受到电击伤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该汽车高压连接器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的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所述汽车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结构、插头结构以及能够将所述插座结构和插头结构固定的互锁结构;其中,所述插座结构包括:金属法兰插座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内部的插座公端子,所述插座公端子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通过注塑包胶一体成型;所述插头结构包括: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内部的金属连接壳体、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内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座公端子的插头母端子以及连接于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另一端的金属尾部外壳体;其中,所述金属连接壳体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连接的侧面上设有对插防水圈,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包覆于插头屏蔽线束的外表面,所述插头屏蔽线束经过压线端子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母端子。

优选地,所述互锁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外部的连接卡扣、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卡扣处于卡合状态或松开状态的弹簧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弹簧组件上的塑料按钮;其中,所述连接卡扣通过销钉安装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包括: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相配合的金属对插壳体和置于所述金属对插壳体外部的金属连接弯头壳体。

优选地,所述金属对插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相适配的防错槽。

优选地,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的底部设置有插座防水垫。

优选地,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的内部还设置有高压互锁公端子,其中,所述高压互锁公端子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之间通过注塑包胶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插座公端子上连接于所述插头母端子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防触手保护帽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线端子包括:上胶芯和下胶芯;并且,所述插头结构还包括:套接于所述上胶芯和下胶芯的屏蔽管、置于所述屏蔽管一端且套接于所述上胶芯和下胶芯的屏蔽线圈、置于屏蔽线圈之间的线束防水圈;其中,所述插头屏蔽线束的屏蔽层置于所述屏蔽管和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与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与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之间设置有密封防水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利用设计的全金属结构可以使得高压连接器具有较好的屏蔽作用,此外,利用所述互锁结构可以实现插座结构和插头结构的紧固,且能够方便整个结构的插拔,连接方式可靠稳固,所述对插防水圈能够确保金属连接壳体与金属法兰插座壳体的密封,防止插件对插后液体进入连接器内部导致绝缘故障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高压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以及

图3为图1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插座结构;111、插头结构;1、插座公端子;2、高压互锁公端子;3、包胶;4、金属法兰插座壳体;5、插座防水垫;6、连接卡扣;7、销钉;8、弹簧组件;9、塑料按钮;10、插头母端子;11、压线端子;12、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3、螺纹防水圈;14、金属尾部外壳体;15、上胶芯;16、屏蔽管;17、屏蔽垫圈;18、线束防水圈;19、高压互锁母端子;20、对插防水圈;21、连接防水圈;22、连接c型卡环;23、下胶芯;24、防触手保护帽;25、m2机米螺丝;26、金属对插壳体;27、插头屏蔽线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2、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高压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汽车高压连接器包括插座结构110、插头结构111以及能够将所述插座结构110和插头结构111固定的互锁结构;其中,所述插座结构110包括: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以及设置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内部的插座公端子1,所述插座公端子1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通过注塑包胶3一体成型;所述插头结构111包括:一端能够插入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内部的金属连接壳体、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内部且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座公端子1的插头母端子10以及连接于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另一端的金属尾部外壳体14;其中,所述金属连接壳体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连接的侧面上设有对插防水圈20,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14包覆于插头屏蔽线束27的外表面,所述插头屏蔽线束27经过压线端子11电性连接于所述插头母端子10。通过注塑包胶3能够实现整体的固定,并且能够放置漏电,此外,设计的对插防水圈20可以有效防止在插件对插后液体进入连接器内部导致绝缘故障等问题。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壳体可以包括: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相配合的金属对插壳体26和置于所述金属对插壳体26外部的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其中,所述金属对插壳体26能够较好地实现对插的功能,所述互锁结构安装于所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上。金属对插壳体26与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对插端设有m2螺丝孔,该m2螺丝孔可装入m2机米螺丝25,当金属对插壳体26与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旋转到合适角度时可旋紧m2机米螺丝25固定该角度。

其中,所述该插头母端子10与压线端子11在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内以90°螺纹连接,再进行包胶3注塑固定方式一体成型,该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与金属对插壳体26配合使用连接防水圈21进行密封,使用连接c型卡环22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可实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的180°旋转,并可以使用m2机米螺丝25进行紧固角度。

优选地,所述互锁结构可以包括:安装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外部的连接卡扣6、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卡扣6处于卡合状态或松开状态的弹簧组件8以及安装于所述弹簧组件8上的塑料按钮9;其中,所述连接卡扣6通过销钉7安装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上。

优选地,金属对插壳体26外侧设有防错筋,所述金属对插壳体26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相适配的防错槽。两者配合使用可以避免错误对插,提高安全等级。当配合正确时,插头结构111与插座结构110对插,当连接卡扣6扣入金属法兰插座外壳内时,即完成高压连接器的装配。

优选地,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的底部设置有插座防水垫5。

优选地,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的内部还设置有高压互锁公端子2,其中,所述高压互锁公端子2与所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之间通过注塑包胶3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插座公端子1上连接于所述插头母端子1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防触手保护帽24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线端子11包括:上胶芯15和下胶芯23;并且,所述插头结构111还包括:套接于所述上胶芯15和下胶芯23的屏蔽管16、置于所述屏蔽管16一端且套接于所述上胶芯15和下胶芯23的屏蔽线圈、置于屏蔽线圈之间的线束防水圈18;其中,所述插头屏蔽线束27的屏蔽层置于所述屏蔽管16和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14之间。

其中,所述该压线端子11上胶芯15与压线端子11下胶芯23配合安装在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端,该屏蔽管16套在压线端子11上胶芯15与压线端子11下胶芯23上,该屏蔽垫圈17设置在屏蔽管16末端、该线束防水圈18设置在屏蔽垫圈17之间、该插头屏蔽线束27与压线端子11连接,插头屏蔽线束27的屏蔽层设置在屏蔽管16与金属尾部外壳体14之间,使其形成闭合回路实现稳定的屏蔽性能该金属尾部外壳体14与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使用螺纹连接并用螺纹防水圈13密封。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与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14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金属连接弯头壳体12与所述金属尾部外壳体14之间设置有密封防水圈,该密封防水圈可有效防止液体进入插件内部。

优选地,金属法兰插座壳体4上设有停顿卡扣,可以保证高压系统上下电时的安全,连接器在插合导通时,插座公端子1与插头母端子10先接触导通,后高压互锁公端子2和高压互锁母端子19的信号回路再导通;分断时,先高压互锁端子信号分断,后插座公端子1与插头母端子10再断开。本实用新型具有低成本、安装空间小、拆装方便的特点,提供一种保证高压系统上下电时的安全,引入了高压互锁的概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