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06375发布日期:2022-07-09 23:2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大体上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个电池(例如水平电池)相互堆栈并彼此串联或并连而构成的电池总成结构。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电池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所应用的场合的不同,电池的类型也是各种各样。其中,作为堆叠型电池的一种,水平电池由于能够包含多个电池单体,因而通常用作大容量电池,可应用于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起动,也可用于储能、后备电源、叉车等各种领域。
3.由于水平电池具有固定的输出电压,当需要供给需要较高电压的设备使用时,可以将多个水平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彼此相串接,形成数倍输出电压的电池。如将二个8伏特的水平电池串连,则可输出16伏特的电压,又如将三个8伏特的水平电池串连,则可输出24伏特的电压。若是需要较大输出电流供给设备使用时,则可以将数个水平电池正极相接,负极也相接(并联),则输出的电容量将是原来的数倍。但是输出电压不变。
4.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多个电池彼此串联或并联时,通常仅将多个电池简单堆栈放置,并以电线将多个电池的外接端子电性连接。如此的配置方式,多个电池之间并未彼此固定连接,也因此没有稳定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多个电池彼此之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移动,造成彼此堆栈上的困难;并且,因使用电线连接多个电池的外接端子,该电线也有可能因电池彼此之间的移动而从端子脱落,或产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之一,提供这样一种电池总成,其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的电池模块,各电池模块之间连接牢固,不易脱落,且电池总成的整体结构紧凑。
6.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这样一种电池总成,其包含:具有第一端子的第一电池模块、具有第一端子的第二电池模块,及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的所述第一端子的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连接件经构形以使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彼此连接设置。
7.按照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这样一种电池总成,其包含:第一电池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并排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二电池模块及连结构件,所述连结构件经构形以保持所述第一电池模块和所述第二电池模块彼此之间的位置关系。
8.按照本技术所提供的电池总成,由于通过导电连接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块连接在一起,因而可以稳固地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池模块以水平或垂直方式堆栈并彼此串联或并连,因而所构成的电池总成结构牢固、稳定,不易被破坏;且连接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9.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本质及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类似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组件。
10.图1a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11.图1b为图1a所示实施例中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12.图1c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3.图1d为图1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14.图2a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b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16.图2c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17.图2d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18.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19.图4a为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20.图4b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1.图4c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2.图4d为图4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23.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图5f、图5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24.图6a为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25.图6b为图6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26.图6c为图6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27.图6d为图6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28.图7a、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7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29.图8a为本技术的还一种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示意图。
30.图8b为图8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31.图8c为图8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32.图8d为图8a所示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33.图9a、图9b、图9c、图9d、图9e、图9f、图9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的制作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实施所提供的目标物(电池总成)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例或实例。下文仅描述一些特定实例。当然,这些仅是实例且并不意图为限制性的。在本技术中,例如,关于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形成在第一特征之上可包含: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直接接触形成的实施例,以及包含额外特征形成于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之间从而使得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可不直接接触的实施例。另外,本技术可能在各个实例中重复参
考标号和/或字母。此重复是出于简化和清楚的目的,且本身并不指示所论述的各种实施例和/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35.下文详细论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然而,应了解,本技术提供了可在多种多样的特定情境中实施的许多适用的概念。所论述的特定实施例仅仅是说明性的且并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6.由于水平电池具有固定的输出电压,当需要供给需要较高电压的设备使用时,可以将多个水平电池的正极与负极彼此相串接,形成数倍输出电压的电池。如将二个8伏特的水平电池串连,则可输出16伏特的电压,又如将三个8伏特的水平电池串连,则可输出24伏特的电压。若是需要较大输出电流供给设备使用时,则可以将数个水平电池正极相接,负极也相接(并联),则输出的电容量将是原来的数倍。但是输出电压不变。
37.然,在现今技术中,若需将多个电池彼此串联或并联时,通常仅将多个电池简单堆栈放置,并以电线将多个电池的外接端子电性连接。如此的配置方式,多个电池之间并未彼此固定连接,因此容易使得多个电池彼此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移动,破坏彼此之间堆栈的关系,且因使用电线连接多个电池的外接端子,该电线也有可能因电池彼此之间的移动而从端子脱落,而产生损坏。
38.而本技术旨在对上述水平电池的结合方式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39.图1a、1b、1c、1d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电池总成1。水平电池总成1包括有二个彼此串联的电池模块11及1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分别可输出8伏特的电压,则经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彼此串联所构成的水平电池总成1可输出16伏特的电压。
40.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及电池模块12以水平的状态彼此堆栈;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3与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3彼此面对设置,连接盖15设置于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3和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3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盖15经构形(即,通过设计其形状和尺寸,下同)以与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3和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3紧密连接(即,通过设计连接盖15形状和尺寸而使得其与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3和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可经由连接盖15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例如,通过粘接或热封处理等方式将连接盖15固定于电池模块11与电池模块12之间,从而将电池模块11、12固定在一起。换言之,连接盖15经构形和/或通过其他固定方式(粘接或热封处理等)以保持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的彼此位置关系。
41.再如图1a、1b所示,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彼此紧密连接,而使其形成一整体型态。进一步言,水平电池总成1之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彼此固定地连接而使水平电池总成1成为一具有固定型态的结构。
42.电池模块11具有端面115、与端面115相对的端面117和与端面115及端面117相连接的顶面116,而电池模块12具有端面125、与端面125相对的端面127和与端面125及端面127相连接的顶面12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的端面115和电池模块12的端面12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的端面117和电池模块12的端面127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的顶面116和电池模块12的顶面126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
水平电池总成1进一步具有盖板17和19,电池模块11具有与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114,电池模块12具有与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124,盖板17系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11的侧表面114,而盖板19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12的侧表面12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盖板17、19及连接盖15经构形以使得电池模块11的内部和电池模块12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43.电池模块11具有外接端子111及连接端子112,外接端子111与连接端子11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外接端子11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11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1c、1d所示,连接端子112可设置于端面115上,外接端子111可设置于顶面116上且靠近端面117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11的外接端子111及连接端子112系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11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12具有外接端子121及连接端子122,外接端子121与连接端子12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外接端子12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12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1c、1d所示,连接端子122可设置于端面125上,外接端子121可设置于顶面126上且靠近端面117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12的外接端子121及连接端子12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12的相对两端处。
44.在图1a-1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总成1的电池模块11和12互相彼此串联,即,电池模块11的连接端子112与电池模块12的连接端子122的极性彼此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11的连接端子112为负极端子,电池模块12的连接端子122为正极端子。电池总成1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13,其与电池模块11的连接端子112与电池模块12的连接端子122彼此电性相连,而电池模块11与电池模块12则经由导电连接件13而彼此串联。经串联后的电池模块11与电池模块12可以从外接端子111及121向外输出二电池模块11、12的电压之和的电压。
45.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13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11的端面115和电池模块12的端面125且在电池模块11的端面115和电池模块12的端面125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13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例如铜片。因此,电池模块11与电池模块12需彼此连接且固定设置,才能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13与电池模块11的连接端子112和电池模块12的连接端子122连接。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13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经构形可允许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之间产生一定的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11和电池模块12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13仍然能够实现二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4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总成1进一步具有保护盖131,其经构形以覆盖导电连接件13,而保护盖131可保护导电连接件13,防止其受外部环境的破坏。
47.图2a、2b、2c、2d示出了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电池总成2。水平电池总成2包括有三个彼此串联的电池模块21、22及23,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分别可输出8伏特的电压,则经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彼此串联所构成的水平电池总成2可输出24伏特的电压。
4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及电池模块23以水平的状态彼此堆栈;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3与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3彼此面对设置,连接盖251设置于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3和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3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
连接盖251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3和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21和电池模块22可经由连接盖251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4与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3彼此面对设置,连接盖252设置于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4和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3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盖252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22的侧表面224和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可经由连接盖252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换言之,连接盖251及252经构形以保持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的彼此位置关系。
49.再如图2a、2b所示,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彼此紧密连接,而使其形成一整体型态。进一步言,水平电池总成2的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彼此固定地连接而使水平电池总成2成为一具有固定型态的结构。
50.电池模块21具有端面215、与端面215相对的端面217和与端面215及端面217相连接的顶面216,电池模块22具有端面225、与端面225相对的端面227和与端面225及端面227相连接的顶面226,电池模块23具有端面235、与端面235相对的端面237和与端面235及端面237相连接的顶面23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1的端面215、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5和电池模块23的端面23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1的端面217、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7和电池模块23的端面237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1的顶面216、电池模块22的顶面226和电池模块23的顶面236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水平电池总成2进一步具有盖板271和272,电池模块21具有与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214,电池模块23具有与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234,盖板271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21的侧表面214,而盖板272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23的侧表面23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盖板271、272及连接盖251、252的构形使得电池模块21的内部、电池模块22的内部和电池模块2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51.电池模块21具有外接端子212及连接端子211,外接端子212与连接端子211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外接端子212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211可为负极端子。如图2c、2d所示,连接端子211可设置于端面217上,外接端子212可设置于顶面216上且靠近端面215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21的外接端子212及连接端子211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21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22具有连接端子221及连接端子222,连接端子221与连接端子22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22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22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2c、2d所示,连接端子222可设置于端面225上,连接端子221可设置于端面227上。大体来说,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及连接端子22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22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23具有外接端子231及连接端子232,外接端子231与连接端子23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外接端子23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23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2c、2d所示,连接端子232可设置于端面235上,外接端子231可设置于顶面236上且靠近端面237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23的外接端子231及连接端子23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23的相对两端处。
52.在图2a-2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总成2的电池模块21、22和23互相彼此串联,即,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的极性彼此不同。在某些实施例
中,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为负极端子,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为正极端子。电池总成2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291,其与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彼此电性相连,而电池模块21与电池模块22则经由导电连接件291而彼此串联。再者,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与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的极性需彼此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为负极端子,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为正极端子。同样地,电池总成2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293,其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与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彼此电性相连,而电池模块22与电池模块23则经由导电连接件293而彼此串联。经串联后的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可以自外接端子212及231向外输出三电池模块21、22、23的电压之和的电压。
53.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91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21的端面217和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7,且在电池模块21的端面217和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7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93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5和电池模块23的端面235,且在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5和电池模块23的端面235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91、292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例如铜片。因此,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与电池模块23需彼此连接且固定设置,才能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291与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和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连接,和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293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和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连接。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291、292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经构形可允许电池模块21、电池模块22与电池模块23之间产生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21、22、23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291、292仍然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5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总成2进一步具有保护盖292、294,其经构形以分别覆盖导电连接件291和293,而保护盖292和294可保护导电连接件291和293,防止其受外部环境的破坏。
55.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图3f、图3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2的制作方法。
56.如图3a所示,提供一电池芯210,连接端子211自电池芯2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210的端面2101上,与连接端子211极性不同的外接端子212自电池芯2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210的顶面2102上,且外接端子212邻近于相对于端面2101的电池芯210的另一端面。关于电池芯的内部结构及制作工艺,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53387.4、cn202011043045.9、cn202011195672.4中所公开的相关内容(下同)。
57.如图3b所示,在电池芯210上形成壳体2105(例如,将电池芯210作为嵌件放置于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形,从而使壳体2105直接形成于电池芯210上,下同),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210,以制成电池模块21;而自电池芯210引出的连接端子211和外接端子212自壳体21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21的端面21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211,且电池模块21的顶面216上则具有外接端子212(可参见图2a、2b、2c、2d)。
58.如图3c所示,提供一电池芯220,连接端子221自电池芯2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220的端面2201上,而与连接端子221极性不同的另一连接端子222自电池芯220引出并形成在相对于端面2201的电池芯220的另一端面上(未显示)。
59.如图3d所示,在电池芯220上形成壳体22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220,以制成电池
模块22;而自电池芯220引出的连接端子221和222系自壳体22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221,且电池模块22的端面22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222(可参见图2a、2b、2c、2d)。
60.如图3e所示,提供一电池芯230,外接端子231自电池芯2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230的顶面2301上,且邻近电池芯230的端面2302,与外接端子23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232自电池芯230引出并形成在相对于端面2302的电池芯230的另一端面上(未显示)。
61.如图3f所示,在电池芯230上形成壳体23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230,以制成电池模块23;而自电池芯230引出的外接端子231和连接232自壳体23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23的顶面236上则具有外接端子231,且电池模块23的端面23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232(可参见图2a、2b、2c、2d)。
62.如图3g所示,将电池模块21、22、23彼此横向并排组装。在电池模块21及电池模块22之间设置连接盖251,连接盖251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21与电池模块22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21与电池模块22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电池模块22及电池模块23之间设置连接盖252,连接盖252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22与电池模块23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22与电池模块23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再者,将盖板271和272分别装配于电池模块21和电池模块23上,如此,盖板271、272和连接盖251、252可使得电池模块21、22、2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63.将导电连接件291与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和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相连接,以使得电池模块21和电池模块22彼此电性相连;电池模块21的连接端子211和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1彼此极性不同,因此导电连接件291使得电池模块21和电池模块22彼此串联。
64.将导电连接件293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和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相连接(可进一步参考图2c、图2d),以使得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彼此电性相连;与电池模块22的连接端子222和电池模块23的连接端子232彼此极性不同,因此导电连接件293使得电池模块22和电池模块23彼此串联。
65.此外,进一步提供保护盖292、294分别覆盖导电连接件291和293,保护盖292和294可保护导电连接件291和293免受外部环境的破坏。
66.图4a、4b、4c、4d示出了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电池总成3。图4a、4b、4c、4d所绘示的水平电池总成3包括有三个彼此并联的电池模块31、32及33。
6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以水平的状态彼此堆栈;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3与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3彼此面对设置,连接盖351设置于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3和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3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盖351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3和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31和电池模块32可经由连接盖351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4与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3彼此面对设置,连接盖352设置于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4和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3之间。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盖352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2的侧表面324和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32和电池模块33可经由连接盖352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换言之,连接盖351及352经构形以保持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和电池
模块33的彼此位置关系。
68.再如图4a、4b所示,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和电池模块33彼此紧密连接,而使其形成一整体型态。进一步言,水平电池总成3的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和电池模块33彼此固定地连接而使水平电池总成3成为一具有固定型态的结构。
69.在图4a、4b、4c、4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具有端面315、与端面315相对的端面317和与端面315及端面317相连接的顶面316,电池模块32具有端面325、与端面325相对的端面327和与端面325及端面327相连接的顶面326,电池模块33具有端面335、与端面335相对的端面337和与端面335及端面337相连接的顶面33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的端面315、电池模块32的端面325和电池模块33的端面33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的端面317、电池模块32的端面327和电池模块33的端面33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的顶面316、电池模块32的顶面326和电池模块33的顶面336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水平电池总成3进一步具有盖板371和372,电池模块31具有与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314,电池模块33具有与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3彼此相对的另一侧表面334,盖板371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31的侧表面314,而盖板372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4相互连接且覆盖电池模块33的侧表面33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盖板371、372及连接盖351、352构形使得电池模块31的内部、电池模块32的内部和电池模块3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70.在图4a、4b、4c、4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具有连接端子311及连接端子312,外接端子311与连接端子31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31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31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4a、4c所示,连接端子311可设置于顶面316上且靠近端面317处,连接端子312可设置于顶面316上且靠近相对于端面317的端面315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和31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31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32具有连接端子321及连接端子322,连接端子321与连接端子32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32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32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4a、4c所示,连接端子321可设置于顶面326上且靠近端面327处,连接端子322可设置于顶面326上且靠近相对于端面327的端面325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及连接端子32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32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33具有连接端子331及连接端子332,连接端子331与连接端子23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33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33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4a、4c所示,连接端子331可设置于顶面336上且靠近端面337处,连接端子332可设置于顶面336上且靠近相对于端面337的端面335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及连接端子33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33的相对两端处。
71.在图4a、4b、4c、4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总成3的电池模块31、32和33彼此并联,即,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的极性彼此相同,且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的极性彼此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皆为负极端子,而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皆为正极端子。电池总成3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38及39,导电连接件38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
连接端子322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彼此电性相连,而导电连接件39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与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彼此电性相连;如此,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与电池模块33则经由导电连接件38、39而彼此并联。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经并联后的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和电池模块33可以自导电连接件38的突出部381及导电连接件39的突出部39与外部构件相连接以向外输出电力。
7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39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31的顶面316、电池模块32的顶面326及电池模块33的顶面336,且在电池模块31的顶面316、电池模块32的顶面326及电池模块33的顶面336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39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例如铜片。因此,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与电池模块33需彼此连接且固定设置,才能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38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连接,以及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39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连接。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3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经构形可允许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与电池模块33之间产生一定的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31、32、33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38、39仍然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73.图5a、图5b、图5c、图5d、图5e、图5f、图5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3的制作方法。
74.如图5a所示,提供一电池芯310,连接端子311自电池芯3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10的顶面3101上,与连接端子311极性不同的外接端子312自电池芯3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10的顶面3101上;连接端子311邻近于电池芯310的端面3103,而连接端子312邻近于相对于端面3103的电池芯310的另一端面。关于电池芯的内部结构及制作工艺,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53387.4、cn202011043045.9、cn202011195672.4中所公开的相关内容(下同)。
75.如图5b所示,在电池芯310上形成壳体3105(例如,将电池芯310作为嵌件放置于模具进行注塑成形,从而使壳体3105直接形成于电池芯310上),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310,以制成电池模块31;而自电池芯310引出的连接端子311和312自壳体31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31的顶面316上则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子311、312。
76.如图5c所示,提供一电池芯320,连接端子321自电池芯3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20的顶面3201上,与连接端子321极性不同的外接端子322自电池芯3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20的顶面3201上;连接端子321邻近于电池芯320的端面3203,而连接端子322邻近于相对于端面3203的电池芯320的另一端面。
77.如图5d所示,在电池芯320上形成壳体32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320,以制成电池模块32;而自电池芯320引出的连接端子321和322自壳体31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32的顶面326上则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子321、322。
78.如图5e所示,提供一电池芯330,连接端子331自电池芯3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30的顶面3301上,与连接端子331极性不同的外接端子332自电池芯3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330的顶面3301上;连接端子331邻近于电池芯330的端面3303,而连接端子332邻近于相对于端面3303的电池芯330的另一端面。
79.如图5f所示,在电池芯330上形成壳体33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330,以制成电池
模块33;而自电池芯330引出的连接端子331和332自壳体33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33的顶面336上则具有彼此相对设置的连接端子331、332。
80.如图5g所示,将电池模块31、32、33彼此横向并排组装。在电池模块31及电池模块32之间设置连接盖351,连接盖351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31与电池模块32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31与电池模块32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在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之间设置连接盖352,连接盖352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32与电池模块33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32与电池模块33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再者,将盖板371和372分别装配于电池模块31和电池模块33上,如此,盖板371、372和连接盖351、352可使得电池模块31、32、3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81.随后,将导电连接件39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相连接,并将导电连接件38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相连接,如此以使得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彼此电性相连;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彼此极性相同,且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彼此极性相同,因此导电连接件38、39使得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彼此并联。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具有突出部381,而导电连接件39具有突出部391,突出部381和391经构形以使经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组装而成的电池总成3向外输出电力。
82.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39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因此,经刚性的导电连接件38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2、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2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2连接之后,及经刚性的导电连接件39与电池模块31的连接端子311、电池模块32的连接端子321和电池模块33的连接端子331连接之后,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则因刚性的导电连接件38、39的拘束而彼此连接配置且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固定。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38、3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可允许电池模块31、电池模块32及电池模块33彼此之间产生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31、32、33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38、39仍然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83.图6a、6b、6c、6d示出了本技术的又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电池总成5。水平电池总成5包括有三个彼此串联的电池模块51、52及53,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分别可输出8伏特的电压,则经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串联所构成的水平电池总成5可输出24伏特的电压。
84.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及电池模块53以垂直的状态彼此堆栈;电池模块51的底面514与电池模块52的顶面523彼此面对设置,电池模块52的底面524与电池模块53的顶面533彼此面对设置。电池模块51具有一侧面516,电池模块52具有一侧面526,且电池模块53具有一侧面53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侧面516、526和536经构形相互紧邻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类似的,电池模块51的相对侧面516的另一侧面518、电池模块52的相对侧面526的另一侧面528和电池模块53的相对侧面536的另一侧面538也经构形相互紧邻设置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外盖55设置于电池模块51的侧面516、电池模块52的侧面526和电池模块53的侧面536且可同时覆盖所述侧面516、526、536,另一外盖56设置于电池模块51的相对侧面516的另一侧面518、电池模块52的相对侧面526的另一侧面528和
电池模块53的相对侧面536的另一侧面538上且可同时覆盖所述侧面518、528、53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55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紧密连接,和/或外盖56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可经由外盖55和/或外盖56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此外,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55和56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51的内部、电池模块52的内部和电池模块5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55和56可通过传统的胶封或热封工艺而使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连成一整体。
85.再如图6a、6b所示,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紧密连接,而使其形成一整体型态。进一步言,水平电池总成5的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固定地连接而使水平电池总成5成为一具有固定型态的结构。
86.电池模块51具有端面515和与端面515相对的端面517,电池模块52具有端面525和与端面525相对的端面527,电池模块53具有端面535和与端面535相对的端面53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5、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5和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7、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7和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5彼此相邻且位于同一平面上。
87.电池模块51具有连接端子511和512,连接端子511和51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51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51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6b所示,连接端子51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5上,连接端子51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的端面517上。大体来说,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和51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51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52具有连接端子521和522,连接端子521和52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521可为负极端子,连接端子522可为正极端子。如图6b所示,连接端子52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5上,连接端子52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7上。大体来说,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和52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52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53具有连接端子531和532,连接端子531和53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53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53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6b所示,连接端子53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5上,连接端子53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7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1及连接端子53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53的相对两端处。
88.电池总成5的电池模块51、52和53彼此串联,即,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的极性彼此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为正极端子,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为负极端子。电池总成5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58,其与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彼此电性相连,而电池模块51与电池模块52则经由导电连接件58而彼此串联。再者,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与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的极性需彼此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为正极端子,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为负极端子。同样地,电池总成5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59,其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与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彼此电性相连,而电池模块52与电池模块53则经由导电连接件593而彼此串联。经串联后的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可以自连接端子512及531向外输出三电池模块51、52、53的电压之和的电压。
89.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8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5和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5,且在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5和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5上延伸。在本技术
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9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7和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7,且在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7和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7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8、59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例如铜片。因此,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与电池模块53需彼此连接且固定设置,才能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58与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和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连接,和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59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和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连接。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8、5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经构形可允许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与电池模块53之间产生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51、52、53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58、59仍然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90.图7a、图7b、图7c、图7d、图7e、图7f、图7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5的制作方法。
91.如图7a所示,提供一电池芯510,连接端子511自电池芯5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10的端面5101上,与连接端子51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512自电池芯5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10的端面5103上。关于电池芯的内部结构及制作工艺,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53387.4、cn202011043045.9、cn202011195672.4中所公开的相关内容(下同)。
92.如图7b所示,在电池芯510上形成壳体5105(例如,将电池芯510作为嵌件放置于模具进行注塑成形,从而使壳体5105直接形成于电池芯510上,下同),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510,以制成电池模块51;而自电池芯510引出的连接端子511和512自壳体51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11,且电池模块51的端面51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12。
93.如图7c所示,提供一电池芯520,连接端子521自电池芯5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20的端面5201上,与连接端子52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522自电池芯5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20的端面5203上。
94.如图7d所示,在电池芯520上形成壳体52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520,以制成电池模块52;而自电池芯520引出的连接端子521和522自壳体52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21,且电池模块52的端面52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22。
95.如图7e所示,提供一电池芯530,连接端子531自电池芯5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30的端面5301上,与连接端子53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532自电池芯5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530的端面5303上。
96.如图7f所示,在电池芯530上形成壳体53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530,以制成电池模块53;而自电池芯530引出的连接端子531和532自壳体53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31,且电池模块53的端面53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532。
97.如图7g所示,将电池模块51、52、53彼此直向并排组装。将盖板55和56设置在电池模块51、52、53的相对二侧面,盖板55和56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与电池模块53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51、电池模块52与电池模块53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盖板55、56及电池模块51、52、53的外壳5105、5205、5305经构形使得使得电池模块51、52、5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98.接着,将导电连接件58与电池模块51的连接端子511和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相连接(可进一步参考图6a、6b),以使得电池模块51和电池模块52彼此电性相连。电池模块
51的连接端子511和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1彼此极性不同,因此导电连接件58使得电池模块51和电池模块52彼此串联。再者,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8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8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
99.随后,将导电连接件59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和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相连接,以使得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电性相连;与电池模块52的连接端子522和电池模块53的连接端子532彼此极性不同,因此导电连接件59使得电池模块52和电池模块53彼此串联。再者,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9系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5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
100.图8a、8b、8c、8d示出了本技术的再一种实施例的水平电池总成6。水平电池总成6包括有三个彼此并联的电池模块61、62及63。
101.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及电池模块63以垂直的状态彼此堆栈;电池模块61的底面614与电池模块62的顶面623彼此面对设置,电池模块62的底面624与电池模块63的顶面633彼此面对设置。电池模块61具有一侧面616,电池模块62具有一侧面626,且电池模块63具有一侧面636,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侧面616、626和636经构形相互紧邻设置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类似的,电池模块61的相对侧面616的另一侧面618、电池模块62的相对侧面626的另一侧面628和电池模块63的相对侧面636的另一侧面638也经构形相互紧邻设置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外盖65设置并固定于电池模块61的侧面616,电池模块62的侧面626和电池模块63的侧面636且可同时覆盖所述侧面616、626、636,另一外盖66设置并固定于电池模块61的相对侧面616的另一侧面618、电池模块62的相对侧面626的另一侧面628和电池模块63的相对侧面636的另一侧面638上且可同时覆盖所述侧面618、628、63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65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紧密连接,和/或外盖66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紧密连接。因此,彼此相互堆栈的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可经由外盖65和/或外盖66而使彼此连接关系固定。此外,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65和66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61的内部、电池模块62的内部和电池模块6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外盖65和66通过传统的胶封或热封工艺而使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彼此连成一整体。
102.再如图8a、8b所示,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彼此紧密连接,而使其形成一整体型态。进一步言,水平电池总成6的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彼此固定地连接而使水平电池总成6成为一具有固定型态的结构。
103.在图8a、8b、8c、8d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1具有端面615和与端面615相对的端面617,电池模块62具有端面625和与端面625相对的端面627,电池模块63具有端面635和与端面635相对的端面63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5、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5和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彼此相邻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7、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7和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彼此相邻且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上。
104.电池模块61具有连接端子611和612,连接端子611和61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1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61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8b所示,连接端子61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5上,连接端子61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的端面617上,大体
来说,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和61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61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62具有连接端子621和622,连接端子621和62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2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62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8b所示,连接端子62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5上,连接端子62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7上,大体来说,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和62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62的相对两端处。电池模块63具有连接端子631和632,连接端子631和632的彼此极性不同,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端子631可为正极端子,连接端子632可为负极端子。如图8b所示,连接端子631可设置于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上,连接端子632可设置于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7处。大体来说,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及连接端子632分别设置于电池模块63的相对两端处。
105.电池总成6的电池模块61、62和63需互相彼此并联,因此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的极性需彼此相同,且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2的极性需彼此相同。在某些实施例中,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皆为正极端子,而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2皆为负极端子。
106.电池总成6进一步具有导电连接件68及69,导电连接件68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彼此电性相连,而导电连接件69经构形以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与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2彼此电性相连。如此,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与电池模块63则经由导电连接件68、69而彼此并联。
107.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经并联后的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和电池模块63可以自导电连接件68的突出部681及导电连接件69的突出部69与外部构件相连接以向外输出电力。
108.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5、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5和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且在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5、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5和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上延伸,而导电连接件69大致地连接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7、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7及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7,且在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7、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7及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7上延伸。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69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例如铜片。因此,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与电池模块63需彼此连接且固定设置,才能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68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连接,及使刚性的导电连接件69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2连接。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6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其经构形可允许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与电池模块63之间产生一定的松动(即,即使电池模块61、62、63之间有一定的松动,柔性的导电连接件68、69仍然能够实现这三者之间的电性连接)。
109.图9a、图9b、图9c、图9d、图9e、图9f、图9g示出了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的电池总成6的制作方法。
110.如图9a所示,提供一电池芯610,连接端子611系自电池芯61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610的端面6101上,与连接端子61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612系自电池芯610引出并形成于电
池芯610的端面6103上。关于电池芯的内部结构及制作工艺,可参见中国专利申请cn202010353387.4、cn202011043045.9、cn202011195672.4中所公开的相关内容(下同)。
111.如图9b所示,在电池芯610上形成壳体6105(例如,可将电池芯610作为嵌件放置于模具中进行注塑成形,从而使壳体6105直接形成于电池芯610上,下同),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610,以制成电池模块61;而自电池芯610引出的连接端子611和612自壳体61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11,且电池模块61的端面61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12。
112.如图9c所示,提供一电池芯620,连接端子621自电池芯6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620的端面6201上,与连接端子62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622自电池芯62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620的端面6203上。
113.如图9d所示,在电池芯620上形成壳体62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620,以制成电池模块62;而自电池芯620引出的连接端子621和622自壳体62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21,且电池模块62的端面62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22。
114.如图9e所示,提供一电池芯630,连接端子631自电池芯6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630的端面6301上,与连接端子631极性不同的连接端子632自电池芯630引出并形成于电池芯630的端面6303上。
115.如图9f所示,在电池芯630上形成壳体6305,使其大致环绕电池芯630,以制成电池模块63;而自电池芯630引出的连接端子631和632自壳体6305露出,如此经制成的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5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31,且电池模块63的端面637上则具有连接端子632。
116.如图9g所示,将电池模块61、62、63彼此直向并排组装(即上下排列)。将盖板65和66设置在电池模块61、62、63的相对二侧面,盖板65和66经构形以使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与电池模块63彼此连接配置且固定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与电池模块63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此外,盖板65、66及电池模块61、62、63的外壳6105、6205、6305经构形使得使得电池模块61、62、63的内部呈密封状态。
117.接着,将导电连接件68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相连接,及将导电连接件69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3相连接,如此以使得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及电池模块63彼此电性相连(可参见图8a、图8b)。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彼此极性相同,且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3彼此极性相同,因此导电连接件68、69使得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及电池模块63彼此并联。再者,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具有突出部681,而导电连接件69具有突出部691,突出部681和691经构形以使经电池模块61、电池模块62及电池模块63组装而成的电池总成6向外输出电力。
118.此外,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69为一刚性导电连接件。因此,经刚性的导电连接件68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1、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1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1连接之后,及经刚性的导电连接件69与电池模块61的连接端子612、电池模块62的连接端子622和电池模块63的连接端子632连接之后,可实现电池模块61、62、63的并联。在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导电连接件68、69为一柔性导电连接件。
119.虽然上述实施例仅描述了两个或三个电池模块以水平或垂直方式堆栈在一起并
彼此串联或并联,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这种堆栈及连接方式可用于任意数量的电池模块。即,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所公开的结构,能够想到按照这种方式将两个以上任意数量的电池模块牢固稳定地堆栈在一起并彼此串联或并连。
120.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些实施例”、“部分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另一举例”、“举例”、“具体举例”或“部分举例”的引用,其所代表的意思是在本技术中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举例包含了该实施例或举例中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的各处所出现的描述,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另一个举例中”,“在一个举例中”、“在特定举例中”或“举例“,其不必然是引用本技术中的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121.如本文中所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例如,“之下”、“下方”、“下部”、“上方”、“上部”、“下部”、“左侧”、“右侧”及类似者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的简易以描述如图中所说明的一个组件或特征与另一组件或特征的关系。除了图中所描绘的定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图涵盖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设备可以其它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同样可相应地进行解释。应理解,当一组件被称为“连接到”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时,其可直接连接或耦合到另一组件,或可存在中间组件。
122.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近似地”、“基本上”、“基本”及“约”用于描述并考虑小变化。当与事件或情况结合使用时,所述术语可指事件或情况精确地发生的例子以及事件或情况极近似地发生的例子。如本文中相对于给定值或范围所使用,术语“约”大体上意味着在给定值或范围的
±
10%、
±
5%、
±
1%或
±
0.5%内。范围可在本文中表示为自一个端点至另一端点或在两个端点之间。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本文中所公开的所有范围包括端点。术语“基本上共面”可指沿同一平面定位的在数微米(μm)内的两个表面,例如,沿着同一平面定位的在10μm内、5μm内、1μm内或0.5μm内。当参考“基本上”相同的数值或特性时,术语可指处于所述值的平均值的
±
10%、
±
5%、
±
1%或
±
0.5%内的值。
123.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规定,否则单数术语“一(a/an)”和“所述”可包含复数指示物。在一些实施例的描述中,提供于另一组件“上”或“上方”的组件可涵盖前一组件直接在后一组件上(例如,与后一组件物理接触)的情况,以及一或多个中间组件位于前一组件与后一组件之间的情况。
124.除非另外规定,否则例如“上方”、“下方”、“上”、“左”、“右”、“下”、“顶部”、“底部”、“垂直”、“水平”、“侧面”、“高于”、“低于”、“上部”、“在
……
上”、“在
……
下”、“向下”等等的空间描述是相对于图中所示的定向来指示的。应理解,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间描述仅出于说明的目的,且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的实际实施方案可以任何定向或方式在空间上布置,其前提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优点是不会因此类布置而有偏差。
125.虽然已参考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描述并说明本技术,但是这些描述和说明并不限制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晰地理解,在不脱离如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定义的本技术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所有这些等效构造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