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31429发布日期:2021-06-11 21:4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变化及移动终端产品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具有圆润曲线的手机终端外观,市场也出现了众多曲面屏终端,如三星s9、小米cc9pro,vivonex3、华为mate30等,以上手机终端都是两个侧边为曲面,即双面曲。双面曲产品繁多且技术研究日趋完善,而四面曲屏由于弧线更加优美、差异化外观及正视四边无边框等优点,逐渐成为市场热点,四面曲屏亦是手机终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常规的非曲面屏及左右双曲面屏底部会有密集的走线区及绑定区,称之为端子区或外部走线区。通常,为了收窄显示屏的下边界,需要将端子区弯折到柔性面板的背面。弯折之后,在下边界处的端子区与非端子区相互平行,因此受力状态较为单一,只需要在弯折区进行金属信号走线的开孔换线设计及有机物光阻的填充以减小弯折应力即可,工艺较为成熟。

四曲面屏盖板上下左右四边都为曲面,如图1所示,后续曲面屏弯曲角度会越来越大,目前基本都为80°以上,甚至会到160°以上。在显示面板的下边界处端子区,经过弯折后会进入盖板曲面显示区,此时端子区中的弯折区贴合在盖板上呈弯曲状态。然而,由于oled显示面板下边界处的端子区金属走线密集,由于弯折处发生大角度的弯折,为避免大应力造成金属走线断裂,会在弯折区进行有机光阻的填充、金属走线开孔换线处理,以缓解应力。然而端子区中除弯折区以外的区域并无特殊设计,此区域进入曲面,金属走线会面临着弯曲应力所致的断裂风险。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走线会面临着弯曲应力所致的破裂风险的问题,从而提高显示面板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一平面显示区、环绕所述平面显示区的四个曲面显示区以及从其中一个曲面显示区延伸出的端子区,所述端子区包括第一弯折区以及第二弯折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内;走线层,所述走线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包括自所述平面显示区延伸至所述端子区的金属走线,所述金属走线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开孔相互对应或错开的第二开孔;一填充垫片,设置于所述端子区与所述端子区所邻接的所述曲面显示区的背面所围成的区域内,以使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弯折角度小于或等于150°。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缓冲层,所述缓冲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走线层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于所述缓冲层与所述走线层之间;其中,所述缓冲层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位于所述端子区内。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垫片包括一平面以及一曲面,所述平面与所述曲面的交界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其中,所述曲面的曲率与所述曲面显示区的曲率相同。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驱动芯片,所述驱动芯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端子区内,并且对应设置于所述填充垫片的所述平面上。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弯折半径大于等于0.3mm。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包括圆角六边形孔、圆形孔、椭圆形孔、矩形孔、菱形孔、平行四边形孔、三角形孔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开孔包括椭圆孔或椭圆双排孔。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在第一方向上的孔径大于或等于在第二方向上的孔径。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显示面板。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一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平面显示区与所述曲面显示区;一曲面盖板,所述曲面盖板设置于所述偏光片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一散热复合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远离所述偏光片的一侧;一柔性电路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端子区绑定,并且当所述端子区弯折后,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平面显示区的背面;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弯折区。

综上,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在所述端子区的第一弯折区内,所述第一基板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开孔,所述金属走线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可以在保证所述第一基板的支撑力的同时,减少所述端子区内受到的弯曲应力,所述第二开孔降低了所述金属走线受到的弯曲应力,防止出现所述金属走线断裂的情况;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还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在所述端子区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端子区内受到的弯曲应力;此外,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可以通过所述填充垫片的设置,适当增加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弯曲半径,使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弧线长度增加,所述填充垫片使所述第二弯折区的弯折角度小于或等于150°,更进一步地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受到的弯曲应力,还可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端子区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现有的四曲面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端子区沿着b-b’线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端子区沿着b-b’线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端子区的a区域放大后的第一基板平面结构示意图,以清楚表现第一开孔的形状。

图6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端子区的a区域放大后的走线层平面结构示意图,以清楚表现第二开孔的形状。

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显示装置;10、显示面板;11、平面显示区;12、端子区;13、曲面显示区;20、偏光片;30、曲面盖板;40、透明光学胶;50、散热复合层;60、柔性电路板;70、驱动芯片;80、填充垫片;81、平面;82、曲面;90、保护层;100、背板膜;110、第一基板;111、第一开孔;120、走线层;121、金属走线;122、第二开孔;123、第一弯折区;124、第二弯折区;130、第二基板;140、缓冲层;141、第三开孔;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具体的,请结合参阅图2至图6,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具有一平面显示区11、环绕所述平面显示区的四个曲面显示区13以及从其中一个曲面显示区13延伸出的端子区12,所述端子区12包括第一弯折区123以及第二弯折区124,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一第一基板110,所述第一基板110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一开孔111位于所述第一弯折区123内;走线层120,所述走线层12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上,包括自所述平面显示区11延伸至所述端子区12的金属走线121,所述金属走线1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与所述第一开孔111相互对应或错开的第二开孔122;一填充垫片80,设置于所述端子区12与所述端子区12所邻接的所述曲面显示区13的背面所围成的区域内,以使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折角度α(标号见图7)小于或等于150°。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111以及所述第二开孔122仅设置于所述第一弯折区123内,在所述第二弯折区123不设置。。所述第一开孔111可以在保证所述第一基板100的支撑力的同时,减少所述端子区12内受到的弯曲应力,所述第二开孔122降低了所述金属走线121受到的弯曲应力,防止出现所述金属走线121断裂的情况;所述填充垫片80使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折角度小于或等于150°,更进一步地减小所述第二弯折区124受到的弯曲应力,间接地也减少了所述第一弯折区123的弯曲应力,还可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2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至少一第一开孔111或所述至少一第二开孔122具体指的是:所述第一开孔111或所述第二开孔122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孔111或所述第二开孔122为多个,例如多个所述第一开孔111阵列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110内,多个所述第二开孔122阵列分布于所述金属走线121内。

在本申请中,定义第一方向为x,定义第二方向为y。所述第一开孔1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孔径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孔径(此处孔径指的是在所述第一方向x或所述第二方向y上,任一所述第一开孔111两端点之间的最远垂直距离)。由于在所述端子区内,所述显示面板10沿着所述第二方向y弯折,并且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因此,所述第一开孔1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孔径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孔径,可以确保所述在第二方向y上的所述第一基板110满足弯折条件下的支撑要求。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缓冲层140,所述缓冲层140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走线层120之间。所述缓冲层140优选为有机材料,可以增强所述走线层120与所述第一基板110之间的附着力。如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第二基板130,所述第二基板130设置于所述缓冲层140与所述走线层120之间;当设置有所述第二基板130时,所述缓冲层140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三开孔141,所述第三开孔141位于所述端子区12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基板110与所述走线层120之间至少一个膜层不设置开孔即可。因此,当所述第二基板130与所述走线层120之间还增设一膜层时,所述第二基板130也可以设置开孔。所述第三开孔141可以在保证对所述第一基板100以及所述第二基板130的支撑力的同时,减少所述端子区12内受到的弯曲应力。同理,所述至少一第三开孔141具体指的是:所述第三开孔141可以是一个孔,也可以是多个孔。优选地,所述第三开孔141为多个孔,所述第三开孔141阵列分布于所述缓冲层140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2以及所述第三开孔141之间的关系本申请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2以及所述第三开孔141之间相互独立,例如: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2以及所述第三开孔141在所述第二基板130上的正投影可以重合;所述第一开孔111、所述第二开孔122以及所述第三开孔141在所述第二基板130上的正投影可以互相交错。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填充垫片80包括一平面81以及一曲面82(标号见图7),所述平面81与所述曲面82的交界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其中,所述曲面82的曲率与所述曲面显示区13的曲率相同。所述填充垫片80的设置,可以缓解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折程度,防止应力的集中,避免了所述金属走线121因弯曲程度过大而断裂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一驱动芯片70(标号见图7),所述驱动芯片7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2内,并且对应设置于所述填充垫片80的所述平面81上,一方面可以防止所述驱动芯片70因设置于所述平面显示区11的背面而产生印痕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在所述驱动芯片70平稳设置。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折半径大于等于0.3mm。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曲面更为平滑,不易产生应力集中,降低发生所述金属走线121断裂的风险。

如图5所示,图5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a区域的放大后的一种第一基板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任一所述第一开孔111的截面图案包括圆角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可以是不同图案组合而成,例如:所述第一基板110上的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同时存在圆角六边形和圆形;所述第一基板110上的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同时存在圆角六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满足所述第一开孔111在所述第一方向x上的孔径大于等于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孔径,不同截面图案的所述第一开孔111的位置朝向应适当的进行调整至满足要求,当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为圆形时,所述第一开孔111的位置朝向不做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均设置有倒角,保证所述第一开孔111比较圆滑,可以防止应力的集中。

如图6所示,图6为图2所提供的显示面板a区域的放大后的走线层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二开孔122包括椭圆孔或椭圆双排孔,所述椭圆孔或所述椭圆双排孔的排列方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开孔122也可以与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图案相同,具体地,参见所述第一开孔111的形状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孔141的图案不做限制,具体地,可以参见如图5中的所述第一开孔111,本申请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开孔111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基板110的厚度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开孔111为一通孔,贯穿所述第一基板1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开孔141的深度与所述缓冲层140的厚度相等;即所述第三开孔141为一通孔,贯穿所述缓冲层140。

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包括所述的显示面板10。

所述显示装置1还包括:一偏光片20,所述偏光片2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对应所述平面显示区11与所述曲面显示区13设置;一曲面盖板30,所述曲面盖板30通过透明光学胶40与所述偏光片20贴合;一散热复合层5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设有所述背板膜100的一侧;一柔性电路板60,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设有所述散热复合层50的一侧,并且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2绑定;一保护层90,所述保护层90覆盖所述第一弯折区124。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散热复合层50完全包覆于所述曲面盖板30内,可以与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平面显示区11重合,以便最大限度的散热。所述保护层90覆盖所述第二弯折区124,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第二弯折区124内金属走线断裂以及被外界环境腐蚀。

所述背板膜100为本领域常见的一基板,可以是一玻璃基板、一聚酰亚胺基板或薄膜基板(film基板);所述偏光片20以及所述透明光学胶40均为本领域常见结构,本申请中不再赘述。所述填充垫片80的材料为硅胶、橡胶以及环氧型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保护层90的材质为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以及氧化铝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填充垫片80设置于所述端子区12与所述平面显示区11所围成的区域内,并且填满该区域,防止产生缝隙,影响所述显示装置1的良率。可以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2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所述端子区12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形;并且所述填充垫片80用于支撑所述驱动芯片70的表面为一平面,以确保所述驱动芯片70不发生变形;所述填充垫片80靠近所述曲面盖板30的表面为一与所述曲面盖板30曲率相同的一曲面;需要注意的是,所述填充垫片80的表面均为平滑表面,无明显棱线,换句话说,所述填充垫片80的任意相邻两面的连接处均设有倒角,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1不发生明显的垂直弯折。

综上,在本申请所述的显示面板10中,在所述端子区12内,所述第一基板110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开孔111,所述金属走线121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开孔122,所述第一开孔111可以在保证所述第一基板110的支撑力的同时,减少所述端子区12内受到的弯曲应力,所述第二开孔122降低了所述金属走线121受到的弯曲应力,防止出现所述金属走线121断裂的情况;所述缓冲层140在所述端子区12内设置有至少一第三开孔141,所述第三开孔141可以进一步减少所述端子区12内受到的弯曲应力;此外,可以通过所述填充垫片80的设置,可以适当增加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弯曲半径,使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的弧线长度增加,更进一步地减小所述第一弯折区123以及所述第二弯折区124受到的弯曲应力,还可以保证所述显示面板10的所述端子区12的稳定性,不易发生变形。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及显示装置1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