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3869发布日期:2021-06-22 17:1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设计开发及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作为电池的一种,因其安全性好、单体能量密度高、内阻小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在动力、储能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单体电池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电池模组及电池系统发生热蔓延的风险越来越大;在动力电池领域,高镍811体系的电池发生热失控引发电池包热蔓延最后导致整车起火、爆炸的事例越来越多。

因此,预防电池热失控及热蔓延成为行业里迫在眉睫的事。目前,多数技术人员或企业从提高电池材料热稳定性方面出发来试图解决电池热失控的问题。同时,也有部分企业通过在电池组成电池系统的过程中增加被动隔热材料来预防单体电池热失控后引发其它电池或模组热失控。不论何种方式,目前均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电池热失控及热失控之后的热蔓延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能解决单体电池热失控之后热蔓延引发其它电池及模组热失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所述软包电池包括:

电芯;

软包袋;

其中,所述软包袋包括收容所述电芯的封闭主体以及热封形成的封边,所述封边包括至少一个弱封区域,所述弱封区域的封边强度小于除所述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强度。

通过在软包袋的合适位置设置弱封区域,当单体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软包电池内部产生大量气体,当产生的气体达到一定量时,气体及固体颗粒形成的喷发物从软包袋上的弱封区域冲出,使得软包袋中的压力得到释放,避免单体软包电池内部压强过大引起爆炸。

优选地,所述电芯为干电芯。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弱封区域设于所述电芯的侧边和/或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的封边上。软包袋在相对所述电芯的侧边和/或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的封边的强度较弱,在这些部分设置弱封区域,与软包电池爆破趋势相符,且工艺调整较小,容易实现。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弱封区域的封边宽度小于除所述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宽度。通过缩短封边宽度的方式减小弱封区域的抗压能力从而形成弱封区域,实现软包电池热失控时定向喷发。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弱封区域设置至少一个沿所述封边的外缘设置的缺口。优选地,所述弱封区域为凹坑。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弱封区域设置至少一个镂空结构。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弱封区域存在封装强度梯度。

优选地,封装强度从弱封区域的对称中心处由中心向两边增大。通过设置封装强度梯度,实现出现初步异常时,软包袋出现小的泄气口,保证电芯的正常使用,且给予一定反应时间进行应急处理。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至少两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软包电池,所述软包电池收容在所述模组壳体内;

所述模组壳体设有至少一个泄爆通道,所述泄爆通道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内腔连通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

所述泄爆通道与所述软包电池的弱封区域相对应。

当一个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该软包电池中产生的喷发物从弱封区域喷出,喷出的喷发物能迅速从电池模组的泄爆通道中排出;一方面避免了软包电池的热失控问题造成蔓延而影响到其他安全的软包电池,另一方面避免模组发生热失控造成事故扩大。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组壳体包括三个盖板单元,每个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盖板组件,所述三个盖板单元构成收容所述软包电池的封闭空间;

至少一个所述盖板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泄爆通道;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泄爆通道包括第一泄爆通道和/或第二泄爆通道;

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盖板组件上设有第一泄爆通道;和/或,

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盖板组件上设有第二泄爆通道。

通过设置第一泄爆通道和/或第二泄爆通道,实现当一个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该软包电池中产生的喷发物从与电芯的顶边和/或侧边对应的弱封区域喷出时均能从所对应的泄爆通道中排出,以避免造成蔓延而影响到其他安全的软包电池。

优选地,所述三个盖板单元包括第一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及第三盖板单元;所述第一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前盖板组件及后盖板组件;所述第二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上盖板组件及下盖板组件;所述第三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的一侧面对应设置左盖板组件及右盖板组件。

优选地,所述三个盖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或固定连接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模组壳体为“n”型、“u”型、“口”型中的一种。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的盖板组件包括端盖装配板,所述端盖装配板包括端盖及绝缘板,所述端盖与所述绝缘板配合形成一泄爆腔;

所述绝缘板设有至少一个内泄爆口;

所述端盖顶端低于所述绝缘板,且所述绝缘板包括至少一个向所述电池模组内部凹陷的内凹结构,所述端盖顶端与所述内凹结构形成至少一个外泄爆口;

当任一所述软包电池热失控时,从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的封边的弱封区域喷发的喷发物经所述内泄爆口进入所述泄爆腔并从所述外泄爆口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上方排出,以实现当一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不会对其他模组产生影响,从而将热失控集中在一个模组而避免扩散。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的盖板组件还包括盖板装配板,所述盖板装配板位于所述端盖装配板的靠近所述软包电池的一侧;

所述盖板装配板包括铜排和支撑所述铜排的板槽,所述铜排位于所述板槽的靠近所述端盖装配板的一侧,所述电芯与所述铜排电连接;

所述弱封区域与所述铜排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弱封区域的喷出方向与所述铜排所在的平面相垂直;

优选地,与所述电芯的顶边对应且设有所述弱封区域的封边、所述软包电池的电芯极耳穿设于所述板槽中。

通过在铜排和电芯之间设置板槽,可将铜排和电芯隔离以避免两者接触而引起短路;绝缘板物理隔离铜排,可防止电池模组发生漏电和短路现象。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盖设有至少一个吊装孔,所有所述吊装孔的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有所述外泄爆口的孔面积之和,以实现进入泄爆腔的喷发物基本从设定的外泄爆口排出。

优选地,任一所述吊装孔的孔面积不超过任一所述外泄爆口孔面积的一半。

所述内泄爆口在所述端盖上的投影与所述吊装孔无交叠,以实现当喷发物进入内泄爆口之后不会直接通过吊装孔喷出。

在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的盖板组件包括第一外板及与所述第一外板贴合设置的侧装配板,所述侧装配板设于所述第一外板的靠近所述软包电池的一侧;

所述第一外板设有第一穿孔,所述侧装配板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连通且构成所述第二泄爆通道。

优选地,所述第二泄爆通道设于所述电池模组的上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二盖板单元包括的上盖板组件上;当任一所述软包电池热失控时,从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对应的封边的弱封区域喷发的喷发物通过所述第二泄爆通道向所述电池模组的上方排出。

优选地,所述侧装配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及支撑板,所述柔性线路设于所述支撑板的靠近所述软包电池的一侧;所述支撑板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柔性线路板的限位结构;所述柔性线路板上设有温度采集片及电压采集片。

温度采集片和电压采集片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以及设置位置的选择是本领域已知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装配需求进行选择,优选的,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三盖板单元的左盖板组件及右盖板组件分别包括第二外板及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于所述第二外板的靠近所述软包电池的一侧。通过设置隔热板,可避免在对三个盖板单元装配构成电池模组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软包电池的影响。

优选地,所述隔热板为耐高温材料,优选为云母片或具有隔热作用的气凝胶,短时间可耐1000℃高温,长时间可耐500℃以上高温。

优选地,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所述软包电池之间的泡棉;和或,所述软包电池与所述模组壳体之间的泡棉。

优选地,所述泡棉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pu,cr,eva和pe。

泡棉具有低硬度高回弹性质,能够吸收软包电池鼓胀应力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在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泡棉能起隔热作用,抑制热扩散,延缓事故发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该软包电池包括:电芯;软包袋;其中,软包袋包括收容电芯的封闭主体以及热封形成的封边,封边包括至少一个弱封区域,弱封区域的封边强度小于除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强度,该软包电池通过在封边上设置弱封区域,当单体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电池内部产生的大量喷发物从软包袋上的弱封区域冲出以使得软包袋中的压强得到释放,不仅能避免单体电池内部压强过大引起爆炸,还能实现给软包电池热失控喷发位置定位设计,以减小电池热失控的危害;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模组壳体和至少两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软包电池,该软包电池收容在模组壳体内;所述模组壳体设有至少一个泄爆通道,所述泄爆通道一端与所述电池模组内腔连通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泄爆通道与所述软包电池的弱封区域相对应;如此,当一个软包电池热失控喷发后,通过预设的泄爆通道能实现喷发物的快速排放,不仅能避免喷发物对模组中其他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本身造成影响,还能实现在电池系统层面做热蔓延防护措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只需实现上述至少一种技术效果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的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的另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的又一种软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4中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4中的端盖装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4中的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中的盖板装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4中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00-软包电池,10-软包袋,21-第一封边,22-第二封边,23-第三封边,1-第一弱封区域,2-第二弱封区域,200-电池模组,210-模组壳体,30-前盖板组件,31-端盖装配板,311-端盖,3111-吊装孔,312-绝缘板,313-内凹结构,32-盖板装配板,321-铜排,322-板槽,110-电芯极耳,40-上盖板组件,50-右盖板组件,61-第一泄爆通道,611-泄爆腔,612-内泄爆口,613-外泄爆口,62-第二泄爆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平行”“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增大,软包电池热失控的风险也同样增大。软包电池通常采用软包袋热封形成密封封闭主体来包裹干电芯,电池在热失控前夕会大量产气,铝塑膜封闭体会快速膨胀直到封闭体爆炸;随着封闭体爆炸,高温高压气体及颗粒物构成的喷发物瞬间喷发而出,遇空气后发生起火现象,进一步引发邻近电芯热失控,最后导致整个模组热失控。

基于以上现象,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其中:p为封闭体内的压强,v为封闭主体的体积,n为气体的物质的量,t为气体温度);在v、n、r一定的情况下,p与t成正比,随着温度的升高,封闭体的压强增大。因此,当热失控之后封闭主体的压强p迅速增大,当压强p达到软包袋强度时喷发物冲破软包袋造成软包电池的破坏。由于封边是采用热封形成的,封边处的强度是整个软包袋中最小的,也是当热失控后最容易破损的。

一旦有一个软包电池热失控,将引起其他软包电池及整个电池模组的热蔓延,针对该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能有效避免上述弊端。

下面结合附图1-8对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100,该软包电池100包括电芯(图未示)及软包袋10,电芯为干电芯,软包袋10整体采用铝塑膜制成。

该软包袋10包括收容电芯的封闭主体以及热封形成的封边。具体地,为提高自身稳定性及简化生产工艺,封边后的软包袋通常为规则形状,且以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矩形为佳。

封边包括至少一个弱封区域,弱封区域的封边强度小于除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封边包括分别与电芯顶边对应的第一封边21及第二封边22、与电芯侧边对应的第三封边23。本实施例在第一封边21上设置第一弱封区域1,在第二封边22上设置第二弱封区域2,在第三封边23上设置第三弱封区域(图未示)。弱封区域长度为1-2mm。第一弱封区域1、第二弱封区域2、第三弱封区域的封边强度p小于除所述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强度p0。软包袋在相对电芯的侧边及顶边对应的封边的强度较弱,在这些部分设置弱封区域,使得电芯内部热失控所产生的气体能从前后顶端的两个顶边和上侧边喷出,减少了对模组内其他电芯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为使封边强度小于除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强度,第一封边21、第二封边22及第三封边23的弱封区域的封边宽度小于除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宽度。通过缩短封边宽度的方式减小弱封区域的抗压能力从而形成弱封区域,实现软包电池热失控时定向喷发。

本实施例采用的具体方案为:第一弱封区域1、第二弱封区域2、第三弱封区域的宽度不超过8mm,除此之外的其他封边区域的宽度不低于10mm。

具体地,第一封边21、第二封边22及第三封边23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沿封边的外缘设置的缺口以形成第一弱封区域1、第二弱封区域2、第三弱封区域。本实施例对缺口形状并不限制,可以为圆形、半圆形、矩形、三角形及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的缺口具体为凹坑。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弱封区域设置缺口的方式减小弱封区域的宽度,从而减小弱封区域的粘合强度。当软包电池在受热膨胀时,率先从弱封边结构处开口;如此,可以使电池在热失控导致封闭体膨胀爆炸喷发之前弱封边结构可以先开口释放封闭体高温高压喷发物,减弱单体电池热失控的危害。

上述对封边强度的调整方式仅是一种示例性的说明,任何不违背本申请发明构思的方法均能用于本申请中。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100,其包括电芯(图未示)及软包袋10,电芯为干电芯,软包袋10整体采用铝塑膜制成。本实施中的软包电池1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软包电池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封边21、第二封边22与第三封边23设置至少一个镂空结构以形成第一弱封区域1、第二弱封区域2、第三弱封区域,以实现弱封区域的封边宽度小于除弱封区域以外其他封边区域的宽度。具体地,镂空结构具体为点状镂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电池100,其包括电芯(图未示)及软包袋10,电芯为干电芯,软包袋10整体采用铝塑膜制成。本实施中的软包电池100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1中软包电池结构相似,区别仅在于:所述弱封区域存在封装强度梯度,优选地,封装强度从弱封区域的对称中心处由中心向两边增大;通过设置封边强度梯度,使得软包电池内部产气时气体即可在中心位置处慢慢逸出,当热失控程度加剧,产气量增加,弱封区域各梯度的弱封逐级裂开,最终完全打开。

封装强度梯度的存在,可以避免当弱封区域封装强度太大,则当软包电池出现鼓气现象,响应不及时,安全隐患大;当弱封装强度太低,软包电池内部的稍许异常就导致软包袋被破坏,直接导致模组被报废,甚至会引起电解液等液体添加剂的泄露,而该现象对于行驶中的车辆是十分危险的。因此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封装强度梯度,使得在出现初步异常时,软包袋出现小的泄气口,保证电芯的正常使用,给予一定反应时间进行应急处理(比如紧急制动),既保证了电芯热失控风险的排除,也避免了电芯对热失控风险的反应过激,进一步保证了安全。

实施例4

如图4-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模组200,该电池模组200包括模组壳体210和至少两个如实施例1、2或3所述的软包电池100,该软包电池100收容在该模组壳体210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模组壳体210为“n”型、“u”型、“口”型中的一种。模组壳体210包括三个盖板单元,每个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两个盖板组件,三个盖板单元构成收容所述软包电池100的封闭空间。本实施例中,三个盖板单元包括第一盖板单元、第二盖板单元及第三盖板单元。第一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前盖板组件30及后盖板组件(图未示);第二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上盖板组件40及下盖板组件(图未示);第三盖板单元包括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电芯的一侧面对应设置左盖板组件(图未示)及右盖板组件50。模组壳体210的三个盖板单元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具体的连接方式参照cn111341954b中所记载的左右侧板、上下盖板及前后侧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模组壳体210设有至少一个泄爆通道,泄爆通道一端与电池模组200内腔连通且另一端与外界连通,本实施例中,泄爆通道与软包电池的弱封区域相对应。当一个软包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该软包电池100中产生的喷发物从弱封区域喷出,喷出的喷发物能迅速从模组壳体210的泄爆通道中排出;一方面避免了软包电池的热失控问题造成蔓延而影响到其他安全的软包电池,另一方面避免模组发生热失控造成事故扩大。

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盖板组件上设有至少一个泄爆通道。具体地,与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盖板组件上设有第一泄爆通道61,且与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的至少一个盖板组件上设有第二泄爆通道62。通过设置第一泄爆通道61和第二泄爆通道62,实现当一个软包电池100发生热失控时,该软包电池100中产生的喷发物从与电芯的顶边或侧边对应的弱封区域喷出时均能从所对应的泄爆通道中排出,以避免造成蔓延而影响到其他安全的软包电池。

当然,第一泄爆通道61和第二泄爆通道62的设置与否以及具体的设置位置,可根据软包电池中设置的弱封区域情况而定,故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模组壳体210可以仅设置第一泄爆通道61或仅第二泄爆通道62,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进一步,参照图5-8所示,与电芯的顶边对应设置的盖板组件即前盖板组件30或后盖板组件包括端盖装配板31、盖板装配板32,盖板装配板32位于端盖装配板31的靠近软包电池100的一侧,端盖装配板31包括端盖311及绝缘板312,第一泄爆通道61设于端盖装配板31上且基于端盖311及绝缘板312配合形成。具体为:端盖311与绝缘板312配合形成一泄爆腔611,绝缘板312设有至少一个内泄爆口612;端盖311顶端低于绝缘板312,绝缘板312包括至少一个向电池模组200内部凹陷的内凹结构313,端盖311顶端与内凹结构313形成至少一个外泄爆口613。

当任一软包电池100热失控时,从与电芯的顶边对应的封边的弱封区域喷发的喷发物经内泄爆口612进入泄爆腔611并从外泄爆口613向电池模组200的上方排出,以实现当一个电池模组发生热失控时,不会对其他模组产生影响,从而将热失控集中在一个模组而避免扩散。

参照图7、8所示,盖板装配板32包括铜排321和支撑铜排321的板槽322,铜排321位于板槽322的靠近端盖装配板31的一侧,电芯与铜排321电连接。软包电池100的弱封区域与铜排321交错设置,弱封区域的喷出方向与铜排32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以避免从弱封区域喷出的高温喷出物喷在铜排321上而腐蚀铜排321。另外,设有第一弱封区域1的第一封边21及软包电池100的电芯极耳110穿设于板槽322中而使该电池模组200内部装配更紧凑。

本实施例通过在铜排321和电芯之间设置板槽322,可将铜排321和电芯隔离以避免两者接触而引起短路;以及,绝缘板312物理隔离铜排321,可防止电池模组200发生漏电和短路现象。

参照图4、5所示,为了便于将该电池模组200安装在车辆等设备中,端盖311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的吊装孔3111。为使进入泄爆腔611的喷发物基本从设定的外泄爆口排出,应减小喷发物从吊装孔3111中配出的概率,具体采用:所有吊装孔3111的孔面积之和不超过所有外泄爆口613的孔面积之和,以及内泄爆口612在端盖311上的投影与吊装孔3111无交叠即内泄爆口612与吊装孔3111不正对,以实现当喷发物进入内泄爆口612之后不会直接通过吊装孔3111喷出。

具体地,为控制吊装孔3111的孔面积,本实施例中任一吊装孔3111的孔面积不超过任一外泄爆口613孔面积的一半。

本实施例中,喷出物进入第一泄爆通道61中,依次经过内泄爆口612、泄爆腔611、外泄爆口613,通过内泄爆口612进入泄爆腔611的过程中,第一泄爆通道61的截面积增大,从而降低喷发物的气流速度,以减小喷出物从外泄爆口613喷出时的冲击力。

与电芯的侧边对应设置的盖板组件包括第一外板(图未示)及与第一外板贴合设置的侧装配板(图未示),侧装配板设于第一外板的靠近软包电池的一侧,且与第三封边23上设置的第三弱封区域对应。第一外板设有第一穿孔(图未示),侧装配板设有第二穿孔(图未示),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连通且构成第二泄爆通道62。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泄爆通道62设于模组壳体210的上侧面,即第二盖板单元包括的上盖板组件40上。当任一软包电池热失控时,从与电芯的侧边对应的第三封边23上的第三弱封区域喷发的喷发物通过第二泄爆通道62向电池模组200的上方排出,避免热蔓延至其他模组。

具体地,侧装配板包括柔性线路板(图未视)及支撑板(图未视),柔性线路设于支撑板的靠近软包电池100的一侧;支撑板设有用于固定柔性线路板的限位结构(图未视);柔性线路板上设有温度采集片及电压采集片。温度采集片和电压采集片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方式以及设置位置的选择是本领域已知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池模组的装配需求进行选择,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三盖板单元的左盖板组件及右盖板组件50分别包括第二外板及隔热板,隔热板设于第二外板的靠近软包电池的一侧。通过设置隔热板,可避免在对三个盖板单元装配构成电池模组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软包电池的影响。优选地,所述隔热板为耐高温材料,优选为云母片或具有隔热作用的气凝胶,短时间可耐1000℃高温,长时间可耐500℃以上高温。

优选地,电池模组200还包括设于相邻两个软包电池100之间以及软包电池100与模组壳体210之间的泡棉(图未示)。本实施例对泡棉材料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现有技术能起到吸收电芯膨胀、隔热作用的材料种类均能用于本申请中,包括但不限于pu,cr,eva和pe等。泡棉具有低硬度高回弹性质,能够吸收软包电池鼓胀应力起到缓冲作用;同时在软包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泡棉能起隔热作用,抑制热扩散,延缓事故发生。关于泡棉的具体设计计算方式可参考cn111129386b。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当模组中一个软包电池热失控喷发后,通过预设的泄爆通道能实现喷发物的快速排放,不仅能避免喷发物对模组中其他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本身造成影响,还能实现在电池系统层面做热蔓延防护措施。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即可将任意多个实施例进行组合,从而获得应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