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39330发布日期:2021-09-07 21:0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电动车之电池藉由电连接器插接而充电,电连接器具有一标准化形状及五个壳体,以使得电动车上的插座电连接器及充电站之充电枪上的插头电连接器匹配连接。其中,五个接针系两个ac电力接针、一接地接针、一接近侦测接针及一控制先导接针。
3.插座电连接器具有一套筒,冠簧端子(crown pin)穿设且固定于套筒内部,插头电连接器具有一插针,插针插接于套筒且部分贴触于冠簧,使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能透过冠簧达到电性导接之目的。
4.现有的一种冠簧型式是由一金属板片卷绕呈c字形状,侧边形成有开口。另一种冠簧型式是具有二环圈及跨接在二环圈之间的复数簧片。冠簧多为腰鼓型,亦即两端直径较大而中间直径较小之态样,冠簧上并设有复数弹片,且各弹片系呈直线或螺旋线(另称为扭簧)等设计,该结构复杂、加工成本提高。此外,相邻弹片间有槽孔(slot)间隙,二相邻弹片栅条宽度不相等,其中:1.冠簧最短接触点位置(插头电连接器插入的接触点)为位于冠簧整体长度的1/3至1/2位置,无法再缩小。2.冠簧内框尺寸控制不易,容易导致插头电连接器插针插入时,容易发生插拔力过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冠簧之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及冠簧。壳体包括套筒及套筒侧端之开口。冠簧穿设于套筒内部,冠簧包括环圈及复数簧片。环圈设置于相邻开口位置处。复数簧片自环圈侧端朝外延伸并环状排列,各簧片一端包括形成于环圈上之固定端,各簧片另一端朝外延伸有自由端,复数簧片包括有朝套筒内部形成之复数接触段,复数接触段分别于相邻固定端之第一位置上设置、以及位于复数簧片中央之第二位置设置。
6.优选地,各簧片包括有复数长型悬臂及复数短型悬臂,各长型悬臂与各短型悬臂依序为一长一短长度的交换排列并相互间隔设置。
7.优选地,各接触段包括复数第一接点及复数第二接点,复数第一接点于复数短型悬臂的第一位置上设置,复数第二接点于复数长型悬臂的第二位置上设置。
8.优选地,各接触段包括复数第三接点,复数第三接点于复数长型悬臂的第三位置上设置。
9.优选地,第三位置相同于第一位置或不同于第一位置。
10.优选地,各接触段包括突起部,突起部自各簧片上朝套筒中心点方向弯曲突出。
11.优选地,各接触段分别为于冠簧整体长度的1/5至1/2位置的范围内设置。
12.优选地,各簧片的长度相同。
13.优选地,冠簧包括第一接触时序及第二接触时序,第一接触时序为开口至位于第一位置上之复数接触段的距离,第二接触时序为第一位置上之复数接触段至第二位置上的
复数接触段的距离。
14.优选地,壳体包括环形槽孔,形成套筒内侧壁,环圈及复数自由端分别抵靠于环形槽孔两端。
15.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冠簧之簧片上的接触段(接触点)位置可随意调整,可适用于不同的插头pin长度。并且,凸起接触段(接触点),增加接触插头pin可靠度。此外,通过短型悬臂接触插头pin的角度易于调整,方便控制插拔力,达到低插入、高拔出力。再者,搭配一长一短长度复数短型悬臂及复数长型悬臂,可调整簧片接触的正向力,提高耐插拔力及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外观示意图。
17.图2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分解示意图。
18.图3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冠簧之外观示意图。
19.图4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立体剖面示意图。
20.图5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冠簧之立体剖面示意图。
21.图6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侧视示意图。
22.图7 是本发明之实施一之冠簧之侧视示意图。
23.图8 是本发明之插头与插座之组装时之侧视示意图。
24.图9 是本发明之插头与插座之组装后之侧视示意图。
25.图10 是图9之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11 是本发明之实施二之冠簧之侧视示意图。
27.图12 是本发明之实施三之冠簧之侧视示意图。
28.图13 是本发明之实施四之冠簧之侧视示意图。
29.符号说明100: 插座101: 插头1:壳体11:套筒111:开口12:环形槽孔2:冠簧21:环圈22:簧片221:固定端222:自由端24:接触段241:第一接点242:第二接点243:第三接点
245:突起部25:短型悬臂26:长型悬臂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p3:第三位置q: 中心点l:整体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照图1至图7,为电源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外观示意图,图2为分解示意图,图3为冠簧之外观示意图,图4为立体剖面示意图,图5为冠簧之立体剖面示意图,图6为侧视示意图,图7为冠簧之侧视示意图。在此,电源连接器为使用于插座100的型式,电源连接器包括壳体1及冠簧2。电源连接器为车用电连接器(如:电动车、油电混合车或电动汽车等)的充电座中使用,但非以此为限,亦可使用于其他传输电源的电连接器领域。
31.本实施例中,壳体1一端包括套筒11及套筒11侧端之开口111。
32.本实施例中,冠簧2穿设于套筒11内部,冠簧2包括环圈21及复数簧片22。环圈21设置于相邻开口111位置处。复数簧片22自环圈21侧端朝外延伸,各簧片22环状排列并相互间隔设置,各簧片22一端包括形成于环圈21(料带)上之固定端221,各簧片22另一端朝外延伸有自由端222,复数簧片22包括有朝套筒11内部(例如中心点q)方向形成之复数接触段24。
33.本实施例中,复数接触段24分别于相邻于固定端221之第一位置p1上设置、以及位于复数簧片22中央之第二位置p2设置。
34.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第一位置p1定义簧片22上相邻于固定端221的位置,第二位置p2定义簧片22上之中央处的位置。第一位置p1不同于第二位置p2,由套筒11之开口111端至第一位置p1的长度,大于套筒11之开口111端至第二位置p2的长度,第一位置p1位于靠近套筒11之开口111处,第二位置p2位于套筒11内侧。
35.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簧片22一端之固定端221位于环圈上21上,并朝着另一端向外延伸有自由端222,形成一悬臂结构,悬臂弹力较佳,其相对于传统结构在二环圈间连接复数簧片的结构方式,其弹力较低。
36.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簧片22包括有复数长型悬臂26(长爪)及复数短型悬臂25(短爪),复数长型悬臂26长度大于复数短型悬臂25长度,非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设置相同长度的簧片,意即,都设置成短型悬臂25(短爪)或都设置成长型悬臂26(长爪)使用(如图12及图13所示)。
37.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复数短型悬臂25及复数长型悬臂26彼此相互间隔,各短型悬臂25与各长型悬臂26依序为一长一短长度的互换排列。复数短型悬臂25及复数长型悬臂26设置于环圈21侧端并以圆形阵列方式依序排列。
38.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接触段24分别于冠簧2整体长度的1/5至1/2位置的范围内设置。特别是说,复数短型悬臂25(短爪)长度10mm,复数短型悬臂25(短爪)上的接触段24位置,可以在1mm至10mm内任一数值位置设置,例如5mm、6mm、7mm或8mm的位置。一般传统
结构的冠簧长度若为20mm,其冠簧最短接触点位置(插头插入的接触点)为10mm,传统结构的冠簧接触点位置仅位于整体长度的中央处。
39.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复数短型悬臂25(短爪)上的接触段24(如图8至图10所示,插头101插入的接触点)位置可随意调整,前进移动至靠近套筒11的插入开口111处(插头101一插入套筒11即接触接触段24),接触时序设定成前移效果,提供一插入时的预先接触导电、接地作用,避免人员不小心接触壳体时,因未接地而发生触电的问题。
40.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接触段24包括复数第一接点241及复数第二接点242,复数第一接点241于复数短型悬臂25的第一位置p1上设置,复数第二接点242于复数长型悬臂26的第二位置p2上设置,非以此为限。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接点241与第二接点242(接触点)可前移至同一位置(靠近套筒11的插入开口111周围,例如第一位置p1处)。本实施例中,可生产复数个具有不同位置的第一接点241的冠簧2,并依需求供更换不同位置的第一接点241(接触点)的冠簧2使用,即可因应不同长短距离接触需求的使用者安装运用,对应不同长短插头101之插针接触使用。
42.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各接触段24包括突起部245,突起部245自各簧片22上朝套筒11的中心点q方向弯曲突出。复数第一接点241的突起部245接触插头pin的角度可易于调整成平缓或陡峭,方便控制插拔力,达到低插入、高拔出力。
43.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冠簧2包括第一接触时序及第二接触时序,第一接触时序为套筒11之开口111至各第一接点241(第一位置p1上之接触段24)的距离,第二接触时序为各第一接点241至第二接点242(第一位置p1上之接触段24至第二位置p2上之接触段24)的距离。
44.插头101之插针插入壳体1之套筒11时,插头101之插针接触冠簧2的复数接触段24形成不同接触时序,第一接触时序为插头101之插针从套筒11插入后到先接触到短型悬臂25上的各第一接点241的接触时间,第二接触时序为插头101之插针再持续插入后,插头101之插针再接触到长型悬臂26上的各第二接点242的接触时间。
45.短型悬臂25及长型悬臂26上分别设置不同位置的第一接点241与第二接点242,确保插头101之插针接触、不易发生脱落、未接触的情形。也就是说,在不同位置的第一接点241与第二接点242接触插头101之插针外环面,当有一个接触点(第一接点241或第二接点242)脱落、未接触插头101之插针时,另一个接触点(第一接点241或第二接点242)亦可紧密接触。
46.短型悬臂25及长型悬臂26长度不同,力臂不同,短型悬臂25的力臂短,夹持插头101之插针的弹力高(容易摩擦与损耗)。长型悬臂26的力臂长,夹持插头101之插针的弹力低。当短型悬臂25长久插拔后脱落、未接触插头101之插针时,长型悬臂26亦可保持接触插头101之插针的作用。
47.本实施例中,更详细地说,壳体1包括环形槽孔12,环形槽孔12形成套筒11内侧壁,冠簧2的环圈21及复数自由端222分别抵靠于环形槽孔12两端。
48.参照图11,为冠簧的第二实施例,图11为冠簧之侧视示意图,各接触段24包括复数第三接点243,复数第三接点243于复数长型悬臂26的第三位置p3上设置,第三位置p3可相同于第一位置p1或不同于第一位置p1。
49.参照图12及图13,为冠簧的第三、第四实施例,图12及图13为冠簧之侧视示意图,其中,可设置相同长度的簧片22,都设置成短型悬臂25(短爪)或都设置成长型悬臂26(长爪)使用,并在其上设置不同位置的第一接点241与第二接点242(接触点)使用。
50.本实施例中,壳体1另一端形成有接线槽孔,装填有导电介质2并插接一电源线。
5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冠簧之簧片上的接触段(接触点)位置可随意调整,可适用于不同的插头pin长度。并且,凸起接触段(接触点),增加接触插头pin可靠度。此外,通过短型悬臂接触插头pin的角度易于调整,方便控制插拔力,达到低插入、高拔出力。再者,搭配一长一短长度复数短型悬臂及复数长型悬臂,可调整簧片接触的正向力,提高耐插拔力及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