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4970发布日期:2021-07-20 17:1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适用于连接一芯片模块和一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和一电路板,其包括一绝缘本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及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多个收容槽,每一所述收容槽对应收容一个所述端子,所述端子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一基部,以及自基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上设有接触部用以与所述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自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通常用以夹持锡球,用以焊接于电路板。

在此种电连接器中,所述弹性臂向上延伸出所述上表面,为了使得所述弹性臂拥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因此所述弹性臂设计的比较长,且所述弹性臂在所述收容槽的部分可弹性变形,即所述收容槽对所述弹性臂的变形提供让位空间。因此,所述弹性臂大面积暴露于空气,而所述基部则大部分被所述绝缘本体包覆,且所述弹性臂本身的细长结构,其感抗过大,使所述弹性臂的阻抗较高,造成所述电连接器不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另外后排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臂和前排的所述端子的所述弹性臂在受到所述芯片模块的压接时,易造成短路。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端子的弹臂增设弹性体,确保弹臂具有良好弹性的基础上,改变其周围的介电常数,而使所述端子具有较佳高频特性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与一第二对接件,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收容槽;一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所述弹臂受力弹性变形,自所述弹臂延伸形成一接触部,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件电性连接,所述端子于其底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电性连接;一弹性体,设于所述弹臂上,除去与所述弹臂接触的部位外,所述弹性体剩余部位的外表面均与空气接触,所述弹性体包括作为基体的一弹性绝缘件以及混合于所述弹性绝缘件的高介电系数颗粒,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的介电系数高于所述弹性绝缘件的介电系数。

进一步,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为陶瓷颗粒。

进一步,所述弹性绝缘件为弹性胶,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至少部分混合于所述弹性胶内或至少部分直接附着于所述弹性胶的表面。

进一步,所述弹臂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弹性体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部分延伸入所述收容槽,且与所述收容槽的槽壁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弹臂上被其包覆的部分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同。

进一步,所述弹性体沿着整个所述弹臂的延伸长度设置。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形成所述弹臂,每一所述弹臂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弹性体,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所述弹臂延伸形成一导接部,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两个所述弹臂上下对称设置。

进一步,所述弹臂包括一第一臂、一第二臂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一延伸臂,所述第一臂自所述基部向上且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臂自所述延伸臂向上且向前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自所述第二臂延伸形成,所述弹性体至少设于所述第二臂。

进一步,所述基部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固持于所述收容槽,当所述接触部受到所述第一对接件的压接时,所述第二臂及其上的所述弹性体均位于两个所述固持部之间,且所述第二臂上的所述弹性体与所述固持部在左右方向上均具有间隙。

进一步,所述端子设有多个,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对应收容多个所述端子的多个所述收容槽,多个所述收容槽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置,同一个所述端子上的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基部的前方,后排所述端子的所述弹臂上的所述弹性体部分位于前排所述端子的所述弹臂上的所述弹性体的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弹臂具有两分支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分支之间的一通槽,两个所述分支在靠近所述接触部一端处汇合,所述弹性体包覆两个所述分支,且在对应所述通槽的位置设有一通孔与所述通槽连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与一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与一下表面,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的一收容槽;一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对应收容于所述收容槽,自所述基部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所述弹臂受力弹性变形,自所述弹臂延伸形成一接触部,用以与所述芯片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端子于其底端具有一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一弹性体,为绝缘材料制成,设于所述弹臂上,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上表面的上方,所述弹性体包括作为基体的一弹性绝缘件,所述弹性绝缘件混合有比其介电系数更高的一高介电系数颗粒,所述弹性体除去与所述弹臂接触,其外表面未再被其他元件包覆。

进一步,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为陶瓷颗粒。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对应所述收容槽的一侧自所述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支撑部,用以支撑所述芯片模块,当所述芯片模块向下压接所述接触部时,所述弹性体受到所述支撑部的限制,防止所述弹臂过度偏摆。

进一步,自所述基部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形成所述弹臂,每一所述弹臂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弹性体,自所述基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所述弹臂延伸形成所述导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弹臂的宽度自所述基部向所述接触部的方向逐步减小,所述弹臂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的宽度自所述基部向所述接触部的方向逐步扩大,以此调整所述弹臂的感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所述弹臂上设置所述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包括作为基体的所述弹性绝缘件,所述弹性绝缘件混合有比其介电系数更高的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使得所述弹性体同时具有较高的介电系数和较好的弹性,同时确保所述弹臂具有良好的弹性,即所述弹性体可以随着所述弹臂的弹性变形而形变,能够增加所述弹臂周围的介电常数,而降低所述端子的整体阻抗,有利于所述端子能够稳定地传输高频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芯片模块、电路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端子设有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端子和弹性体分解的立体图;

图4为图2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7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端子设有弹性体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端子和弹性体分解的立体图;

图11为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上表面11下表面12

收容槽13支撑部14端子2基部21

固持部211弹臂22第一臂221第二臂222

延伸臂223分支224通槽225接触部23

导接部24连接臂241夹持臂242弹性体3

弹性绝缘件31高介电系数颗粒32通孔33锡球4

第一对接件200第二对接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所述电连接器100用以电性连接一第一对接件200与一第二对接件3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接件200为芯片模块,所述第二对接件300为电路板,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元件与所述第二元件可为其他的元器件。为了便于描述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定义有前后方向中向前为x轴的正方向、左右方向中向右为y轴的正方向、上下方向中向上为z轴的正方向,且所述前后方向、所述左右方向及所述上下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多个弹性体3以及多个锡球4,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端子2对应适配一个所述弹性体3与一个所述锡球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100可以设有一个所述端子2以及对应一个所述端子2的一个所述弹性体3。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上下相对设置的一上表面11与一下表面12,以及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收容槽13,多个所述收容槽13在前后方向上呈多排设置,且前后两排相邻的所述收容槽13错位设置。所述绝缘本体1还具有对应每一所述收容槽13的一侧自所述上表面1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支撑部14,用以支撑所述第一对接件200。

如图4和图5所示,多个所述端子2一一对应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13,所述端子2由金属板材冲压成型。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端子2具有一基部21,所述基部2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收容槽13内,所述基部2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固持部211,所述固持部211固持于所述收容槽13,用以将所述端子2固持在所述绝缘本体1上,所述固持部211的顶端形成一连料部(未标号),用以连接一料带(未图示)。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自所述基部21向上延伸形成一弹臂22,所述弹臂22向上延伸超过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上表面11,所述弹臂22受力弹性变形,自所述弹臂22延伸形成一接触部23,用以与所述第一对接件200电性连接。所述弹臂22包括一第一臂221、一第二臂222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一延伸臂223,所述延伸臂223即为衔接所述第一臂221和所述第二臂222之间的过渡段,从左右方向上看,所述延伸臂223呈圆弧状,所述第一臂221自所述基部21向上且向后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臂222自所述延伸臂223向上且向前延伸形成,所述第二臂222从所述延伸臂223朝向所述接触部23的方向其宽度逐步缩小,所述接触部23自所述第二臂222延伸形成,且所述接触部23位于所述基部21的前方。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臂22具有左右隔开设置的两个分支224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分支224之间的一通槽225,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分支224分别自所述延伸臂223开始隔开设置,并在靠近所述接触部23一端处汇合,使得所述通槽225在所述延伸臂223和所述第二臂222上延伸,所述通槽225在所述延伸臂223处的宽度小于在所述第二臂222上的宽度,且所述通槽225在第二臂222上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接触部23的方向逐步扩大,如此设计,可以根据所述弹臂22的宽度设计所述通槽225的宽度,调整所述弹臂22的感抗。

如图3和图6所示,每一所述端子2自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一导接部24,所述导接部24位于所述端子2的底端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300电性连接。所述导接部24包括自所述基部21的底端向下延伸形成的一连接臂241以及自所述连接臂241的左右两侧分别向后延伸形成的一夹持臂242,两个所述夹持臂242用以夹持一个所述锡球4。

如图3所示,所述弹性体3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弹性体3包括作为基体的一弹性绝缘件31以及混合于所述弹性绝缘件31的高介电系数颗粒32,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32的介电系数高于所述弹性绝缘件31的介电系数,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32至少部分混合于所述弹性绝缘件31内或至少部分直接附着于所述弹性绝缘件31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绝缘件31为弹性胶,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32为陶瓷颗粒,所述弹性绝缘件31起到固定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32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限于此。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弹性体3沿着整个所述弹臂22的延伸长度设置,即所述弹性体3包覆所述第一臂221、所述延伸臂223以及所述第二臂222,且在对应所述通槽225的位置设有一通孔31与所述通槽225连通,所述弹性体3与所述弹臂22上被其包覆的部分的形状相同,尺寸不同。所述弹性体3除去与所述弹臂22接触的部位外,剩余部位的外表面均与空气接触,即,所述弹性体3除去与所述弹臂22接触外,其外表面未再被其他元件包覆,增加了所述弹臂22周围的介电系数,使得所述弹臂22的阻抗降低,有利于高频信号的稳定传输。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弹臂2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上表面11的上方,所述支撑部14位于对应所述弹臂2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3部分延伸入所述收容槽13,且与所述收容槽13的槽壁间隙配合,如此可提供所述弹臂22受力弹性变形时让位空间。当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向下压接所述接触部23时,所述弹性体3左右能受到所述支撑部14的限制,防止所述弹臂22过度偏摆,且由于所述弹性体3具有弹性,能降低与所述支撑部14之间的摩擦。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当所述接触部23受到所述第一对接件200的压接时,所述第二臂222及其上的所述弹性体3均位于两个所述固持部211之间,且所述第二臂222上的所述弹性体3与所述固持部211在左右方向上均具有间隙,使得所述端子2的所述接触部23和所述第一对接件200接触时,所述固持部211能够稳定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3,所述第二臂222上的所述弹性体3不易与所述固持部211产生较大的摩擦,有利于所述弹臂22的弹性变形。

如图5和图6所示,后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弹臂22上的所述弹性体3部分位于前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弹臂22上的所述弹性体3的正上方,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有限的空间内可安装更多的所述端子2,并且避免在所述弹臂22受压后,相邻所述端子2之间短路。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自所述上表面11与所述下表面12分别延伸形成多个所述支撑部14,向下延伸形成的所述支撑部14用以抵接所述第二对接件300;自所述基部21向上及向下分别延伸形成所述弹臂22,两个所述弹臂22上下对称设置,所述固持部211的底端形成所述连料部(未图示),每一所述弹臂22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弹性体3,所述弹性体3只设置在所述第二臂222上,自所述基部21向下延伸形成的所述弹臂22延伸形成一个导接部24,所述导接部24呈圆弧状,用以与所述第二对接件300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所述弹臂22上设置所述弹性体3,所述弹性体3包括作为基体的所述弹性绝缘件31,所述弹性绝缘件31混合有比其介电系数更高的所述高介电系数颗粒32,使得所述弹性体3同时具有较高的介电系数和较好的弹性,同时确保所述弹臂22具有良好的弹性,即所述弹性体3可以随着所述弹臂22的弹性变形而形变,能够增加所述弹臂22周围的介电常数,而降低所述端子2的整体阻抗,有利于所述端子2能够稳定地传输高频信号。

(2)所述弹臂22左右隔开设置的两个所述分支224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分支224之间的所述通槽225,所述通槽225在所述延伸臂223处的宽度小于在所述第二臂222上的宽度,且所述通槽225在第二臂222上的宽度随着靠近所述接触部23的方向逐步扩大,从而使得两个所述分支224之间的距离增大,如此设计,可以根据所述弹臂22的宽度设计所述通槽225的宽度,调整所述弹臂22的感抗。

(3)所述弹性体3部分延伸入所述收容槽13,且与所述收容槽13的槽壁间隙配合,提供所述弹臂22受力弹性变形时让位空间。当所述第一对接件200向下压接所述接触部23时,所述弹性体3左右能受到所述支撑部14的限制,防止所述弹臂22过度偏摆,且由于所述弹性体3的弹性,能降低与所述支撑部14之间的摩擦。

(4)所述第二臂222及其上的所述弹性体3均和两个所述固持部211之间存在间隙,使得所述端子2和所述第一对接件200接触时,所述固持部211能够稳定固定于所述收容槽13,所述第二臂222上的所述弹性体3不易与所述固持部211产生较大的摩擦,有利于所述弹臂22的弹性变形。

(5)后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弹臂22上的所述弹性体3部分位于前排所述端子2的所述弹臂22上的所述弹性体3的正上方,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在有限的空间内可安装更多的所述端子2,并且避免在所述弹臂22受压后,相邻所述端子2之间短路。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