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芯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9875发布日期:2021-07-16 19: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电芯以及用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2.电芯是一种将外界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于其内部,以在需要的时刻对外部用电设备(例如便携式电子设备等)进行供电的装置。目前,电芯广泛地运用于无人机、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等用电设备中。一般的,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内极耳和外极耳,包装袋包括主体部,电极组件和内极耳均收容于主体部,内极耳的第一端与电极组件连接,内极耳的第二端与外极耳连接。
3.本申请的申请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电极组件通过内极耳和外极耳连接,内极耳,以及内极耳和外极耳的连接处占据一定的收容空间,电芯的尺寸比较大,对用电设备的适用性不高,因此使得电芯的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极耳,以及内极耳和外极耳的连接处占据一定的收容空间,从而使得电芯的尺寸比较大的问题。
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内极耳和外极耳,所述包装袋包括主体部和封边部,所述电极组件和内极耳均收容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内极耳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内极耳的第二端与所述外极耳的一端连接,所述封边部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顶壁,所述外极耳的另一端从所述封边部伸出所述包装袋外,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顶壁包括位于所述封边部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的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至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的第二高度。通过将内极耳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内极耳和外极耳的连接处设置的与第二部分对应,电芯整体的尺寸小,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空出的空间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从而可扩展电芯的应用范围。
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外极耳包括连接部和自所述连接部弯折延伸出所述封边部外的伸出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部分对应,所述内极耳的第二端向所述第二部分延伸,并在靠近所述第二部分处向所述第一部分的方向弯折,并且所述内极耳的第二端弯折后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内极耳通过外极耳的连接部与外极耳连接,且连接部与第二部分对应,电芯整体的尺寸小。
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极片、第二极片和隔膜,所述隔膜位于所述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所述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共同卷绕成卷绕结构;所述内极耳包括多个第一内极耳和多个第二内极耳,所述外极耳包括第一外极耳和第二外极耳;多个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与第一极片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二端与第一外极耳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与第二极片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二
端与第二外极耳连接,所述第二外极耳从所述封边部伸出所述包装袋外。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内极耳和多个第二内极耳,则电芯的充放电性能好。
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每一圈与一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与每一所述第一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位于卷绕结构的同一半圆中,并且所述第一极片与每一第一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和/或,所述第二极片的每一圈与一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每一第二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位于卷绕结构的同一半圆中,并且所述第二极片与每一第二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应。在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中,通过将多个第一内极耳以及多个第二内极耳设置在同一半圆中,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高度与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一高度之间的高度差大,从而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空出的空间大。
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6毫米至1.2毫米。
10.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8毫米至1.0毫米。
1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9毫米。
12.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每半圈与一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片的每一圈与所述第一内极耳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所述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所述第二极片的每一圈与一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片与每一所述第二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同一个半圆内。在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中,即使将多个第一内极耳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中,由于内极耳与外极耳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二部分对应,则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一高度仍然比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高度小,从而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仍然会空出一定的空间。
13.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每一圈与一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片与每一所述第一内极耳连接的连接点均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同一个半圆内。所述第二极片的每半圈与一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片的每一圈与所述第二内极耳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所述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在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中,即使将多个第二内极耳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中,由于内极耳与外极耳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二部分对应,则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一高度仍然比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高度小,从而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仍然会空出一定的空间。
14.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的每半圈与一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片的每一圈与所述第一内极耳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所述第二极片的每半圈与一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片的每一圈与所述第二内极耳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所述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所述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所述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所述第二部分相对。在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中,即使将多个第一内极耳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
圆中,且将多个第二内极耳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中,由于内极耳与外极耳连接的连接部与第二部分对应,则第一部分对应的第一高度仍然比第二部分对应的第二高度小,从而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仍然会空出一定的空间。
15.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2毫米至0.8毫米。
16.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4毫米至0.6毫米。
17.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第二高度与所述第一高度的高度差为0.5毫米。
18.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多个第一绝缘胶和多个第二绝缘胶;一所述第一绝缘胶的两端分别贴设在一所述第一内极耳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所述第一极片的物质层的表面;和/或,一所述第二绝缘胶的两端分别贴设在一所述第二内极耳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所述第二极片的物质层的表面。通过设置第一绝缘胶和第二绝缘胶,则可改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之间短路的现象。
19.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极耳胶和第二极耳胶;所述第一极耳胶用于将第一外极耳和封边部的连接处密封,所述第二极耳胶用于将第二外极耳和封边部的连接处密封。通过设置第一极耳胶和第二极耳胶,则电芯不容易在外极耳与包装袋的连接处漏液。
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负载和上述的任一种电芯,所述负载和所述电芯电连接。
21.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电芯以及用电设备,电芯包括电极组件、包装袋、内极耳和外极耳,所述包装袋包括主体部和封边部,在所述电芯的厚度方向,所述主体部的顶壁包括位于所述封边部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至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的第一高度小于所述第二部分至所述主体部的底壁的第二高度。通过将内极耳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内极耳和外极耳的连接处设置的与第二部分对应,则电芯的整体的尺寸小,在电芯的包装袋外,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空出的空间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从而可扩展电芯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22.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3.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24.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5.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内极耳的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26.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的又一种表现形式;
27.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的还一种表现形式;
28.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的一个方向的剖视图的再一种表现形式;
29.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内极耳的又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30.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内极耳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31.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内极耳的还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32.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和内极耳的再一种连接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5.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36.请参阅图1和图2,电芯100包括电极组件1、包装袋2、内极耳3和外极耳4,包装袋2包括主体部21和封边部22,电极组件1收容于主体部21,内极耳3分别与电极组件1以及外极耳4连接,封边部22连接于主体部21的顶壁211,外极耳4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在电芯100的厚度方向l3,顶壁211包括位于封边部22两侧的第一部分2111和第二部分2112,其中,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通过至少将内极耳3,以及内极耳3和外极耳4的连接处设置的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电芯100整体的尺寸小,电芯100的包装袋2外,第二部分2112和第一部分2111之间空出的空间2a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从而可扩展电芯100的应用范围。
37.对于上述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包括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和隔膜13,隔膜13位于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第一极片11、隔膜13和第二极片12共同卷绕形成卷绕结构。
38.其中,第一极片11为正极片且第二极片12为负极片,或者,第一极片11为负极片且第二极片12为正极片。
39.卷绕结构具有平坦部11s和弯曲部12s,其中,平坦部11s为第一极片11、隔膜13或者第二极片12平直延伸的部分,弯曲部12s为第一极片11、隔膜13或者第二极片12朝向平坦部11s弯曲延伸的部分。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定外极耳4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l1,设定弯曲部12s朝向平坦部11s弯曲延伸的方向为第二方向l2,设定分别与第一方向l1和第二方向l2垂直的方向为电芯100的厚度方向l3。
40.对于上述电极组件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电极组件1包括第一极片11、第二极片12和隔膜13,隔膜13位于第一极片11和第二极片12之间,第一极片11、隔膜13和第二
极片12依次叠置形成叠片结构。
41.对于上述叠片结构,设定外极耳4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的方向为第一方向l1,设定第一极片11、隔膜13和第二极片12叠置的方向为电芯100的厚度方向l3。
42.对于上述包装袋2,请参阅图1和图2,包装袋2包括主体部21和封边部22,其中,主体部21具有顶壁211和底壁212,其中,顶壁211和底壁212相对设置。封边部22连接于顶壁211。封边部22用于外极耳4从包装袋2内伸出至包装袋2外。
43.封边部22包括第一部分2111和第二部分2112。在电芯100的厚度方向l3上,第一部分2111和第二部分2112分设于封边部22的两侧。其中,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即,在上述第一方向l1上,对于包装袋2的主体部21,第一部分2111所在的区域的尺寸小于第二部分2112所在的区域的尺寸。
44.现有技术中,第一高度h1和第二高度h2相同,内极耳3分布于第一部分2111和第二部分2112,内极耳3和外极耳4的连接处位于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区域,包装袋2内第一部分2111与电极组件1之间的间隙被空置。
4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内极耳3的至少一部分、内极耳3和外极耳4的连接处均设置在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区域,并使得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高度,从而既可实现内极耳3的设置,又不因多个内极耳3的设置而造成电芯100整体尺寸的增加,在包装袋2外,电芯100中的第二部分2112和第一部分2111之间空出的空间2a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
46.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内极耳3的数量为多个时,请参阅图4,也可将部分的内极耳3设置在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区域,其他一部分的内极耳3设置在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区域,而且将内极耳3和外极耳4的连接处设置在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区域,则也可实现多个内极耳3的设置,但由于包装袋2的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第二高度h2,则电芯100的整体尺寸小。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6毫米至1.2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高度差h0为0.8毫米至1.0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h0优选0.9毫米。
48.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2毫米至0.8毫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高度差h0为0.4毫米至0.6毫米。在另一些实施例中,h0优选0.5毫米。
49.对于上述内极耳3和外极耳4,请参阅图1和图2,内极耳3的第一端与电极组件1连接,内极耳3的第二端与外极耳4的一端连接,外极耳4的另一端从包装袋2的封边部22伸出至包装袋2外。
50.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与电极组件1一体成型,或者,内极耳3焊接于电极组件1。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与外极耳4一体成型,或者,内极耳3与外极耳4焊接于一起。
52.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与电极组件1一体成型,且内极耳3与外极耳4一体成型。
53.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焊接于电极组件1,且内极耳3与外极耳4焊接于一起。
5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极耳4包括连接部41和伸出部42,其中,连接部41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连接部41用于与内极耳3的第二端连接。伸出部42是自连接部41弯折延伸得到的,伸出部42延伸至封边部22外。外极耳4的第二端向第二部分2112延伸,并在靠近第二部分2112处向第一部分2111的方向弯折。内极耳3的第二端朝向第一部分2111弯折后与连接部41连接。
55.需要说明的是,当内极耳3的数量为多个,则多个内极耳3的第二端分别与外极耳4的连接部41连接。
56.值得说明的是,电芯100通常具有两种内极耳3,一种内极耳3以及与其连接的外极耳4为电芯100的正极,另一种内极耳3以及与其连接的外极耳4为电芯100的负极。
57.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内极耳3包括多个第一内极耳31和多个第二内极耳32,外极耳4包括第一外极耳41s和第二外极耳42s;多个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与第一极片11连接,多个第一内极耳31的第二端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多个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与第二极片12连接,多个第二内极耳32的第二端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第二外极耳42s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
58.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内极耳31均与第一极片11一体成型,或者,多个第一内极耳31均焊接于第一极片11。
59.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内极耳32均与第二极片12一体成型,或者,多个第二内极耳32均焊接于第二极片12。
6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极耳41s和第二外极耳42s均具有连接部41和伸出部42。第一外极耳41s的连接部41用于与第一内极耳3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外极耳41s的伸出部42用于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第二外极耳42s的连接部41用于与第二内极耳3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外极耳42s的伸出部42用于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其中,第一外极耳41s的连接部41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第二外极耳42s的连接部41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61.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形成半极耳结构,在半极耳结构中,第一极片11的每一圈与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极片11与每一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连接点均位于卷绕结构的同一半圆中,并且第一极片11与每一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连接点均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和/或,第二极片12的每一圈与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极片12与每一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连接点均位于卷绕结构的同一半圆中,并且第二极片12与每一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连接点均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其中,每一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其中,每一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62.需要说明的是,在半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6毫米至1.2毫米。
63.优选的,在半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8毫米至1.0毫米。
64.更为优选的,在半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
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9毫米。
65.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半圆”是针对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被剖面剖开所展现的结构而言,其中,剖面是指第二方向l2和电芯100的的厚度方向所在的面。
66.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形成半全极耳结构,半全极耳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极片11的每半圈与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极片11与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第一部分2111相对,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第二极片12的每一圈与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极片12与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连接点均分布于卷绕结构的同一个半圆内。其中,每一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其中,每一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67.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形成半全极耳结构,半全极耳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极片11的每一圈与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极片11与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连接点均分布于卷绕结构的同一个半圆内;第二极片12的每半圈与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极片12与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第一部分2111相对,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其中,每一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其中,每一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68.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形成半全极耳结构,半全极耳结构的还一种实现方式为,第一极片11的每一圈与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极片11与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连接点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第二极片12的每一圈与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极片12与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连接点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第一部分2111相对,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应。其中,每一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其中,每一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69.需要说明的是,在半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2毫米至0.8毫米。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半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4毫米至0.6毫米。
71.优选的,在半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5毫米。
72.可以理解的是,在半全极耳结构中,由于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极片11的连接点,或者,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极片12的连接点分布于两个半圆内,则在第一内极耳31的第二端
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时,或者在第二内极耳32的第二端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时,势必会占用包装袋2中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收容空间,因此,在半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高度h2与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小于其在半极耳结构中的。
73.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请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形成全极耳结构,在全极耳结构中,第一极片11的每半圈与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极片11与第一内极耳31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第二极片12的每半圈与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极片12与第二内极耳32连接的两个连接点分别分布于卷绕结构的两个半圆内;其中,卷绕结构的一个半圆与第一部分2111相对,卷绕结构的另一个半圆与第二部分2112相对。其中,每一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外极耳41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其中,每一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外极耳42s连接的连接点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
74.需要说明的是,在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2毫米至0.8毫米。
75.优选的,在全极耳结构中,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与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的高度差h0为0.5毫米。
76.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无论内极耳3、外极耳4以及卷绕结构的电极组件1之间是什么样的结构,即无论内极耳3与电极组件1之间如何连接,只要保障包装袋2的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第二高度h2小于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第一高度h1,则包装袋2外,第二部分2112和第一部分2111之间空出的空间2a即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从而扩展电芯100的应用范围。
77.对于上述内极耳3,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包括多个第一内极耳31和多个第二内极耳32,为了防止第一极片11与第二极片12在第一内极耳31与第一极片11的连接点,或者第二内极耳32与第二极片12的连接点接触短路,请参阅图5和图6,电芯100还包括多个第一绝缘胶5和多个第二绝缘胶6。一第一绝缘胶5的两端分别贴设在一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第一极片11的物质层的表面;和/或,一第二绝缘胶6的两端分别贴设在一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第二极片12的物质层的表面。
78.其中,第一内极耳31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第一极片11的物质层的表面位于第一极片11的同一侧。
79.其中,第二内极耳32的第一端的一表面和第二极片12的物质层的表面位于第二极片12的同一侧。
80.对于上述外极耳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极耳4包括第一外极耳41s和第二外极耳42s,其中,第一外极耳41s和第二外极耳42s均自包装袋2的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电芯100还包括第一极耳胶7和第二极耳胶8,第一极耳胶7用于将第一外极耳41s和封边部22的连接处密封,第二极耳胶8用于将第二外极耳42s和封边部22的连接处密封,从而电芯100中的电解液不容易从第一外极耳41s与包装袋2的连接处,或者第二外极耳42s与包装袋2的连接处漏出。
81.对于上述内极耳3和外极耳4,内极耳3的第二端弯折后与外极耳4的连接部41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极耳3的第二端靠近包装袋2,或者,外极耳4的连接部41靠近包装袋2,为了使得内极耳3的第二端或者外极耳4的连接部41与包装袋2绝缘,请参阅图2,通常在
内极耳3的第二端与包装袋2之间,或者外极耳4的连接部41与包装袋2之间设置第三绝缘胶9。内极耳3的第二端靠近包装袋2时,第三绝缘胶9分别粘附内极耳3的第二端以及包装袋2。外极耳4的连接部41靠近包装袋2时,第三绝缘胶9分别粘附外极耳4的连接部41以及包装袋2。
8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芯100包括电极组件1、包装袋2、内极耳3和外极耳4,包装袋2包括主体部21和封边部22,电极组件1收容于主体部21,内极耳3分别与电极组件1以及外极耳4连接,封边部22连接于主体部21的顶壁211,外极耳4从封边部22伸出包装袋2外,在电芯100的厚度方向l3,顶壁211包括位于封边部22两侧的第一部分2111和第二部分2112,其中,第一部分2111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一高度h1小于第二部分2112至主体部21的底壁212的第二高度h2。通过将包装袋2的封边部22的第一部分2111对应的第一高度h1设置的小于封边部22的第二部分2112对应的第二高度h2,则可将内极耳3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内极耳3和外极耳4的连接处设置的与第二部分2112对应,电芯100整体的尺寸小,电芯100的包装袋2外,第二部分2112和第一部分2111之间空出的空间2a可供外部用电设备使用,进而缩小用电设备的整体尺寸,从而可扩展电芯100的应用范围。
8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的实施例,用电设备包括负载和上述电芯100。电芯100和负载连接,电芯100用于对负载供电。
84.用电设备可以是储能产品、手机、平板、无人机、独轮或两轮以上的电动车辆,或电动清洁工具等。
85.例如,对于上述无人机,电池包搭载在无人机上,电池包用于对无人机上包括飞行系统、控制系统和摄像系统等在内的负载进行供电。
8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