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2621发布日期:2021-10-27 14:20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的连接器具有防水功能。例如,连接器被构造为使得环 形的密封部件设置在保持多个电线侧端子的连接器的外周面与配对连 接器的配合开口的内周面之间。环形的密封部件防止水进入连接器的 配合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jp2004

172009a)。
3.在上述连接器中,为了防止密封部件移动以在连接器的周向上旋 转(即,发生旋转偏离),突起等设置与密封部件接合的壳体上,以 限制密封部件的旋转。然而,当这样的突起设置在壳体上时,由于在 两个连接器彼此配合的配合方向上推挤密封部件的配对连接器的配合 开口的内周面所施加的摩擦力等,密封部件可能变形并越上/骑跨突出 部等。在这种情况下,骑跨突起等的密封部件可能妨碍连接器本身的 配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示例性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单元和连接器,该连接器 单元和连接器被构造为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相对于壳体的旋转偏离的 同时实现适当的连接器配合。
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方面,连接器包括壳体和密封部件,该 壳体被构造为装接到配对部件,密封部件被构造为装接到壳体。壳体 包括槽部和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端面和外周面。所述槽部被构造为 使得所述密封部件装接到所述槽部,并且所述槽部遍及所述壳体的周 向连续地延伸,所述槽部包括底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 壁设置在所述壳体向所述配对部件装接的第一方向上,第二侧壁设置 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突出部从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 壁延伸。端面面对第一侧壁。外周面连接端面与第二侧壁。外周面的 一部分具有倾斜表面,该倾斜表面倾斜为使得倾斜表面的在第一方向 上的第一端比倾斜表面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密封 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被构造为,当密封部件装接到槽部时,接 合部与突出部接合。接合部和突出部被构造为:彼此接合并且防止密 封部件相对于壳体在周向上移动。
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方面,一种连接器单元包括:第一壳 体,该第一壳体包括匹配部;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包括配合部和密 封部件,所述配合部被构造为使得匹配部装接到配合部。第二壳体包 括槽部和突出部,该突出部具有端面和外周面。槽部设置在配合部上, 遍及第二壳体的周向连续地延伸,并且该槽部被构造为使得密封部件 装接到槽部。槽部包括底表面、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设置 在所述第二壳体向所述第一壳体装接的第一方向上,第二侧壁设置在 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突出部从第二侧壁朝向第一侧壁延伸。 端面面对第一侧壁。外周面连接端面与第二侧壁。外周面的一部分具 有第一倾斜表面,该第一倾斜表面倾斜为使得第一倾斜表面的在第一 方向上的第一端比第一倾斜表面的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 面。匹配部的端部被构造为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装接时,匹配 部的端部面对外周面。密封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
突出。
20.如图6所示,环形的槽部14形成在第二配合部13的外周面上。 橡胶的o形环5将被安装到槽部14。在外壳体3的匹配部41从后侧 外部配合到第二配合部13并且内壳体2与外壳体3彼此配合的状态下, 如图6所示,匹配部41的内周面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以挤压的方式与 o形环5进行接触,由此展现出o形环5的防水功能。
21.如图4和6至8所示,具有环形形状的槽部15形成在第一配合部 12的外周面上。密封部件4安装到槽部15。如图7所示,槽部15由 在周向和前

后方向上延伸的底表面16、在周向和径向上延伸的前侧表 面17(第一侧壁)以及在周向和径向上延伸的后侧表面18(第二侧壁) 所界定,并且向径向外侧开口。前侧表面17和后侧表面18沿着内壳 体2的纵向方向彼此并排布置。前侧表面17相对于后侧表面18设置 在第一方向上。前侧表面17界定槽部15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后侧 表面18界定槽部15的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部。
22.如图4所示,在由槽部15的底表面16和后侧表面18界定的角部 处,突出部19从后侧表面18朝向前侧表面17向前(即,在第一方向 上)延伸。突出部19形成在周向上的多个位置处。换句话说,突出部 19设置在由底表面16和后侧表面18界定的内角部处。在该示例中, 如从图4可以理解的,突出部19分别形成在槽部15的周向上的与主 体部11的矩形形状的四个边的中央部相对应的位置处(总共四个位 置)。每个突出部19沿着前

后方向从后侧表面18向前延伸直到槽部 15的后半区域上的预定位置。换句话说,突出部19的末端未到达槽部 15的前

后方向上的中央部。突出部19也与底表面16连续/连接(见图 7)。
23.如图7所示,每个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在周向和径向上延伸。 外周面22(上表面)是各个突出部19的径向上的外端面。外周面22 连接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与槽部15的后侧表面18。更具体地,作为 外周面22在第一方向上的端部的该外周面22的第一端21a连接到前 端面21的径向上的外端,并且作为外周面22在第二方向上的另一端 部的该外周面22的第二端连接到后侧表面18。外周面22或外周面22 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倾斜表面(第一倾斜表面),倾斜表面倾斜为使得 倾斜表面的第一端比倾斜表面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16。外周面22的 第二端相对于外周面22的第一端21a设置在径向外侧。外周面22的 第二端设置为比外周面22的第一端21a更靠近槽部15的开口。
24.接下来,将描述密封部件4。如图4、7和9所示,密封部件4是 具有大致矩形框架形状和环形形状的橡胶密封圈,并且具有与槽部15 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密封部件4包括:环形的主体部31a;两个唇部 31b,其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从主体部31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 以及两个唇部31c,其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从主体部31a的内周面向径 向内侧突出。唇部31b形成为沿着前

后方向排列。这同样适用于唇部 31c。密封部件4在周向上的初始长度(当密封部件4未安装到内壳体 2时的长度)稍短于槽部15的周向上的长度。因此,当密封部件4安 装到槽部15时,由于密封部件4的弹性变形,在径向上的内侧的唇部 31c以挤压的方式与槽部15的底表面16进行接触。
25.如图4所示,向后侧或朝向第二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2在周向上的 整个区域上形成在密封部件4的后端面上。凹部33在突出部32的周 向上分别形成在与槽部15的突出部19相对应的位置处(总共四个位 置)。凹部33凹进,使得突出部32的一部分被切除。凹部33的前侧 表面34(界定凹部33的前端的内壁面,参见图7)在周向和径向上延 伸。在该示例中,与凹部33类似的凹部也形成在突出部32中的与主 体部11的矩形形状的四个角相对应的位置
处。
26.如图3所示,密封部件4安装到槽部15,使得内壳体2的对应的 突出部19分别进入多个凹部33。因此,即使当密封部件4试图在周向 上相对于槽部15移动时,突出部19的周向上的侧表面与凹部33的周 向上的侧表面彼此抵接,从而防止了这种相对运动。也就是说,突出 部19与凹部33之间的干涉防止密封部件4在内壳体2的周向上的位 置偏移。
27.在密封部件4安装到槽部15的状态下,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4 的主体部31a的后侧(图5中的右侧)上的侧表面34与内壳体2的槽 部15的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沿着前

后方向彼此面对。如上所述,侧 表面34是凹部33的凹陷表面的一部分。建立“h1>h2”的关系,其 中,h2是容纳在槽部15中的密封部件4的主体部31a的表面(外表面) (图7的纸面的上侧上的表面)与槽部15的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高 度),并且其中,h1是内壳体2的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倾斜表面) 的径向外侧上的周缘21a与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高度)。换句话说, 当密封部件4装接到槽部15时,h2能够被描述为凹部33的外周缘34a 与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h1能够被描述为外周面22的第一端21a与 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
28.当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6彼此配合时,配对壳体7的具有大致 矩形管状的形状的匹配部42(参见图5和图6)从前侧外部配合到内 壳体2的第一配合部12(参见图3和图4),如图8中的箭头所示。 当内壳体2与配对壳体7彼此配合时,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的内周 面在周向的整个区域上以挤压的方式与密封部件4的外周面侧上的唇 部31b(参见图7)进行接触,并且密封部件4的内周面侧上的唇部31c 以挤压的方式与槽部15的底表面16进行接触。因此,展示了密封部 件4的防水功能。
29.如图8所示,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的末端部(端部)具有内壁 面43(内表面)。当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6彼此配合时,内壁面43 面对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并且该内壁面43成形为使得该内壁面43 与外周面22之间的距离(间隙)朝向后侧,即,第二方向变窄。例如, 内壁面43可以是锥形表面,其成形为使得匹配部42的末端部的厚度 朝向末端或朝向第二方向变小。这里,锥形表面的倾斜量可以小于外 周面22所具有的倾斜量,使得当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6彼此配合时, 内壁面43和外周面22之间的间隙朝着第二方向变窄。
30.当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从前侧外部配合到内壳体2的第一配合 部12时,由于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的内壁面与密封部件4的唇部 31b之间的滑动摩擦力等,可以向密封部件4施加向后的外力,使得密 封部件4被压向槽部15的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
31.这里,由于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与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的顶 端部的内壁面43具有上述形状,所以即使当密封部件4骑在突出部19 上时,外力也施加于密封部件4以将密封部件4从外周面22与匹配部 42的顶端部的内壁面43之间的空间推回到槽部15中。因此,能够将 密封部件4推回到槽部15中,并防止密封部件4维持留置在突出部19 上的状态。
32.如上所述,根据包括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的连接器单元8,由于 内壳体2的槽部15中的从后侧表面18朝向前侧表面17延伸的突出部 19与密封部件4的凹部33彼此配合,因此能够防止密封部件4在内壳 体2的周向上的位置偏移。此外,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具有倾斜表 面,该倾斜表面倾斜为使得外周面2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比外周面 22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16。此外,配对壳体7的匹配 部42的末端部的内壁面43被构造为,当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6彼 此配合时,该内壁面43面对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外周面22与内壁 面43之间的间隙朝向后侧减小。当配对壳体7与内壳体2彼此配合时, 将密封部件4推向
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的外力可以施加到密封部件4。 此时,由于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和匹配部42的末端部的内壁面43 具有上述形状,所以,即使当被按压的密封部件4骑在突出部19上时, 在密封部件4上也会被施加将该密封部件4从外周面22与匹配部42 的末端部的内壁面43之间的空间推回的外力。因此,能够防止维持密 封部件4保持骑跨并留置在突出部19上的状态。因此,在根据本实施 例的连接器单元8中,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4相对于内壳体2的旋转 偏移的同时,执行适当的连接器配合。
33.虽然已经参考本发明的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而描述了本发明,但 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 解为在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 本发明中进行各种改变和变形。
34.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19形成在内壳体2的槽部15的周向上 的多个位置(具体地,四个位置)处。然而,突出部19可以仅形成在 内壳体2的槽部15的周向上的一个位置处。
35.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具有倾斜表面, 该倾斜表面倾斜为使得外周面2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比外周面22 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16。可选地,可以仅突出部19的 外周表面22的周向上的一部分或仅外周表面22的前

后方向上的一部 分具有上述倾斜形状,而外周表面22的其余部分可以是平行于前

后方 向或平行于底表面16延伸的表面。
36.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部件4的凹部33的径向上的外周缘 34a与槽部15的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高度)h2比内壳体2的突出 部19的前端面21(倾斜表面)的径向上的外周缘21a与底表面16之 间的距离(高度)h1短(h1>h2)。相比之下,距离h2和h1可以 是相等的距离(h1=h2),或者距离h2可以比h1长(h1<h2)。
37.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在垂直于前

后方 向的径向上延伸(参见图7)。然而,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的一部分 或全部可以是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其倾斜为使得第二壳体2 的倾斜表面21的径向上的外端比倾斜表面21的径向上的内端更靠近 第一侧壁17。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密封部件4的凹部33的径向上 的外周缘34a与槽部15的底表面16之间的距离(高度)h2比在内壳 体2的突出部19的前端面21(倾斜表面)的径向上的外周缘21a与底 表面16之间的距离(高度)h1短。
38.由于突出部19的端面21是如上所述的倾斜表面,并且高度h1 比高度h2长,所以当密封部件4的凹部33的侧表面34通过上述向后 的外力压抵前端面21时,由前端面21施加在凹部33的侧表面34上 的反作用力指向槽部15的底表面16侧(径向上的内侧)。此外,密 封部件4被推挤,使得侧表面34接近底表面16。因此,可以进一步防 止密封部件4骑在突出部19上。
39.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配对壳体7的匹配部42的末端部的内壁 面43具有如下表面:其成形为使得内壁面43与突出部19的外周面22 之间的间隙朝着后侧减小。然而,内壁面43可以具有如下的表面形状: 其中,当连接器1与配对连接器6彼此配合时,内壁面43和外周面22 之间的间隙在沿着前

后方向的任何位置处是均等的/一致的/相同的。即 使在内壁面43与外周面22之间的距离均等时,由于外周面22本身具 有朝着槽部15的底表面16倾斜的形状,因此将密封部件4从外周面 22与内壁面43之间的空间推回的外力也仍能够施加在密封部件4上。
40.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两个唇部31b设置在密封部件4的外周 面侧上,并且两个
唇部31c设置在密封部件4的内周面上。然而,可 在密封部件4的外周面侧上仅设置一个唇部31b,或者可在密封部件4 的外周面侧上设置三个以上的唇部31b。这同样适用于密封部件4的内 周面侧上的唇部31c。此外,密封部件4可以仅具有外周面侧的唇部 31b,而不具有内周面侧的唇部31c。
41.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部件4所安装到的槽部15包括作为 内壳体2自身的部分的底表面16、前侧表面17和后侧表面18。另一 方面,当独立于内壳体2设置的部件(例如,前保持器)装接到内壳 体2时,槽部15可以由该部件和内壳体2形成。作为示例,当单独的 前保持器从前侧装接到内壳体2时,前保持器的一部分可以用作前侧 面17,并且槽部15可以包括该前保持器的一部分以及内壳体2的底表 面16和后侧表面18。
42.根据上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连接器单元(8)包括:第一壳体 (例如,配对壳体7),该第一壳体包括匹配部(42);第二壳体(例 如,内壳体2),该第二壳体包括配合部(12),该配合部(12)被构 造为使得匹配部(42)装接到配合部(12);以及密封部件(4)。第 二壳体(2)包括槽部(15)以及具有端面(例如,前端面21)和外周 面(22)的突出部(19)。槽部(15)设置在配合部(12)上,在第 二壳体(2)的周向上连续地延伸,并且该槽部被构造为使得密封部件(4)装接到槽部(15)。槽部(15)包括底表面(16)、第一侧壁(例 如,前侧表面17)和第二侧壁(18),所述第一侧壁(17)设置在第 二壳体(2)向第一壳体(7)装接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侧壁(18) 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突出部(19)从第二侧壁(例 如,后侧表面18)朝向第一侧壁(17)延伸。端面21面对第一侧壁(17)。 外周面(22)连接端面(21)与第二侧壁(18)。外周面(22)的一 部分具有第一倾斜表面(22),该第一倾斜表面(22)倾斜为使得第 一倾斜表面(2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21a)比第一倾斜表面(22) 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16)。匹配部(42)的端部(例 如,内壁面43)被构造为在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2)彼此装接 时,该端部面对外周面(22)。密封部件(4)包括接合部(33),该 接合部被构造为在密封部件(4)装接到槽部(15)时与突出部(19) 接合。接合部(33)与突出部(19)被构造为彼此接合并且防止密封 部件(4)相对于第二壳体(2)在周向上移动。
43.匹配部(42)的端部(43)可具有具备如下形状的表面:其中, 当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2)彼此装接时,该端部(43)与外周 面(22)之间的间隙朝向第二方向变窄。
44.匹配部(42)的端部(43)可具有具备如下形状的表面:其中, 当第一壳体(7)与第二壳体(2)彼此装接时,该端部(43)与外周 面(22)之间的间隙沿第二方向是均等的。
45.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单元,从第二壳体的在配合方向上后 侧的侧表面朝向该壳体的在配合方向上前侧的侧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 突出部与密封部件的接合部彼此配合,使得能够防止密封部件在第二 壳体的周向上的位置偏移。此外,突出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 倾斜的形状,使得随着该形状从延伸的端面朝着槽部的配合方向上的 后侧上的侧表面延伸而从底表面接近槽部的开口。此外,第一壳体的 匹配部的端部包括:面对突出部的外周面的表面形状,并且在该表面 形状中,该端部与外周面之间的距离朝着配合方向上的后侧变窄;或 者在端部与外周面之间的距离无视配合方向上的位置均为一致的表面 形状。因此,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彼此配合时,即使当被挤压的密 封部件骑跨突出部时,也会在密封部件上施加将该密封部件从外周面 与匹配部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推向槽部的外力。因此,防止密封部件骑 跨突出部。因此,具有该构造的连接器单元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相对 于第二壳体的旋转移位的同时实现适当的连接器配合。
46.端面(2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具有第二倾斜表面(21),该第二 倾斜表面(21)倾斜为使得第二倾斜表面(21)的在第二壳体(2)的 径向上的外端比第二倾斜表面(21)的径向上的内端更靠近第一侧壁 (17)。
47.利用该构造,第二壳体的突出部的延伸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 倾斜表面,随着倾斜表面随着从槽部的底表面朝向开口延伸而越接近 槽部的前侧上的侧表面地倾斜。因此,当配对部件插入第二壳体中时, 朝向突出部的延伸的端面挤压密封部件的外力可以施加在密封部件 上。此时,延伸的端面具有上述倾斜表面,并且倾斜表面的在开口侧 的端部(以下称为“倾斜表面端部”)距槽部的底表面的高度高于密 封部件的延伸的端面侧的在开口侧的端部(以下称为“密封部件端部”) 距槽部的底表面的高度。因此,当密封部件被倾斜表面按压时,由倾 斜表面施加在密封部件上的反作用力指向槽部的底表面侧。因此,更 适当地防止密封部件骑跨突出部。
48.根据以上描述的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连接器(1)包括壳体(2) 和密封部件(4),壳体(2)被构造为装接到配对部件(7),密封部 件(4)被构造为装接到壳体(2)。壳体(2)包括槽部(15)以及具 有端面(21)和外周面(22)的突出部(19)。槽部(15)被构造为 使得密封部件(4)装接到槽部(15),并且该槽部(15)在壳体(2) 的周向上连续地延伸,槽部(15)包括底表面(16)、第一侧壁(17) 和第二侧壁(18),第一侧壁(17)设置在壳体(2)向配对部件(7) 装接的第一方向上,第二侧壁(18)设置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 向上。突出部(19)从第二侧壁(18)朝着第一侧壁(17)延伸。端 面(21)面对第一侧壁17。外周面(22)连接端面(21)与第二侧壁 (18)。外周面(22)的一部分具有倾斜表面(22),该倾斜表面(22) 倾斜为使得倾斜表面(22)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端(21a)比倾斜表面 (22)的第二方向上的第二端更靠近底表面(16)。密封部件(4)包 括接合部(33),该接合部被构造为在密封部件(4)装接到槽部(15) 时与突出部(19)接合。接合部(33)和突出部(19)构造为彼此接 合并且防止密封部件(4)相对于壳体(2)在周向上移动。
49.根据具有上述构造的连接器,从壳体的配合方向上后侧的侧表面 朝向壳体的配合方向上前侧的侧表面延伸的至少一个突出部与密封部 件的接合部彼此配合,使得能够防止密封部件在壳体的周向上的位置 偏移。此外,突出部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如下形状:随着形状 从延伸的端面朝着槽部的配合方向上后侧的侧表面延伸而从底表面接 近槽部的开口地倾斜。因此,当壳体和配对部件彼此配合时,即使当 被挤压的密封部件骑跨突出部时,也在密封部件上施加了将该密封部 件从外周面与匹配部的端部之间的空间推向槽部的外力。从产生这样 的外力的角度来看,优选的是,配对部件的匹配部的端部具有面对突 出部的外周面的表面形状,其中,端部与外周面之间的距离朝着配合 方向上的后侧变窄;或者具有端部与外周面之间的距离无视配合方向 上的位置均为一致的表面形状。因此,能够被防止密封部件骑在突出 部上。因此,具有这种构造的连接器能够在防止密封部件相对于壳体 的旋转移位的同时实现正确的连接器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