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8692发布日期:2021-08-24 16:09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全面屏显示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通常在显示区内设置透光显示区,透光显示区所在位置用于设置光学器件,由于光学器件未设置在非显示区,则显示屏的边框变窄,进而可以实现全面屏显示。

透光显示区可以进行显示同时可以透射外界光,为了保证透光显示区的光透过率,通常将透光显示区内的像素密度减小,并且在透光显示区内设置不包括色阻或者包括高透光色阻的白色子像素,不设置或者少设置遮光结构,例如不设置金属走线和像素电路。但此种设计的显示屏通常会存在透光显示区色域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透光显示区,透光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红色子像素、多个第一绿色子像素、多个第一蓝色子像素及第一白色子像素;其中,透光显示区内设置多个微腔结构;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微腔结构的投影与第一红色子像素、第一绿色子像素及第一蓝色子像素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交叠。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第一绿色子像素及第一蓝色子像素的投影均与微腔结构的投影交叠。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与第一红色子像素对应的微腔结构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腔长为第一长度,与第一绿色子像素对应的微腔结构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腔长为第二长度,与第一蓝色子像素对应的微腔结构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腔长为第三长度,第一长度、第二长度及第三长度各不相同。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微腔结构包括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全反膜和半反半透膜,半反半透膜设置在全反膜靠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液晶层;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对设置,液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微腔结构设置在第一基板朝向液晶层的一侧。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有机发光层,微腔结构设置在有机发光层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全反膜与半反半透膜为有机层结构。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及有机保护层;透光显示区中的多个微腔结构的全反膜与有机保护层同层设置;或者,透光显示区中的多个微腔结构的半反半透膜与有机保护层同层设置。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全反膜与半反半透膜均为透明导电结构。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透光显示区中的多个微腔结构的全反膜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或者,透光显示区中的多个微腔结构的半反半透膜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

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金属阳极和透明导电阴极,有机发光层设置在金属阳极与透明导电阴极之间;在透光显示区,金属阳极作为微腔结构的全反膜,透明导电阴极作为微腔结构的半反半透膜。其中,第一红色子像素、第一绿色子像素及第一蓝色子像素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均与微腔结构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交叠;第一红色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层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一厚度,第一绿色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层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二厚度,第一蓝色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层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三厚度,第一厚度、第二厚度及第三厚度各不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光学功能元件,光学功能元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功能显示区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位于透光显示区中的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光首先经过微腔结构,微腔结构可以对其所对应的子像素区域的光进行相长干涉后使得该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的光的色浓度得到增强,得到色浓度增强的光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增加透光显示区中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的色浓度,解决因第一白色子像素的存在而导致的透光显示区的色域下降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微腔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微腔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7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显示区,但这些显示区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显示区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显示区,类似地,第二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显示区。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包括透光显示区01和常规显示区02。如图3及图4所示,透光显示区01中包括多个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多个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多个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及多个第一白色子像素104,常规显示区02中包括多个第二红色子像素201、多个第二绿色子像素202及多个第二蓝色子像素203。需要说明的是,白色子像素104为不设置色阻或者为设置高透光色阻的子像素。

其中,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及至少一个第一白色子像素104可以构成第一像素10。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所示,常规显示区02中不包括白色子像素,则第二红色子像素201、第二绿色子像素202及第二蓝色子像素203构成第二像素20;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常规显示区02中包括第二白色子像素204,则第二红色子像素201、第二绿色子像素202、第二蓝色子像素203及至少一个第二白色子像素204构成第二像素20。

请结合图3、图4与图1、图2,常规显示区02用于进行主要的图像显示。请继续结合图3、图4与图1、图2,透光显示区01中的第一像素10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2中的多个第二像素20的密度,可以实现图像显示之外的其他功能,如拍照、生物特征识别、照明等功能中的至少一者;也就是说,透光显示区01既可以实现该些其他功能,也可以进行图像显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透光显示区01内设置多个微腔结构11。并且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微腔结构11的投影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至少一者的投影交叠。也就是,位于透光显示区01中的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区域所对应的光需经过微腔结构11后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透光显示区01内第一像素10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2内第二像素20的密度,在透光显示区01内设置第一白色子像素104,同时,在常规显示区02内不设置第二白色子像素204时,则透光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2内的光透过率,且可以保证透光显示区01的亮度与常规显示区02的亮度基本一致;在透光显示区01内设置第一白色子像素104,在常规显示区02内也设置第二白色子像素204时,使得透光显示区01内第一像素10中的第一白色子像素104的数量或者面积大于常规显示区01内第二像素20中的第二白色子像素204的数量或者面积,则透光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也大于常规显示区02内的光透过率,也可以保证透光显示区01的亮度与常规显示区02的亮度基本一致。

此外,位于透光显示区01中的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光首先经过微腔结构11,微腔结构11可以对其所对应的子像素区域的光进行相长干涉后使得该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的光的光谱得到窄化,即半峰宽窄化,得到色浓度增强的光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可以增加透光显示区01中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的色浓度,解决因第一白色子像素104的存在而导致的透光显示区01的色域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施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及图4所示,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的投影均与微腔结构11的投影交叠。也就是,位于透光显示区01中的所有彩色颜色的子像素区域所对应的光均需经过微腔结构11进行相长干涉得以增强后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

如图3及图4所示,透光显示区01内所设置的多个微腔结构11具体包括多个第一微腔结构111、多个第二微腔结构112及多个第三微腔结构113。其中,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的投影与第一微腔结构111的投影交叠、第一绿色子像素102的投影与第二微腔结构112的投影交叠、第一蓝色子像素103的投影与第三微腔结构113的投影交叠。

在本实现方式中,位于透光显示区01中所有彩色颜色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光均经过对应微腔结构11后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以明显提高透光显示区01的色域。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微腔结构的一种示意图,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微腔结构的另一种示意图。

在本实现方式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5及图6所示,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对应的微腔结构11(第一微腔结构111)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的腔长为第一长度h1,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对应的微腔结构(第二微腔结构11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的腔长为第二长度h2,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对应的微腔结构11(第三微腔结构113)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的腔长为第三长度h3,且第一长度h1、第二长度h2及第三长度h3各不相同。

微腔结构11的腔长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光的波长相关,具体为通过相长干涉增强该子像素的光的色浓度。第一微腔结构111的腔长能够对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发射的光进行相长干涉使得红色光的色浓度增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腔长能够对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发射的光进行相长干涉使得绿色光的色浓度增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腔长能够对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发射的光进行相长干涉使得蓝色光的色浓度增强。

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由于绿色光的波长小于红色光的波长且大于蓝色光的波长,则可以将第一长度h1、第二长度h2及第三长度h3设计为,h1>h2>h3。

在本技术方案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6所示,由于蓝色光的色浓度增加对白平衡的影响大于红色光和绿色光的色浓度增加对白平衡的影响,而红色光的色浓度增加对白平衡的影响大于绿色光的色浓度增加对白平衡的影响,因此,第一长度h1可以大于第二长度h2且小于第三长度h,使得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微腔效应最强且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微腔效应最弱。则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对应的第三微腔结构113的腔长可以较长使得第一像素10中第一蓝色子像素103的光的色浓度增加相对较小,而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对应的第二微腔结构112的腔长可以较短使得第一像素10中第一绿色子像素102的光的色浓度增加相对较多。如此可以在通过微腔结构11增加第一像素10中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像素103光的色浓度以提高透光显示区01的色域的同时,保证透光显示区01具备良好的白平衡效果。

图7为图1及图2中aa区域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图。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仅部分子像素的投影与微腔结构11的投影交叠。

例如,如图7所示,透光显示区01内所设置的多个微腔结构11具体包括多个第一微腔结构111及多个第二微腔结构112。其中,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的投影与第一微腔结构111的投影交叠、第一绿色子像素102的投影与第二微腔结构112的投影交叠。而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未设置微腔结构11。因此,可以在增加透光显示区01的色域的同时保证白平衡。

在本实现方式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中,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对应的微腔结构11(第一微腔结构111)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的腔长为第一长度h1,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对应的微腔结构(第二微腔结构112)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的腔长为第二长度h2,且第一长度h1小于第二长度h2,以保证透光显示区01中的白平衡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以在沿显示面板厚度的方向上,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的投影均与微腔结构11的投影交叠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可以理解的,以下方案也可以应用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仅部分子像素的投影与微腔结构11的投影交叠的情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考图5及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微腔结构11包括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z相对设置的全反膜和半反半透膜,并且半反半透膜设置在全反膜靠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则光在全反膜和半反半透膜之间不断反射使得特定波长的光相长干涉得到较高的色浓度,并最终从半反半透膜一侧射出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如图5所示,第一微腔结构111包括半反半透膜111a和全反膜111b,第二微腔结构112包括半反半透膜112a和全反膜112b,第三微腔结构113包括半反半透膜113a和全反膜113b。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全反膜11b与半反半透膜11a均为有机层结构。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全反膜11b与半反半透膜11a均为透明导电结构。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图9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001、第二基板002及液晶层003,其中,第一基板001与第二基板002相对设置,且液晶层003设置在第一基板001与第二基板002之间,并且微腔结构11设置在第一基板001朝向液晶层003的一侧。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

在本实现方式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8-图9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及有机保护层14,其中,色阻层及有机保护层14也设置在第一基板001上并且有机保护层14设置在色阻层朝向液晶层003的一侧用于保护色阻层。其中,色阻层包括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对应的红色色阻121、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对应的绿色色阻122及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对应的蓝色色阻123,并且相邻的色阻之间包括黑矩阵130。

其中,参考图9,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与有机保护层14同层设置,也就是,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或者,参考图8,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与有机保护层同层设置,也就是,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1a。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案中,如图8所示,第二基板002上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及像素电极22,此外,还可以包括公共电极23。则第一基板001设置在第二基板002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板的中先经过第二基板002再传输至第一基板001,并且背光板发出的光先经过设置在第一基板001的微腔结构11后再经过色阻层。通常背光板发射的光为白光,则第一微腔结构111会将白光中红光波段的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红色色阻121,第二微腔结构112会将白光中绿光波段的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绿色色阻122,并且则第三微腔结构113会将白光中蓝光波段的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蓝色色阻123。

在本实现方案中,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与有机保护层14同层设置。此外,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5,且第一有机层15位于有机保护层14靠近液晶层03的一侧;或者,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5及第二有机层16,其中,第二有机层16位于第一有机层15与有机保护层14之间且有机保护层14位于第一有机层15远离液晶层03的一侧。

则在本实现方案中,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第一有机层15位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其位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其位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或者,第一有机层15与第二有机层16位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两者位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两者位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其中,第二有机层16的折射率可以大于第一有机层15的折射率,则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光线会被全反膜基本全反射。

在另一个具体实现方案中,如图9所示,第一基板002上还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及像素电极22,此外,还可以包括多个公共电极23。则色阻层、微腔结构11、薄膜晶体管21均设置在第一基板001上,第一基板001设置在第二基板002背离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背光板的中先经过第一基板001再传输至第二基板002,并且背光板发出的光先经过设置在第一基板001的色阻层后再经过微腔结构11。通常背光板发射的光为白光经过色阻层后变为彩色光,则第一微腔结构111将经过红色色阻121后的红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第二基板002,第二微腔结构112将经过绿色色阻122后的绿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第二基板002,并且则第三微腔结构113将经过蓝色色阻123后的蓝光进行相长干涉射出至第二基板002。

在本实现方案中,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与有机保护层14同层设置。此外,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5,且第一有机层15位于有机保护层14靠近液晶层03的一侧;或者,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5及第二有机层16,其中,第二有机层16位于第一有机层15与有机保护层14之间且有机保护层14位于第一有机层15远离液晶层03的一侧。

则在本实现方案中,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或者,有机保护层14与第二有机层16位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两者位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两者位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其中,第二有机层16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有机保护层14的折射率,则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光线会被全反膜基本全反射。

且第一有机层15位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其位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其位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图10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液晶显示面板时,如图8及图9所示,公共电极23可以设置在像素电极22远离薄膜晶体管21的一侧;如图10所示,公共电极23也可以设置在像素电极22靠近薄膜晶体管21的一侧。

图1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图1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在本实现方式对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和像素电极层,公共电极层中包括公共电极23,像素电极层中包括像素电极22。

其中,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可以与公共电极层或者像素电极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或者,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可以与公共电极层或者像素电极层中的一者同层设置。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案中,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中的一者更靠近薄膜晶体管21时,其可以与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之间包括绝缘层,当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中的一者与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同层设置时,则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中的该一者实际可以与该绝缘层共同构成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并且构成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的两层膜层中,绝缘层的折射率可以大于另一膜层的折射率,则一定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光线会被全反膜11b基本全反射。

如图11所示,公共电极层相对于像素电极层更靠近薄膜晶体管21,则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位于公共电极23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的其他膜层,如触控相关的导电膜层或者绝缘层作为半反半透膜11a或者增加专门的膜层作为半反半透膜11a。

如图12所示,像素电极层相对于公共电极层更靠近薄膜晶体管21,则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与像素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位于公共电极23朝向出光面的一侧的其他膜层,如触控相关的导电膜层或者绝缘层作为半反半透膜11a或者增加专门的膜层作为半反半透膜11a。

在另一个具体实现方案中,公共电极层与像素电极层中的一者更远离薄膜晶体管21时,其可以与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同层设置。

如图11所示,像素电极层相对于公共电极层更远离薄膜晶体管21,则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与像素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公共电极23可以与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位于像素电极22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的其他功能膜层复用为全反膜113b或者增加专门的膜层作为全反膜113b。

如图12所示,公共电极层相对于像素电极层更远离薄膜晶体管21,则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公共电极23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像素电极22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位于公共电极23背离出光面的一侧的其他功能膜层复用为全反膜113b或者增加专门的膜层作为全反膜113b。

图1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图14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图15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透光区剖面图。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3-图1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001上的像素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层,像素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18,且有机发光层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9,微腔结构11设置在有机发光层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如图13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及有机保护层14,其中,色阻层及有机保护层14也设置在第一基板001上并且有机保护层14设置在色阻层朝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用于保护色阻层。其中,色阻层包括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对应的红色色阻121、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对应的绿色色阻122及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对应的蓝色色阻123,并且相邻的色阻之间包括黑矩阵130。

在本实施例对应的一种技术方案中,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与有机保护层14同层设置,也就是,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或者,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与有机保护层同层设置,也就是,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一个具体实现方案中,如图13所示,有机发光器件19发射的光先经过设置在第一基板001的色阻层后再经过微腔结构11。通常不同颜色子像素中的有机发光器件19发射不同颜色的光,例如,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有机发光器件19发射的红光经过红色色阻121后再经过第一微腔结构111后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射出,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有机发光器件19发射的绿光经过绿色色阻122后再经过第二微腔结构112后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射出,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有机发光器件19发射的蓝光经过蓝色色阻123后再经过第三微腔结构113后由显示面板出光面射出。

在本实现方案中,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与有机保护层14同层设置。此外,显示面板中还可以包括第一有机层15及第二有机层16,其中,第二有机层16位于第一有机层15与有机保护层14之间且第一有机层15位于有机保护层14远离有机发光器件19的一侧。

则在本实现方案中,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有机保护层14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第一有机层15位于第一红色子像素101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其位于第一绿色子像素102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其位于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所在区域的部分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本实现方式对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14及图15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公共电极层,公共电极层中包括有机发光器件19的阴极19b。

在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中,如图14所示,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1b、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2b、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3b。

在另一种具体实现方案中,如图15所示,透光显示区01中的多个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与公共电极层同层设置,也就是,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半反半透膜111a、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半反半透膜112a、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阴极19b可以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半反半透膜113a。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显示面板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器件19,分别为包含在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第一有机发光器件191、包含在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第二有机发光器件192、包含在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第三有机发光器件193及包含在白色子像素104中的第四有机发光器件194。各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金属阳极19a和透明导电阴极19b,有机发光层19c设置在金属阳极19a与透明导电阴极19b之间。在透光显示区01中,金属阳极19a作为微腔结构11的全反膜11b,透明导电阴极19b作为微腔结构11的半反半透膜11a。也就是,第一有机发光器件191中的金属阳极19a与透明导电阴极19b分别作为第一微腔结构111的全反膜11b和半反半透膜11a,第二有机发光器件192中的金属阳极19a与透明导电阴极19b分别作为第二微腔结构112的全反膜11b和半反半透膜11a,第三有机发光器件193中的金属阳极19a与透明导电阴极19b分别作为第三微腔结构113的全反膜11b和半反半透膜11a。

其中,第一红色子像素10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及第一蓝色子像素103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均与微腔结构11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投影交叠。并且第一红色子像素101中的有机发光层19c为第一有机发光层19c1,其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一厚度d1;第一绿色子像素102中的有机发光层19c为第二有机发光层19c2,其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二厚度d2;第一蓝色子像素103中的有机发光层19c为第三有机发光层19c3,其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厚度为第三厚度d3,第一厚度d1、第二厚度d2及第三厚度d3各不相同。白色子像素104中的有机发光层19c为第四有机发光层19c4并能够发射白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有机发光层19c1、第二有机发光层19c2、第三有机发光层19c3的厚度设置为不同,使得第一微腔结构111的腔长、第二微腔结构112的腔长及第三微腔结构113的腔长各不相同。此外,d1、d2、d3可以满足,d2<d1<d3,即第一微腔结构111的腔长大于第二微腔结构112的腔长且小于第三微腔结构113的腔长。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如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器件002,并且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显示面板001的透光显示区01的位置。即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面板001的透光显示区01的下方。则光学器件002可以通过透光显示区01向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发射光线,或者可以通过透光显示区01从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接收光线。其中,光学器件002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手电筒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位于透光显示区01中的至少一种彩色颜色的子像素所对应的光经过微腔结构11后才发射至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以增加透光显示区01中至少一种颜色的子像素的光的色浓度,解决因第一白色子像素104的存在而导致的透光显示区01的色域下降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