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2996发布日期:2021-09-14 23:10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控制器件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它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小电流去控制大电流运作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3.电磁继电器是继电器中的一种,电磁继电器的主要部件是电磁铁、衔铁、弹簧和动触点以及静触点,电流通过电磁铁的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对衔铁产生引力,使动触点与静触点,工作电路闭合;当线圈中的电流消失,衔铁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动触点与静触点脱开,工作电路断开。
4.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衔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衔铁与动触点吸附过程会出现延时的现象,进而造成拉弧现象,容易产生电火花,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衔铁与动触点吸附时出现拉弧现象,本技术提供一种继电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继电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所述继电器本体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切换簧片、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用于使切换簧片与第二簧片吸附的吸附结构以及用于使切换簧片与第一簧片吸附的助力结构,所述切换簧片包括切换片,所述切换片呈弧形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结构用于产生磁场,使切换簧片自与第一簧片吸附的状态切换至与第二簧片吸附的状态,切换片呈弧形设置,在切换片切换吸附状态时,自身先进行蓄力,切换片弯折到水平状态时,瞬间将力释放,使切换片能够快速的吸合,减少出现拉弧的现象,进而减少出现继电器本体内部产生电火花,以延长继电器本体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存在。
8.优选的,所述切换片的弧度为劣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劣弧的设置,较优弧和半圆弧来说,使切换片占用的空间小,切换动作的时间较短。
10.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限制切换片的间隙。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隙的设置,以限制切换片的移动范围。
12.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所述间隙设置在限位杆一与限位杆二之间,所述切换片自间隙穿过。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换片能在限位杆一与限位杆二之间活动,以达到限制切换片移动的目的。
14.优选的,所述切换簧片还包括安装片,所述安装片与切换片转动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片用于安装连接片在底座上,安装片与连接片转动连接,减少连接板与安装片的连接处因为反复弯折造成损害的现象出现。
16.优选的,所述助力结构设置为涡卷弹簧,安装片上固定穿设有转轴,所述连接片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助力结构套设在转轴上,所述助力结构的两端分别与转轴、连接片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卷弹簧的设置,用于使切换片保持压紧在第一簧片上,使切换片与第一簧片的连接较为稳定。
18.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助力结构松紧的锁紧组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组件用于减少助力结构出现松动的现象,进而减少出现切换片与第一簧片之间的连接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20.优选的,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蜗轮和蜗杆,所述蜗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蜗轮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蜗杆转动设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蜗杆能够驱动蜗轮转动,蜗轮不能驱动蜗杆转动,以减少涡卷弹簧出现松动的现象,转动蜗杆使蜗轮移动,能够调节涡卷弹簧的松紧。
22.优选的,所述切换片背离安装片的端部设连接有延长板,所述延长板上嵌设有触点一,所述触点一的顶端高于延长板的上表面,所述触点一的底端低于延长板的下表面。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长板的设置,用于安装触点一,触点一的两端均突出延长板,以便于与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连接。
24.优选的,所述第一簧片上设置有与触点一对应的触点二,所述第二簧片上设置有与触点一对应的触点三。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触点二能够与触点一吸合,触点三也能够与触点一吸合,使切换片与第一簧片、第二簧片之间的连接较为稳定。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继电器中底座、骨架、第一簧片以及第二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壳体;2、底座;20、底板;200、凸台;201、连接引脚;202、让位孔;21、骨架;22、装配板一;220、安装凸块;23、装配板二;24、限位结构;240、限位杆一;241、限位杆二;242、间隙;25、安装结构;250、安装部一;251、安装部二;26、安装槽一;27、安装槽二;28、安装槽三;29、安装槽四;3、吸附结构;30、线圈;31、铁芯;4、助力结构;5、切换簧片;50、安装片;500、安装孔;501、引脚片;51、切换片;510、延长板;511、触点一;512、吸附片;52、转轴;6、第一簧片;60、引脚板一;61、安装板一;62、触点二;7、第二簧片;70、引脚板二;71、安装板二;72、触点三;8、锁紧组件;80、蜗轮;81、蜗杆;810、转柄。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继电器。参照图1,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继电器本体包
括壳体1、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上的吸附结构3、助力结构4、切换簧片5、第一簧片6以及第二簧片7,切换簧片5与第一簧片6吸附时,继电器本体处于闭合状态,切换簧片5与第二簧片7吸附时,继电器本体处开启状态。助力结构4用于使切换簧片5与第一簧片6吸附,吸附结构3用于使切换簧片5切换至与第二簧片7吸附。
32.参照图1和图2,底座2包括底板20和设置在底板20上的骨架21,壳体1罩设在底板20和骨架21外部,底座2上设置有凸台200,壳体1与凸台200卡接,骨架21置于凸台200上。凸台200上嵌设有两个连接引脚201,连接引脚201设置为横截面为圆形的杆状结构。吸附结构3包括线圈30和铁芯31,线圈30缠绕在铁芯31的外部,铁芯31固定在凸台200上,线圈30的两端分别与缠绕在两个连接引脚201上,以使连接引脚201与线圈30连通,连接引脚201分别接通电源的正负极,以使线圈30通电,线圈30通电使铁芯31具有磁性。
33.参照图1和图2,骨架21包括一体设置的装配板一22和装配板二23,装配板一22竖直固定在凸台200上,装配板二23与装配板一22垂直设置,装配板一22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切换簧片5的安装凸块220,安装凸块220设置为圆柱形结构。
34.参照图1,切换簧片5包括安装片50和切换片51,安装片50和切换片51均设置为导电的金属材质,如铜等,切换片51与安装片50通过转轴52转动连接。安装片50上开设有安装孔500,安装片50竖直设置,安装孔500与安装凸块220插接,以使安装片50安装在装配板一22上,安装板上焊接有引脚片501,底座2上开设有让位孔202,引脚片501穿过让位孔202以贯穿底座2。
35.参照图1,切换片51设置在装配板二23的上方,切换片51设置为弧形片,切换片51的弧度为劣弧,切换片51与第一簧片6吸附时,切换片51的上表面为凸面,切换片51的下表面为凹面。切换片51与第二簧片7吸附时,切换片51的上表面为凹面,切换片51的下表面为凸面。切换片51的下表面设置有吸附片512,当线圈30与铁芯31具有产生磁场时,吸附片512与铁芯31能够吸附。
36.参照图1,助力结构4设置为涡卷弹簧,助力结构4套设在转轴52上,转轴52与安装片50固定连接,切换片51与转轴52转动连接,助力结构4的一端与转轴5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切换片51焊接。限位结构24用于使切换片51保持与第一簧片6连接的状态。
37.装配板二23上设置有限位结构24以及安装结构25,限位结构24用于限制切换簧片5的位置。安装结构25包括安装部一250和安装部二251,安装部一250和安装部二251均固定在装配板一22的上表面,安装部一250与安装部二251均与装配板二23粘接,限位结构24包括限位杆一240和限位杆二241,限位杆一240与限位杆二241平行设置,限位杆一240与限位杆二241之间设置有间隙242,限位杆一240与限位杆二241设置在安装部一250与安装部二251之间且与安装部一250与安装部二251粘接。
38.参照图3,切换片51背离与安装片50连接的一端自限位杆一240与限位杆二241之间穿过,且该端部设置有延长板510,延长板510水平设置,延长板510上嵌设有触点一511,触点一511设置为圆柱形结构,触点一511的上表面高于延长板510的上表面,触点二62的下表面低于延长板510的下表面。
39.参照图2,第一簧片6包括第引脚板一60和安装板一61,引脚板一60与安装板一61垂直固定,底座2上开设有安装槽一26,引脚板一60插接在安装槽一26内,第二簧片7包括引脚板二70和安装板二71,引脚板二70与安装板二71垂直固定,底座2上开设有安装槽二27,
引脚板二70插接在安装槽二27内,且引脚板二70伸出安装槽二27,以使第一簧片6与第二簧片7安装在底座2上。
40.参照图2,装配板二23上开设有安装槽三28,安装板一61插接在安装槽三28内,装配板二23与安装部二251上开设有安装槽四29,安装板二71穿设在安装槽四29内,进一步固定第一簧片6与第二簧片7在底座2上。安装板一61上嵌设有触点二62,触点二62设置为圆柱形结构,触点二62的两端均伸出安装板一61,安装板二71上嵌设有触点三72,触点三72也设置为圆柱形结构,触点三72的两端伸出安装板二71。
41.参照图1,转轴52上设置有自锁结构,自锁结构用于限制转轴52的转动,以减少出现助力结构4松动的现象,自锁结构包括蜗杆81以及蜗轮80,蜗轮80套设在转轴52上,蜗轮80与转轴52转动连接,蜗杆81与壳体1转动连接,蜗杆81与蜗轮80啮合,蜗杆81的一端穿出壳体1,且蜗杆81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转柄810,助力结构4的一端与蜗轮80固定。转动转柄810能够使蜗杆81转动,进而驱动蜗轮80转动,以调节助力结构4的松紧度。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继电器的实施原理为:切换片51与触点二62吸附,此时继电器本体处于闭合,当线圈30通电吸附结构3产生磁场时,切换片51与触点三72吸附,此时继电器本体处于开启状态,切换片51设置为弧形片,能够瞬时切换状态,减少拉弧现象的发生。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