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30913发布日期:2021-09-14 22:5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防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变压器作为供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的稳定对供电的可靠性十分重要。
3.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连接着10kv线路,高压侧采用螺丝和螺母锁住线路的铜鼻子接线端,高压侧接线处会安装防护罩,普通的传统防护罩不具备特殊功能,仅仅只是罩住接线处,同时,传统防护罩为封闭的防护罩,工作人员在巡检时无法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测温等,也无法观察防护罩的内部的接线处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巡检,还会因为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导致变压器高压侧接线处发生断裂等事故,对供电造成影响。
4.近年来,市场逐渐推出透明的可视化的防护罩,同时该类防护罩会留测温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进行测温、观察等,此类防护罩解决了传统防护罩无法观察,测温的弊端,但是,采用该类防护罩依旧纯粹依赖人工巡检,巡检的效果差,大部分不可见的隐患依旧难以发现和解决,如铜鼻子接线端因长期户外使用或产品缺陷等不可控因素产生肉眼难以发现的裂纹等,长此以往,变压器高压侧易发生接线处断裂,或因裂纹造成电阻增大,造成接线处发热等问题,严重威胁供电可靠性。因此需求一种效率更好、巡检的效果更好能够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检测防护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人工巡检的效果差,难以发现大部分不可见的隐患的技术问题。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包括机壳、主机、ct取能装置、电流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超声波探伤装置;所述机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竖向段和横向段,所述竖向段套接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上,所述横向段套接于输电线上;所述ct取能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用于为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电流测量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的电流数据以及将电流数据输送至所述主机;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的温度数据以及将温度数据输送至所述主机;所述超声波探伤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的探伤数据以及将探伤数据输送至所述主机;所述主机安装于所述机壳上,用于接收电流数据、温度数据、探伤数据以及通过无
线网络实现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7.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机壳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壳体。
8.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两个所述半壳体的竖向段的其中一侧通过铰接结构铰接,另一侧通过第一卡接件卡扣配合。
9.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第一卡接件包括卡接扣板和两个限位板;所述卡接扣板设置于任意一个所述半壳体上;两个所述限位板平行设置,并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半壳体上;两个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卡接扣板的一端的内侧设有弹性卡勾。
10.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两个所述半壳体的横向段之间通过第二卡接件卡扣配合。
11.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ct取能装置包括ct取能线圈;所述ct取能线圈套设于所述机壳的横向段上。
12.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电流测量装置包括电流互感器线圈;所述电流互感器线圈套设于所述机壳的横向段上。
13.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温度测量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壁上,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靠近设置。
14.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超声波探伤装置包括超声波探头;所述超声波探头贯穿所述机壳延伸至所述机壳的内部,且所述超声波探头朝向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
15.优选地,在上述的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中,所述竖向段的底部设有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伞裙相匹配的围裙;所述围裙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伞裙套接配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使用时,可以将整个防护装置安装于变压器高压侧与输电线的连接处,不仅可以起到罩住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达到有效的防护效果,而且还可以通过电流测量装置、温度测量装置和超声波探伤装置测量得到电流数据、温度数据和探伤数据,通过多种数据结合以便后台分析得到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或维修接线端,避免了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端产生裂纹甚至接线处发生断裂的事故发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人工巡检的效果差,难以发现大部分不可见的隐患的技术问题;(2)通过采用ct取能的方式进行充电作为供电来源,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使得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在寿命期内能够一直安装,无需取下,同时具备测温、测流和探伤功能,功能强大且耐用,稳定性高;(3)通过采用后台服务器搭配前端设备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储存、整理、计算等,有
效地节省空间,使得防护装置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的实现足够强大的功能。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沿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沿第三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第一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第二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第一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第二安装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单个安装效果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的多个安装效果示意图。
19.图中:100为机壳、110为第一连接臂、111为第一连接件、112为第二连接件、120为第二连接臂、130为第一卡接件、131为卡接扣板、132为限位板、140为拼接卡扣、150为紧固扣、160为铰接结构、170为围裙、180为卡口、190为支撑块、200为主机、300为ct取能装置、310为ct取能线圈触点、400为电流测量装置、410为电流互感器线圈触点、500为温度测量装置、510为温度传感器、600为超声波探伤装置、610为超声波探头、700为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10为接线端伞裙、720为接线端连接柱、730为铜鼻子端子、800为输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3.随着我国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变压器作为供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的稳定对供电的可靠性十分重要。在变压器的使用过程中,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连接着10kv线路,高压侧采用螺丝和螺母锁住线路的铜鼻子接线端,高压侧接线处会安装防护罩,普通的传统防护罩不具备特殊功能,仅仅只是罩住接线处,同时,传统防护罩为封闭的防护罩,工作人员在巡检时无法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测温等,也无法观察防护罩的内部的接线处的情况,不仅不利于巡检,还会因为隐患发现不及时而导致变压器高压侧接线处发生断裂等事故,对供电造成影响。近年来,市场逐渐推出透明的可视化的防护罩,同时该类防护罩会留测温孔,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巡检时进行测温、观察等,此类防护罩解决了传统防护罩无法观察,测温的弊端,但是,采用该类防护罩依旧纯粹依赖人工巡检,巡检的效果差,大部分不可见的隐患依旧难以发现和解决,如铜鼻子接线端因长期户外使用或产品缺陷等不可控因素产生肉眼难以发现的裂纹等,长此以往,变压器高压侧易发生接线处断裂,或因裂纹造成电阻增大,造成接线处发热等问题,严重威胁供电可靠性。因此需求一种效率更好、巡检的效果更好能够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检测防护的工具。
24.请参阅图1

图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包括机壳100、主机200、ct取能装置300、电流测量装置400、温度测量装置500和超声波探伤装置600;机壳100包括相互连接的竖向段和横向段,竖向段套接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上,横向段套接于输电线800上;ct取能装置300安装于机壳100上,用于为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提供电能;电流测量装置400安装于机壳100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的电流数据以及将电流数据输送至主机200;温度测量装置500安装于机壳100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的温度数据以及将温度数据输送至主机200;超声波探伤装置600安装于机壳100上,用于测量得到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的探伤数据以及将探伤数据输送至主机200;主机200安装于机壳100上,用于接收电流数据、温度数据、探伤数据以及通过无线网络实现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
25.更具体地说,ct取能装置300、电流测量装置400、温度测量装置500和超声波探伤装置600均通过线路与主机200连接。每个防护装置之间均独立使用,因此防护装置采用常用的wifi通讯技术与服务器连接,例如采用2.4ghz频段的wifi进行通讯,由于wifi信号发射的数据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易于操作,每个信号源之间采用各自的硬件地址,即可方便的区分开变压器高压侧各个相位的数据;另外,发送的数据只需要带特征码即可方便的识别,后台及应用程序开发难度低,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主机200包括探伤数据储存器,温度数据储存器,电流数据储存器、电源处理电路、数据转换系统和远程通讯系统,主机200将得到的探伤数据、温度数据、电流数据等通过无线传输的方法传输到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同时,电源转换的电路设计在主机200中,ct取能装置300得到的电流进入主机200的电路中,通过整流滤波电路和直流调压模块直接输出需要的直流电,同时,主机200内部配置小电池,可以维持一小段时间的使用,增强防护装置检测功能的稳定性。
26.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1)在使用时,可以将整个防护装置安装于变压器高压侧与输电线800的连接处,不仅可以起到罩住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达到有效的防护效
果,而且还可以通过电流测量装置400、温度测量装置500和超声波探伤装置600测量得到电流数据、温度数据和探伤数据,通过多种数据结合以便后台分析得到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端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以便工作人员及时更换或维修接线端,避免了变压器高压侧接线端产生裂纹甚至接线处发生断裂的事故发生,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人工巡检的效果差,难以发现大部分不可见的隐患的技术问题;(2)通过采用ct取能的方式进行充电作为供电来源,能够长时间不间断的使用,使得变压器高压侧防护装置在寿命期内能够一直安装,无需取下,同时具备测温、测流和探伤功能,功能强大且耐用,稳定性高;(3)通过采用后台服务器搭配前端设备的方式进行数据的储存、整理、计算等,有效地节省空间,使得防护装置在有限的空间中尽可能的实现足够强大的功能。
2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机壳100包括两个可拆卸连接的半壳体。通过将机壳100拆分为半壳体,方便机壳100直接套装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和输电线800上,有利于加快工作人员的装拆效率。可拆卸连接的两个半壳体可以是通过例如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多个卡扣件连接。
28.更具体地说,机壳100作为变压器高压侧的包覆结构,可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全方位的包覆式防护,防止外物外力接触变压器高压侧接线处对供电造成影响;机壳100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使用,如在温度高、干燥、太阳辐照度高的地区,可采用耐温能力和热强度更高的材料,在寒冷地区可采用耐低温材料等,机壳100的设计主要用于提高防护装置的防护能力和力学强度。本实施例优选采用包覆接线端和多卡扣的设计,可以使防护装置本身的防护能力得到很好的加强,也能够适应不同的材料所造成的材料强度问题,保证在不同的材料强度情况下,防护装置依旧具备足够优秀的力学强度,保证防护装置最基本的防护能力。
2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半壳体的竖向段的其中一侧通过铰接结构160铰接,另一侧通过第一卡接件130卡扣配合。通过铰接结构160的设置使得两个半壳体之间可以沿着铰接结构160翻转转动,不仅方便工作人员快速分开两个半壳体,提高拆卸效率,而且还可以保证拆卸后的两个半壳体的另一侧的对接面始终相对应,具有对位安装的效果,有利于实现两个半壳体快速精准拼接。
30.更具体地说,铰链结构采用经典的铰链设计,通过铰链连接防护装置的两个半壳体,使两个半壳体之间相互连接的同时可以围绕铰链结构的旋转轴转动,实现防护装置的开合;机壳100的竖向段上设有第二连接臂120,第二连接臂120连接着主机200和铰链结构,并通过铰链结构连接另一半壳体的温度测量装置500,用于实现主机200与温度测量装置500之间的电路连接。
3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件130包括卡接扣板131和两个限位板132;卡接扣板131设置于任意一个半壳体上;两个限位板132平行设置,并设置在另一个半壳体上;两个限位板132靠近卡接扣板131的一端的内侧设有弹性卡勾。第一卡接件130采用划扣的方式,第一卡接件130的卡接扣板131采用斜坡式的设计,在两个半壳体合并的过程中,卡接扣板131会挤开限位板132的弹性卡勾,当合并到位后,弹性卡勾恢复回位,从而实现两个半壳体卡扣卡紧,无法再进行分离。
32.更具体地说,在扣紧时,第一卡接件130会通过卡接扣板131和弹性卡勾上的斜坡实现更小力合并即可完成扣紧,第一卡接件130扣紧后卡接扣板131和弹性卡勾贴合的位置
相互平行,难以取出,达到扣紧的目的;通过适当提高弹性卡勾的机械强度,结合之后难以打开,需要用力按压挤压卡接扣板131才能打开,使用时的普通外力作用无法突破加宽后的弹性卡勾,具有良好的扣紧稳定性。
3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半壳体的横向段之间通过第二卡接件卡扣配合。第二卡接件的设置既可以保证两个横向段之间的可拆性,满足工作人员快速装拆的需求,又可以保证通过卡扣方式有效地提高两个半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卡接件包括拼接卡扣140和紧固扣150,其中,拼接卡扣140位于机壳100的横向段靠近竖向段的一侧,紧固扣150位于机壳100的横向段远离竖向段的一侧。
34.更具体地说,机壳100的横向段的内部包裹着与变压器高压侧连接的输电线800,两个半壳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一组拼接卡扣140,一组拼接卡扣140包括两个相匹配的拼接卡扣140,拼接卡扣140可采用双倒钩的卡扣设计,当防护装置的两个半壳体合并后,两个拼接卡扣140会卡紧,由于两个半壳体的拼接卡扣140均设有倒钩并互相卡住,使得拼接卡扣140的防脱性能优异,具备相当高的稳定性,拼接卡扣140为非包覆式的开放式卡扣,有利于防护装置寿命到期后进行拆除。两个半壳体的上方和下方均设有一组紧固扣150,一组紧固扣150包括倒钩式卡条和可放松的连接卡扣,拉动卡条即可进行上紧,按动连接卡扣上的按钮,可将卡条抽出,拆装方便,方便工作人员在安装防护装置时进行调整等。
3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ct取能装置300包括ct取能线圈;ct取能线圈套设于机壳100的横向段上。ct取能线圈为多组,采用多组ct取能线圈直接在输电线800上获得足够的电能,由于防护装置的功率要求较低,满足ct取能的条件,因此直接采用ct取能装置300即可维持装置正常工作所需的电能,避免了过于臃肿的电源系统。同时,利用ct取能装置300进行供电可以更好的维持长时间的使用,由于防护装置安装后在寿命到达之后才更换,在使用期间,防护装置需要定时对变压器高压侧进行各种检测并将数据汇总到后台,而ct取能装置300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保证防护装置检测功能的稳定运行。
36.更具体地说,ct取能线圈触点310是连接ct取能线圈的两半部分的触点;ct取能线圈的内部由线圈组成,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与输电线800路输电方向垂直的平面上具有环状的电磁场,由于交流电的特性,该输电线800路的电磁场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由此可以在与磁场方向垂直的线圈内部形成不断变化的磁通量,根据现行的高压输电线800路的交流电质量,交流电的波形为规律、稳定的交流电波形,其产生的电磁场通过ct取能线圈可以产生稳定的电流,同时,由于高压输电线800路电流较小,单个ct取能线圈能够获取的电能较少,本发明采用多组线圈配合,多线圈组进行组合并联并单独进行保护的方式,获得足够的电能。
37.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流测量装置400包括电流互感器线圈;电流互感器线圈套设于机壳100的横向段上。电流互感器线圈可以采用可靠性更高、更安全的非接触式测流方式,例如采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由于10kv输电线800路的电流一般是数百安培的电流,因此,需要进行大电流的测量,通过电流互感器线圈产生的电流可以对电流进行等比例的缩减,使测量端的电流尽可能的低,简化测量难度,采用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流互感器进行测流时,可满足使用高压供电线的极宽的电流的需求(供电线路空载时电流很低,短路故障时电流很高),在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可以保证电流测量装置400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38.更具体地说,电流互感器线圈触点410是连接电流互感器线圈的两半部分的触点;机壳100的横向段设有第一连接臂110,第一连接臂110主要作为主机200的电路通道,以便主机200连接ct取能线圈和电流互感器线圈,其中,第一连接臂110通过第一连接件111与电流互感器线圈连接,第一连接臂110通过第二连接件112与ct取能线圈连接,同时,电流测量装置400的电路在第一连接臂110中,电流测量装置400的电路依靠电流互感器线圈产生的感应电流计算得出输电线800路的电流后,将数据传输到主机200中的电流数据储存器中,同时,将电流数据从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主机200中的无线通讯模块将数据发送到后台服务器的接收端。第一连接臂110中除了装有电流测量装置400的电路,还装有一部分ct取能装置300中的整流滤波电路和直流调压电路等,小电池设置在主机200中,主机200和整个防护装置的供电通过电池进行供电,电压和电流更加稳定,ct取能装置300得到的电能可以给电池充电,为了保证安全性,还可以设有电池保护电路,电池保护电路直接安装在与电池连接进行充电的主板上。
39.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测量装置500包括温度传感器510;温度传感器510设置于机壳100的内壁上,且温度传感器510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靠近设置。温度传感器510可以正对着接线端连接柱720进行测温,通过温度传感器510的设置具有体积小、检测准确度高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
40.更具体地说,温度传感器510主要采用红外测温传感器,有测温速度快、故障率低、功率小等特点,同时,测温元件体积小,更加适合狭小的防护装置安装空间,可以以最小的空间占用率获得最高的测温效果,同时,采用电子的测温元件方便数据的传输的储存、计算等,还具有通用性更高、装置复杂程度低的优点,可以尽可能精简空间的占用,提高防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
41.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超声波探伤装置600包括超声波探头610;超声波探头610贯穿机壳100延伸至机壳100的内部,且超声波探头610朝向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700。超声波探头610可以正对着铜鼻子端子730测量,其中,铜鼻子端子730即用于输电线800与变压器高压侧连接的端子,接线端连接柱720为变压器高压侧与铜鼻子端子730连接的连接部位;另外,为了保证探伤效果,还可以在超声波探头610的外部安装着可令探头进行伸缩移动的电动机。
42.更具体地说,由于超声波探伤装置600的探伤目标为铜件,因此采用垂直线性高频带范围宽的后台分析仪器,另外,因为本实施例的超声波探头610并非应用于生产中的检测,因此,针对缺陷定位的水平线性要求并不高,无须选用水平线性高的仪器;超声波探头610可以选择低频高阻尼探头,由于铜件材料的特性,高频的超声波作用小,因此采用低频的探头,并且阻尼的高低主要与探头的盲区相关,高阻尼有利于减少盲区等。
43.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竖向段的底部设有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伞裙710相匹配的围裙170;围裙170与变压器高压侧的接线端伞裙710套接配合。围裙170采用包覆式的设计,且围裙170的形状刚好配合包裹住接线端第一节的伞裙结构,在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固性的同时,还可以方便防护装置对接线端进行锁定定位,保证超声波探头610、温度传感器510等传感器探头对准测量位置,保证测量效果。
44.更具体地说,围裙170的底部设有与两个伞裙之间的连接部相匹配的卡口180;可以在横向段的内壁设有支撑块190,支撑块190主要用于加固防护装置整体的结构稳定性,
由于在横向段上加上电流互感器线圈和ct取能线圈之后,防护装置整体的重量主要在线圈上,因此,正常安装时横向段会由于重量向下压,导致安装后的防护装置会走位,增加支撑块190后,支撑块190贴住输电线800会撑住下压的位置,从而保证防护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
45.本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工作人员需要将防护装置安装在变压器高压侧,安装时,将防护装置打开,之后调整位置,将防护装置的围裙170卡在接线端伞裙710上,之后通过铰接结构160旋转防护装置主体套住输电线800,调整好位置后合并防护装置主体,其中第一卡接件130和拼接卡扣140只需用力合并防护装置即可扣紧,而紧固扣150需要拉动卡条,将其卡紧,即可完成本实施例的防护装置的安装,安装具有便捷、快速的优点。安装完成后,防护装置通过ct取能装置300对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内部的无线通讯装置会连接到后台,此时可以在后台看到相关参数,后台系统统计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和电流数据,而探伤数据由于需要复杂的处理仪器进行专门的计算,并需要后台操作人员实时通过后台的处理仪器对探伤的结果进行确认,并对铜鼻子端子730的寿命做出评估。
46.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