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89143发布日期:2021-12-01 02:2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


背景技术:

2.目前,一般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将屏蔽网编织带插入至铜鼻子内,由于编织带为带状,而铜鼻子的插孔为圆形。因此,为了保证编织带顺利地插入至鼻子的插孔内,需要先通过人工将编织带卷成柱状后再插入。现有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连接方式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4.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包括:
5.底座;
6.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块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半剖引导型腔;
7.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滑动块朝向所述固定块的边缘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剖引导型腔相匹配的第二半剖引导型腔,所述滑动块的底部设置有向外伸出所述滑动块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与铜鼻子相匹配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第二半剖引导型腔上下贯通;
8.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端连接所述滑动块,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动块在一靠近所述固定块的对合位置和一远离所述固定块的张开位置之间滑动;
9.所述滑动块滑动至所述对合位置时,所述第二半剖引导型腔与所述第一半剖引导型腔对接以形成一引导型腔;
10.所述滑动块滑动至所述张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半剖引导型腔与所述第一半剖引导型腔张开。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剖引导型腔和所述第二半剖引导型腔为半剖漏斗状结构,所述引导型腔为漏斗状结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动块滑动装配在所述导轨上。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操作手柄、连杆、驱动杆及限位导块,其中: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一端转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操作手柄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限位导块连接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和所述滑动块之间,所述限位导块内设置有贯穿所述限位导块的导孔;所述驱动杆贯穿所述导孔,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块上;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操作手柄上,所述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上。
14.在一些实施中,所述操作手柄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连杆设置为两根,两根所述连杆
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转轴上。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缸体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所述滑动块。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孔。
17.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能够方便、快速地将编织带插入至铜鼻子内,从而提升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连接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9.图1为本发明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的局部放大图;
21.图1至图2中包括:底座1、固定块2、滑动块3、驱动机构4、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定位块32、操作手柄41、连杆42、驱动杆43、限位导块4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3.人工将编织带卷成柱状后再插入至铜鼻子的连接方式效率低下。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其能够方便、快速地将编织带插入至铜鼻子内,从而提升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连接效率。
24.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包括底座1、固定块2及驱动机构4。其中:
25.固定块2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固定块2的边缘处设置有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
26.滑动块3滑动连接在底座1上,滑动块3朝向固定块2的边缘处设置有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相匹配的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滑动块3的底部设置有向外伸出滑动块3的定位块32,定位块32上设置有与铜鼻子相匹配的定位槽,定位槽与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上下贯通。
27.驱动机构4设置在底座1上,驱动机构4的驱动端连接滑动块3,驱动机构4驱动滑动块3在一靠近固定块2的对合位置和一远离固定块2的张开位置之间滑动。
28.滑动块3滑动至对合位置时,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对接以形成一引导型腔。
29.滑动块3滑动至张开位置时,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张开。
3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编织带与铜鼻子的辅助连接工装的使用方法如下:
31.首先,驱动机构4驱动滑动块3滑动至张开位置,使得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张开,此时,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间。
32.如图2所示,将定位块32套在铜鼻子200上,即,铜鼻子200穿接在定位块32上的定
位槽内,铜鼻子200内的插孔与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贯通。
33.如图1所示,将编织带100插入至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之间的空间内。
34.接着,驱动机构4驱动滑动块3滑动至对合位置,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对接以形成引导型腔,与此同时,编织带100在引导型腔的挤压下向中间内卷变形。
35.最后,向下推动编织带100,使得编织带100穿入至铜鼻子200内并从铜鼻子200的下端穿出。至此,完成了编织带100与铜鼻子200的连接。
36.可选的,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和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为半剖漏斗状结构,引导型腔为漏斗状结构。如此,在引导型腔的挤压下,编织带100被卷成圆柱形结构,从而使得编织带100更顺利地插入至铜鼻子200内。
37.可选的,底座1上设置有导轨,滑动块3滑动装配在导轨上。驱动机构4驱动滑动块3沿导轨滑动,从而提升了滑动块3的滑动稳定性,最终保证了第二半剖引导型腔31与第一半剖引导型腔21的对接精度。
38.可选的,为了降低成本,驱动机构4采用手动驱动结构,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包括操作手柄41、连杆42、驱动杆43及限位导块44,其中:操作手柄41的第一端转接在底座1上,操作手柄41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即操作端)。限位导块44连接在底座上并位于操作手柄41和滑动块3之间,限位导块44内设置有贯穿限位导块44的导孔。驱动杆43贯穿导孔,驱动杆43的第一端连接在滑动块3上。连杆4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操作手柄41上,连杆4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在驱动杆43的第二端上。
39.经操作手柄41的自由端即能推动操作手柄41上下转动,操作手柄41转动时经连杆42带动驱动杆43移动,从而驱动滑动块3在对合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滑动。
40.可选的,如图1所示,操作手柄41上设置有转轴45。连杆42设置为两根,两根连杆42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转轴上。通过设置两根连杆42,能够提升操作手柄41对驱动杆43的驱动稳定性。
41.当然,驱动机构4也可以采用自动驱动结构,如采用伸缩气缸作为驱动机构4,具体的,伸缩气缸的缸体连接在底座1上,伸缩气缸的伸缩杆连接滑动块3。控制伸缩气缸伸缩即能驱动滑动块3在对合位置和张开位置之间滑动。
42.可选的,底座1上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连接孔能够将本发明的辅助连接工装安装在工装台上。
43.上文对本发明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