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0650发布日期:2021-12-24 19:4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导电薄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透明氧化物导电薄膜,如ito、azo、izo、fto、ato等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中,如大尺寸触摸屏、透明电热膜、透明电磁屏蔽、电致变色器件、太阳能电池、有机发光二极管和薄膜晶体管等。
3.常规用于透明导电膜一般是在pet、pc或pi等柔性基材表面,采用磁控溅射的方式镀ito(氧化铟锡)薄膜镀层的方案,该方案的缺点是很难做到方阻低于20欧姆/口以下(尤其做不到10欧姆/口以下),其弯曲时镀层易龟裂且透光率较低。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和基材,所述导电薄膜本体设置在基材上,所述导电薄膜本体包括底膜层、银膜层和保护层,所述银膜层设置在所述底膜层上,所述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银膜层上。
6.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底膜层11的厚度为10

100nm,所述银膜层12的厚度1

20nm,所述保护层13的厚度为50

200nm。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还包括:两个离型复合层,其中一个所述离型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的顶部,另一个所述离型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底部,所述离型复合层包括耐磨复合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层通过粘胶层与银膜层连接,所述耐磨复合层设置在所述防水层的上方,所述耐磨复合层包括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和第三耐磨层,所述第三耐磨层与所述防水层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磨层依次设置第三耐磨层的上方。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上方所述离型复合层上设置有多个卡凸体,下方的所述离型复合层上设置有多个卡凹体,所述卡凸体与所述卡凹体相对应。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底膜层、银膜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氧化物层、第一抗氧化层,所述银膜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第二抗氧化层、透明导电氧化物层。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还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设置有承载槽,所述导电薄膜本体设置在所述承载槽内,并且所述导电薄膜本体的两端
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承载座的端部设置有内过孔,所述内过孔内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抵顶所述第一挡板。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承载座的端部上设置有两个u型槽,所述u型槽内设置有防摔机构,所述防摔机构包括u型防摔管组、顶端机构、多个内撑机构,所述u型防摔管组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u型防摔管、内气囊管、第二u型防摔管以及u型芯杆,所述顶端机构设置在所述u型防摔管组的端部,多个所述内撑机构均布在所述u型防摔管组内并抵顶所述u型芯杆,所述第二u型防摔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槽,所述内撑机构包括内撑块、外伸管、外延内杆以及内撑板,所述内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槽内,并且所述外伸管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内槽的槽口与所述内撑块连接,所述内撑块与外伸管之间为容纳舱,所述容纳舱内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外延内杆的内端穿过所述外伸管的外端并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外伸管内,所述第一弹簧抵顶第二挡板,所述外延内杆的外端设置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设置有滚珠体,所述内撑板与所述滚珠体连接,并且所述内撑板远离所述滚珠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内撑凸起条,并且所述外伸管外伸管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顶端机构包括顶端套、多个第二弹簧以及内卡环板,所述顶端套设置在所述第一u型防摔管、第二u型防摔管的端部,所述顶端套内具有内滑环槽,所述内卡环板设置在所述内滑环槽内,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均布在所述内卡环板与所述内滑环槽之间,所述u型槽的端部设置有插接至所述顶端套内的插杆,所述插杆与所述内卡环板连接。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顶端套靠近所述内气囊管的一侧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内卡环板上设置有内伸插板,所述内气囊管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内伸插板对应的插槽,所述内伸插板穿过所述条形孔并插接至所述插槽内。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所述内气囊管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三角块,所述三角块与所述第一内槽对应,并且所述内撑块上设置有楔形缺口,使得所述三角块插接所述楔形缺口内抵顶所述内撑块的楔形壁。
15.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该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和基材,该导电薄膜本体采用复合膜层结构,包括底膜层、银膜层和保护层,银膜层通过粘胶层固定在底膜层上,保护层通过粘胶层固定在银膜层上,通过上述银膜层和保护层的设计,使得该导电薄膜本体具有低方阻高透明度、不龟裂、抗手印氧化、耐候性能好等优点。
17.本发明所述的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中离型复合层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中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中承载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中承载座的结构俯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中防摔机构的内部截面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中u型防摔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中内撑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图8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中顶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图10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中条形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2.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3.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1和基材10,所述导电薄膜本体1设置在基材10上,所述导电薄膜本体1包括底膜层11、银膜层12和保护层13,所述银膜层12设置在所述底膜层11上,所述保护层13设置在所述银膜层12上。
3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该抗氧化的低方阻透明导电薄膜包括导电薄膜本体1和基材10,该导电薄膜本体1采用复合膜层结构,具体地,包括底膜层11、银膜层12和保护层13,底膜层11位于基材10的上方,银膜层12通过粘胶层固定在底膜层11上,保护层13通过粘胶层固定在银膜层12上,通过上述银膜层12和保护层13的设计,使得该导电薄膜本体1具有低方阻高透明度、不龟裂、抗手印氧化、耐候性能好等优点。
35.进一步地,所述底膜层11的厚度为10

100nm,所述银膜层12的厚度1

20nm,所述保护层13的厚度为50

200nm。
3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底膜层11、银膜层12、保护层13厚度范围,具体地如:底膜层11的厚度为10

100nm,银膜层12的厚度1

20nm,保护层13的厚度为50

200nm,以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合适厚度的生产制造。
37.如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离型复合层,其中一个所述离型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导电薄膜本体1的顶部,另一个所述离型复合层设置在所述基材10的底部,所述离型复合层包括耐磨复合层21和防水层22,所述防水层22通过粘胶层与银膜层12连接,所述耐磨复合层21设置在所述防水层22的上方,所述耐磨复合层21包括第一耐磨层211、第二耐磨层212和第三耐磨层213,所述第三耐磨层213与所述防水层22的表面相互接触,所述第一耐磨层211、第二耐磨层212依次设置第三耐磨层213的上方。
3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离型复合层,导电薄膜
本体1的顶部和基材10的底部均设计了离型复合层,通过离型复合层为导电薄膜本体1提供外部的防护,该离型复合层包括耐磨复合层21和防水层22,其中,防水层22通过粘胶层与银膜层12连接,防水层22可以启动防水的作用;
39.进一步地,耐磨复合层21通过粘胶层安装在防水层22的上方,这里耐磨复合层21包括第一耐磨层211、第二耐磨层212和第三耐磨层213,其中,第三耐磨层213与防水层22的表面相互接触,第一耐磨层211、第二耐磨层212依次设置第三耐磨层213的上方。
40.可以理解,第一耐磨层211的材质为聚酷薄膜,第二耐磨层212的材质为透明尼龙,通过设计第一耐磨层211和第二耐磨层212的材质分别为聚酷薄膜和透明尼龙,聚酷薄膜具有机械性能优良、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和耐摩擦等特点,而透明尼龙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冲击强度、刚性和耐磨性,第一耐磨层211和第二耐磨层212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该导电薄膜的耐磨性;第二耐磨层213为pp防静电塑料制成,且第二耐磨层213的厚度与第二耐磨层212的厚度相同,通过设计第二耐磨层213为pp防静电塑料制成,其能够为该导电薄膜提供防静电保护。
41.在一个实施例中,上方所述离型复合层上设置有多个卡凸体23,下方的所述离型复合层上设置有多个卡凹体24,所述卡凸体23与所述卡凹体24相对应。
4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方便多个导电薄膜本体1可以相互叠放起来,本实施例中在上方离型复合层内设计有多个卡凸体23,下方的离型复合层内设计有多个卡凹体24,这样当两个导电薄膜本体1叠放在一起时,下方的离型复合层内的卡凹体24可以固定到上方的离型复合层内卡凸体23上,实现上下相邻的两个导电薄膜本体1的叠放固定。
43.如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膜层11、银膜层12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氧化物层14、第一抗氧化层15,所述银膜层12与保护层13之间设置有第二抗氧化层16、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底膜层11、银膜层12之间设计了透明绝缘氧化物层14、第一抗氧化层15,透明绝缘氧化物层14安装在底膜层11的上方,第一抗氧化层15位于透明绝缘氧化物层14的上方,银膜层12安装在第一抗氧化层15的上方,而在银膜层12与保护层13之间设置有第二抗氧化层16、透明导电氧化物层17;可以理解,透明绝缘氧化物层14的厚度为20

25nm,第一抗氧化层15的厚度为2

3nm,第二抗氧化层16的厚度为0.1

0.3nm,以方便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合适厚度的生产制造。
45.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承载座3,所述承载座3上设置有承载槽301,所述导电薄膜本体1设置在所述承载槽301内,并且所述导电薄膜本体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挡板302,所述承载座3的端部设置有内过孔303,所述内过孔303内设置有卡接部304,所述卡接部304抵顶所述第一挡板302。
4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进一步地为该导电薄膜本体1提供防护,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承载座3的结构,该承载座3上开设了承载槽301,同时在导电薄膜本体1的端部设计了第一挡板302,这样导电薄膜本体1通过第一挡板302安装在承载槽301内,在承载座3的端部外壁上开设内过孔303,内过孔303贯通至承载槽301,在内过孔303内设计了卡接部304,该卡接部304可以抵顶第一挡板302的第二内槽中,以此将第一挡板302固定在承载槽301内,同时也方便拆卸第一挡板302,这样可以取出该导电薄膜本体1进行使用。
47.如图5

图1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座3的端部上设置有两个u型槽306,所述u型槽306内设置有防摔机构4,所述防摔机构4包括u型防摔管组41、顶端机构42、多个内撑机构43,所述u型防摔管组4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u型防摔管411、内气囊管412、第二u型防摔管413以及u型芯杆414,所述顶端机构42设置在所述u型防摔管组41的端部,多个所述内撑机构43均布在所述u型防摔管组41内并抵顶所述u型芯杆414,所述第二u型防摔管41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内槽415,所述内撑机构43包括内撑块431、外伸管432、外延内杆433以及内撑板434,所述内撑块431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槽415内,并且所述外伸管432的内端穿过所述第一内槽415的槽口与所述内撑块431连接,所述内撑块431与外伸管432之间为容纳舱435,所述容纳舱435内设置有第一弹簧436,所述外延内杆433的内端穿过所述外伸管432的外端并连接有第二挡板437,所述第二挡板437位于所述外伸管432内,所述第一弹簧436抵顶第二挡板437,所述外延内杆433的外端设置有滚珠槽438,所述滚珠槽438内设置有滚珠体439,所述内撑板434与所述滚珠体439连接,并且所述内撑板434远离所述滚珠体439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内撑凸起条440,并且所述外伸管432外伸管432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441。
48.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在承载座3的端部上开设有两个u型槽306,同时在u型槽306内安装了防摔机构4,这样通过防摔机构4将承载座3的端部包围起来,所以当承载座3发生跌落情况时,防摔机构4可以首选接触到地面上,起到吸能消能的作用,降低承载座3和导电薄膜本体1发生损害的概率;具体地,
49.该防摔机构4包括u型防摔管组41、顶端机构42、多个内撑机构43,其中,u型防摔管组41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u型防摔管411、内气囊管412、第二u型防摔管413以及u型芯杆414,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该u型防摔管组41可以契合到u型槽306内,同时为握持该防摔机构4;
50.进一步地,顶端机构42安装在u型防摔管组41的端部,多个内撑机构43均布在u型防摔管组41内将u型芯杆414抵顶固定在第二u型防摔管413内,具体地,第二u型防摔管413的内壁上开设了多个第一内槽415,第一内槽415贯穿至内气囊管412的内壁上,内撑机构43包括内撑块431、外伸管432、外延内杆433以及内撑板434,可以理解,该内撑块431安装在第一内槽415内,同时外伸管432的内端穿过第一内槽415的槽口与内撑块431连接起来,使得外伸管432的内部空间和内撑块431上的第三内槽构成了容纳舱435,该容纳舱435内设计了第一弹簧436,而外延内杆433的内端穿过外伸管432的外端并连接有第二挡板437,这里第二挡板437位于外伸管432内并被第一弹簧436抵顶住,进而使得外延内杆433向外延伸着,同时在在外延内杆433的外端开设了滚珠槽438,在滚珠槽438内安装滚珠体439,而内撑板434则与滚珠体439连接,并且内撑板434远离滚珠体439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内撑凸起条440,通过内撑凸起条440可以较好地增加与u型芯杆414之间的接触压力,同时,滚珠体439也方便在发生跌落时,内撑机构43与u型芯杆414之间的活动调节;通过上述的内撑机构43将u型芯杆414固定住,当发生跌落情况时,第一u型防摔管411与第二u型防摔管413之间的内气囊管412可以吸收跌落而产生的震动能量,同时内部的内撑机构43也可以吸收部分震动能量,又能保持防摔机构4的形状不发生变形,提供了该防摔机构4的使用寿命;同时在外伸管432的外端设置有第三挡板441,以避免内撑板434的活动距离过大。
5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端机构42包括顶端套421、多个第二弹簧422以及内卡环
板423,所述顶端套421设置在所述第一u型防摔管411、第二u型防摔管413的端部,所述顶端套421内具有内滑环槽424,所述内卡环板423设置在所述内滑环槽424内,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弹簧422均布在所述内卡环板423与所述内滑环槽424之间,所述u型槽306的端部设置有插接至所述顶端套421内的插杆307,所述插杆307与所述内卡环板423连接。
52.进一步地,所述顶端套421靠近所述内气囊管412的一侧设置有条形孔425,所述内卡环板423上设置有内伸插板426,所述内气囊管41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内伸插板426对应的插槽427,所述内伸插板426穿过所述条形孔425并插接至所述插槽427内。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顶端机构4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顶端机构42包括顶端套421、多个第二弹簧422以及内卡环板423,具体地,顶端套421安装在第一u型防摔管411、第二u型防摔管413的端部,这里在顶端套421内部设计内滑环槽424,在内滑环槽424内部设计了多个第二弹簧422和内卡环板423,内卡环板423上设计了内伸插板426,通过第二弹簧422抵顶内卡环板423,使得内伸插板426穿过条形孔425后插接到内气囊管412端部的插槽427内,可以理解,在插槽427内设计了导向杆427a,内伸插板426上设计了导向孔426a,这样内伸插板426通过导向孔426a、导向杆427a就很容易的进入到插槽427内了;同时u型槽306的端部安装了插杆307,插杆307插接到顶端套421内并卡接到内卡环板423内,以此通过顶端机构42将防摔机构4安装在承载座3上。
5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气囊管412的内表面设置有多个三角块414,所述三角块414与所述第一内槽415对应,并且所述内撑块431上设置有楔形缺口442,使得所述三角块414插接所述楔形缺口442内抵顶所述内撑块431的楔形壁。
5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了将内气囊管412更加牢固地安装在第一u型防摔管411、第二u型防摔管413之间,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多个三角块414,这里三角块414与第一内槽415对应起来,同时在内撑块431上设置有楔形缺口442,进而使得三角块414插接楔形缺口442内,同时还能抵顶内撑块431的楔形壁,这样使得内气囊管412更加牢固地安装在第一u型防摔管411、第二u型防摔管413之间的同时,还能将内撑块431牢固地支撑在第一内槽415内,避免内撑块431在第一内槽415内发生松动而影响内撑机构43的使用。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7.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8.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