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75161发布日期:2021-12-31 20:36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气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2.插座,又称电源插座,是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电路接线可插入的座,通过它可插入各种接线,这样便于与其他电路连通,其中有的插座上还会有数据传输接口,例如usb接口和type

c接口,则人们可将数据线插接在数据传输接口上,从而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目的。
3.相关技术中,插座包括壳体、电路板以及光源,壳体上开设有多个插口,并且壳体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插口相配合的多个标识,而且插口以及标识处均设置有亚克力材质的导光部,其中标识用于表示插口能够用来充电;电路板固定在壳体内,并且供光源固定连接,而且光源设置有一个,则光源发出的光线便能够照亮插口以及标识,从而人们在夜晚时也便于找到插口,进而便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插座进行充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因光源只设置有一个,从而使得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之间的发光不均匀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得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发光均匀,本技术提供一种插座。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插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插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所述插口处穿设有与标识相适配的导光套,并且光线能从壳体背离标识的一侧照亮标识;还包括设置在壳体远离标识一侧上的散光组件,所述散光组件包括光线入射部、第一扩散板以及第二扩散板,所述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一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标识的位置处;所述第二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第二扩散板用于将光线引导至插口的位置处,而且第二扩散板供导光套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光套以及散光组件可使用pc材质,其中因导光套需要与标识适配,所以导光套的pc材质中需要添加有调色粉,以使得导光套与充电表的透光率保持一致,则当光源将光线射至光线入射部时,一部分光线沿着第一扩散板运动至标识所在的位置,并照亮标识,另一部分光线沿着第二扩散板运动至插口处,并将光线引导至导光套处,以照亮插口,其中因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而且散光组件为pc材质,所以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之间的导光性能误差较小,从而便使得导光套以及标识处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便达到使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发光均匀的目的。
8.优选的,所述散光组件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光线入射部连接,并且延伸部远离光线入射部的部分延伸至导光套的周侧处。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导光套体积相比于标识中透光结构的体积要大,故延伸部的设置,则光线能够从光线入射部运动至延伸部,接着再从延伸部运至导光套处,所以
延伸部起到对导光套进行光线补充的作用,从而使得导光套与标识之间的发光亮度更加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使得多个插口和多个标识能够发光得更加均匀。
10.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呈环状,并且所述延伸部围绕多个导光套延伸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延伸部能够延伸至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以及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一方面,使得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之间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从而使得导光套整体发光亮度能够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因延伸部为pc材质,所以光线在延伸部中的运动能力要强于在空气中的运动能力,故延伸部呈环状的设置方式,可使得光线能够充分地传递至多个导光套处,从而既能充分地利用光线,也能使得多个导光套之间的发光亮度能够更加均匀。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板包括有用于照亮标识的漫反射区;所述延伸部与漫反射区相邻设置,并且所述延伸部在与漫反射区的相邻处设置有第一折射部,而且第一折射部用于引导光线至漫反射区。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数据线插至插口处时,数据线会遮挡住导光套发出的光线,故漫反射区的设置,在标识被照亮后,标识处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从而不易对人眼产生损伤,另一方面,因反射区的设置会使得标识的亮度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故第一折射部的设置,则处于延伸部中的多束光线会在第一折射部的作用下,其中一部分配至第一扩散板的漫反射区,从而起到为标识补充光线的目的。
14.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在靠近导光套周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折射部,并且所述第二折射部位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上,而且所述第二折射部用于引导光线至延伸部的内侧。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光线从延伸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运动至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时,光线的强度会被削弱,故第二折射部的设置,在光线沿着延伸部运动至第二折射部处时,光线会被引导至延伸部的内侧处,所以光线会对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起到补充作用,从而既能提升光线的利用率,也能使得导光套整体的发光亮度得到提升,进而使得光源的利用更加地充分。
16.优选的,所述延伸部在多个导光套相互远离的位置处设置有引光部,并且所述引光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与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之间,而且所述引光部用于引导光线沿导光套的周侧方向运动。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光线会沿着延伸部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运动至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在这个过程中,光线的运动方向会调转180
°
,故引光部的设置,则光线在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的一侧之间运动时,光线会受到一定限制而沿着导管套的周侧方向运动,从而光线在调转运动方向的过程中延伸部不易流失过多的光线,有助于提升光线的利用率,进而延伸部位于导光套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与导光套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之间的亮度不易有过大的偏差。
18.优选的,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扩散板的厚度,并且所述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大于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的厚度。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延伸部靠近第一扩散板一侧所容纳光线的量大于延伸部远离第一扩散板一侧所容纳的光线的量,故延伸部不同位置厚度不同的设置,一方面,延伸部能够吸收来自光线入射部更多的光线,以提升延伸部整体的光线容纳量,另一方面,延
伸部所占据的空间能够减少,从而既能够提升壳体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也能提升光线的利用率。
20.优选的,所述第一扩散板在靠近光线入射部的部分上设置有引光缺口,并且所述引光缺口位于第一扩散板远离光线入射部的一侧上,而且多束平行光线经过引光缺口后时,多束光线之间产生夹角。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引光缺口的设置,则多束平行光线从光线入射部运动至引光缺口处时,多束光线之间便会产生夹角,所以多束光线便能更好地运动至第一扩散板靠近标识所在的位置处,从而使得光线在第一扩散板处的利用率得到提升。
22.优选的,所述光线入射部在自身和第一扩散板相连接处的相对一侧上形成有供光线射入的入射面;所述第二扩散板上设置有供光源穿过的通孔,并且所述入射面朝向通孔的中心线。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入射面的设置位置,光线能够更流畅地管线入射部流至第一扩散板处,另一方面,入射面与通孔之间的位置关系,即使入射面不在通孔位于壳体的投影范围,则在安装光源时,电路板也只需将光源穿入通孔中即可,相比于入射面不朝向通孔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在安装插座时,第一扩散板和第二扩散板可先安装在壳体上,然后再安装电路板,从而在固定第一扩散板和第二扩散板时,便不易受到电路板在空间位置上的阻碍,进而使得插座更加便于组装。
24.优选的,所述第二扩散板与所述光线入射部抵接,并且第二扩散板与光线入射部的抵接处位于光线入射部远离壳体的一侧上。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在组装插座时,可通过插座的其他元件对第二扩散板施加朝向壳体方向的力,以使得第二扩散板抵紧光线入射部,接着第二扩散板便会将第一扩散板抵紧在壳体上,所以不必在壳体上外加固定散光组件的结构,从而既使得壳体的结构更加简洁,也使得插座更加便于安装。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光线入射部与插口以及标识的距离相等,而且散光组件为pc材质的设置方式,所以第一扩散板与第二扩散板之间的导光性能误差较小,从而便使得导光套以及标识处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便达到使多个插口以及多个标识发光均匀的目的,;2.通过散光组件还包括延伸部的设置方式,则光线能够从光线入射部运动至延伸部,接着再从延伸部运至导光套处,所以延伸部起到对导光套进行光线补充的作用,从而使得导光套与标识之间的发光亮度更加不易有较大误差,进而使得多个插口和多个标识能够发光得更加均匀;3.通过第一扩散板上包括有漫反射区的设置方式,在数据线插至插口处时,数据线会遮挡住导光套发出的光线,故漫反射区的设置,在标识被照亮后,标识处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从而不易对人眼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插座的壳体设置有标识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体现散光组件的具体结构所做的爆炸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插口;12、标识;13、导光套;14、连接凸条;2、散光组件;
21、光线入射部;211、入射面;22、第一扩散板;221、漫反射区;222、引光缺口;223、连接凸起;23、第二扩散板;231、通孔;24、延伸部;241、第一折射部;242、第二折射部;243、引光部。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插座。参照图1和图2,插座包括壳体1以及散光组件2,具体的,壳体1的一侧外壁上开设有多个插口11以及多个标识12,在本实施例中,插口11以及标识12均设置有两个,其中插口11处固定穿设有导光套13,导光套13为添加有白色调色粉的pc材质制成,所以便使得导光套13的透光能力与标识12的透光能力保持一致,则当壳体1远离标识12一侧受到光线照射时,标识12以及导光套13便会发光,从而使得人们在夜晚时也能够便于使用插座为电子设备进行充电。
32.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标识12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充电图标以及数据图标等图标。
33.参照图1和图2,散光组件2设置在壳体1远离标识12的一侧内壁上,具体的,散光组件2包括光线入射部21、第一扩散板22以及第二扩散板23,其中光线入射部21与插口11以及标识12的距离相等,并且光线入射部21与第一扩散板22一体固定连接,而且光线入射部21为透明的pc材质制成;第一扩散板22远离光线入射部21的一端上一体成型有连接凸起223,并且壳体1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连接凸条14,则当安装第一扩散板22时,便可将连接凸起223嵌入相邻的两个连接凸条14之间,并且还通过插座的其他元件对第一扩散板22施加朝向壳体1朝向的力,从而便达到将第一扩散板22安装在壳体1上的目的。
34.参照图1和图2,第二扩散板23位于第一扩散板22远离壳体1的一侧上,并且第二扩散板23与光线入射部21抵接,而且抵接处位于光线入射部21远离壳体1的一侧上,则在安装时,只需将第二扩散板23抵接在第一扩散板22远离壳体1的一侧上即可,从而第一扩散板22与第二扩散板23之间不易产生干涉;第二扩散板23与导光套13一体成型设置,并且第二扩散板23在两个导光套13之间一体成型有通孔231,而且通孔231供光源穿过,在本实施例中,光线入射部21在远离自身与第一扩散板22连接处的一侧表面上形成有入射面211,并且入射面211朝向通孔231的中心线,所以在组装插座时,可将电路板抵紧第二扩散板23远离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上,并使得光源伸入通孔231中,而且还使得光源与入射面211抵接,从而便使光源发出的光线照射至光线入射部21。
35.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光源将光线射至光线入射部21后,一部分光线沿着第一扩散板22运动至标识12所在的位置,以照亮标识12,另一部光线从光线入射部21与第二扩散板23的抵接处进入第二扩散板23中,并通过第二扩散板23运动至导光套13处,以照亮插口11,其中因光线入射部21与插口11以及标识12的距离相等,而且整个散光组件2均为pc材质,所以第一扩散板22与第二扩散板23之间的导光性能误差较小,从而便使得导光套13以及标识12处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相比于只设置一个光源的方式,此种设计方式,一个光源就能使得多个插口11以及多个标识12发光均匀的目的,进而使得光线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36.参照图1和图2,第一扩散板22靠近光线入射部21的位置上一体开设有引光缺口222,引光缺口222位于第一扩散板22远离光线入射部21的一侧上,并且引光缺口222与连接
凸起223相邻设置,而且引光缺口222远离光线入射部21的一端扩宽,其中因光线在空气中的运动能力要弱于在第一扩散板22中的运动能力,则当多束平行光线从光线入射部21运动至引光缺口222处时,多束光线之间会产生夹角,从而便使得光线能更好地向靠近标识12所在位置的方向运动,有助于提升第一扩散板22对光线的利用率。
37.参照图1和图2,散光组件2还包括有呈环状的延伸部24,延伸部24与第一扩散板22以及光线入射部21一体固定连接,并且延伸部24围绕两个导光套13延伸设置,而且延伸部24还与导光套13的周侧抵接,则一方面,因第二扩散板23的透光性能稍弱于第一扩散板22,所以延伸部24能将一部分光线引导至导光套13处,从而起到为导光套13补充亮度的作用,另一方面,使得导光套13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与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之间的发光亮度不易有较大误差,从而使得整体发光亮度更加均匀,此外因延伸部24呈环状延伸的方式,则光线能够沿着延伸部24在多个导光套13之间来回运动,从而使得多个导光套13之间的发光亮度能够更加均匀。
38.参照图1和图2,第一扩散板22还包括有通过磨砂处理过的漫反射区221,并且漫反射区221与标识12所在的位置相对应,所以在标识12被照亮后,标识12所发出的光线更加柔和,从而不易损伤人眼睛,但漫反射区221的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标识12的亮度,故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4在与漫反射区221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折射部241,其中第一折射部241是通过在延伸部24内侧开设有多个刻痕实现的,则当光线沿着延伸部24运动至第一折射部241处时,其中一部分光线会被引导至第一扩散板22的漫反射区221中,从而为标识12补充光线,进而可保持标识12的发光亮度。
39.参照图1和图2,延伸部24在两个导光套13相互远离的位置处一体形成有引光部243,并且引光部243位于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与延伸部24远离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之间,而且引光部243是通过在延伸部24的外侧开设刻痕实现的,其中在光线沿着延伸部24从导光套13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运动至导光套13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的过程中,因光线的运动方向需要调转180
°
,所以引光部243便可通过折射的方式对光线起到引导作用,以使得光线在调转运动方向的过程中延伸部24不易流失过多的光线,从而能够提升光线的利用率,进而也使得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与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之间的亮度误差能够缩小,有助于提升导光套13整体发光的均匀性。
40.参照图1和图2,延伸部24在与导光套13周侧的抵接处还设置有第二折射部242,其中第二折射部242与第一折射部241相对设置,并且第二折射部242是通过在延伸部24外侧开设刻痕实现的,则当光线沿着延伸部24运动至第二折射部242处时,其中一部分光线被引导至延伸部24的内侧处,接着在传递至导光套13远离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上,所以光线便会对导光套13远离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起到补充作用,从而一方面,提升了光线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使得导光套13的整体发光强度得到提升,进而使得一个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得到更好的利用。
41.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扩散板22的厚度,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的厚度大于自身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的厚度,其一,第一扩散板22的厚度较薄,可使得光线能够更集中地照亮标识12,其二,因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与光线入射部21固定连接,所以延伸部24靠近第一扩散板22一侧厚度较大一些,便能够吸收来自光线入射部21的更多光线,从而使得延伸部24整体
容纳光线的量得到提升,其三,因延伸部24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光线的容纳量必然会小于自身靠近第一扩散板22的一侧,所以延伸部24远离第一扩散板22一侧的厚度稍微削减,能够减少延伸部24所占据的空间,从而可使得壳体1内部的空间得到更充分地利用。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插座的实施原理为:当光源发出光线时,光线会照射至光线入射部21,其中一部分光线会进入第一扩散板22中,接着运动至第一扩散板22的漫反射区221中,以照亮标识12;另一部分光线通过第二扩散板23与光线入射部21的抵接处进入第二扩散板23中,接着运动至导光套13处,以照亮插口11,而因第二扩散板23为添加有白色变色粉的pc材质,所以还会有一部分光线沿着延伸部24运动到导光套13的周侧,以补偿插口11的发光亮度,从而便达到通过一个光源使得多个插口11以及多个标识12发光均匀的目的。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