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结构及电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0786发布日期:2022-01-29 14:0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离子电池安全和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结构及电芯结构。


背景技术:

2.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便捷式移动设备、大型储能系统、通信基站、国防空间技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成为能量储存和转换的重要装备。
3.上述领域的应用现阶段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卷绕型电芯结构设计、叠片型电芯结构设计,虽然具有操作简便和生产效率高的优点,但其电芯结构在商业使用中单一不够灵活。
4.其次,该类结构存在较高的安全性问题,例如:电池在受到挤压后容易刺破隔膜使正负极发生直接接触,导致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引发电池爆炸。
5.再者,寻找高比容量、高能量密度的负极材料是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tmo (tmo,如fe2o3、fe3o4、cr2o3、mnox、znox、snox、co3o4 等)、si或其与碳的复合材料具有资源丰富、廉价易得和安全性能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作为负极材料的理想选择。长远展望来看,单从电芯结构的角度来说,如果还选用当前的卷绕型电芯结构设计、叠片型电芯结构设计,由于其充放电过程中的过度体积膨胀的问题,将导致使用该结构的安全性问题更加突出。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述的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7.该电极结构包括绝缘阻隔层、集流体及附着于集流体的活性组分构成。
8.所述绝缘阻隔层为第一外层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外层的外侧存在第二外层,所述第二外层为多孔防护层。
9.负电极结构。
10.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组分附着于集流体;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
12.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
13.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
14.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
15.作为优选,所述集流体为连续形导电引线,所述连续形导电引线为柔性引线,所述连续形为连续螺旋形或连续直线形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6.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7.作为优选,所述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8.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9.正电极结构。
20.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组分附着于集流体;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21.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
22.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
23.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
24.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
25.作为优选,所述集流体为连续形导电引线,所述连续形导电引线为柔性引线,所述连续形为连续螺旋形或连续直线形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26.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27.作为优选,所述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28.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29.进一步的,负电极结构。
30.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组分附着于集流体;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31.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
32.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
33.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
34.作为优选,所述负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负极活性物质材料。
35.作为优选,所述集流体为连续形导电引线,所述连续形导电引线为柔性引线,所述连续形为连续螺旋形或连续直线形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36.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
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37.作为优选,所述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38.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39.进一步的,将步骤三外侧进一步覆盖多孔防护层;所述多孔防护层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多孔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织物、高分子织物和纤维织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40.进一步的,正电极结构。
41.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组分附着于集流体;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42.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
43.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
44.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
45.作为优选,所述正极活性组分的组成包括正极活性物质材料。
46.作为优选,所述集流体为连续形导电引线,所述连续形导电引线为柔性引线,所述连续形为连续螺旋形或连续直线形的一种或两种组合,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47.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48.作为优选,所述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49.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50.进一步的,将步骤三外侧进一步覆盖多孔防护层;所述多孔防护层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多孔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织物、高分子织物和纤维织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5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52.电芯结构。
53.步骤一:使用得到的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和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将二者在中间衬体表面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54.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圆形柱状中间衬体。
55.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椭圆形柱状中间衬体。
56.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方形柱状中间衬体。
57.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长方形柱状中间衬体。
58.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三角形柱状中间衬体。
59.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六边形柱状中间衬体。
60.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八边形柱状中间衬体。
61.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十二边形柱状中间衬体。
62.作为优选,所述中间衬体为梯形柱状中间衬体。
63.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编织型电芯。
64.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圆形状。
65.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椭圆形状。
66.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方形状。
67.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长方形状。
68.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三角形状。
69.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六边形状。
70.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八边形状。
71.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十二边形状。
72.作为优选,所述编织型电芯的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梯形状。
73.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极由于正负电极分别被单独封装密闭包裹,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同时适于大规模预生产和储备运输。通过本发明的电极组装形成的电芯呈编织型电芯结构,区别于现阶段常见的卷绕型电芯结构和叠片型电芯结构,因此本发明电芯结构具有可编织、应用灵活度高、安全性好的优点。
具体实施例
7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75.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76.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77.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78.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79.正电极结构
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0.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1.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82.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83.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4.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5.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86.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7.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88.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89.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90.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1.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2.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93.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4.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5.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96.实施例4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97.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8.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
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99.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00.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导电剂混合后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1.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2.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103.实施例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104.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5.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6.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07.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8.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09.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110.实施例6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111.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2.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3.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14.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5.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6.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117.实施例7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118.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
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19.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0.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21.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附着于连续螺旋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2.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3.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124.实施例8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125.负电极结构步骤一:将负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6.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7.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负电极。
128.正电极结构步骤一:将正极活性物质材料、粘结剂附着于连续直线形柔性导电引线,所述引线的材料为金属铜、金属铝、金属镍、不锈钢、金、银、铂和碳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附着的方式为物理涂覆或化学涂覆、模具压制、静电吸附、化学键合、离子络合、化学气相沉积、电化学沉积、原子层沉积、水热法、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29.步骤二:使用绝缘阻隔材料对步骤一的引线进行密闭包裹并呈套管状位于步骤一的外侧,外侧的套管状绝缘阻隔材料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的绝缘阻隔材料为pp膜、pe膜、pp/pe混合膜、玻纤膜、树脂、ptfe膜、pvdf膜、有机-无机复合膜或多孔陶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的包裹方式为包带盘绕、热塑收缩、静电吸附、涂覆固化包裹、模具压制、化学气相沉积、液相沉积、热处理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30.步骤三:待步骤二将步骤一的四周连续密闭覆盖后,即得到独立连续线状正电极。
131.实施例9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极结构。
132.负电极结构将实施例1-8中的任意一种负电极外侧进一步覆盖多孔防护层,所述多孔防护层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多孔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织物、高分子织物和纤维织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33.正电极结构将实施例1-8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外侧进一步覆盖多孔防护层,所述多孔防护层存在若干个通孔窗口以支持离子通过;所述多孔防护层的材料为金属织物、高分子织物和纤维织物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34.实施例10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35.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圆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36.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圆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37.实施例1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38.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椭圆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39.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椭圆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40.实施例12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41.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方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42.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方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43.实施例13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44.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长方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45.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长方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46.实施例14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47.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三角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48.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三角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49.实施例15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50.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六边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51.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六边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52.实施例16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53.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八边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54.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八边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55.实施例17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56.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十二边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57.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
廓为十二边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58.实施例18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芯结构。
159.步骤一:使用实施例1-9中的任意一种正电极和负电极,将二者在梯形柱状中间衬体外轮廓上进行编织;所述编织方式为正负电极二者相互交叉、平行和交替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其两种以上的组合。
160.步骤二:待步骤一重复往返的叠合或/和叠绕编织若干层后,即得到横截面整体轮廓为梯形状的编织型电芯。
161.以上实施例1-18描述的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显然并非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