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5775发布日期:2022-01-07 23: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缆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2.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需要使用接线端子将两根导线进行连接,在日常生产作业时,35kv、10kv电缆头用的设备接线端子是一次性的,在电缆头与设备接引时,直接将接线端子压接在导线上,接线端子方向与设备方向连接处有时方向不一致,这时需要作业人员用扳手将电缆头上的接线端子矫正到和接引设备方向调整一致后才可以接引连接,或根据施工现场要求需派大量作业人员到狭小的电缆井里调整电缆方向,造成设备接线端子接引困难,也很容易损伤电缆头,既耗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解决了现有技术在电缆头与设备接引时,接线端子方向与设备方向连接处的方向不一致,造成接线端子接引困难,对电缆头造成损伤的技术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电缆头,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接引设备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固定部为一体成型;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120mm以下电缆导线的安装;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120mm以上电缆导线的安装。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导杆单元,所述导杆单元内设有空腔,所述电缆头位于所述空腔内;螺纹单元,所述螺纹单元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外螺纹与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凸起单元,所述凸起单元位于所述导杆单元和所述螺纹单元之间。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凸起单元的外径大于导杆单元的外径,所述凸起单元的外径大于螺纹单元的外径。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杆单元的内径为50-70mm,所述螺纹单元的外径为60-80mm。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杆单元的内径为60mm,所述螺纹单元的外径为70mm。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线端子还包括丝扣,所述丝扣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丝扣与螺纹单元螺纹连接,所述丝扣的上端面与所述连接部接触,所述丝扣的下端面与所述凸起单元接触,所述丝扣用于调节连接部的水平旋转方向。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螺纹单元的外螺纹相互配合;第一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接引设备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
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和所述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体成型。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连接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所述螺纹单元的外螺纹相互配合,第二连接端上设有可调节单元;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和所述接引设备上的第二固定孔,将所述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螺母,所述第二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第二连接端的侧壁;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二连接端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尾部穿过第一调节孔和第二调节孔,将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调节螺栓的尾部螺纹连接。
14.本技术通过采用一种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电缆头,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接引设备可拆卸连接;本技术通过调节连接部的方向与接引设备连接处的方向一致,避免了电缆头接引时设备接线端子方向与接引设备连接处的方向不一致时,造成的设备接线端子接引困难或损伤电缆头,本技术的固定部与连接部可拆卸连接,连接部与接引设备可拆卸连接,当接线端子损坏时可随时进行更换,节省大量工作时间,同时节约大量财力,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120mm以下电缆导线的安装;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120mm以上电缆导线的安装,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不同,可以适用于120mm以下和120mm以上电缆导线的安装,应用广泛。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固定部与丝扣的连接示意图;
20.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21.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22.图8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23.图9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24.图10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可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固定部;11-导杆单元;12-螺纹单元;13-凸起单元;
27.2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1-第一连接端;212-第一固定端;2121-第一固定孔;213-第一固定螺栓;214-第一固定螺母;22-第二连接部;221-第二连接端;222-第二固定端;2221-第三固定孔;223-第二固定螺栓;224-第二固定螺母;225-可调节单元;2251-第一连接件;2252-第一调节孔;2253-第二连接件;2254-第二调节孔;2255-调节螺栓;2256-调节螺母;
28.3-丝扣;
29.4-接引设备;41-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1.另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1,固定部1用于固定电缆头,和连接部2,连接部2的一端与固定部1可拆卸连接,通过调节连接部2的方向与接引设备4连接处的方向一致,避免了电缆头接引时设备接线端子方向与接引设备4连接处的方向不一致时,造成的设备接线端子接引困难或损伤电缆头,连接部2的另一端与接引设备4可拆卸连接;当接线端子损坏时可随时进行更换,节省大量工作时间,同时也节约大量财力,所述固定部1为一体成型;固定部1的作用是将电缆头进行固定的同时,也与连接部2可拆卸连接,方便调节连接部2的方向,当电缆井
地方狭小特别是在冬季温度下降电缆僵硬盘来绕去,在调整方向转不过来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34.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连接部2包括第一连接部21,第一连接部21用于120mm以下电缆导线的安装;
35.图3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连接部2包括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用于120mm以上电缆导线的安装,本技术的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结构不同,可以适用于120mm以下和120mm以上电缆导线的安装,应用广泛,在本技术中也可以适用于35kv和10kv电缆头的安装,提高了不同型号电缆导线的接线端子载流量,更加及时可靠的保证了接引设备4的正常供电。
36.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固定部1包括,导杆单元11,导杆单元11内设有空腔,电缆头位于空腔内;螺纹单元12,螺纹单元12上设有外螺纹,固定部1通过外螺纹与连接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凸起单元13,凸起单元13位于导杆单元11和螺纹单元12之间,本技术的固定部1的导杆单元11将电缆头放入到导杆单元11的空腔内进行固定,螺纹单元12与连接部2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可以重复使用,提高了接线端子的使用效率,有助于降低成本,作业人员无需用扳手将电缆头上的设备接线端子矫正到和接引设备调整方向一致后才能接引连接,也无需派大量作业人员到狭小的电缆井里调整电缆方向,只需调整连接部2就可以方便的进行接线端子的接引,凸起单元13位于导杆单元11和螺纹单元12之间,凸起单元13的作用是用于对连接部2进行定位。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起单元13的外径大于导杆单元11的外径,凸起单元13的外径大于螺纹单元12的外径,凸起单元13的外径大于导杆单元11和螺纹单元12的外径,当连接部2通过螺纹单元12上的外螺纹进行旋拧到固定部1时,方便对连接部2进行定位。
3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杆单元11的内径为50-70mm,螺纹单元12的外径为60-80mm。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杆单元11的内径为60mm,螺纹单元12的外径为70mm。
40.应当理解,本技术并不对导杆单元11内径和螺纹单元12的外径具体大小进行限定,只要能够满足接线端子的施工要求即可,实际施工过程中,可根据施工电缆的情况来具体选择导杆单元11的内径和螺纹单元12的外径。
41.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固定部与丝扣的连接示意图;如图5所示,接线端子还包括丝扣3,丝扣3内表面设有内螺纹,丝扣3与螺纹单元12螺纹连接,丝扣3的上端面与所述连接部2接触,丝扣3的下端面与凸起单元13接触,丝扣3用于调节连接部的旋转方向,当接引电缆头时,连接部2与接引设备4的接引长度出现细微误差,可通过调节接线端子上的丝扣3的拧入长度,进而达到接线稳固。
42.图6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6所示,第一连接部21包括,第一连接端211,第一连接端211设有通孔,通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螺纹单元12的外螺纹相互配合;第一固定端212,第一固定端212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121,接引设备4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41;图7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一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
一固定螺栓213,第一固定螺栓213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2121和第二固定孔41,将第一固定端212与第一连接端21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母214,第一固定螺母214与第一固定螺栓213的尾部螺纹连接。
43.应当理解,当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第一连接端211与螺纹单元12进行螺纹连接,再将第一连接端211上的第一固定孔2121与接引设备4上的第二固定孔41进行对齐,将第一固定螺母214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孔2121和第二固定孔41,最后将第一固定螺母214穿过第一固定螺母214的尾部,与第一固定螺母214螺纹连接,本技术可通过旋拧第一连接端211,轻松的调整第一连接部21与接引设备4的位置,当接线端子损坏时可随时进行更换第一连接部21或第二连接部22,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4.还应当理解,本技术并不对第一固定孔2121和第二固定孔41的具体数量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得第一连接端211与接引设备4进行固定即可。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1为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21上设置有用于将第一连接部21和接引设备4进行固定的第一固定通孔2121,第一连接部21一体成型方便将第一连接部21与固定部1进行螺纹连接,也方便对第一连接部21进行更换。
46.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8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8所示第二连接部22包括,第二连接端221,第二连接端221设有通孔,通孔内表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与螺纹单元12的外螺纹相互配合,第二连接端221上设有可调节单元225;第二固定端222,第二固定端222上开设有第三固定孔;图9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第二连接部与接引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二固定螺栓223,第二固定螺栓的尾部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和接引设备4上的第二固定孔41,将第二固定端222与第二连接端221固定连接;第二固定螺母224,第二固定螺母224与第二固定螺栓224的尾部螺纹连接。
47.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第二连接端221与螺纹单元12进行螺纹连接,再将第二连接端221上的第三固定孔2221与接引设备4上的第二固定孔41进行对齐,将第二固定螺母224依次穿过第三固定孔2221和第二固定孔41,最后将第二固定螺母224穿过第二固定螺母224的尾部,与第二固定螺母224螺纹连接,本技术可通过旋拧第二连接端221,轻松的调整第二连接部22与接引设备4的位置,当接线端子损坏时可随时进行更换第一连接部22或第二连接部22,节约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8.应当理解,本技术并不对第三固定孔2221和第二固定孔41的具体数量进行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使得第二连接端221与接引设备4进行固定即可。
49.图10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缆接线端子的可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可调节单元225包括,第一连接件2251,第一连接件2251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2252,第一连接件2251固定在第二连接端221的侧壁;第二连接件2253,第二连接件2253与第一连接件2251对应设置,第二连接件2253固定在第二连接端221的侧壁,第二连接件2253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2254;调节螺栓2255,调节螺栓2255的尾部穿过第一调节孔2252和第二调节孔2254,将第一连接件2251和第二连接件2252固定连接;调节螺母2256,调节螺母2256与调节螺栓2255的尾部螺纹连接。
50.本技术中的可调节单元225设置第二连接部22的侧壁一侧,第二连接部22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第二连接部22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一侧分别向外突出
形成用于调节的第一连接件2252和第二连接件2254,第一连接件2252上开设有第一调节孔2252,第二连接件2254上开设有第二调节孔2253,调节螺栓2255依次穿过第一调节孔2252和第二调节孔2253,通过调节螺母2256与调节螺栓2255螺纹连接对第一连接件2252和第二连接件2254进行固定或调节,当需要将可调节单元225进行调紧或调松,只需要旋拧调节螺栓2255即可。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创造,凡在本技术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