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片电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90511发布日期:2022-01-15 02:3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片电阻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阻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贴片电阻。


背景技术:

2.目前所存在的贴片电阻是直接通过焊锡液将其电极与电路基板连接固定的,导致贴片电阻损坏时,电路基板也无法再继续使用,当电路基板上仅有贴片电阻损坏而被迫丢弃时,则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现有的焊锡液使用在电路基板上通常很难控制用量,一旦过多会导致焊锡液的浪费,同时可能会因为焊锡液两侧相连造成电阻短接失效,而一旦过少焊锡液不足,连接不牢固,贴片电阻容易脱落发生断路现象,影响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片电阻。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贴片电阻,包括限位框架、至少一对支脚部件、电阻体和顶出部件;任意一对所述支脚部件均对称分布于电阻体下部两侧并与其底端面接触,所述支脚部件上设有锡液容纳腔,锡液容纳腔用于容纳锡液使得支脚部件可固定在电路基板上;所述限位框架固定连接在每对支脚部件上端面之间,且限位框架位于电阻体的外侧,在限位框架上端连接有一对弹性限制部,且一对弹性限制部关于电阻体对称分布;所述限位框架和弹性限制部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所述顶出部件固定于一对弹性限制部的相对两侧壁之间,且位于电阻体的外侧;当向靠近电阻体一侧抵压所述顶出部件时,一对弹性限制部向两外侧展开,同时顶出部件给予电阻体向上的顶出力。
6.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架与电阻体的长宽高匹配,且限位框架采用非形变材质制成。
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框架包括两个相对第一侧板、两个相对第二侧板和一对底板;两个相对第一侧板和两个相对第二侧板间隔分布,固定连接成方形结构,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的底端中部,底板两侧壁均与第二侧板间具有间隔,所述支脚部件安装于间隔内。
8.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限制部采用形变材质制成,且弹性限制部包括包括一体成型依次排布的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所述第一折板与电阻体之间呈锐角,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之间呈钝角,所述第三折板水平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顶出部件包括柔性长条、顶出杆本体和顶出头部;所述柔性长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弹性限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且自然状态下,柔性长条呈远离电阻体的外凸状态;所述顶出杆本体的一端与柔性长条中部靠近电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出头部连接;所述顶出杆本体与限位框架转动连接;所述顶出头部与限位框架转动连接,且顶出头部的上端与电阻体下端接触;当向靠近电阻体侧内压所述柔性长条时,顶出杆本体运动带动所述顶出头上顶所述电阻体。
10.进一步的,所述顶出杆本体包括依次分布并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连接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内侧设有与限位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一u形架,顶出头部内侧设有与限位框架固定连接的第二u形架。
11.进一步的,所述电阻体包括绝缘基板、电阻层和两个电极,所述绝缘基板位于电阻层上侧,两个电极位于电阻层下侧并分布于绝缘基板两侧,两个电极分别与两个支脚部件接触。
12.进一步的,所述支脚部件包括支撑柱和容纳盒,支撑柱和容纳盒连接,所述电阻体下端与支撑柱接触,所述锡液容纳腔设置在容纳盒上并两端贯通。
13.进一步的,所述容纳盒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等其他各种类型的结构。
14.进一步的,支撑柱与容纳盒滑动连接,支撑柱的侧面设有滑动槽,容纳盒的侧端设有滑块,滑块在滑动槽内滑动连接。容纳盒的滑块在滑槽内从最下侧向最上侧滑动的距离不小于容纳盒的高度。
15.进一步的,当两个贴片电阻上的容纳盒相互叠加时,两个锡液容纳腔2-1连通,位于此容纳盒所在侧的两个柔性长条自然状态下不会抵触,从而贴片电阻内的电阻体不易因柔性长条而被顶起。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7.一、本方案的电阻体可拆卸安装于限位框架内,并通过弹性限制部限制使其安装更牢固,同时设计顶出部件,当电阻体损坏需要拆卸时,可以通过顶出部件更加方便对电阻体的拆出。
18.二、本方案的电阻体下侧具有支脚部件,支脚部件内通过锡液容纳腔灌装锡液固定于电路板上,从而完成电阻体在电路板上的安装。
19.三、本方案的支脚部件具有支撑柱和容纳盒,容纳盒可相对支撑柱上下移动,当另外一贴片电阻需要与本贴片电阻连接时,可以将另一贴片电阻上的容纳盒放置于本贴片电阻的容纳盒上方,将锡液滴入两个连通的锡液容纳腔,从而完成对两个贴片电阻的连接。
20.四、本方案的两个贴片电阻连接时,相互靠近的容纳盒相互叠加时,相互靠近侧的两个柔性长条自然状态下外侧壁不接触,从而贴片电阻内的电阻体不易因柔性长条而被顶起。
21.五、本方案的容纳盒的滑块在滑槽内从最下侧向最上侧滑动的距离不小于容纳盒的高度,使得另一容纳盒放在本容纳盒上后,另一贴片电阻除需要进行连接的容纳盒,其他的容纳盒还是可以直接与电路基板接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顶出杆本体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的限位框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的电阻体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支脚部件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支脚部件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实施例2的两个本发明的贴片电阻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标号说明:
32.1限位框架、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3底板、1a弹性限制部、11第一折板、12第二折板、13第三折板;
33.2支脚部件、2-1锡液容纳腔、21支撑柱、22容纳盒、23滑块、24滑动槽;
34.3电阻体、31绝缘基板、32电阻层、33电极;
35.4顶出部件、41柔性长条、42顶出杆本体、421第一转动杆、4211第一u形架、4212第二u形架、422连接杆、423第二转动杆、43顶出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36.实施例1:
37.请参阅图1-6,一种贴片电阻,包括限位框架1、至少一对支脚部件2、电阻体3和顶出部件4;任意一对支脚部件2对称分布于电阻体3下部两侧并与其底端面接触,支脚部件2上设有锡液容纳腔2-1,锡液容纳腔2-1用于容纳锡液使得支脚部件2可固定在电路基板上;限位框架1固定连接在每对支脚部件2上端面之间,且限位框架1位于电阻体3的外侧,在限位框架1上端连接有一对弹性限制部1a,且一对弹性限制部1a关于电阻体3对称分布;限位框架1和弹性限制部1a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顶出部件4固定于一对弹性限制部1a的相对两侧壁之间,且位于电阻体3的外侧;当向靠近电阻体3一侧抵压顶出部件4时,一对弹性限制部1a向两外侧展开,同时顶出部件4给予电阻体3向上的顶出力。
38.请参阅图4,限位框架1与电阻体3的长宽高匹配,且限位框架1采用非形变材质制成。限位框架1包括两个相对第一侧板1-1、两个相对第二侧板1-2和一对底板1-3;两个相对第一侧板1-1和两个相对第二侧板1-2间隔分布,固定连接成方形结构,底板1-3固定连接在第一侧板1-1的底端中部,底板1-3两侧壁均与第二侧板1-2间具有间隔,支脚部件2安装于间隔内。
39.请参阅图5,弹性限制部1a采用形变材质制成,且弹性限制部1a包括一体成型依次排布的第一折板11、第二折板12和第三折板13,第一折板11与电阻体3之间呈锐角,第一折板11和第二折板12之间呈钝角,第三折板13水平设置,第二折板12与第三折板13连接点所在的竖直线l与电阻体3之间具有空隙,使得电阻体3可以很好的从第三折板13之间放入。
40.请参阅图2-3,顶出部件4包括柔性长条41、顶出杆本体42和顶出头部43;柔性长条41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弹性限制部1a的中部固定连接,且自然状态下,柔性长条41呈远离电阻体3的外凸状态;顶出杆本体42的一端与柔性长条41中部靠近电阻体3的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顶出头部43连接;顶出杆本体42与限位框架1转动连接;顶出头部43与限位框架1转动连接,且顶出头部43的上端与电阻体3下端接触;当向靠近电阻体3侧内压柔性长条41时,顶出杆本体42运动带动顶出头上顶电阻体3。
41.请参阅图3,顶出头部43靠近电阻体3的一侧为弧形面,顶出头部43是以第二u形架4212与第二转动杆423转动点为圆心所形成的椭圆上的一段弧形,需要说明的是,要将椭圆最长的直径水平放置,然后从最高点开始得到的弧形段才能便于顶出头部43转动后得到最大的移动高度,椭圆的水平直径越长,弧形段越长得到的移动高度越高,实际应用根据需要
的移动高度采用适当的长度。
42.请参阅图3,顶出杆本体42包括依次分布并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动杆421、连接杆422和第二转动杆423,第一转动杆421内侧设有与限位框架1固定连接的第一u形架4211,顶出头部43内侧设有与限位框架1固定连接的第二u形架4212。
43.请参阅图5,电阻体3包括绝缘基板31、电阻层32和两个电极33,绝缘基板31位于电阻层32上侧,两个电极33位于电阻层32下侧并分布于绝缘基板31两侧,两个电极33分别与两个支脚部件2接触。
44.本方案图中采用了两个顶出部件4,且两个顶出部件4关于限位框架1对称。当安装电阻体3时,先向内侧中部按压一对柔性长条41,柔性长条41将一对弹性限制部1a向两外侧撑开,然后可以将电阻体3从一对弹性限制部1a之间放入限位框架1内,慢慢松开柔性长条41,被顶出杆本体42带动而向上顶起的顶出头部43归位,同时一对弹性限制部1a靠近,第一折板11将电阻体3向下内压使得电阻体3不易位移,电阻体3与下侧的支脚部件2接触,通过向锡液容纳腔2-1内注入锡液,将本贴片电阻与电路基板连接进行使用。
45.当需要拆卸电阻体3时,也向内侧中部按压一对柔性长条41,弹性限制部1a撑开同时第一转动杆421转动,通过连接杆422带动第二转动杆423转动,从而带动顶出头部43转动,由于顶出头部43为圆弧状,且其转动后最高点会相对于初始位置上移,初始位置与电阻体3下侧接触,上移后对电阻体3形成向上的顶出力,而同时撑开的弹性限制部1a又降低了对电阻体3的上移限制,从而可以很方便的使电阻体3松开便于取出。
46.实施例2:
47.请参阅图7-9,支脚部件2包括支撑柱21和容纳盒22,支撑柱21和容纳盒22连接,电阻体3下端与支撑柱21接触,锡液容纳腔2-1设置在容纳盒22上并两端贯通。容纳盒22为三角形、方形或圆形结构。
48.具体的,支撑柱21与容纳盒22可以是滑动连接,支撑柱21的侧面设有滑动槽24,容纳盒22的侧端设有滑块23,滑块23在滑动槽24内滑动连接,且支撑柱21与电路基板接触时,容纳盒22在重力作用下也与电路基板接触,此时滑块2位于滑动槽24的最下侧。
49.当需要将另外一贴片电阻与此贴片电阻连接时,可以将另一贴片电阻上的容纳盒22放置于本贴片电阻的容纳盒22上方,请参阅图9,需要说明的是,容纳盒22从最下侧向最上侧滑动的距离不小于容纳盒22的高度,使得另一容纳盒22放在本容纳盒22上后,另一贴片电阻除需要进行连接的容纳盒22,其他的容纳盒22还是可以直接与电路基板接触,然后将锡液滴入两个叠加连通的锡液容纳腔2-1,从而完成对两个贴片电阻的连接,而且为了保证连接时的紧密性,锡液容纳腔2-1设置为圆形最好,能更好的保证上下两个锡液容纳腔2-1连通,不易漏液,另外两个锡液容纳腔2-1叠加连通时,要注意设计的容纳盒22长度,使两个贴片电阻相互靠近的柔性长条41自然状态下不会抵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