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6044发布日期:2022-02-09 02:16阅读:51来源:国知局
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在oled显示面板中,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降低产品功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旨在改善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发光效率滚降问题。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发光层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主体材料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1,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且k1=(0.5~2)k2。
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k1=(0.8~1.25)k2。
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11,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1,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2,且k21<k11<k22。
8.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为2:8~8:2。
9.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为4:6~6:4。
10.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的比例为2:8-8:2。
11.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的比例为4:6~6:4。
1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客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大于客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
1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还包括:第一载流子功能层,位于第一
电极与发光层之间;以及第二载流子功能层,位于第二电极与发光层之间。
14.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载流子功能层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第一载流子注入层;第一载流子传输层;第二载流子阻挡层;所述第二载流子功能层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者:第二载流子注入层;第二载流子传输层;第一载流子阻挡层。
15.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第一电极为阳极,第一载流子为空穴,第二电极为阴极,第二载流子为电子;或者,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一载流子为电子,第二电极为阳极,第二载流子为空穴。
16.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发光器件层,位于衬底上,发光器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其中,多个发光器件中的至少部分为如前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器件。
17.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前述实施方式,多个发光器件包括红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和蓝色发光器件,绿色发光器件为如前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器件。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发光层,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设置在0.5至2之间,能够减小电场强度变化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变化差异,使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在各电场强度下的变化幅度趋于一致,能够提高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层中空穴电子的平衡一致性,从而减小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的效率变化程度,减小或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
附图说明
19.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中各子主体材料对应的电场强度-载流子迁移率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中各子主体材料对应的电场强度-载流子迁移率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发光器件;
27.110-第一电极;
28.120-发光层;
29.130-第二电极;
30.140-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1-第一载流子注入层;142-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43-第二载流子阻挡层;
31.150-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1-第二载流子注入层;152-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3-第一载流子阻挡层;
32.20-衬底;
33.30-驱动阵列层。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技术,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更好的理解。
35.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37.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基于有机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其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和发光层,当电压被施加到阳极与阴极上时,在电场的作用下,空穴和电子分别从阳极和阴极注入,传输到发光层当两者在发光层相遇时,结合产生激子,激发发光分子产生可见光。在oled显示面板中,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器件效率,降低产品功耗。但现有oled显示面板中,由于电场变化时发光层中主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变化幅度不一致,导致不同电压(对应产品不同灰阶)下电子空穴平衡不一致,使得发光效率发生变化,因此存在着不同电压下发光效率不一致的情况,有时甚至会出现严重的效率滚降。
3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以下将结合附图1至5对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包括第一电极110、第二电极120和发光层130,发光层130位于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
4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中的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第一
电极110为阳极时,第二电极120为阴极,第一电极110为阴极时,第二电极120为阳极。
42.发光层130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主体材料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至少一者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
43.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器件10的发光层130的材料一般包括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主体材料主要是将能量转移给客体使客体发光,客体材料用于决定发光颜色。
44.需要说明的是,主体材料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为不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可选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二载流子迁移率,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即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可以为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的子主体材料可以为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其中,第一载流子和第二载流子中的一者为空穴,另一者为电子。
45.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不同种载流子传输型材料混合而成,能够使激子复合区域调整至发光层130中间,减少激子复合区域的偏移,进而能够提高器件寿命以及空穴电子的平衡,优化器件效率。
46.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1,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且k1=(0.5~2)k2。
4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将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设置在0.5至2之间,以减小电场强度变化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变化差异,提高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层130中空穴电子的平衡一致性,从而减小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10的效率变化程度,减小或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进而达到改善效率灰阶平衡的目的。
48.可选的,为进一步减小电场强度变化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之间的变化差异,使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在各电场强度下的变化幅度趋于一致,可以将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设置在0.8至1.25之间,即k1=(0.8~1.25)k2,能够进一步减小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10的效率变化程度,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进一步改善效率灰阶平衡。
4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k1=k2,即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一致,则电场强度变化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的变化幅度一致,使得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层130中空穴和电子的数量比例保持一致,发光器件10的效率相当,进而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达到效率灰阶平衡。
50.可以理解的是,每种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以及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均为定值,将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
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以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为例,通过调整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中各子主体材料的配比,就能够调整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进而调整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或者,以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两种以上的子主体材料为例,通过调整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各子主体材料的配比,就能够调整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进而调整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
51.为了验证上述设计的实际效果,设计了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7。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7的测试结果示于下表1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验例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该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
52.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7中,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均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一种空穴传输型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两种电子传输型材料。
53.表1中,k1为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为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为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即k=k1/k2;r为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
5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k越接近于1,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越趋于一致;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r越接近100%,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越趋于一致,即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越接近;反之,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r与100%的差别越大,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差别越大。
55.表1对比例和实验例对应的发光器件的性能检测对照表
56.编号condition(k=k1/k2)r(%)对比例10.487对比例22.587实验例10.589实验例20.6591实验例30.894实验例4196实验例51.2594实验例61.591实验例7288
57.由表1可以看出,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
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越趋于一致,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越接近,则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变化程度越小,发光器件10在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的可能性越小。
5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中各子主体材料对应的电场强度-载流子迁移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主体材料中各子主体材料对应的电场强度-载流子迁移率示意图。
59.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材料组合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可以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即第一子主体材料为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可以包括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即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为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
60.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一种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和两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搭配,通过调整两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即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配比,即可调整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进而调整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使该比值满足预设要求,简单方便,更容易形成迁移率的匹配。
6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流子为空穴,第二载流子为电子时,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一种空穴传输型材料搭配两种电子传输型材料;第一载流子为电子,第二载流子为空穴时,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两种空穴传输型材料搭配一种电子传输型材料。
62.可选的,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11,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1,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k22,且k21<k11<k22。
63.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仅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时,第一子主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1即为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由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混合而成时,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位于第二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1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2之间,即k21<k2<k22。
64.如图2所示,第一载流子为空穴,第二载流子为电子,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一种空穴传输型材料搭配两种电子传输型材料,空穴传输型材料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位于两种电子传输型材料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之间,两种电子传输型材料混合后所得到的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能够与由空穴传输型材料组成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趋于一致。
65.如图3所示,第一载流子为电子,第二载流子为空穴时,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
两种空穴传输型材料搭配一种电子传输型材料,电子传输型材料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位于两种空穴传输型材料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之间,两种空穴传输型材料混合后所得到的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空穴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能够与由电子传输型材料组成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电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趋于一致。
66.综上所述,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采用一种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和两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搭配,选择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时,使两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中一者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大于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另一者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小于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有利于使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与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趋于一致,进而有效减小或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发光器件10出现效率滚降问题。
6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混合比例以及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混合比例不作具体限制。
68.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设置在2:8至8:2之间,以防止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含量差别过大,有利于空穴电子的平衡以及减少激子复合区域的偏移,优化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制备主体材料时所选用的具体混合比例可以根据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大小而具体选择,以提高发光层130中空穴电子的平衡。
6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可以为4:6至6:4之间,有利于提高发光层130中空穴电子的平衡,减少激子复合区域的偏移,进一步优化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
7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仅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由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混合而成时,主体材料中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之和与第一子主体材料的体积的比例,即为主体材料中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与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
71.当选定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具体材料,以及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配比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为定值,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也为定值,则k1与k2的比值为定值;在k1与k2的比值为定值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的比例,能够调整主体材料的空穴迁移率和电子迁移率,进而能够调整激子在发光层中的复合区域,化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
72.为了验证上述设计的实际效果,设计了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验例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该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的测试结果示于下表2中。
73.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中,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均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
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
74.表2中,v1和v2分别为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21和v22分别为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且v21:v22=5:5;eff.代表发光器件10在某一特定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
75.可以理解的是,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2的比例越接近5:5,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2越趋于一致,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含量差别越小。
76.表2对比例和实验例对应的发光器件的性能检测对照表
[0077][0078]
由表2可以看出,在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比一定的情况下,即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的比值为定值,通过将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配比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使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含量差别不至于过大,有利于优化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
[0079]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的体积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的比例设置在2:8至8:2之间,使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二子主体材料的体积与第三子主体材料含量差别不至于过大,有利于材料的选择,同时有利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与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趋于一致,能够降低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变化程度;具体可以根据预设的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来选择。
[0080]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的比例为4:6至6:4之间,以进一步方便选材,并有利于降低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
件的发光效率变化程度。
[0081]
为了验证上述设计的实际效果,设计了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实验例仅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不应该视为对本技术的具体限制。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的测试结果示于下表3中。
[0082]
对比例1~2以及实验例1~5中,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均包括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
[0083]
表3对比例和实验例对应的发光器件的性能检测对照表
[0084][0085]
表3中,v1为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v2为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且v1:v2=5:5,v21和v22分别为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r为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
[0086]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的体积v21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v22的比例越接近5:5,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的体积v21与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v22越趋于一致;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r越接近100%,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越接近,反之,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对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比率r与100%的差别越大,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的差别越大。
[0087]
由表3可以看出,在发光层130的主体材料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体积配比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中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的体积配比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有利于降低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10的发光效率的变化程度,使发光器件10发光器件10在低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与高灰阶状态下的发光效率较接近,进而能够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
[0088]
当然,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和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材料组成并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可以包括两种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可以包括一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可以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同时第二类主体材料组也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只要能够保证第一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1与第二类主体材料组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随电场强度的变化率k2的比值设置在0.5至2之间,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9]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对发光层130的客体材料的具体选材不作限制,客体材料可以选用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也可以选用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
[009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类主体材料组包括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时,发光层130包括第一子主体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第三子主体材料以及客体材料。
[0091]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第一子主体材料为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为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时,客体材料为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即客体材料的第一载流子迁移率大于客体材料的第二载流子迁移率,使得发光层130包括由两种第一载流子传输型材料和两种第二载流子传输型材料,更有利于发光层130中空穴电子的平衡,减少激子复合区域的偏移,优化器件效率。
[0092]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流子为空穴,第二载流子为电子时,第一子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为空穴传输型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为电子传输型材料;第一载流子为电子,第二载流子为空穴时,第一子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为电子传输型材料,第二子主体材料和第三子主体材料为空穴传输型材料。
[0093]
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94]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发光器件10,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第一载流子可以从第一电极110注入并向发光层130传输,第二载流子从第二电极120注入并向发光层130传输。
[0095]
可选的,本技术实施提供的发光器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和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位于第一电极110与发光层130之间,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位于第二电极120与发光层130之间。
[0096]
当电压被施加到第一电极110与第二电极120上时,第一载流子从第一电极110向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注入并通过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迁移至发光层130,第二载流子从第二电极120向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注入并通过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迁移至发光层130。
[0097]
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和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的具体结构有多种,本技术对此不作具体限制。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可以包括第一载流子注入层141、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42和第二载流子阻挡层143中的至少一者。
[0098]
第一载流子注入层141有助于降低第一电极110到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42的第一载流子注入势垒,增加第一载流子注入,使第一载流子能够由第一电极110有效地注入到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42中,第一载流子传输层142负责将第一载流子运输到发光层130,第二载流子阻挡层143能够把来自第二电极120一侧的第二载流子阻挡在器件的发光层130界面处。
[0099]
可选的,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可以包括第二载流子注入层151、第二载流子传输
层152和第一载流子阻挡层153中的至少一者。第二载流子注入层151有助于降低第二电极120到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2的第二载流子注入势垒,增加第二载流子注入,使第二载流子能够由第二电极120有效地注入到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2中,第二载流子传输层152负责将第二载流子运输到发光层130,第一载流子阻挡层153能够把来自第一电极110一侧的第一载流子阻挡在器件的发光层130界面处。
[0100]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中,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中的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电极110为阳极,第二电极120为阴极时,第一载流子为空穴,第二载流子为电子,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第一电极110为阴极,第二电极120为阳极时,第一载流子为电子,第二载流子为空穴,第一载流子功能层140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第二载流子功能层150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阻挡层中的至少一者。
[0101]
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能够提高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层130中空穴电子的平衡一致性,从而减小不同电场强度下发光器件10的效率变化程度,减小或避免电场强度变化过程中出现效率滚降问题。
[0102]
需要说明的是,发光器件10包括发光颜色不同的多种发光器件1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器件10,发光器件10可以为红色发光器件10,也可以为绿色发光器件10或蓝色发光器件10。
[0103]
另外,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可以理解的是,该显示面板可以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104]
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20和发光器件10层。发光器件10层位于衬底20上,发光器件10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10,其中,多个发光器件10中的至少部分为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发光器件10。
[0105]
可选地,衬底20可以是玻璃制成的衬底2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材料或者包含pi的材料制成的衬底20,使得衬底20可弯折。
[0106]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发光器件10层可以包括阵列排布的红色发光器件10、绿色发光器件10和蓝色发光器件10,红色发光器件10、绿色发光器件10和蓝色发光器件10可以均采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发光器件10的结构。
[0107]
可选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20与发光器件10层之间的驱动阵列层30,驱动阵列层3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电路,每个像素电路与对应的发光器件10电连接,以驱动对应的发光器件10发光。
[0108]
依照本技术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申请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