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加工中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4320发布日期:2022-02-07 23: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从右至左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线材加工系统和线材组装系统;所述线材加工系统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进线机构、切线机构和第一移线机构、以及于所述切线机构左侧且于所述第一移线机构后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剥皮机构、防水栓工作站、第一检测机构、端子压接机和第二检测机构,用于线材的进线、切线、转移、剥皮、穿防水栓、剥皮后检测、压接端子和端子检测以加工出待组装的线材,并将加工出的线材转移到线材组装系统的取料位;所述线材组装系统包括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左侧设置的第二移线机构、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左侧且于所述第二移线机构下方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存线机构、水平校正机构、夹具升降机构和夹具切换机构、设置于所述水平校正机构下方的第三检测机构、从右至左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移线机构上的第一偏移校正机构和第二偏移校正机构、设置在所述夹具升降机构上的夹具机构,用于线材的取线、转移、准直检测、水平校正、组装、组装过程中的偏移校正及存线、组装检测和上下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线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夹线组件、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所述第一安装座于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左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滑轨、第一运动组件、第二运动组件、第三运动组件和第三滑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夹线组件、第一偏移校正机构和第二偏移校正机构从右至左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和第三滑轨上,所述夹线组件还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一偏移校正机构还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二偏移校正机构还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相连,所述夹线组件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从第二检测机构上夹取线材以及用于将取到的线材转运至所述第三检测机构,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第二偏移校正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夹线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第三运动组件用于牵引所述第一偏移校正机构向左或向右滑移;所述夹线组件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一电机、两个第一气缸、两个第二气动夹爪、第三安装板、第四安装板、第四滑轨、第五滑轨、两根第六滑轨、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二安装座还与所述第二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三安装板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前方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所述第一电机于所述第三安装板后方连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三安装板的一端上,所述第四滑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下方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第四安装板与所述第四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五滑轨于所述第四滑轨上方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五滑轨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滑动连接;两根所述第六滑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板的前侧上,且每根所述第六滑轨对应与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滑动连接,每块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二气动夹爪,所述第四安装板于每一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一气缸,且每个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轴对应与一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包括第三安装座、第四安装座、两个成像装置、第四运动组件和承载架;所述第三安装座于所述水平校正
机构下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四安装座连接在所述第四运动组件上;两个所述成像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座上,且每个成像装置均设有用于检测线材的线体是否偏移的偏移检测部和用于检测线材的端子是否水平的水平检测部;所述承载架于所述成像装置前方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座上,用于承载线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校正机构包括第五安装座和两个水平校正组件;所述第五安装座于所述成像装置上方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且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所述水平校正组件,每个所述水平校正组件均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对安放于所述承载架上的线材进行夹持固定以防止该线材从承载架上掉落以及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检测机构反馈的水平度检测结果对所夹持的线材进行端子水平度校正以使线材的端子处于水平;每个所述水平校正组件均包括第二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同步带、旋转轴和第三气动夹爪;所述第五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成像装置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每根所述旋转轴对应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一通孔,且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三气动夹爪,每根所述旋转轴向后穿出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上对应设有一个所述从动轮,所述第二电机于所述从动轮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座,所述主动轮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同步带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升降机构包括第五安装板、第六安装板、第五运动组件、两个第二气缸、四个第三气缸、第七滑轨和四个锁紧件,所述夹具机构包括夹具组件和夹具固定组件,所述夹具固定组件包括第六安装座;所述第五安装板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的下方,所述第五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板上,所述第六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五运动组件上;所述第六安装板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通孔,每个所述第二气缸对应于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后方连接在所述第六安装板上,所述第六安装板的前侧对应两个所述第二气缸的位置上设有所述第七滑轨,且所述第七滑轨对应每个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第三通孔,所述第六安装座的后侧上设有两组配合所述第七滑轨使用的滚轮,所述第六安装座与所述第七滑轨通过两组滚轮实现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六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第三通孔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第四通孔,每个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轴均向前依次穿出一个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并插入一个所述第四通孔中;所述第六安装板于每个所述第二通孔上下两侧还均设有一个锁紧孔,每个所述锁紧孔内均设有一个所述锁紧件,每个所述第三气缸对应于一个所述锁紧孔后方连接在所述第六安装板上,且每个所述第三气缸的输出轴均向前穿入一个所述锁紧孔内并与该锁紧孔内的锁紧件相连,所述第六安装座对应每个所述锁紧件的位置上均设有一个配合所述锁紧件使用的锁紧块,所述第六安装座与所述锁紧件通过锁紧块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夹具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六安装座的前侧上,用于定位安装若干连接器;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第七安装板和弹簧夹;所述第七安装板的前侧上分别设有若干个快换夹具,每个所述快换夹具均用于安放连接器,所述第七安装板的后侧上设有所述弹簧夹,所述第七安装板与所述第六安装座通过弹簧夹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弹簧夹由连接在所述第七安装板后侧上的第三连接板、从左至右依次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于所述第一夹爪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一弹簧装置、以及于所
述第二夹爪右侧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的第二弹簧装置所组成;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后侧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六安装座的前侧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件和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定位块向上延伸出一根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七安装板与所述第六安装座通过第一连接孔、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孔、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第一定位块、第一定位件及第二连接件实现可拆卸的定位连接,且所述第七安装板与所述第六安装座还通过弹簧夹及第一定位柱实现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移校正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第八安装板、第六运动组件、第七运动组件、第一电动夹爪、第一插拔力测量器、第二插拔力测量器、第一线夹爪和第二线夹爪;所述第一安装架的一端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一安装架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二安装座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且所述第一安装架还与所述第三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六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架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前方连接在所述第六运动组件上;所述第七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前侧上,所述第八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七运动组件上;所述第一电动夹爪设置在所述第八安装板的前侧上,且所述第一电动夹爪的输出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一插拔力测量器,所述第一电动夹爪的输出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二插拔力测量器,所述第一线夹爪连接在所述第一插拔力测量器上,所述第二线夹爪连接在所述第二插拔力测量器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移校正机构包括第三安装架、第四安装架、第九安装板、第八运动组件、第九运动组件、第二电动夹爪、第三插拔力测量器、第四插拔力测量器、第三线夹爪和第四线夹爪;所述第三安装架的一端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三安装架的另一端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左侧连接在所述第三滑轨上,且所述第三安装架还与所述第一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八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安装架上,所述第四安装架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前方连接在所述第八运动组件上;所述第九运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四安装架的前侧上,所述第九安装板连接在所述第九运动组件上;所述第二电动夹爪设置在所述第九安装板的前侧上,且所述第二电动夹爪的输出部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第三插拔力测量器,所述第二电动夹爪的输出部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第四插拔力测量器,所述第三线夹爪连接在所述第三插拔力测量器上,所述第四线夹爪连接在所述第四插拔力测量器上。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存线机构包括第五安装架、第三电机、传动轴、存线盘、第四气缸、弯钩件、第八滑轨、若干连接柱和与若干所述连接柱数量相匹配的第五线夹爪;所述第五安装架于所述第三安装座右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第五安装架的前侧上设有一个贯通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存线盘连接在所述传动轴向前穿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端上,所述第三电机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后方连接在所述第五安装架上,且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传动轴向后穿出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一端相连;所述存线盘上分别设有若干贯通存线盘的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均安放有一所述连接柱,每一所述连接柱的一端均向后穿出所述第二安装孔,每一所述连接柱的另一端均向前穿出所述第二安装孔,且所有所述连接柱向前穿出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一端上均设有一所述第五线夹爪,每两所述第五线夹爪共同构成一
个完整的线夹;所述第八滑轨于所述存线盘后方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架的前侧上,所述第四气缸于所述第八滑轨后方且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上方设置在所述第五安装架的前侧上,所述弯钩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四气缸的输出轴上,所述弯钩件的另一端安放于一所述连接柱上方,且所述弯钩件还与所述第八滑轨滑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切换机构包括第十安装板、提升组件、第十运动组件、第十一运动组件、第九滑轨和第十滑轨;所述第十安装板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下方连接在所述第三安装板的左侧上,所述提升组件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的前侧上,所述第九滑轨于所述提升组件右侧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的前侧上,所述第十运动组件于所述第九滑轨上方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上,所述第十滑轨于所述提升组件右侧且于所述第九滑轨下方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上,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于所述第九滑轨下方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上,所述第九滑轨上安放有另一所述夹具机构,且该夹具机构还与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相连,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用于牵引夹具机构向左滑移,所述提升组件用于带动夹具机构上升,所述第十运动组件用于牵引夹具机构向右滑移;所述提升组件包括第五气缸、第六气缸、第十一安装板、第十一滑轨和第十二滑轨;所述第五气缸于所述第十一运动组件后方连接在所述第十安装板上,所述第十一滑轨于所述第五气缸左侧设置在所述第十安装板上,所述第十一安装板与所述第十一滑轨滑动连接,且所述第十一安装板还与所述第五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十二滑轨设置在所述第十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十一滑轨的左侧上开设有一第五通孔,所述第十一安装板对应所述第五通孔的位置开设有一第六通孔,所述第六气缸于所述第六通孔后方连接在所述第十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六气缸输出轴向前穿出所述第六通孔并设置在所述第五通孔内,所述第六气缸用于在夹具机构转运到第十二滑轨上时将其固定在所述第十二滑轨上;所述第十一安装板于所述第十二滑轨左侧还设有一限位块,且第十一安装板于所述第六气缸上方还设有一第一接近开关。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加工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检测架、两个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两个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第一检测架于所述剥皮机构左侧且于所述第一移线机构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检测架上,且所述第一检测架于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上方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每个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均用于检测线材一个端部所裸露出的线芯数量是否正确,每个所述第二图像采集装置均用于检测线材一个端部的剥皮长度是否合格,且所述第一图像采集装置和第二图像采集装置还用于检测线材穿入的防水栓方向与位置是否正确;所述第二检测机构包括推拉气缸、第一安装板、第一滑轨、第二安装板、两个第一气动夹爪、第二检测架和两个第三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推拉气缸于所述第一移线机构后方且于所述端子压接机左侧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于所述推拉气缸后方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板还与所述推拉气缸的输出轴相连,所述推拉气缸用于牵引所述第二安装板向左或向右滑移;两个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每个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均用于以夹持线体的方式对所述第一移线机构转运来的线材进行固定;所述第二检测架于所述第一气动夹爪上方连接在所述端子压接机的左侧上,且所述第二检测架于
每个所述第一气动夹爪上方对应设有一个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每个所述第三图像采集装置均用于检测线材一个端部的端子压接后的状态是否合格。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线束加工中心,包括机架以及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线材加工系统和线材组装系统;线材加工系统包括从后至前依次设置的进线机构、切线机构和第一移线机构、以及于切线机构左侧从右至左依次设置的剥皮机构、防水栓工作站、第一检测机构、端子压接机和第二检测机构,线材组装系统包括于第二检测机构左侧设置的第二移线机构、于第二移线机构下方依次设置的存线机构、水平校正机构、夹具升降机构和夹具切换机构、设置于水平校正机构下方的第三检测机构、依次设置在第二移线机构上的第一偏移校正机构和第二偏移校正机构、设置在夹具升降机构上的夹具机构。本发明保证了端子与连接器组装的精准性,组装效果好,保障了加工质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曾佰颜 黄建业 曾桂林 曾树杰 曾张国 肖金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顺科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4
技术公布日:2022/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