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5614发布日期:2022-01-05 09:5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防水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为提供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且便于与其他电子设备组装之防水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请参阅图15,在usb type c的接收器配置功能模型(sinkconfiguration channel functional model)的规范中,充电需求的电路图中,连接端需要有一导电端子及一接地端子,且需搭配两讯号端子,分别与一电阻相连接以作为监测插头连接器的讯号模式 (讯号或电源或快速充电模式)。
3.通常的插座电连接器中仅包含有复数端子,搭载于其他电子产品中时,需额外将复数端子与其他电子产品中的导电端子及接地端子焊接后,方能使用。在需要具有防水性的电子产品中,由于需要有高密封性,如此导致难以进行焊接作业。造成组装上的不便。
4.故若是能将该电路配置整合于防水插座连接器上,对于其他配合的电子产品来说,可以藉由设计插接的空间,使得防水电连接器能直接装设进电子产品中,不须再进行防水插座连接器与导电端子及接地端子焊接等困难作业。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能同时具有防水功能,且便于与其他电子设备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且便于与其他电子设备组装之防水插座连接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内绝缘体,具有一凸伸形成的舌板部;复数端子,呈上、下两排设置于所述内绝缘体中,分别露出于所述舌板部的上方及下方,每一所述端子的尾端皆具有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皆向外凸伸出所述内绝缘体的后方,复数所述端子中由讯号端子及充电端子组成;至少一电阻,装设于所述讯号端子的所述连接部上;一导电端子,设置于复数所述端子的后方,并与部分所述充电端子相连接;一接地端子,设置于复数所述端子的后方,并与所述讯号端子及部分所述充电端子相连接;一外壳,套设于所述内绝缘体上,所述内绝缘体的后端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外壳的一边还具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接地部,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一防水层,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一外绝缘体,包覆住所述外壳、所述防水层、复数所述端子及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
8.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复数所述端子中具有十个所述端子,即上、下各排列设有五个所述端子互相对应而设,其中设有八个所述充电端子及两个所述讯号端子,即上、下各排列设有四个所述充电端子及一个所述讯号端子,所述讯号端子设于复数所述端子的中间位置,即所述讯号端子的两侧各设有两个所述充电端子。
9.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的侧身上设有向外凸伸形成的
止挡部,所述止挡部的前方皆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焊接部,所述接地端子之所述焊接部还进一步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两所述讯号端子之所述连接部末端皆具有先向彼此凸伸后再朝所述接地端子之第一延伸部凸伸所形成两第二延伸部,两所述第二延伸部彼此并未接触,两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末端皆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相连接,一所述电阻设置横跨于两所述第二延伸部上,两所述讯号端子两侧之四个所述充电端子皆先朝向对应的所述充电端子方向延伸后再朝所述导电端子的方向凸伸形成两第三延伸部,同一侧的两所述充电端子汇集成一第三延伸部,两所述第三延伸部彼此并未接触,两所述第三延伸部皆与所述导电端子的焊接部相连接,最外侧之四个所述充电端子皆先朝向对应的所述充电端子方向延伸后再朝所述接地端子的方向凸伸形成两第四延伸部,同一侧的两所述充电端子汇集成一第四延伸部,两所述第四延伸部彼此并未接触,两所述第四延伸部皆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相连接,所述外壳的所述接地部与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止挡部相连。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包括有一内绝缘体,具有一凸伸形成的舌板部;复数端子,呈上、下两排设置于所述内绝缘体中,分别露出于所述舌板部的上方及下方,每一所述端子的尾端皆具有连接部,每一所述连接部皆向外凸伸出所述内绝缘体的后方,复数所述端子中由讯号端子及充电端子组成;一电路板,设置于复数所述端子后方,并与复数所述端子相连接;至少一电阻,装设于所述电路板上;一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后方,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一接地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后方,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一外壳,套设于所述内绝缘体上,所述内绝缘体的后端与所述外壳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一防水层,填充于所述容置空间中;一外绝缘体,包覆住所述外壳、所述防水层、复数所述端子及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复数第一穿孔,每一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分别穿过每一所述穿孔,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复数第二穿孔,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的前方皆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焊接部,两所述焊接部能分别穿过所述第二穿孔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还开设有至少二第三穿孔,所述外壳的后端具有至少二向后凸伸形成的固定部,每一所述固定部皆分别穿过每一所述第三穿孔,并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的侧身上还设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止挡部。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绝缘体的后端还具有复数向后凸伸形成的限位部。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设有一外防水层,包覆住所述外壳、所述电路板、复数所述端子之所述连接部。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的前端皆具有凹陷形成的夹持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具有凹陷形成的容置槽,所述电路板呈横向装设于所述容置槽中,其中所述电路板的一侧位于上下两排复数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之间,另一侧裸露于所述外壳之外,复数所述端子的所述连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及所述接地端子的所述夹持槽焊接于所述电路板的另一侧上。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绝缘体的后部还具有复数向后凸伸形成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呈上、下两相对应配合的方式而设。
1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藉由将导电端子及接地端子直接或经过电
路板与复数端子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不仅具有防水及充电的功能,也易于与其他电子产品中组装配合。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之立体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20.图3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复数端子之立体放大图。
21.图4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前之立体图。
22.图5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一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后之立体图。
23.图6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24.图7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端子、电路板、导电端子及接地端子组装之立体图。
25.图8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二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前之立体图。
26.图9为第二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后之立体图。
27.图10为第二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外防水层前之立体图。
28.图11为第二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外防水层后之立体图。
29.图12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30.图13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前之立体图。
31.图14为防水插座连接器第三实施例中部分组装填充防水层后之立体图。
32.图15为usb type c的接收器配置功能模型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和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34.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有一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一强化板3、一外壳4、一防水层5、至少一电阻6、一导电端子71、一接地端子72及一外绝缘体 8。
35.内绝缘体1具有一凸伸形成的舌板部11。
36.复数端子2呈上、下两排设置于内绝缘体1中,分别露出于舌板部11的上方及下方,每一端子2的尾端皆具有连接部201,每一连接部201皆向外凸伸出内绝缘体1的后方。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主要用于充电用途,故仅保留充电端子21及讯号端子 22。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中设有十个端子2,即上、下各排列设有五个端子2互相对应而设。其中设有八个充电端子21 及两个讯号端子22,即上、下各排列设有四个充电端子21及一个讯号端子22。讯号端子22设于复数端子2的中间位置,即讯号端子22的两侧各设有两个充电端子21。
37.强化板3设置于内绝缘体1中并位于上下两排复数端子2之间。强化板3用以加强舌板部11的结构强度。具体地,强化板3为不锈钢材料。
38.外壳4套设于内绝缘体1上,内绝缘体1的后端与外壳4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41。复数端子2的连接部201向外经过容置空间 41凸伸出外壳4。
39.防水层5填充于容置空间41中,防水层5将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及外壳4之间的间隙填补住,以达到防水的功效,防水层5 为一种防水胶。
40.至少一电阻6装设于讯号端子22的连接部201上,可以藉由讯号端子22的成型设计,将一电阻6同时装设于两讯号端子22的连接部201上,或是将两电阻6分别装设于两讯号端子22的连接部 201上。
41.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皆设置于内绝缘体1的后方,并与复数端子2的连接部201相连接。
42.外绝缘体8包覆住外壳4、防水层5、复数端子2及导电端子71 与接地端子72的前端。如此能覆盖住外壳4、防水层5、复数端子 2及导电端子71与接地端子72组合间的间隙,达到防水的功效。外绝缘体8的前端还具有一防水垫圈51,当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装设于其他电子设备中时(图中未示),防水垫圈51能进一步填塞住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及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间隙。达到防水的效果。
43.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侧身上设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止挡部701。当外绝缘体8包覆成型于止挡部701后,止挡部701阻止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 向外脱离,如此能保持固定在外绝缘体8中。止挡部701的前方皆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焊接部702。接地端子72之焊接部702还进一步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第一延伸部7021。
44.请参阅图2及图4,两讯号端子22之连接部201末端皆具有先向彼此凸伸后再朝接地端子72之第一延伸部7021凸伸所形成两第二延伸部2011,两第二延伸部2011彼此并未接触。两第二延伸部 2011的末端皆与第一延伸部7021相连接,一电阻6设置横跨于两第二延伸部2011上。两讯号端子22两侧之四个充电端子21皆先朝向对应的充电端子21方向延伸后再朝导电端子71的方向凸伸形成两第三延伸部2012,同一侧的两充电端子21汇集成一第三延伸部2012,两第三延伸部2012彼此并未接触。两第三延伸部2012皆与导电端子71的焊接部702相连接。最外侧之四个充电端子21皆先朝向对应的充电端子21方向延伸后再朝接地端子72的方向凸伸形成两第四延伸部723,同一侧的两充电端子21汇集成一第四延伸部723,两第四延伸部723彼此并未接触。两第四延伸部723皆与接地端子72的焊接部702相连接。
45.外壳4的一边还具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接地部42,接地部42与接地端子72的止挡部701相连。如此接地端子72能具有接地的功效。如此能满足usb type c的接收器配置功能模型(sinkconfiguration channel functional model)的规范。
46.续参阅图4,制作本第一实施例时,先将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强化板3及外壳4组装完成后,将电阻6焊接于两第二延伸部 2011上,将导电端子71与接地端子72分别与两第二延伸部2011、两第三延伸部2012、两第四延伸部723及接地部42焊接。请参阅图6,之后将防水层5以点胶的方式填充至容置空间41中,最后再将外绝缘体8透过包覆射出(overmolding)成型的方式,包覆成型于制作完成的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电路板9、导电端子71之第一限位部711及接地端子72的第二限位部721。如此完成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的制作。
47.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复数端子2与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之间还设有一电路板9,电路板9上的电路用以导引复数端子2与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
连接,能以省去第一实施例中制作复数端子2复杂的成形方式。且能满足usb typec的接收器配置功能模型(sink configuration channelfunctional model)的规范。
48.请参阅图6及图7,电路板9设置于内绝缘体1的后方。电路板9上开设有复数第一穿孔91。每一端子2的连接部201分别穿过每一第一穿孔91,并以焊接于电路板9上。电路板9上开设有复数第二穿孔92。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前方皆具有向前凸伸形成的焊接部702,两焊接部702能分别穿过第二穿孔92并焊接于电路板9上。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侧身上还设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止挡部701。当外绝缘体8包覆成型于止挡部701后,止挡部 701阻止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向外脱离,如此能保持固定在外绝缘体8中。
49.第二实施例中设有两电阻6,两电阻皆以锡焊接于电路板9上,具体地,电路板9上设有电路,两电阻6分别与两讯号端子22焊接于同一电路上(图中未示),使得两电阻6分别与两讯号端子22 串联。
50.电路板9上还开设有至少二第三穿孔93,外壳4的后端具有至少二向后凸伸形成的固定部43。每一固定部43皆分别穿过每一第三穿孔93,并焊接于电路板9上,如此将电路板9固定在外壳4的后方。
51.请参阅图8及图10,内绝缘体1的后端还具有复数向后凸伸形成的限位部12。用以将电路板9抵顶住。使得电路板9与外壳4之间具有空隙,能经过空隙对电阻6、导电端子71之焊接部702及接地端子72之焊接部702从电路板9的内侧进行焊接。而复数端子 2的连接部201从电路板9的外侧进行焊接。
52.请参阅图6及图11,本第二实施例中还设有一外防水层52,包覆住外壳4、电路板9、复数端子2之连接部201、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之焊接部702的相互连接处。外防水层52为一种固化胶。
53.请参阅图8,制作本第二实施例时,先将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强化板3及外壳4组装完成后,请参阅图9,将防水层5以点胶的方式填充至容置空间41中,请参阅图10,再使用双列直插封装制程(dual in

line package process,dip封装)及焊接的方式,将复数端子2之连接部201、两电阻6、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 之焊接部702连接于电路板9上。请参阅图11,之后以外防水层52 填充住电路板9与外壳4之间的空隙,进一步的密封以达到防水的功效。最后再将外绝缘体8透过包覆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成型于制作完成的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电路板9、导电端子71之第一限位部711及接地端子72的第二限位部721。如此完成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的制作。
54.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复数端子2与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之间还设有一电路板9,电路板9上的电路用以导引复数端子2与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连接,能以省去第一实施例时,复数端子2复杂的成型方式。且能满足usb type c 的接收器配置功能模型(sink configuration channel functionalmodel)的规范。
55.请参阅图12及图13,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前端皆具有凹陷形成的夹持槽703。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侧身上还设有向外凸伸形成的止挡部701。当外绝缘体8包覆成型于止挡部 701后,止挡部701阻止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向外脱离,如此能保持固定在外绝缘体8中。外壳4的两侧具有凹陷形成的容置槽44。电路板9呈横向装设于容置槽44中,其中电路板9的一侧位于上下两排复数端子2的连接部201之间,另一侧裸露于外壳4 之外。复数端子2的连接部201焊接于电路板9上,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的夹持槽72焊接于
电路板9的另一侧上。
56.内绝缘体1的后部还具有复数向后凸伸形成的定位部13,定位部13呈上、下两相对应配合的方式而设。当电路板9装设于容置槽44中时,定位部13能夹持住电路板9,使得电路板9稳定地装设于内绝缘体1的后端,以方便复数端子2在电路板9上进行焊接作业。
57.续参阅图13,制作本第三实施例时,先将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2、强化板3及外壳4组装完成后,将电路板9装设于外壳4的后方,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之夹持槽703装设于电路板9上后,在复数端子2的连接部201与电路板9连接处及导电端子71 与接地端子72之夹持槽703与电路板9的连接处涂上锡膏。在将整体经过表面黏着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制程,将每一涂布有锡膏的连接处焊接住。请参阅图14,之后将防水层5 以点胶的方式填充至容置空间41中。最后再将外绝缘体8透过包覆射出成型的方式,包覆成型于制作完成的内绝缘体1、复数端子 2、电路板9、导电端子71及接地端子72之止挡部701。如此完成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的制作。
58.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藉由将导电端子71 及接地端子72直接或经过电路板9与复数端子2相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防水插座连接器100不仅具有防水及充电的功能,也易于与其他电子产品中组装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