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型并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1992发布日期:2021-10-16 10:1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并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种u型并联结构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u型并联结构。


背景技术:

2.电池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其他容器或复合容器的部分空间,能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具有正极、负极之分,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池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电池的性能参数主要有电动势、容量、比能量和电阻,利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稳定电流,长时间稳定供电,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并且电池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性能稳定可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发挥有很大作用。
3.现有的电池内部的隔膜大多为单一的横平竖直的方式排列,从而造成后期电池的正负极板无法被隔开,在产生物理震荡时易发生短路,且现有的电池大多没有防止漏液的功能,从而造成电池遭受物理挤压或老化而产生的漏液腐蚀危害其他元器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且没有防潮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u型并联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隔膜形式单一和没有可拆卸式防漏液装置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u型并联结构,包括电池本体、隔膜和第一防护壳,所述电池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隔膜,所述隔膜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穿透过电池本体的外表面,所述隔膜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锌复合材料负极,且锌复合材料负极穿透过电池本体的外表面,所述电池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壳,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穿透过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左侧开设有正极槽,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穿透过正极槽,所述电池本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壳,且锌复合材料负极穿透过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右侧开设有负极槽,且锌复合材料负极穿透过负极槽,所述第二防护壳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所述第一防护壳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表面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下表面与第一防护壳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把手的外表面铺设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7.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形状为l形,且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置在卡槽内。
8.优选的,所述隔膜呈折叠状铺设,且隔膜的外表面与电池本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内表面均涂抹有酚醛环氧涂料,且酚醛环氧涂料与电池本体的外表面贴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外表面均涂抹有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且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在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的外表面均匀涂抹。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优化了隔膜的形状和排列形式,使隔膜折弯成连续u型方式隔离正负极板,正极或负极极板分别占据u型隔膜折叠围绕的凹位中,可使得正负极板完全隔绝开来,极大减少了由于震荡等物理因素造成的短路现象,且相比于正常结构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成品电池的合格率,该装置还增加了防止电池漏液的功能,使电池日常使用时更加的可靠,不会危害工作人员的安全,并保护了其他元器件不被电池漏液而损坏,该装置还增加了防潮功能,进一步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12.1、通过设置隔膜、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和锌复合材料负极,从而能够使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和锌复合材料负极被隔膜完全隔开,在电池工作过程中不会因为外界因素而造成电池短路,且隔膜的连接弯折u型的排列,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了电池的品质,使其在后期的生产和使用中都得到了便利;
13.2、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壳、第二防护壳和弹簧,从而能够使电池得到一层保护,避免外界的物理因素造成电池变形而产生漏液,此外,第一防护壳内部涂抹了酚醛环氧涂料,可在万一电池产生漏液时,防止所漏液体大量流出从而破坏其他元器件,且还实现了对第一防护壳的可拆卸,为日常电池的使用带来了便捷。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中:1、电池本体;2、隔膜;3、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4、锌复合材料负极;5、第一防护壳;51、正极槽;52、负极槽;53、酚醛环氧涂料;54、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55、第一连接杆;56、第二连接杆;57、把手;58、弹簧;6、第二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21.一种u型并联结构,包括电池本体1、隔膜2和第一防护壳5,电池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隔膜2,隔膜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穿透过电池本体1的外表面,隔膜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锌复合材料负极4,且锌复合材料负极4穿透过电池本体1的外表面,电池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护壳6,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穿透过第二防护壳6,第二防护壳6的左侧开设有正极槽51,且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穿透过正极槽51,电池本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一防护壳5,且锌复合材料负极4穿透过第一防护壳5,第一防护壳5的右侧开设有负极槽52,且锌复合材料负极4穿透过负极槽52,第二防护壳6的外表面开设有两个卡槽,第一防护壳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个第一
连接杆55,两个第一连接杆55的外表面均铰接有第二连接杆56,第二连接杆5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57,第二连接杆5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58,且弹簧58的下表面与第一防护壳5固定连接;
22.进一步的,把手57的外表面铺设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橡胶垫和防滑纹,可以实现把手57在使用时更加省力,增加了便捷性;
23.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杆56的形状为l形,且第二连接杆56的下端设置在卡槽内,通过设置第二连接杆56的下端设置在卡槽内,可以实现将第二防护壳6和第一防护壳5实现固定,使整个防止漏液装置更加牢固;
24.进一步的,隔膜2呈折叠状铺设,且隔膜2的外表面与电池本体(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隔膜2呈折叠状铺设,可以实现将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和锌复合材料负极4完全隔开,避免发生短路;
25.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壳5和第二防护壳6的内表面均涂抹有酚醛环氧涂料53,且酚醛环氧涂料53与电池本体1的外表面贴合,通过涂抹酚醛环氧涂料53,可以使第一防护壳5和第二防护壳6具有防腐蚀性,增加了安全性;
26.进一步的,第一防护壳5和第二防护壳6的外表面均涂抹有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54,且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54在第一防护壳5和第二防护壳6的外表面均匀涂抹,通过涂抹纯丙烯酸聚合物乳液54,可使第一防护壳5和第二防护壳6具有防潮性能,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27.工作原理:首先由于隔膜2的形状为连续弯折的u形,可将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和锌复合材料负极4完全隔开,在电池本体1遭受物理震荡时能有效的避免ⅰ类碳纤维复合材料正极3和锌复合材料负极4发生内部短路,从而避免了造成电池本体1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当需要安装防止漏液装置时,先将第二防护壳6套在电池本体1上,然后将第二防护壳6向电池本体1的中间推入至无法推动,再将第一防护壳5套在电池本体1的另一端,并向中间推入,并将两个把手57拉起,直至无法推动,然后松掉把手57,由于设置了弹簧58,两个把手57会卡入第二防护壳6上的两个卡槽内,实现了将防止漏液装置安装在电池本体1上,当需要拆卸防止漏液装置时,可将两个把手57拉起,即可将第一防护壳5取下,再将第二防护壳6从电池本体1上取下,即可完成拆卸。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