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0439发布日期:2021-08-31 14:04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发电厂和变电所得主要设备之一,变压器主要由铁芯、绕组、油箱、油枕、绝缘套管、分接开关和气体继电器等组成,油浸式变压器的器身都装在充满变压器油的油箱中,油箱用钢板焊成。净油器是电力变压器的主要部件之一,净油器是一个充有吸附层的容器,安装在变压器油箱侧壁,吸收油的水分和一些金属杂质,产生这些杂质和水分都是因为温度过高造成的,低温可以减少杂质的产生,还可以给变压器工作环境更加优越,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而散热的效率除了材料的影响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对装置散热影响最大的就是装置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因此现有的净油装置在外围增加了多层散热用的散热片来增加净油装置的散热效率,但每个散热片之间的间隙较小又导致油箱周围空气不流通,因此又影响了散热效率。

因此我们需要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在实现过滤变压器油的同时,可以实现有效散热,保证装置周身空气流通,保证散热效率从而保证低温运行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所提到的现有净油装置因散热片密集造成空气不流通,同时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包括变压器用油箱,油箱上设有出油口和进油口,还包括净油箱体、油泵、固定支架、冷却装置和控制器,所述的净油箱体设在油箱一侧,净油箱体包括上箱体、下箱体和冷凝管,所述的上箱体上设有出油管且连接进油口,所述的下箱体上设有进油管且连接出油口,所述的进油管与出油口之间设有油泵,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通过冷凝管连通,上箱体和下箱体内部均设有过滤层,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吹风装置,所述的吹风装置设在净油箱体一侧,所述的固定支架为多个横杆,每个横杆一端连接油箱,另一端分别连接上箱体、下箱体和吹风装置,控制器连接冷却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流水装置,所述的流水装置包括支架二、蓄水池、水泵、导水管和电磁阀喷头,所述的支架二为矩形框架,支架二设在净油箱体与油箱之间,支架二的下端一侧连接下箱体的一侧,支架二的下端设有蓄水池,下箱体的上侧面设有集水槽,集水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与蓄水池配合,支架二的中部设有水泵,水泵通过导水管下端连接蓄水池,导水管上端伸出矩形框架并横向延伸至上箱体的下侧,导水管上设有多个电磁阀喷头,所述的电磁阀喷头设在冷凝管旁边。

进一步地,所述的冷凝管为螺旋冷凝管且设为多个,阵列设在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一为一个壳体,净油箱体和冷却装置均设在壳体内部,壳体外侧端设有开槽,所述的开槽上固定有吹风装置,壳体的侧面阵列有多个通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出油口与进油口上分别设有单向进口阀和单向出口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箱体与下箱体上均设有与冷凝管连接用的连接口,上箱体与下箱体均为内空,每个连接口处内部均设有一个过滤层,所述的过滤层为中空的圆柱形,过滤层环绕连接口,过滤层分别从上箱体和下箱体的上侧面延伸至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箱体设为上下两个部分,在上箱体与下箱体之间设有冷凝管,提高变压器油在流通时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和温度交换,同时在箱体一侧设置吹风装置,可以保证装置周围的空气流通,避免已经升高温度的空气在散热片之间无法流出,从而保证了净油装置的散热效率。

2.通过在箱体一侧设置流水装置,使流水通过喷头散发在冷凝管周围,降低了冷凝管周围的温度,从而提高变压器油经过冷凝管时与外界的热度交换,从而保证净油装置的散热强度。

3.通过将过滤层设置成柱形并设在连接口处,保证只要经过冷凝管的变压器油必须先经过过滤层,从而保证净油装置对变压器油的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流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净油箱体,11-上箱体,111-出油管,112-单向出口阀,12-

下箱体,121-进油管,122-单向进口阀,123-集水槽,13-冷凝管,131-连接口,14-过滤层;

2-油泵;

3-固定支架,31-开槽,32-通风孔;

4-冷却装置,41-吹风装置,411-支撑杆,412-风扇,42-流水装置,421-支架二,422-水泵,423导水管,424电磁阀喷头,425-蓄水池;

5-油箱,51-进油口,52-出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电力变压器净油装置,包括变压器用油箱5,油箱5上设有出油口52和进油口51,还包括净油箱体1、油泵2、固定支架3、冷却装置4和控制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控制器为单片机,所述的净油箱体1设在油箱5一侧,净油箱体1包括上箱体11、下箱体12和冷凝管13,上箱体和下箱体均为内空,且上箱体与下箱体侧边设有散热片以增加与外界的接触面积,所述的上箱体11上设有出油管111且连接进油口51,所述的下箱体12上设有进油管121且连接出油口52,所述的进油管121与出油口52之间设有油泵2,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通过冷凝管13连通,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内部均设有过滤层14,所述的冷却装置4包括吹风装置41,所述的吹风装置41设在净油箱体1一侧,吹风装置为现有技术,故不做详细描述,所述的固定支架3为多个横杆,每个横杆一端连接油箱5,另一端分别连接上箱体11、下箱体12和吹风装置41。变压器油从出口口中流出,在油泵的作用下,从进油管中流入到下箱体中,在下箱体中经过一次过滤层进行过滤后,通过冷凝管进入到上箱体中,在上箱体经过一次过滤层过滤后从出油管中重新进入到油箱中。与现有净油装置不同的是,本装置将箱体设为了两个部分,在两个上下箱体中增加了冷凝管,冷凝管导致液压器油在流动时必须以窄通道流动,从而增加了液压器油与外界的接触面积,同时在上下箱体的侧边设置吹风装置可以增加装置周围空气流通,避免空气不流通。

为了增加净油装置的热交换速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却装置4还包括流水装置42,所述的流水装置42包括支架二421、蓄水池425、水泵422、导水管423和电磁阀喷头424,所述的支架二421为矩形框架,支架二421设在净油箱体1与油箱5之间,支架二421的下端一侧连接下箱体12的一侧,支架二421的下端设有蓄水池425,蓄水池用来预存储喷洒用的冷水,下箱体12的上侧面设有集水槽123,集水槽123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与蓄水池425配合,所述的集水槽为环绕下箱体侧边形成一个框架,支架二421的中部设有水泵422,水泵422通过导水管423下端连接蓄水池425,导水管423上端伸出矩形框架并横向延伸至上箱体11的下侧,导水管423上设有多个电磁阀喷头424,所述的电磁阀喷头424设在冷凝管13旁边。水泵从蓄水池中抽水并通过导水管将冷水输送到上箱体的下方、冷凝管的上方,电磁阀喷头喷出冷水到附近的冷凝管中,所述的电磁阀喷头和水泵受控制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凝管13为螺旋冷凝管且设为多个,阵列设在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之间。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的固定支架3为一个壳体,净油箱体1和冷却装置4均通过横杆固定设在壳体内部,横杆固定装置和箱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想到的,故不做详细描述,壳体外侧端设有开槽31,所述的开槽31上固定有吹风装置41,吹风装置包括风扇412和支撑杆411,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撑杆横向固定挂在开槽上,每个支撑杆上设有一个风扇,以保证上箱体、冷凝管和下箱体都有风扇吹到,壳体的侧面阵列有多个通风孔32。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出油口52与进油口51上分别设有单向进口阀122和单向出口阀112。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的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上均设有与冷凝管13连接用的连接口131,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均为内空,每个连接口131处内部均设有一个过滤层14,所述的过滤层14为中空的圆柱形,过滤层14环绕连接口131,过滤层14分别从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的上侧面延伸至底面。

本装置在工作时,具有温度的油出口口中流出,在油泵的作用下,从进油管中流入到下箱体中,油需要从连接口出流入到冷凝管中,所以热油必须经过柱形的过滤层,进行了第一次过滤的油通过冷凝管中,从下向上流动,而在经过冷凝管的过程中,会有水顺着冷凝管向下流动,热油与冷水进行热量交换,油进入到上箱体中,油从连接口处留到出游管时需要再次经过一次过滤层,过滤后从出油管中重新进入到油箱中,而在油的整个过程中,吹风装置直在吹风,将变热的空气吹离上箱体和下箱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