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5225发布日期:2021-08-24 12:39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obd技术在汽车上普遍应用,而在此基础上,也随之诞生了各种能够接入到汽车obd诊断接口的obd车载设备,这些obd车载设备可以获取车辆的相关信息,或者对车辆进行控制等,汽车与车载终端的连接部分承接obd车载设备与汽车间通信,起到中间物理桥梁的作用,现今市场上的此类装置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车辆obd转接头在和车辆载体连接的时候容易发生掉落等情况,普遍的直接插接无法有效的将转接头连接在车辆上。

因此,发明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通过在载体的插头外部开设插槽并且通过翼槽和活动槽的设置让和主接头连接的左外壳和右外壳伸入载体并且和车辆卡接连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bd转接头容易掉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包括载体,所述载体的右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外侧开设有翼槽,所述插槽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在翼槽的左侧,所述插槽的内侧插接有左外壳,所述左外壳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接头,所述左外壳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右外壳,所述右外壳的左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左外壳的右端外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的外侧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右外壳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设在活动槽的内侧,所述主接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线,所述转接线的另一端贯穿左外壳和右外壳固定连接有副外壳,所述副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副接头。

优选的,所述活动槽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外侧和固定块贴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外壳的外侧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盖帽,所述盖帽设在副接头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右外壳的右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所述防滑套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转接线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一端和右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线的另一端外侧也固定连接有加强层,所述加强层的一端和副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副接头的外侧开设有导槽,所述主接头的外侧也开设有导槽。

优选的,所述副外壳的外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侧设有防滑纹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体的插口外开设插槽代替了传统的直接插接连接,在连接的时候可以人为的通过翼槽和固定块的配合将左外壳和右外壳插入,在插入完成后可以旋转暴露在载体外的右外壳使得固定块在活动槽内部转动并且固定,因为滑槽和滑块的设置所以转动的时候左外壳不会随之转动,在活动槽内部转动之后因为固定块不在和翼槽平齐所以会卡住无法拔出,在人为拆卸之前接口也不会自然掉落。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块可以对活动槽内部的固定块进行限位,避免在取出时对不准活动槽的位置或是旋转固定的时候固定不到位;通过设置盖帽保护副外壳前端的副接头,避免在副接头未使用的时候因为外界损伤造成损坏;通过设置防滑套便于人为的持握右外壳,避免旋转时手部打滑。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强层增加转接线的强度,避免转接线和副外壳或是右外壳的连接处因为磨损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导槽便于副接头和主接头的连接,使其在连接的时候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对载体或是接头造成伤害;通过设置凹槽便于人为持握副外壳,通过设置防滑纹路避免人为持握的时候手指打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载体和主接头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活动槽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接头安装示意图;

图中:1、载体;2、插槽;3、翼槽;4、活动槽;5、左外壳;6、主接头;7、右外壳;8、滑块;9、滑槽;10、固定块;11、限位块;12、转接线;13、副接头;14、盖帽;15、副外壳;16、防滑套;17、加强层;18、导槽;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包括载体1,所述载体1的右端开设有插槽2,所述插槽2的外侧开设有翼槽3,所述插槽2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4,所述活动槽4设在翼槽3的左侧,所述插槽2的内侧插接有左外壳5,所述左外壳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接头6,所述左外壳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右外壳7,所述右外壳7的左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8,所述左外壳5的右端外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的外侧和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右外壳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设在活动槽4的内侧,所述主接头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线12,所述转接线12的另一端贯穿左外壳5和右外壳7固定连接有副外壳15,所述副外壳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副接头1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持握右外壳7的右端,防滑套16的位置,之后将右外壳7前部插入载体1的插槽2内,使得固定块10对准翼槽3插入,在主接头6插入载体1底端的插口之后拧动防滑套16并且旋转,使得右外壳7旋转,滑块8在滑槽9内部的转动使得左外壳5以及主接头6没有移动,在固定块10在活动槽4内部旋转并且接触到限位块11的时候可以停止,此时载体1和主接头6卡接紧实不会脱落,在需要取出的时候旋转右外壳7,使得固定块10随之移动,在其接触到限位块11时说明和翼槽3的位置平齐,此时可以将主接头6拔出,和右外壳7内部连接的转接线12在和右外壳7接触的位置通过加强层17进一步连接,转接线12的另一端和副外壳15连接的部分也通过加强层17进一步连接,在插接副接头13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握凹槽19的位置便于用力插入,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盖帽14盖在副外壳15的端部,对其进行保护,插入之后的主接头6和副接头13因为开设的导槽18所以插接紧固不易脱落。

实施例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参照说明书附图1,该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操作的转接头的转接口与车辆obd接口卡接装置,包括载体1,所述载体1的右端开设有插槽2,所述插槽2的外侧开设有翼槽3,所述插槽2的外侧开设有活动槽4,所述活动槽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1,所述限位块11的外侧和固定块10贴合连接,所述活动槽4设在翼槽3的左侧,所述插槽2的内侧插接有左外壳5,所述左外壳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接头6,所述左外壳5的右端活动连接有右外壳7,所述右外壳7的右端外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套16,所述防滑套16的外侧开设有防滑纹路,所述右外壳7的左端外侧固定连接有滑块8,所述左外壳5的右端外侧开设有滑槽9,所述滑块8的外侧和滑槽9滑动连接,所述右外壳7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设在活动槽4的内侧,所述主接头6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转接线12,所述转接线1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层17,所述加强层17的一端和右外壳7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线12的另一端外侧也固定连接有加强层17,所述加强层17的一端和副外壳15固定连接,所述转接线12的另一端贯穿左外壳5和右外壳7固定连接有副外壳15,所述副外壳15的外侧开设有凹槽19,所述凹槽19的内侧设有防滑纹路,所述副外壳15的外侧通过铰接件活动连接有盖帽14,所述盖帽14设在副接头13的外侧,所述副接头13的外侧开设有导槽18,所述主接头6的外侧也开设有导槽18,所述副外壳15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副接头13。

实施场景具体为: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持握右外壳7的右端,防滑套16的位置,之后将右外壳7前部插入载体1的插槽2内,使得固定块10对准翼槽3插入,在主接头6插入载体1底端的插口之后拧动防滑套16并且旋转,通过设置防滑套16便于人为的持握右外壳7,避免旋转时手部打滑,使得右外壳7旋转,滑块8在滑槽9内部的转动使得左外壳5以及主接头6没有移动,在固定块10在活动槽4内部旋转并且接触到限位块11的时候可以停止,通过设置限位块11可以对活动槽4内部的固定块10进行限位,避免在取出时对不准活动槽4的位置或是旋转固定的时候固定不到位,此时载体1和主接头6卡接紧实不会脱落,在需要取出的时候旋转右外壳7,使得固定块10随之移动,在其接触到限位块11时说明和翼槽3的位置平齐,此时可以将主接头6拔出,和右外壳7内部连接的转接线12在和右外壳7接触的位置通过加强层17进一步连接,转接线12的另一端和副外壳15连接的部分也通过加强层17进一步连接,通过设置加强层17增加转接线12的强度,避免转接线12和副外壳15或是右外壳7的连接处因为磨损造成损坏,在插接副接头13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握凹槽19的位置便于用力插入,通过设置凹槽19便于人为持握副外壳15,通过设置防滑纹路避免人为持握的时候手指打滑,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盖帽14盖在副外壳15的端部,通过设置盖帽14保护副外壳15前端的副接头13,避免在副接头13未使用的时候因为外界损伤造成损坏,对其进行保护,插入之后的主接头6和副接头13因为开设的导槽18所以插接紧固不易脱落,通过设置导槽18便于副接头13和主接头6的连接,使其在连接的时候不会产生较大的晃动对载体1或是接头造成伤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