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6789发布日期:2021-10-27 19:1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具体涉及一种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


背景技术:

2.通过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可以将固态硬盘与电子设备的电路板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实现通过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连接在电路板上的固态硬盘的数据的快速读写。但是,固态硬盘在使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其长时间工作,会因工作环境温度过高而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保证连接在转接支撑架上的固态硬盘因长时间工作,导致其工作环境温度过高而存在数据丢失风险的问题。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其包括主板,主板上设有用于与外部的数据传输接口可拆卸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一数据传输接口,和用于与固态硬盘可拆卸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的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以及安装在主板上的发光单元;主板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置成在固态硬盘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发光单元按照设定时间开启。
5.由于使用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时,使用者是无法通过肉眼获知固态硬盘的工作状态的,本实用新型在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上引入能够通过灯光反映固态硬盘的工作状态的发光单元,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发光单元的工作状态掌握固态硬盘的工作状态,当发现发光单元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自发光单元关闭后,停止对固态硬盘进行读写一段时间,避免出现固态硬盘因长时间工作,导致其温度过高而存在数据丢失风险的问题。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设在主板的放置固态硬盘的至少一侧;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板上的散热块,散热块与主板之间形成有容纳固态硬盘的容置空间,散热块上设有用于避开发光单元,同时使发光单元发出的光能够透出外部的第二通槽。
7.由此,固态硬盘工作过程中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块快速地与环境进行温度交换,实现固态硬盘的快速散热,从而保证固态硬盘能够长时间稳定地工作。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块的与第二通槽对应的位置覆盖有将发光单元与外部隔开的导光片。由此,可以通过导光片将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导出外部,还可以通过导光片保护发光单元。优选的,导光片的材质采用有机玻璃,可以使经过导光片透出的光线更加柔和。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块的设有第二通槽的外侧表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导光片的沉槽;导光片与散热块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导光片与散热块通过胶粘的方式可拆卸连接。由此,可以使得放置有导光片的散热块仍然能够保持表面的平整;同时,避免导光片易因磕碰而掉落。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沿直线方向设置,导光片上覆盖有遮光层,遮光层设
有与发光单元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透光带。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设有至少两个rgb灯,所有的rgb灯沿直线方向排布在主板的接近边缘的一侧;控制模块设置成在固态硬盘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rgb灯按照排布顺序依次开启设定时间。
12.通过将rgb灯设置在主板的接近边缘的一侧,可以减少rgb灯发出的光线传输至外部的距离,从而提高外部感受rgb灯的亮度;而且,通过将rgb灯依次开启设定时间的方式来反应固态硬盘的工作状态,可以提高使用者对发光单元的关注度,从而不易忽视固态硬盘的工作状态。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还包括设置在散热块的朝向主板的一侧上的,用于与连接在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上的固态硬盘接触的柔性导热片。优选的,柔性导热片为硅胶导热片。
14.在没有设置柔性导热片时,由于散热块是刚性的,无法完全与固态硬盘接触,导致在固态硬盘与散热块之间存在空气层,而空气层的热导率较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固态硬盘与散热块之间引入柔性导热片,使得既可以通过柔性导热片进一步提高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散热能力,还可以通过柔性导热片避免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使用时,因晃动等原因导致固态硬盘因与散热块之间出现硬接触,而使得固态硬盘可能出现因磕碰而失效的风险。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块上设有用于容纳固态硬盘和柔性导热片的容纳通槽,容纳通槽沿固态硬盘的安装方向将散热块贯穿。由此,提高了容置槽内的气体与外部气体进行交换的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散热块的散热能力。
16.优选的,散热块采用铝合金制成,且其上设有至少两块散热翅片。由此,在不过多地增加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重量的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散热能力。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还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主板上的夹紧件,夹紧件设在主板的远离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的一端,其通过枢转轴可枢转地设在主板上,枢转轴的位于主板的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同侧的外周上设有第一卡环和夹紧片,第一卡环设在主板和夹紧片之间,夹紧片在周向上跨度小于180
°
,夹紧片与第一卡环的距离相当于固态硬盘的厚度。
18.由此,当固态硬盘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电连接后,可以通过转动夹紧件,使得夹紧片转动至固态硬盘远离第二数据传输接口的端部处于夹紧片和第一卡环之间,实现将固态硬盘进一步紧固在主板上的目的,保证固态硬盘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连接的稳定性。
19.优选的,夹紧件采用tpe材质制成。由此,夹紧件在将固态硬盘夹紧在主板上的同时,不会对固态硬盘造成损伤。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数据传输接口为pcie连接端口;第二数据传输接口为ide接口、sata接口、scsi接口、光纤通道接口、m2

sata接口、m2

nvme接口或sas接口。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夹紧件将固态硬盘夹紧在主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夹紧件未将固态硬盘夹紧在主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所示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图7所示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拆卸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0.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
31.参考图1和图2所示,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包括主板20和电连接在主板20上的发光单元23;其中,主板20上一体成型或电连接有第一数据传输接口21,第一数据传输接口21用于与外部的数据传输接口可拆卸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的,第一数据传输接口21为pcie连接端口;主板20上还电连接有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用于与固态硬盘70可拆卸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示例性的,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为ide接口、sata接口、scsi接口、光纤通道接口、m2

sata接口、m2

nvme接口或sas接口;主板20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设置成在固态硬盘70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发光单元23开启设定时间。示例性的,发光单元23设有至少两个rgb灯231,控制模块设置成在固态硬盘70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rgb灯231按顺序依次开启设定时间。
32.本实用新型在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上引入能够通过灯光反映固态硬盘70的工作状态的发光单元23,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发光单元23的工作状态掌握固态硬盘70的工作状态,当发现发光单元23长时间处于开启状态时,可以自发光单元23关闭后,停止对固态硬盘70进行读写一段时间,避免出现固态硬盘70因长时间工作,导致其温度过高而存在数据丢失风险的问题。
33.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还包括可枢转地安装在主板20上的夹紧件60,夹紧件60设在主板20的远离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的一端,其通过枢转轴61可枢转地设在主板20上,枢转轴61的位于主板20的与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同侧的端部的外周上一体成型或连接有第一卡环63和夹紧片62,第一卡环63位于主板20和夹紧片62之间,夹紧片62在周向上跨度小于180
°
,夹紧片62与第一卡环63的距离相当于固态硬盘70的厚度。具体的,主板2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供夹紧件60的枢转轴61穿过的第一安装孔25,枢转轴61的位于主板20的背离第一卡环63的一侧的外周上一体成型或连接有第二卡环64,第一卡环63和第二卡环64的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25的直径。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夹紧件60与主板20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夹紧件6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采用tpe
(thermoplastic elastomer,热塑性弹性体)材质制成,具体的,枢转轴61的设有第二卡环64的端部一体成型或加工有深度沿枢转轴6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通槽65,以使得能够较轻易地将枢转轴61的设有第二卡环64的端部挤压变形,使之外径缩小后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25,当第二卡环64穿过第一安装孔25后,去除施加在枢转轴61上的外力,第二卡环64的形状恢复后,能够避免夹紧件60从主板20上脱出。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第二卡环64穿过第一安装孔25,在第二卡环64的端部一体成型或加工有导向段641,导向段641例如可以通过将第二卡环64的端部进行倒角形成。
34.图3至图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
35.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参考图3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23设在主板20的放置固态硬盘70的至少一侧;且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板20上的散热块30,示例性的,主板20与散热块30可拆卸连接的实现方式为通过螺钉26连接,具体的,在主板2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供螺钉26穿过的第二安装孔24,并在散热块30的与第二安装孔24对应的位置加工有螺孔,优选的,第二安装孔24设置在主板20的四个边角处,以保证散热块30与主板20连接的稳定性;散热块30与主板20之间形成有容纳固态硬盘70的容置空间201,散热块30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第二通槽31,第二通槽31用于避开发光单元23,同时使发光单元23发出的光能够透出外部。优选的,散热块30采用铝合金制成,且其上设有至少两块散热翅片34;进一步的,散热翅片34设在散热块30的背离主板20的表面上,其包括连接在垂直于主板20方向分布的高翅片342、高度低于高翅片342的矮翅片341和连接在高翅片342上的横翅片343,所有的高翅片342和横翅片343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矮翅片341位于横翅片343的下方,由此,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翅片的面积,另一方面,由于横翅片343的面积较大,还可以在横翅片343上增设一些连接部件或装饰部件。
36.作为优选实施例,继续参考图3至图5所示,散热块30上设有用于容纳固态硬盘70的容纳通槽33,容纳通槽33沿固态硬盘70的安装方向将散热块30贯穿,以便于实现容纳通槽33的加工。
37.图3和图4显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第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传输接口21的安装方向沿翅片的延伸方向或沿散热块30的长度方向设置。
38.图5显示了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第二种具体实现方式。在该具体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传输接口21的安装方向垂直于翅片的延伸方向或垂直于散热块30的长度方向设置。
39.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
40.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参考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块30的与第二通槽31对应的位置覆盖有将发光单元23与外部隔开的导光片40,优选的,导光片40的材质采用有机玻璃,可以使经过导光片40透出的光线更加柔和。进一步的,导光片40与散热块30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导光片40与散热块30通过胶粘的方式可拆卸连接。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导光片40安装的稳定性,在散热块30的设有第二通槽31的外侧表面上一体成型或加工有用于
放置导光片40的沉槽32。
41.继续参考图6所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发光单元23沿直线方向设置,导光片40上覆盖有遮光层41,遮光层41设有与发光单元2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透光带42。示例性的,透光带42例如可以通过在遮挡层上一体成型或加工长条形的通槽的形式实现。当发光单元23设有至少两个rgb灯231时,所有的rgb灯231沿直线方向排布在主板20的接近边缘的一侧;控制模块设置成在固态硬盘70通过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进行数据传输时,控制rgb灯231按照排布顺序依次开启设定时间。
42.图7和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
43.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在第二种实施方式或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得到,参考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固态硬盘转接支撑架还包括柔性导热片50,柔性导热片50设置在散热块30的朝向主板20的一侧上,且用于与散热块30和连接在第二数据传输接口22上的固态硬盘70接触。优选的,柔性导热片50为硅胶导热片。当散热块30上还设有容纳通槽33时,容纳通槽33能够同时容纳固态硬盘70和柔性导热片50。
4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