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器固定装置以及移相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7103发布日期:2021-12-17 23:5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移相器固定装置以及移相器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固定装置以及移相器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2.移相器作为基站天线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关乎天线整机的性能好坏,而移相器固定在反射板上往往需要固定装置作为载体,良好的固定装置设计不仅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移相器的性能、保持下倾行程的准确性、而且还能在严酷的使用环境条件下保持整机结构和指标的稳定性。
3.目前行业主流移相器固定装置多采用单独固定形式,这种固定形式往往无法同时固定多层并排移相器,而且相比组合形式固定装置而言,其装配所需物料用量较多且装配工序均较为繁琐,显然不利于天线进一步简化装配及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移相器固定装置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固定装置。
5.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和安装盖,固定件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槽,安装槽用于放置移相器,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安装盖,安装槽的内壁设有限位部,限位部对应移相器的定位部处设置,限位部用于避免移相器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固定件上设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安装部。
6.可选的,安装槽的内壁上还设有线缆避让槽,线缆避让槽对应移相器的布线槽处设置,布线槽与线缆避让槽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线缆的过线孔。
7.可选的,固定件包括底板、设置在底板一侧的至少一根立柱和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至少一个立柱设置在两块侧板之间,至少一根立柱、两块侧板以及底板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安装槽。
8.可选的,立柱设有一根且位于两块侧板的中部,两块侧板的内侧均设有线缆避让槽,立柱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部。
9.可选的,两个侧板的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件,安装盖的两侧对应第一连接件处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10.可选的,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卡接连接。
11.可选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者包括沿移相器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滑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另一者包括与t型滑块相匹配的滑槽,t型滑块与滑槽之间还设有防滑件。
12.可选的,立柱的顶端设有第三连接件,安装盖对应第三连接件处设有第四连接件,第三连接件与第四连接件之间卡接连接。
13.可选的,安装部包括与反射板上的预留孔相匹配的导向定位柱、弹性卡扣以及安
装板,导向定位柱和弹性卡扣设置在固定件靠近反射板的一侧,安装板设置在固定件的两端。
14.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固定结构,包括移相器以及如权利要求至中任一项的移相器固定装置,移相器设置于安装槽内,移相器的一侧对应线缆避让槽处设有布线槽,移相器的另一侧对应限位处设有定位部。
1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6.本公开中,安装盖与固定件上的安装槽形成了框架结构,从而可套设在移相器的外侧,以起到基本的固定作用,且移相器的定位部与安装槽内壁上的限位部相互对接匹配,从而对移相器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在上述框架结构以及限位部的共同约束下,移相器在xyz 方向上的移动均受到约束,从而可确保移相器的相对稳定状态。再将装有移相器的移相器固定装置与反射板上的预留位置对接,从而实现移相器的快速固定。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公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公开安装盖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公开移相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公开固定件与安装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公开固定件、移相器以及安装盖的爆炸示意图;
24.图6为本公开固定件、移相器以及安装盖的连接示意图。
25.其中,10、固定件;11、安装槽;12、限位部;13、线缆避让槽; 14、底板;15、侧板;16、立柱;17、第一连接件;18、第三连接件; 20、安装盖;21、第二连接件;22、第四连接件;30、移相器;31、定位部;32、布线槽;41、导向定位柱;42、弹性卡扣;43、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至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相器固定装置,包括固定件 10和安装盖20,固定件10包括至少一个安装槽11,安装槽11用于放置移相器30,安装槽11的槽口处设有安装盖20,安装槽11的内壁设有限位部12,限位部12对应移相器30的定位部31处设置,限位部 12用于避免移相器3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固定件10上设有用于与反射板连接的安装部。
29.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盖20与固定件10上的安装槽11形成了框架结构,从而可套设在移相器30的外侧,以起到基本的固定作用,在上述框架结构的约束下,移相器30仅可沿其长度方向进行移动。因此在移相器30的实际安装过程中,可先将移相器30放入安装槽11内,使移相器30的定位部31与安装槽11内壁上的限位部12相互对接匹配,从而对移相器30长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约束,再将安装盖20与安装槽11的槽口进行对接安装,从而完成了移相器30的初步固定。在上述框架结构以及限位部12的共同约束下,移相器30在xyz方向上的移动均受到约束,从而可确保移相器30的相对稳定状态。再将装有移相器30的移相器固定装置与反射板上的设计位置或预留位置对接,即可实现安装部与反射板的固定,从而最终实现移相器30的固定。
30.在现有技术中,移相器30的安装与本公开则存在一定的差别。例如,移相器30的外部卡接有c型槽,c型槽的槽口则直接与反射板相互连接,上述连接方式中,需要完成c型槽、移相器30以及反射板的同时对位,然后再进行连接,虽然零部件相对较少,但是安装过程则较为繁琐,很容易出现不易对位的情况,对安装人员的技术以及耐心都是较大的挑战。而本公开则是通过将移相器30先与固定装置进行安装,再将安装整体与反射板进行对接,从而使得对接过程更为方便快捷,且整体结构强度更高,也便于后期结构整体的拆卸。
31.还例如,移相器30的外部设有c型槽,c型槽的槽口活动卡接有盖板,从而可起到对移相器30周向固定的效果,再结合束线结构,可对线缆再进行约束,从而起到对移相器30的整理效果。与本公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公开中的移相器30与安装槽11分别对应设有定位部 31和限位部12,可在移相器30长度方向上进行约束,从而实现移相器30各个方位的约束,即一方面对移相器30也起到了整理作用,另一方面还起到固定效果,以便于移相器30与反射板之间的安装,因此本公开中,固定件10上还设置有安装部,通过上述比对不难发现,本公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32.对于固定件10上安装槽11的槽口与安装盖20之间的连接,则可以采用常规连接方式,例如卡接方式,即安装槽11的槽口与安装盖20 之间可分别设置卡接件,从而实现快速对接匹配,或者采用常规的螺栓连接,安装盖20也可一端与安装槽11的槽口铰接,另一端采用卡接或者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槽11的槽口进行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33.请参阅图1和3,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11的内壁上还设有线缆避让槽13,线缆避让槽13对应移相器30的布线槽32处设置,布线槽32与线缆避让槽13之间形成用于通过线缆的过线孔。
34.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线缆避让槽13则可与移相器30上的布线槽32相互匹配,从而形成过线孔,通过过线孔则可以实现对线缆的有效固定,从而即使不再单独设置线缆的固定夹等结构,也可保证线缆的有效固定。
35.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在过线孔内设置线缆,从而使得移相器30、线缆以及安装槽11之间产生一定的内力,即当安装盖20与安装槽11 的槽口固定后,布线槽32和线缆避让槽13都会对线缆进行挤压,在上述内力的压力下,可有效保证移相器30、线缆以及移相器固定装置之间的相对稳定,从而使得整个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且可省去线缆固定夹等结构,进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36.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10包括底板14、设置在底板14一侧的至少一根立柱16和两块相对设置的侧板15,至少一个立柱16设置在两块侧板15之间,至少一根立
柱16、两块侧板15以及底板14之间形成至少两个安装槽11。
37.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固定件10的基本结构进行公开,即包括底板14、侧板15以及立柱16,其中立柱16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当立柱16设置一根时,则可形成两个安装槽11,当立柱16设置两根时,则可形成三个安装槽11,根据不同数量的安装槽11,工作人员则可对应安装不同数量的移相器30,从而可以实现移相器30的并排固定安装设置。当多个移相器30固定完成后,则可同时实现多个移相器30与反射板之间的快速安装,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且工作效率更高。
38.对于侧板15内侧以及立柱16两侧,则对应移相器30的布线槽32 和定位部31设置限位部12和线缆避让槽13。例如,当立柱16设置有三根时,一共会形成四个安装槽11,其中左侧的侧板15内壁可设置限位部12,右侧的侧板15内壁则可设置线缆避让槽13,而立柱16的左侧则均设置线缆避让槽13,立柱16的右侧均设置限位部12,从而使得四个安装槽11均呈现左壁设置限位部12,而右壁设置线缆避让槽 13的结构,从而便于后期与移相器30的固定。需强调的是,无论侧板 15内侧、立柱16上的限位部12和线缆避让槽13如何设置,均应保证在一个安装槽11内,安装槽11的左壁和右壁分别设有一个限位部12 和线缆避让槽13。
39.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16设有一根且位于两块侧板 15的中部,两块侧板15的内侧均设有线缆避让槽13,立柱16的两侧分别设有限位部12。
40.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移相器固定装置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即只包含一根立柱16,通过设置一根立柱16可形成两个安装槽11,从而确保一对移相器30能并排安装,首先满足移相器30实际的且常规的并排设置。然后对侧板15和立柱16上的线缆避让槽13和限位部12 进行具体优化,即侧板15的内侧均设置线缆避让槽13,而立柱16的两侧均设置限位部12。当移相器30固定于安装槽11后,由于线缆避让槽13设置在侧板15的内侧,因此使得线缆可从移相器30的外侧的布线槽32穿过,这样更便于实际线缆的安装操作。而立柱16的两侧均设置限位部12首先可与线缆避让槽13相互匹配,其次立柱16上只需要单独设置限位部12即可,不需要如上文可能存在既设置线缆避让槽13又设置限位部12的情况,从而有效降低立柱16的制模以及生产难度,更具有实际的应用前景。
41.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侧板15的外侧均设有第一连接件17,安装盖20的两侧对应第一连接件17处设有用于与第一连接件17相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1。
42.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安装盖20与安装槽11的槽口之间连接方式的进一步优化,首先在侧板15的外侧设置第一连接件17,而在第一连接件17处匹配第二连接件21,且第二连接件21是设置在安装盖 20上的,这样可以使得当安装盖20与安装槽11的槽口连接后,侧板 15所受的外力向内,即可对线缆以及移相器30进行挤压,从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有效的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强度。
43.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可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连接,例如,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可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对应设置卡接件即可实现二者之间的固定;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还可采用螺栓等连接件进行连接,在此不做赘述。
44.请参阅图4至6,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对应的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卡接连接。
45.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连接方式的优化,通过卡
接则可实现二者的快速拆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6.请参阅图4至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 21中的一者包括沿移相器30长度方向延伸的t型滑块,第一连接件17和第二连接件21中的另一者包括与t型滑块相匹配的滑槽,t型滑块与滑槽之间还设有防滑件。
47.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之间采用卡接连接方式的具体公开优化,即主要通过t型滑块以及与其匹配的滑槽来实现二者之间的快速对接,再通过防滑件实现二者之间的快速固定。
48.上述设置的好处在于,首先通过滑动的方式实现第一连接件17与第二连接件21的初步匹配,可以避免设置其他活动类的卡扣结构,可有效避免结构的损耗,且所造成的形变也相对较少,可使得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科学稳定。
49.而防滑件的结构则可采用在滑槽的内壁设置凹槽,而t型滑块与凹槽对应处设置凸起,通过凹槽与凸起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对t型滑块与滑槽之间的约束。防滑件还可以是设置在t型滑块与滑槽接触表面上的具有较大摩擦阻力的层状结构。
50.具体的,第一连接件17设置在侧板15上,而第二连接件21设置在安装盖20上。
51.请参阅图1、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16的顶端设有第三连接件18,安装盖20对应第三连接件18处设有第四连接件22,第三连接件18与第四连接件22之间卡接连接。
52.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安装盖20与立柱16的连接进行公开,通过设置第三连接件18和第四连接件22,可进一步保证安装盖20的稳定性,且使得整体结构的受力更加均衡。
53.具体的,第三连接件18也可为上述t型滑块结构,第四连接件22 可为上述滑槽结构,从而使得结构的整体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的,第三连接件18的t型滑块的长度尺寸可适当减小,而第四连接件 22的滑槽长度与第三连接相互匹配且一端封闭,这样可以起到限制行程的效果,从而使得安装盖20与安装槽11的槽口对接更加快速精确。
54.请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包括与反射板上的预留孔相匹配的导向定位柱41、弹性卡扣42以及安装板43,导向定位柱41和弹性卡扣42设置在固定件10靠近反射板的一侧,安装板43设置在固定件10的两端。
55.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对安装部结构的进一步公开,通过导向定位柱41与反射板上相对应的预留口进行对接,可以实现弹性卡扣42 与反射板上相对应的预留口的快速安装,从而可实现整个固定件10的快速预安装,此时再通过安装板43以及螺栓则可实现与反射板的快速稳定安装。
56.请参阅图5和图6,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移相器30固定结构,包括移相器30以及移相器固定装置,移相器30设置于安装槽11内,移相器30的一侧对应线缆避让槽13处设有布线槽32,移相器30的另一侧对应限位处设有定位部31。
57.在上述实施例中,则是公开了移相器30与移相器固定装置的组合结构,优点均在上文提及,在此不做赘述。具体的,限位部12可以为竖向设置的导轨,而定位部31可为与导轨匹配的导槽,从而可实现移相器30在安装槽11上从上至下的快速对接安装。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9.以上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