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28542发布日期:2021-10-24 05:37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码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


背景技术:

2.编码器是一种机械式旋转电信号发生装置,它是将被旋转的角度位移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的电子元件。微型编码器广泛用于家用智能手表,比如电子烟,蓝牙音响、耳机,小型号医疗仪器,无线控制器等设备,主要用于智能手表、蓝牙耳机、蓝牙音响、游戏机控制手柄,无人机遥控器等领域,具有使用频度大、操作随意性强的特点。
3.市场上的微型编码器,其包括外壳、底座、端子、转子、定位片、切换片。该编码器底座内设有端子,包胶在底座内,底座内腔里设有作圆周运动的转子,转子内装有与端子接触的切换片,转子装于底座与定位片之间,定位片装于外壳两个扣脚上,外壳扣于底座两侧的扣角上,虽然产品能实现编码功能,但体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且无开关功能。
4.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包括底座、外壳、端子结构、与端子结构相配的转子结构和开关结构,所述转子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转动连接外部结构,另一端间隔接触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设置在底座靠近端子结构的一端,所述转子结构受外部结构驱动转动与端子结构接触产生信号,同时转子结构转动驱动开关结构产生驱动信号;
8.所述转子结构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内,并通过所述外壳安装固定,所述端子结构安装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与转子结构接触连接;
9.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转子、定位片和切换片,所述转子的外圆周安装有齿轮,所述定位片安装在所述底座靠近外壳的一端,并与齿轮耦合,所述切换片包塑在转子上,所述切换片上设有与端子结构接触的刷子。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片侧面设有位置对称的两个弹性力臂,两个所述弹性力臂的尖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转子上的齿轮抵接;所述定位片的两侧位置均设有小圆孔,底座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小圆孔相配合的定位柱。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子结构包括端子和设置在所述端子上的角度盘,角度盘设置的数量有1~30个,所述转子旋转带动切换片上的刷子与角度盘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外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传递动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部为内凹内孔或凸起内孔,使得转子有多种形式,包括中心圆柱凸起内孔为四方孔转子,中心圆柱凸起内孔为六方孔转子,以及中心圆柱内凹内孔为六方孔转子。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底座、锅仔片及开关端子,所述开关底座设有可容纳所述锅仔片的内腔,所述开关端子安装在所述开关底座上,所述锅仔片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与开关端子配合,实现通断切换。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开关结构还包括粘贴件,所述开关底座通过所述粘贴件安装在所述底座靠近端子结构的一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有四种形式,包括中孔凸起卧式贴板外壳,中孔凸起立式贴板外壳,中孔内凹卧式贴板外壳,中孔内凹立式贴板外壳;所述底座分别为:“z”型折弯卧式贴板底座,“l”型折弯立式贴板底座。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端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实现编码功能,在底座下方扣合有开关结构,从而使编码器实现上下驱动的开关功能,同时其形式多样,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外壳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转子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底座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1

外壳;111

大安装孔;112

外壳定位孔;113

卡接方孔;114

铆接脚;2

定位片;211

球形凸台;212

弹性力臂;213

小圆孔;3

转子;331

齿轮;332

多棱边的方孔;4

切换片、41

刷子;5

底座;551

内腔;552

扣接凸台;553

定位柱;554

安装孔;6

端子;661

角度盘;7

开关结构;71

高温膜;72

锅仔片;73

开关底座;731

内腔;732

底座正面;74

开关端子;741

接触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25.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施例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2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包括底座5、外壳1、端子结构、与端子结构相配的转子结构和开关结构,所述转子结构的一端贯穿所述外壳转动连接外部结构,另一端间隔接触开关结构,所述开关结构7设置在底座靠近端子结构的一端,所述转子结构受外部结构驱动转动与端子结构接触产生信号,同
时转子结构转动驱动开关结构产生驱动信号;
27.所述转子结构轴承安装在所述底座5设有的内腔551和安装孔554内,并通过所述外壳1安装固定,所述端子结构安装在所述底座远离所述外壳的一端,与转子结构接触连接;所述外壳1的截面为“冂”形结构,外壳1的侧面上开设有若干卡接方孔113,对应的,底座5的侧面设有与卡接方孔113相配合的扣接凸台552,以此来实现外壳1与底座5的相互扣合。另外,所述外壳1的侧面还设置有铆接脚114,用于铆接扣合开关结构7;所述外壳上开开设有大安装孔111,供转子结构穿过。
28.因此,所述的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通过在底座内设置的端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实现编码功能,在底座下方扣合有开关结构,从而使编码器实现上下驱动的开关功能,同时其形式多样,可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29.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结构包括转子3、定位片2和切换片4,所述转子3的外圆周安装有齿轮331,所述定位片2安装在所述底座5靠近外壳的一端,并与齿轮331耦合,所述切换片4包塑在转子3上,所述切换片4上设有与端子结构接触的刷子41;所述端子结构包括端子6和设置在所述端子6上的角度盘661,角度盘设置的数量可以有1个,所述转子3旋转带动切换片4上的刷子441与角度盘661接触。
30.转子3耦合装于外壳1中央的大安装孔111与底座5中央的安装孔554之间。外部结构带动转子旋转做圆周运动,使切换片4的刷子41与端子的角度盘661接触,与转子随动;实现编码器功能。
31.在一些实施例中,角度盘设置的数量可以有15个,圆周排列在端子6上表面,所述转子3旋转带动切换片4上的刷子441与角度盘661接触,或角度盘设置的数量可以有30个,圆周排列在端子6上表面,所述转子3旋转带动切换片4上的刷子441与角度盘661接触。
32.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片侧面设有位置对称的两个弹性力臂212,两个所述弹性力臂212的尖部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与转子上的齿轮抵接;所述定位片的两侧位置均设有小圆孔213,底座的对应位置处设有与小圆孔213相配合的定位柱553。
33.所述外壳上设有与定位柱553相配的外壳定位孔112,所述凸台为球形凸台211或弧形凸台,球形凸台211或弧形凸台与转子上的齿轮相抵,使得转子旋转时具有步进功能,形成一种新驱动结构,且所述的新驱动结构结构紧凑,空间布局合理,适用于微型编码器。
3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片侧面设有两个弹性力臂形成l型结构,在底座对角上安装一个或两个弹性力臂,并通过定位柱限位固定;两个所述弹性力臂的尖部设置有球形凸台211,所述球形凸台211与转子上的齿轮抵接。
35.通过调节所述定位片的形状,可以使得所述转子结构的布局更加的合理,也提高了所述转子结构与外壳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36.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结构包括开关底座73、锅仔片72及开关端子74,所述开关底座73设有可容纳所述锅仔片72的内腔731,所述开关端子74安装在所述开关底座73上,所述锅仔片7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与开关端子74配合,实现通断切换。
37.具体的,所述开关端子74包塑于开关底座73中;开关端子74上设置有接触凸点741,转子通过刷子接触端子的角度盘,并通过端子驱动开关结构的锅仔片72形变,锅仔片72形变与接触凸点741接触,形成间断的驱动信号,所述驱动信号可作为驱动电机或马达的
信号源;这样的话,就形成了所述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
38.进一步的,所述开关结构7还包括粘贴件,所述开关底座通过所述粘贴件安装在所述底座5靠近端子结构的一端。所述粘贴件选用高温膜71,在高温膜71的一面涂抹粘贴胶形成单面粘胶粘于开关底座的底座正面732组成开关结构7。
39.另外,所述外壳1上的铆接脚114将底座5与开关结构铆接扣合在一起,形成了所述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
40.如图3所示,所述外壳1有四种形式,包括中孔凸起卧式贴板外壳11,中孔凸起立式贴板外壳12,中孔内凹卧式贴板外壳13,中孔内凹立式贴板外壳14。
41.四种形式不同的外壳适用于不同的底座结构,配合不同形式的底座可以实现不同转子结构和端子结构的紧凑安装和固定,提高和扩展了编码器的装配方式。
4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的一端设有连接部连接外部结构,所述外部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传递动能。
43.如图4所示,所述转子的一端开设多棱边的方孔332作为连接部,多棱边的方孔332为内凹内孔或凸起内孔,使得转子有多种形式,包括中心圆柱凸起内孔为四方孔转子31,中心圆柱凸起内孔为六方孔转子32,以及中心圆柱内凹内孔为六方孔转子33。
44.如图5所示,所述底座分别为:“z”型折弯卧式贴板底座51,“l”型折弯立式贴板底座52。
45.所述“z”型折弯卧式贴板底座51和“l”型折弯立式贴板底座52的选择,根据端子结构的端子进行灵活的适应性的搭配,保证端子结构的便捷紧凑安装。
46.此外,如图6所示,由于外壳、端子和转子的多样性,因此,最终编码器外形也是多样的,即包括四方孔外凸卧式贴片外形a,四方孔外凸立式贴片外形b,六方孔外凸卧式贴片外形c,六方孔外凸立式贴片外形d,六方孔内凹卧式贴片外形e,六方孔内凹立式贴片外形f,其外形应被包含在本技术范围内。
4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所述的新驱动结构带开关的袖珍型编码器,通过在底座内设置的端子结构和转子结构实现编码功能,在底座下方扣合有开关结构,从而使编码器实现上下驱动的开关功能。
48.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施例处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49.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