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42476发布日期:2021-09-22 23:1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线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对电力能源的需求量日趋增大,变压器作为在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其电压等级及设计容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减少变压器损耗,提升变电效率,现阶段高电压等级的大容量变压器线圈均使用换位导线,换位导线是一种电气强度较好的漆包线。
3.变压器线圈在绕制到固定匝数后使用换位导线进行换位,会因换位导线沿线圈辐向平缓位移而出现的换位导线爬坡现象,换位导线爬坡后连接的导线与下方导线之间留出较大的换位间隙。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换位间隙叠加入多块绝缘垫块,以增加整个线圈的支撑强度,但此方式仅能够在变压器正常运行时为线圈提供支撑使变压器正常运行。
4.当变压器遭受外接短路冲击时,高压绕组换位导线在变压器绕组最外侧,受到的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由漏磁场在绕组端弯曲呈现的横向分量与短路电流相互作用产生的轴向内力;另一部分是因内、外绕组磁势不均匀而出现的横向漏磁场与短路电流作用所产生的轴向外力。由于换位间隙较大,在内、外合力的作用下绕组被压缩,造成绕组高度降低、绝缘垫块松动,极易造成变压器线饼坍塌、压钉松动弯曲等,严重时直接使变压器线圈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于换位间隙中仅叠加垫块使在变压器短路时出现绝缘垫块松动、线圈不稳定的问题。
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a、第二导线b、第三导线、换位导线和绝缘板;所述第一导线连接所述第二导线a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a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换位导线一端,所述换位导线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线b一端,所述第二导线b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a和所述第三导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块,所述第一导线、第二导线b和所述第三导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块;所述第二导线b靠近所述第一导线的一侧设置有绝缘板,所述绝缘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绝缘垫块,通过绝缘绑带b将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导线b缠绕固定。
8.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沿长度方向弯曲,弯曲弧度与所述第二导线b的绕制弧度相匹配;且所述绝缘板沿宽度方向弯曲制成半圆柱面,所述半圆柱面可半包覆所述第二导线b。
9.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板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凹槽,所述绝缘绑带b沿所述螺旋状凹槽将所述绝缘板与所述第二导线b缠绕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线b下设置有弧形垫板,所述弧形垫板的弯曲弧度与所述第二导线b的绕制弧度相匹配;所述弧形垫板的一端依次穿插过所述绝缘垫块内,所述弧形垫板的另一端向所述换位导线延伸,通过绝缘绑带a将所述弧形垫板与所述第二导线b缠绕固定。
11.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垫块的高度为20mm

30mm。
1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3.本技术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导线、第二导线a、第二导线b、第三导线、换位导线和绝缘板;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导线a的一端,第二导线a的另一端连接换位导线一端,换位导线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线b一端,第二导线b另一端连接第三导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a和第三导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块,第一导线、第二导线b和第三导线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块;第二导线b靠近第一导线的一侧设置有绝缘板,通过绝缘绑带b将绝缘板与第二导线b缠绕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制作方便,不增加变压器绕组绝缘体积、不改变线圈设计,能够针对变压器换位结构尤其换位结构导线爬坡后形成的换位间隙,有效防止线圈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发生得位移及绕组形变,加强变压器线圈在短路电流冲击下的抗短路能力,保障了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的主视图;
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弧形垫板的俯视图;
18.图示说明:
19.其中,1

第一导线,21

第二导线a,22

换位导线,23

第二导线b,3

第三导线,4

绝缘垫块,5

绝缘板,6

弧形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1.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
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本技术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例如能够根据本技术实施例图示或描述中给出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4.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25.实施例一
26.参见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的主视图;参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绝缘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弧形垫板的俯视图。
27.变压器线圈在绕制到固定匝数后使用换位导线22进行换位,会因换位导线22沿线圈辐向平缓位移而出现的换位导线22爬坡现象,换位导线22爬坡后连接的导线与上一匝导线之间留出较大的换位间隙。如图1中的第二导线b23与第三导线3之间的换位间隙、第二导线a21与第一导线1之间的换位间隙都过大,需要本技术的装置来增强导线间的支撑强度。
28.本技术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变压器线圈包括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a21、换位导线22、第二导线b23和第三导线3。第一导线连接第二导线a21的一端,第二导线a21的自由端连接换位导线22一端,换位导线22另一端连接第二导线b23一端,第二导线b23另一端连接第三导线3。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a21和b23、第三导线3在绕组上呈上中下绕制。本技术还包括绝缘垫块4和绝缘板5。绝缘垫块4的高度为20mm

30mm,优选25mm。
29.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a21和第三导线3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块4,第一导线1、第二导线b23和第三导线3之间也均设置有绝缘垫块4。第二导线b23靠近第一导线1的一侧设置有绝缘板5,绝缘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绝缘垫块4,通过绝缘绑带b将绝缘板5与第二导线b23缠绕固定。
30.为了增强绝缘板5与第二导线b23的贴合度和固定强度,绝缘板5半包覆第二导线b23。具体为绝缘板5沿长度方向弯曲,弯曲弧度与第二导线b23的绕制弧度相匹配;且绝缘板5沿宽度方向弯曲制成半圆柱面,半圆柱面可半包覆第二导线b23。还可以在绝缘板5的外表面设置螺旋状凹槽,绝缘绑带b沿螺旋状凹槽为缠绕轨迹将绝缘板5与第二导线b23缠绕固定。
31.通过在第二导线b23上捆绑绝缘板,与现有技术中仅在换位间隙中叠加绝缘垫块4的操作相比,能够对换位后第一匝线圈进行更加有效的固定,抑制了整个线圈在受轴向力作用时产生的位移,起到了稳定支撑整个线圈的作用。
32.实施例二
3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二导线b23下方设置弧形垫板6为第二导线b23提供支撑。弧形垫板6的弯曲弧度与第二导线b23的绕制弧度相匹配;弧形垫板6的一端依次穿插过绝缘垫块4内,弧形垫板6的另一端向换位导线22延伸,通过绝缘绑带a将弧形垫板6与第二导线b23缠绕固定。通过在第二导线b23的上下侧分别缠绕固定绝缘板5和弧形垫板6
对第二导线b23形成夹击包裹,能够对换位后的第一匝线圈进行有效稳固,防止线圈在轴向力作用下产生的位移,起到了稳定支撑整个线圈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
34.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线圈的换位间隙加强结构制作方便,不增加变压器绕组绝缘体积、不改变线圈设计,能够针对变压器换位结构尤其换位结构导线爬坡后形成的换位间隙,有效防止线圈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发生得位移及绕组形变,加强变压器线圈在短路电流冲击下的抗短路能力,保障了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
35.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技术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技术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