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8951发布日期:2021-10-24 07:3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接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接头。


背景技术:

2.type

c正在快速的普及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手机转而使用了type

c充电接口,而我们以往常用的usb接口无法与type

c接头进行数据传输,从而便出现了各种转接头以解决usb与type

c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传输的问题。
3.现有的usba公头转type

c母座用于usb与type

c不同型号数据线的数据转换连接,其由usba公头头和type

c母座配合,并通过电路板连接形成。该种转接头目前整体长度较长,携带、使用时均不方便。故而提出一种转接头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usba公头转type

c母座转接头整体长度较长,携带、使用时均不方便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转接头,包括type

c母座、usba公头和电路板,其中:
6.所述type

c母座包括第一塑胶主体、第一端子、emi钢片和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塑胶主体包括接收部和连接部;所述第一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塑胶主体内部,其首端伸至所述接收部上,尾端伸出所述第一塑胶主体外;所述emi钢片设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外侧,并安装在所述第一塑胶主体上;所述第一外壳设于所述第一塑胶主体的外侧,并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
7.所述usba公头包括第二塑胶主体、第二外壳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二塑胶主体长度10mm至12mm,其包括插接部和限位部;所述第二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二塑胶主体上,其首端伸至所述插接部上,尾端延伸出所述第二塑胶主体外;所述第二外壳设于所述第二塑胶主体的外侧,并与所述限位部的固定连接;
8.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一塑胶主体和所述第二塑胶主体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焊接。
9.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导电端子和数据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分布于所述数据端子的两侧,所述导电端子的宽度大于所述数据端子的宽度,所述导电端子的宽度为1mm至2.1mm。
10.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端子表面设有接触部,所述第二端子远离所述电路板一侧延远离所述接触部的方向延伸出弧形端。
11.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上设有止进卡块和止退卡块,所述止进卡块和所述止退卡块分别抵靠在所述限位部的两侧。
12.更为具体的,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设有限位块,其外表面设有多个卡接块,所述卡接块远离所述限位块一侧为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外壳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
块相对应的卡接孔。
13.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二塑胶主体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延伸出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14.更为具体的,所述第一外壳靠近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延伸出夹板部,所述夹板部夹住所述电路板。
15.更为具体的,所述电路板上焊接有电阻。
1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转接头的技术效果为:
17.1、本技术通过缩短第二塑胶主体的长度至10mm至12mm,在保证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短了转接头的整体长度,使其携带便捷,在插接于一些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传输时,不易与其他地方发生剐蹭、碰撞。
18.2、本技术通过增大导电端子的宽度,从而增大其散热面积,使该转接头进行数据传输时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导电端子上的焊锡融化,减少了电路板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几率,延长该转接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转接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转接头中第二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转接头中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记:
24.1—type

c母座;2—usba公头;3—电路板;
25.101—第一塑胶主体;102—第一端子;103—emi钢片;104—第一外壳;105—接收部;106—连接部;107—限位块;108—卡接块;109—卡接孔;110—夹板部;
26.201—第二塑胶主体;202—第二外壳;203—第二端子;204—插接部;205—限位部;206—导电端子;207—数据端子;208—接触部;209—弧形端;210—止进卡块;211—止退卡块;212—连接块;
27.301—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参阅图1~图4,一种转接头,包括type

c母座1、usba公头2和电路板3,其中:
30.type

c母座1包括第一塑胶主体101、第一端子102、emi钢片103和第一外壳104;第一塑胶主体101包括接收部105和连接部106;第一端子102安装在第一塑胶主体101内部,其首端伸至接收部105上,尾端伸出第一塑胶主体101外;emi钢片103设于第一端子102的外侧,并安装在第一塑胶主体101上;第一外壳104设于第一塑胶主体101的外侧,并与连接部106固定连接。
31.usba公头2包括第二塑胶主体201、第二外壳202和第二端子203;第二塑胶主体201长度10mm至12mm,其包括插接部204和限位部205;第二端子203安装在第二塑胶主体201上,其首端伸至插接部204上,尾端延伸出第二塑胶主体201外,第二端子203的长度设至与第二塑胶主体201的长度相适配;第二外壳202设于第二塑胶主体201的外侧,并与所述限位部205固定连接。
32.电路板3设于第一塑胶主体101和第二塑胶主体201之间,并分别与第一端子102和第二端子203焊接。电路板3上焊接有电阻301。电路板3作为type

c母座1和usba公头2的连接载体。
33.通过缩短第二塑胶主体201的长度至10mm至12mm,在保证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减短了转接头的整体长度,使其携带便捷,在插接于一些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传输时,不易与其他地方发生剐蹭、碰撞。
34.进一步的,第二端子203包括导电端子206和数据端子207,导电端子206分布于数据端子207的两侧,导电端子206的宽度大于数据端子207的宽度,导电端子206的宽度为1mm至2.1mm。增大导电端子206的宽度,从而增大其散热面积,使该转接头进行数据传输时不会因温度过高而导致导电端子206上的焊锡融化,减少了电路板3因温度过高而损坏的几率,延长该转接头的使用寿命。
35.第二端子203表面设有接触部208,第二端子203远离电路板3一侧延远离接触部208的方向延伸出弧形端209,通过设置弧形端209使usb母座与usba公头2在插接过程中可以降低usb母座作用在第二端子203向上作用力,从而以达到缓冲第二端子203的整体受力的问题,防止第二端子203受向上的力而脱离第二塑胶主体201,从而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36.第二外壳202的内壁上设有止进卡块210和止退卡块211,通过止进卡块210和止退卡块211分别抵靠在限位部205的两侧,将第二外壳202与限位部205固定连接,从而防止usb母座与usba公头2在多次插接后第二塑胶主体201与第二外壳202脱离而导致无法正常使用。
37.连接部106靠近电路板3的一侧设有限位块107,其外表面设有多个卡接块108,卡接块108远离限位块107一侧为倾斜设置,从而便于第一外壳103安装到连接部106上,第一外壳103上开设有与卡接块108相对应的卡接孔109,通过卡接块108、卡接孔109和限位块107的配合防止第一塑胶主体101受力而与第一外壳103脱离。
38.第二塑胶主体201靠近电路板3的一侧延伸出连接块212,连接块212与电路板3焊接。第一外壳101靠近电路板3的一侧延伸出夹板部110,夹板部110夹住电路板3。通过连接块212与电路板3焊接以及夹板部110夹住电路板3,使该转换头的整体连接更加紧固。
39.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转接头,通过合理的结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usba公头转type

c母座转接头整体长度较长,携带、使用时均不方便的问题的问题。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