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位转换结构及具有其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4343发布日期:2022-03-30 10:4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位转换结构及具有其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位转换结构及具有其的插座。


背景技术:

2.美式插座,其插脚为一圆二扁插脚;而其插孔一般为万用插座孔或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可接受世界各国不同插脚或只适用于美式插脚。但是现有的插座存在以下问题:
3.1、现有的转换器的体积较大,携带时占用空间大,使用转换器时由于体积大会受加大重力原因下垂,用户体验度较差,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使用时稳定性较差;且可能会影响旁边插座的使用;
4.2、现在的内部结构复杂,组装繁琐,装配效率并不高;
5.3、现有多位插座内部一般通过导线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电路并联,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存在安全隐患;
6.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429231 u,其结构复杂,其中的连接片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钣金才能成型,且结构为异型状,加工的不良品率较高,加工和安装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多位转换结构,旨在缩小美式插座的体积,且方便装配,减少导线的使用提高插座的安全性。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多位转换结构,包括主架体、第一插脚、第二插脚以及第三插脚,所述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和第三插脚安装于主架上,所述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和第三插脚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所述主架的上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两侧均设有插孔,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设有与插孔相配合的插电槽,所述主架将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以及第三连接片分别隔离且相互不接触。
9.一种插座,包括壳体以及设于壳体内上述多位转换结构。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多位转换结构中第一插脚、第二插脚和第三插脚分别与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电连接,通过主架体将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设置于主架体的外围位置且相互隔离,方便了插座的安装,且插座内空间利用更合理,有效缩小了插座的体积,且减少接线避免线材摆放凌乱更具安全性,采用模块组合,减少组装步骤及物料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14.图4为主架体与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三插脚、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配合示意图;
15.图5为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三插脚、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配合示意图一;
16.图6为第一插脚、第二插脚、第三插脚、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配合示意图二;
17.图7为底壳、中壳和顶壳配合示意图一;
18.图8为底壳、第一连接片和中壳配合示意图;
19.图9为中壳、第二连接片和顶壳配合示意图;
20.图10为顶壳和第三连接片配合示意图;
2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配合示意图。
22.图中,1为主架体,11为底壳,12为中壳,13为顶壳,21为第一定位槽,22为第二定位槽,23为第三定位槽,41为第一插脚,42为第二插脚,43为第三插脚,51为第一插电槽,52为第二插电槽,53为第三插电槽,54为第四插电槽,6为第一连接片,61为第一火线弯折部,62为第一火线安装部,63为第二火线安装部,64为第三火线安装部,7为第二连接片,71为第二零线弯折部,72为第一零线安装部,73为第二零线安装部,74为第三零线安装部,8为第三连接片,81为第一卡脚,82为主体部,83为第三弯折部,91为第一插孔,92为第二插孔,93为第三插孔,100为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如图1至10所示,一种多位转换结构,包括主架体1、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以及第三插脚43,所述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安装于主架上(即下侧位置),所述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所述主架的上侧、左侧、右侧、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两侧均设有插孔,所述第一连接片
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设有与插孔相配合的插电槽,所述主架将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以及第三连接片8分别隔离且相互不接触。
27.在本实用新型多位转换结构中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分别与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电连接,通过主架体1将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设置于主架体1的外围位置且相互隔离,方便了插座的安装,且插座内空间利用更合理,有效缩小了插座的体积,且减少接线避免线材摆放凌乱更具安全性,采用模块组合,减少组装步骤及物料提高组装效率。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沿主架体1的周向分布,所述第三连接片8设于第一连接片6和第二连接片7之间,其中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分别为火线插脚、零线插脚和地线插脚。
29.优先地,所述主架的上方设有第一插孔91,所述第一插孔与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相对设置。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位于第一插孔的位置设有第一插电槽51。有效缩小了第一插孔从插脚到第一插孔的距离,从而缩小了插座的体积,第一插电槽51即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第一卡脚81。
3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体1包括底壳11、中壳12和顶壳13,所述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安装于底壳11,所述第一连接片6设置于底壳11和中壳12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片7设置于中壳12和顶壳13之间,所述第三连接片8设置于顶壳13上。通过底壳11、中壳12和顶壳13的配合方便了第一连接片6、第二连接片7、第三连接片8、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的安装。在实际加工中,先把第一插脚41、第二插脚42和第三插脚43安装于底壳11上,再将第一连接片6安装于底壳11和中壳12之间,然后再将第二连接片7安装于中壳12和顶壳13之间,第三连接片8安装于顶壳13上,即完成插座的安装。
32.具体地,所述底壳11和中壳12之间设有第一定位槽21,所述第一连接片6安装于第一定位槽21,且底壳11和中壳12之间设有第二插孔92,所述第一连接片6设有与第二插孔92相配合的第二插电槽52,即第一连接片6的安装,将第一连接片6先安装,然后再下一工序依次安装第二连接片7和第三连接片8。
33.更具体地,所述中壳12和顶壳13之间设有第二定位槽22,所述第二连接片7安装于第二定位槽22,且底壳11和中壳12之间设有第三插孔93,所述第二连接片7设有与第三插孔93相配合的第三插电槽53,即第二连接片7的安装。
34.进一步地,所述顶壳13设有第三定位槽23,所述第三连接片8安装于第三定位槽23,且顶壳13设有第三插孔93,所述第三连接片8设有与第三插孔93相配合的第四插电槽54。即第三连接片8的安装。其中第三连接片8通过外壳固定或者卡位固定于第三定位槽23。其中第三定位槽23可以设置于顶壳13的上壁也可以设置于侧壁。
3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片6包括第一火线弯折部61、与第一火线弯折部61相连接的第一火线安装部62、与第一火线安装部62相连接的第二火线安装部63以及与第二火线安装部63相连接的第三火线安装部64,所述第一火线安装部62、第二火线安装部63、第三火线安装部64均设有第二插电槽52;所述第二连接片7包括第二零线弯折部71、与第二零线弯折部71相连接的第一零线安装部72、与第一零线安装部72相连接的第二零线安装部73以及与第二零线安装部73相连接的第三零线安装部74,所述第二零线安装部73、
第二零线安装部73、第三零线安装部74均设有第三插电槽53。即通过将第一连接片6和第二连接片7设计为“g”字型方便了第一连接片6和第二连接片7的成型,且安装方便,结构简单。其中第一连接片6和第二连接片7一体成型,从而方便了钣金以及减少了电线的使用,保证了电连接的稳定性。其中第二插电槽和第三插电槽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6.具体地,所述第三插脚43设有第一卡脚81,所述第三连接片8为垂向设置的金属片,包括主体部82以及从主体部82向两边弯折的第三弯折部83,所述第三连接片8与第一卡脚81一体成型或通过中间件相连接,所述主体部82和第三弯折部83均设有第四插电槽54。将第三连接片8垂向设置,适用于美式插脚或英式插脚的使用,且插座内空间利用更合理。
37.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所述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呈与主架外围形状相适的包围状“口”型,从而可以设置多个插孔组,从而提高产品的适用性。
38.一种插座,包括壳体100以及设于壳体100内的上述的多位转换结构。
39.具体地,所述插座为美式插座,可以理解地,本实用新型转换插座可以是美规、中规、英规或者欧规等规格的转换插座,优选美规转换插座。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