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1397发布日期:2021-12-31 21:3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


背景技术:

2.数据线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线缆,人们使用数据线缆对手机进行充电,将手机与电脑连接传输数据,将移动设备与电脑连接传输数据,日常用数据线缆既要起到数据传输的作用还要起到供电的作用。通俗点说,就是连接电脑与移动设备用来传送视频、铃声、图片等文件的通路工具,现在,随着电子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线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现有的数据线插接头大都为一体性,插接头不可切换,导致实用性较差,或采用磁吸结构,容易丢失,不能固定连接,整体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了可切换的插接头,连接线一端连接固定插接头、另一端设有旋转连接组件用于可更换连接可切换插接头,方便拆卸更换,使用方便,结构可靠,实用性强的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包括固定插接头、固定连接于固定插接头的连接线、设于连接线且远离固定插接头一端的旋转连接组件、及可更换连接于旋转连接组件的可切换插接头;所述旋转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封装体、设于第一封装体内的弹性连接件、与弹性连接件的弹性接触点、及开设于第一封装体外沿的旋转卡槽,所述可切换插接头包括第二封装体、设于第二封装体内的接电插头、开设于第二封装体的连接腔、及设于连接腔的导电接触点与旋转卡扣,所述导电接触点与接电插头连接,所述旋转卡扣可旋转卡入至旋转卡槽使导电接触点与弹性接触点连接。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插接头包括与连接线一体封装连接的第三封装体、设于第三封装体内并与连接线电连接的固定接头。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接头为usb接头或type

c接头。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线包括设于内部的内芯部、设于内芯部的绝缘外套、及设于绝缘外套的纤维外套,所述绝缘外套与第三封装体连接。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封装体与绝缘外套连接,所述内芯部与弹性连接件连接。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封装体内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顶端设有限位挡板。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连接件为弹簧、其设于活动腔内,所述弹性连接件一端与弹性接触点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线连接。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弹性接触点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可活动设于活动腔内。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卡槽包括卡入部、斜槽部及固定部,所述旋转卡扣通过卡入部卡入至斜槽部后通过固定部固定。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旋转卡槽至少设有两组,所述旋转卡扣数量与旋转卡槽数量相同。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传统的数据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插头固定,不可切换或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可切换的插接头,连接线一端连接固定插接头、另一端设有旋转连接组件用于可更换连接可切换插接头,方便拆卸更换,使用方便,结构可靠,实用性强。具体是,设置了固定插接头、固定连接于固定插接头的连接线、设于连接线且远离固定插接头一端的旋转连接组件、及可更换连接于旋转连接组件的可切换插接头;旋转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封装体、设于第一封装体内的弹性连接件、与弹性连接件的弹性接触点、及开设于第一封装体外沿的旋转卡槽,所述可切换插接头包括第二封装体、设于第二封装体内的接电插头、开设于第二封装体的连接腔、及设于连接腔的导电接触点与旋转卡扣,所述导电接触点与接电插头连接,所述旋转卡扣可旋转卡入至旋转卡槽使导电接触点与弹性接触点连接;通过旋转卡槽与旋转卡扣的配合下,使得弹性接触点与导电接触点连接,方便连接线与接电插头连接导电,导电传输数据好,结构可靠,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固定插接头1、第三封装体11、固定接头12、连接线2、内芯部21、绝缘外套22、纤维外套23、旋转连接组件3、第一封装体31、活动腔311、限位挡板312、弹性连接件32、弹性接触点33、旋转卡槽34、卡入部341、斜槽部342、固定部343、可切换插接头4、第二封装体41、接电插头42、导电接触点43、旋转卡扣4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旋转式可切换接头的数据线,包括固定插接头1、固定连接于固定插接头1的连接线2、设于连接线2且远离固定插接头1一端的旋转连接组件3、及可更
换连接于旋转连接组件3的可切换插接头4;所述旋转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封装体31、设于第一封装体31内的弹性连接件32、与弹性连接件32的弹性接触点33、及开设于第一封装体31外沿的旋转卡槽34,所述可切换插接头4包括第二封装体41、设于第二封装体41内的接电插头42、开设于第二封装体41的连接腔42、及设于连接腔42的导电接触点43与旋转卡扣44,所述导电接触点43与接电插头42连接,所述旋转卡扣44可旋转卡入至旋转卡槽34使导电接触点43与弹性接触点33连接。
25.固定插接头1包括与连接线2一体封装连接的第三封装体11、设于第三封装体11内并与连接线2电连接的固定接头12,第三封装体11配合固定接头12和连接线2连接,结构可靠,稳定性好。
26.本实施例中,固定接头12为usb接头或type

c接头。
27.连接线2包括设于内部的内芯部21、设于内芯部21的绝缘外套22、及设于绝缘外套22的纤维外套23,所述绝缘外套22与第三封装体11连接,通过内芯部21用于传输数据,通过绝缘外套22和纤维外套23配合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对内部结构起到防护作用。
28.第一封装体31与绝缘外套22连接,所述内芯部21与弹性连接件32连接,结构一体性强,稳定性好。
29.第一封装体31内设有活动腔311,所述活动腔311顶端设有限位挡板312,弹性连接件32为弹簧、其设于活动腔311内,所述弹性连接件32一端与弹性接触点33连接、另一端与连接线2连接,弹性接触点33设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可活动设于活动腔311内;通过限位挡板312配合活动腔311用于弹簧和弹性接触点33的活动,限位挡板312配合限位台进行配合接触。
30.旋转卡槽34包括卡入部341、斜槽部342及固定部343,所述旋转卡扣44通过卡入部341卡入至斜槽部342后通过固定部343固定,进一步改进为,旋转卡槽34至少设有两组,所述旋转卡扣44数量与旋转卡槽34数量相同,通过旋转方式卡入连接固定,固定效果好,结构可靠。
31.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插头固定,不可切换或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可切换的插接头,连接线2一端连接固定插接头1、另一端设有旋转连接组件3用于可更换连接可切换插接头4,方便拆卸更换,使用方便,结构可靠,实用性强。具体是,设置了固定插接头1、固定连接于固定插接头1的连接线2、设于连接线2且远离固定插接头1一端的旋转连接组件3、及可更换连接于旋转连接组件3的可切换插接头4;旋转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封装体31、设于第一封装体31内的弹性连接件32、与弹性连接件32的弹性接触点33、及开设于第一封装体31外沿的旋转卡槽34,所述可切换插接头4包括第二封装体41、设于第二封装体41内的接电插头42、开设于第二封装体41的连接腔42、及设于连接腔42的导电接触点43与旋转卡扣44,所述导电接触点43与接电插头42连接,所述旋转卡扣44可旋转卡入至旋转卡槽34使导电接触点43与弹性接触点33连接;通过旋转卡槽34与旋转卡扣44的配合下,使得弹性接触点33与导电接触点43连接,方便连接线2与接电插头42连接导电,导电传输数据好,结构可靠,稳定性好。
32.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