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40308发布日期:2022-01-05 10:2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干式变压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干式变压器。


背景技术:

2.干式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重要的电力设备,由于它具有无油、难燃、运行损耗低、防灾能力突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常用的干式变压器,其核心结构包括变压器箱及设置于变压器箱内的线圈和铁芯。其中,干式变压器在工作过程中,绕设于铁芯上的线圈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变压器箱内空气流动性差,造成箱内热量不能及时散热排出,严重影响到所述干式变压器的运行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一种干式变压器,包括封装体和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封装于所述封装体内,所述变压器本体包括铁芯及三组绕组线圈,所述铁芯包括第一铁轭、与所述第一铁轭相对设置的第二铁轭、第一铁芯柱、与所述第一铁芯柱相对设置的第二铁芯柱及与所述第二铁芯柱相对设置的第三铁芯柱,所述第一铁芯柱和所述第三铁芯柱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铁轭和所述第二铁轭之间,所述第二铁芯柱位于所述第一铁芯柱和所述第三铁芯柱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铁轭和所述第二铁轭之间,三组所述绕组线圈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所述第二铁芯柱和所述第三铁芯柱。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还包括三个骨架组件,三个所述骨架组件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所述第二铁芯柱和所述第三铁芯柱,三组所述绕组线圈分别绕设于对应的骨架组件。
6.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所述骨架组件包括第一骨架和第二骨架,在所述第一铁轭朝所述第二铁轭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骨架和所述第二骨架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一铁芯柱、或所述第二铁芯柱、或所述第三铁芯柱,每一所述绕组线圈包括高压线圈及与所述高压线圈间隔设置的低压线圈,每一所述绕组线圈中的高压线圈绕设于对应的第一骨架,每一所述绕组线圈中的低压线圈绕设于对应的第二骨架。
7.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包括第一周壁,所述第一周壁环绕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二骨架包括第二周壁,所述第二周壁环绕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铁芯柱、或所述第二铁芯柱、或所述第三铁芯柱穿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8.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周壁包括第一内表面及背对所述第一内表面的第一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条,每一所述第一凸条由所述第一铁轭向所述第二铁轭方向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绕组线圈中的高压线圈绕设于对应的第一周壁的第一外表面。
9.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骨架还包括多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每一所
述第一隔板凸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并沿所述第一周壁的周向环绕设置,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将所述第一外表面分隔成多个第一分隔区,每一所述绕组线圈中的高压线圈分段绕制于所述多个第一分隔区。
10.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周壁包括第二内表面及背对所述第二内表面的第二外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条,每一所述第二凸条由述第二铁轭向所述第一铁轭方向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绕组线圈中的低压线圈绕设于对应的第二周壁的第二外表面。
11.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还包括两个绝缘组件,每一所述绝缘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板,其中一所述绝缘组件中的两所述绝缘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铁轭的两相背对设置的表面,另一所述绝缘组件中的两所述绝缘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铁轭的两相背对设置的表面。
12.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还包括多个固定件,每一所述固定件穿设于对应的绝缘组件中的绝缘板,以将绝缘板固定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铁轭或所述第二铁轭。
13.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铁芯呈“日”字型。
14.本技术中的所述干式变压器将所述变压器本体封装于所述封装体内,以借助所述封装体将所述干式变压器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辐射至外界,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在工作中的自身温度,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的散热性能。另外,将所述变压器本体封装于所述封装体内,还使得所述干式变压器在高压冲击下,不易出现击穿、漏电、起弧等现象,以及使得所述变压器本体装配紧凑,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工作时的噪音。此外,将所述变压器本体封装于所述封装体内,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干式变压器所处环境中灰尘、水分等杂质对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影响,以使得所述干式变压器可适应户外高温高湿、粉尘盐碱等恶劣环境,扩大所述干式变压器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干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本体和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所示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2所示铁芯和骨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4所示铁芯和骨架组件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20.图6为图5所示第一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图5所示第二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本体和引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的干式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干式变压器
ꢀꢀꢀꢀꢀꢀꢀꢀꢀꢀꢀꢀꢀꢀꢀꢀꢀꢀꢀꢀꢀꢀꢀ126.封装体
ꢀꢀꢀꢀꢀꢀꢀꢀꢀꢀꢀꢀꢀꢀꢀꢀꢀꢀꢀꢀꢀꢀꢀꢀꢀꢀꢀ
10
27.变压器本体
ꢀꢀꢀꢀꢀꢀꢀꢀꢀꢀꢀꢀꢀꢀꢀꢀꢀꢀꢀꢀꢀꢀꢀ
20
28.铁芯
ꢀꢀꢀꢀꢀꢀꢀꢀꢀꢀꢀꢀꢀꢀꢀꢀꢀꢀꢀꢀꢀꢀꢀꢀꢀꢀꢀꢀꢀ
21
29.第一铁轭
ꢀꢀꢀꢀꢀꢀꢀꢀꢀꢀꢀꢀꢀꢀꢀꢀꢀꢀꢀꢀꢀꢀꢀꢀꢀ
211
30.第二铁轭
ꢀꢀꢀꢀꢀꢀꢀꢀꢀꢀꢀꢀꢀꢀꢀꢀꢀꢀꢀꢀꢀꢀꢀꢀꢀ
212
31.第一铁芯柱
ꢀꢀꢀꢀꢀꢀꢀꢀꢀꢀꢀꢀꢀꢀꢀꢀꢀꢀꢀꢀꢀꢀꢀ
213
32.第二铁芯柱
ꢀꢀꢀꢀꢀꢀꢀꢀꢀꢀꢀꢀꢀꢀꢀꢀꢀꢀꢀꢀꢀꢀꢀ
214
33.第三铁芯柱
ꢀꢀꢀꢀꢀꢀꢀꢀꢀꢀꢀꢀꢀꢀꢀꢀꢀꢀꢀꢀꢀꢀꢀ
215
34.绕组线圈
ꢀꢀꢀꢀꢀꢀꢀꢀꢀꢀꢀꢀꢀꢀꢀꢀꢀꢀꢀꢀꢀꢀꢀꢀꢀ
22
35.高压线圈
ꢀꢀꢀꢀꢀꢀꢀꢀꢀꢀꢀꢀꢀꢀꢀꢀꢀꢀꢀꢀꢀꢀꢀꢀꢀ
221
36.低压线圈
ꢀꢀꢀꢀꢀꢀꢀꢀꢀꢀꢀꢀꢀꢀꢀꢀꢀꢀꢀꢀꢀꢀꢀꢀꢀ
222
37.引线组件
ꢀꢀꢀꢀꢀꢀꢀꢀꢀꢀꢀꢀꢀꢀꢀꢀꢀꢀꢀꢀꢀꢀꢀꢀꢀ
30
38.高压端引线
ꢀꢀꢀꢀꢀꢀꢀꢀꢀꢀꢀꢀꢀꢀꢀꢀꢀꢀꢀꢀꢀꢀꢀ
31
39.低压端引线
ꢀꢀꢀꢀꢀꢀꢀꢀꢀꢀꢀꢀꢀꢀꢀꢀꢀꢀꢀꢀꢀꢀꢀ
32
40.骨架组件
ꢀꢀꢀꢀꢀꢀꢀꢀꢀꢀꢀꢀꢀꢀꢀꢀꢀꢀꢀꢀꢀꢀꢀꢀꢀ
40
41.第一骨架
ꢀꢀꢀꢀꢀꢀꢀꢀꢀꢀꢀꢀꢀꢀꢀꢀꢀꢀꢀꢀꢀꢀꢀꢀꢀ
41
42.第一周壁
ꢀꢀꢀꢀꢀꢀꢀꢀꢀꢀꢀꢀꢀꢀꢀꢀꢀꢀꢀꢀꢀꢀꢀꢀꢀ
411
43.第一收容空间
ꢀꢀꢀꢀꢀꢀꢀꢀꢀꢀꢀꢀꢀꢀꢀꢀꢀꢀꢀꢀꢀ
4111
44.第一内表面
ꢀꢀꢀꢀꢀꢀꢀꢀꢀꢀꢀꢀꢀꢀꢀꢀꢀꢀꢀꢀꢀꢀꢀ
4112
45.第一外表面
ꢀꢀꢀꢀꢀꢀꢀꢀꢀꢀꢀꢀꢀꢀꢀꢀꢀꢀꢀꢀꢀꢀꢀ
4113
46.第一凸条
ꢀꢀꢀꢀꢀꢀꢀꢀꢀꢀꢀꢀꢀꢀꢀꢀꢀꢀꢀꢀꢀꢀꢀꢀꢀ
4114
47.第一分隔区
ꢀꢀꢀꢀꢀꢀꢀꢀꢀꢀꢀꢀꢀꢀꢀꢀꢀꢀꢀꢀꢀꢀꢀ
4115
48.第一隔板
ꢀꢀꢀꢀꢀꢀꢀꢀꢀꢀꢀꢀꢀꢀꢀꢀꢀꢀꢀꢀꢀꢀꢀꢀꢀ
412
49.第二骨架
ꢀꢀꢀꢀꢀꢀꢀꢀꢀꢀꢀꢀꢀꢀꢀꢀꢀꢀꢀꢀꢀꢀꢀꢀꢀ
42
50.第二周壁
ꢀꢀꢀꢀꢀꢀꢀꢀꢀꢀꢀꢀꢀꢀꢀꢀꢀꢀꢀꢀꢀꢀꢀꢀꢀ
421
51.第二收容空间
ꢀꢀꢀꢀꢀꢀꢀꢀꢀꢀꢀꢀꢀꢀꢀꢀꢀꢀꢀꢀꢀ
4211
52.第二内表面
ꢀꢀꢀꢀꢀꢀꢀꢀꢀꢀꢀꢀꢀꢀꢀꢀꢀꢀꢀꢀꢀꢀꢀ
4212
53.第二外表面
ꢀꢀꢀꢀꢀꢀꢀꢀꢀꢀꢀꢀꢀꢀꢀꢀꢀꢀꢀꢀꢀꢀꢀ
4213
54.第二凸条
ꢀꢀꢀꢀꢀꢀꢀꢀꢀꢀꢀꢀꢀꢀꢀꢀꢀꢀꢀꢀꢀꢀꢀꢀꢀ
4214
55.第二分隔区
ꢀꢀꢀꢀꢀꢀꢀꢀꢀꢀꢀꢀꢀꢀꢀꢀꢀꢀꢀꢀꢀꢀꢀ
4215
56.第三分隔区
ꢀꢀꢀꢀꢀꢀꢀꢀꢀꢀꢀꢀꢀꢀꢀꢀꢀꢀꢀꢀꢀꢀꢀ
4216
57.第二隔板
ꢀꢀꢀꢀꢀꢀꢀꢀꢀꢀꢀꢀꢀꢀꢀꢀꢀꢀꢀꢀꢀꢀꢀꢀꢀ
422
58.绝缘组件
ꢀꢀꢀꢀꢀꢀꢀꢀꢀꢀꢀꢀꢀꢀꢀꢀꢀꢀꢀꢀꢀꢀꢀꢀꢀ
50
59.绝缘板
ꢀꢀꢀꢀꢀꢀꢀꢀꢀꢀꢀꢀꢀꢀꢀꢀꢀꢀꢀꢀꢀꢀꢀꢀꢀꢀꢀ
51
60.固定件
ꢀꢀꢀꢀꢀꢀꢀꢀꢀꢀꢀꢀꢀꢀꢀꢀꢀꢀꢀꢀꢀꢀꢀꢀꢀꢀꢀ
60
6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6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
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6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65.参阅图1,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干式变压器1。请一并参图2和图3,所述干式变压器1包括封装体10、变压器本体20及引线组件30。所述变压器本体20封装于所述封装体10内。所述封装体10具有导热功能,可以将所述变压器本体20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辐射至外界,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工作中的自身温度,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散热性能。所述引线组件30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本体20,所述引线组件30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封装体10。所述变压器本体20包括铁芯21及三组绕组线圈22。所述铁芯21包括第一铁轭211、与所述第一铁轭211相对设置的第二铁轭212、第一铁芯柱213、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相对设置的第二铁芯柱214及与所述第二铁芯柱214相对设置的第三铁芯柱215。所述第一铁芯柱213和所述第三铁芯柱215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二铁轭212之间。所述第二铁芯柱214位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和所述第三铁芯柱215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二铁轭212之间。三组所述绕组线圈22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所述第二铁芯柱214和所述第三铁芯柱215。
66.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干式变压器1将所述变压器本体20封装于所述封装体10内,以借助所述封装体10将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及时传导、辐射至外界,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工作中的自身温度,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散热性能。另外,将所述变压器本体20封装于所述封装体10内,还使得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高压冲击下,不易出现击穿、漏电、起弧等现象,以及使得所述变压器本体20装配紧凑,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1工作时的噪音。此外,将所述变压器本体20封装于所述封装体10内,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干式变压器1所处环境中灰尘、水分等杂质对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影响,以使得所述干式变压器1可适应户外高温高湿、粉尘盐碱等恶劣环境,扩大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应用范围。
6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封装体10由导热性能优良的树脂对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进行整体灌封而形成。如此,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可通过所述封装体10传导、辐射,有效降低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工作中的自身温度,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散热性能。
6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对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进行整体灌封前,所述变压器本体20的外表面还可通过浸渍绝缘漆形成绝缘层(图未示),以进一步提升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耐高压性能。
69.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第一铁轭211、所述第三铁芯柱215、所述第二铁轭212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依序头尾相连,且所述第二铁芯柱214位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和所述第三铁芯柱215之间,并连接于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二铁轭212之间,以形成“日”字型的铁芯21。
7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所述第一铁芯柱213、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所述第三铁芯柱215、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二铁轭212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铁芯柱213、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所述第三铁芯柱215、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
二铁轭212的横截面形状不限于为圆形等规则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7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铁芯21的材质不限于为硅钢片。所述绕组线圈22不限于为漆包铜线。
7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图2、图3和图4,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还包括三个骨架组件40。三个所述骨架组件40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所述第二铁芯柱214和所述第三铁芯柱215。其中,三组所述绕组线圈22分别绕设于对应的骨架组件40的外表面,如此以将所述绕组线圈22与对应的铁芯柱(例如:所述第一铁芯柱213、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或所述第三铁芯柱215)进行绝缘隔离,保证述所述绕组线圈22与对应的铁芯柱之间的稳定绝缘。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请一并参图2、图3和图4,每一所述绕组线圈22包括高压线圈221和与所述高压线圈221间隔设置的低压线圈222。其中,每一所述绕组线圈22中的所述高压线圈221和所述低压线圈222分别绕设于对应的骨架组件40的外表面。
74.可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所述骨架组件40的结构,及三个所述绕组线圈22的结构相同。如此,所述骨架组件40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或所述第三铁芯柱215的实施方式,与所述骨架组件40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的实施方式相同,以及所述绕组线圈22绕设于套设于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或所述第三铁芯柱215的骨架组件40的实施方式,与所述绕组线圈22绕设于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的骨架组件40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为方便描述,下述将仅描述将所述骨架组件40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的实施方式,及所述绕组线圈22绕设于套设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的骨架组件40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骨架组件40和所述绕组线圈22与对应所述第二铁芯柱214或所述第三铁芯柱215的实施方式将不再赘述。
7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图3和图4,每一所述骨架组件40包括第一骨架41和第二骨架42。在所述第一铁轭211朝所述第二铁轭212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骨架41和所述第二骨架42依次套接于所述第一铁芯柱213。其中,所述高压线圈221绕设于所述第一骨架41。所述低压线圈222绕设于所述第二骨架42。
7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图5和图6,所述第一骨架41包括第一周壁411。所述第一周壁411环绕形成第一收容空间4111。其中,所述第一铁芯柱213穿设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4111。
7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图5和图6,所述第一周壁411包括第一内表面4112及背对所述第一内表面4112的第一外表面4113。所述第一内表面4112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凸条4114。每一所述第一凸条4114由所述第一铁轭211向所述第二铁轭212方向延伸形成。每一所述第一凸条4114位于所述第一内表面4112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之间。如此,借助所述第一凸条4114的设计,增加了所述第一周壁411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之间的空隙,方便在对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进行整体灌封时所述树脂进入所述第一周壁411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之间的空隙,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散热性能。
78.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6,所述第一内表面4112凸设有十个所述第一凸条4114。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凸条4114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其中,所述第一凸条4114的数量不限于为六个、或八个。
7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5,所述第一骨架41还包括多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隔
板412。每一所述第一隔板412凸设于所述第一外表面4113,并沿所述第一周壁411的周向环绕设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隔板412将所述第一外表面4113分隔成多个第一分隔区4115。所述高压线圈221分段绕制于所述多个第一分隔区4115,如此以简化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绕线工艺,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生产效率。
80.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隔板412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可以是八个、十个、或十个,此处不作限定。
8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和图5,邻接所述第一铁轭211的第一分隔区4115上不设置所述高压线圈221,以保证所述铁芯21与所述高压线圈221之间的电气间隙,避免所述干式变压器1在高压运行时出现拉弧等不良现象。
8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图4、图5和图6,所述第二骨架42包括第二周壁421。所述第二周壁421环绕形成第二收容空间4211。其中,所述第一铁芯柱213还穿设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4211。
8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3、图5和图7,所述第二周壁421包括第二内表面4212及背对所述第二内表面4212的第二外表面4213。所述第二内表面4212凸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凸条4214。每一所述第二凸条4214由述第二铁轭212向所述第一铁轭211方向延伸形成。如此,借助所述第二凸条4214的设计,增加了所述第二周壁421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之间的空隙,方便在对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进行整体灌封时所述树脂进入所述第二周壁421和所述第一铁芯柱213之间的空隙,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散热性能。
84.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7,所述第二内表面4212凸设有十个所述第二凸条4214。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凸条4214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其中,所述第二凸条4214的数量不限于为六个、或八个。
8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2、图5和图7,所述第二骨架42还包括三个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二隔板422。每一所述第二隔板422凸设于所述第二外表面4213,并沿所述第二周壁421的周向环绕设置。其中,三个所述第二隔板422将所述第二外表面4213分隔成第二分隔区4215和第三分隔区4216。所述低压线圈222绕制于临近所述第二铁轭212的第二分隔区4215。其中,所述第三分隔区4216位于所述第二分隔区4215和所述第一骨架41之间,以分隔所述高压线圈221和所述低压线圈222。
8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骨架42仅包括两间隔且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隔板422。两所述第二隔板422将所述第二外表面4213分隔成所述第二分隔区4215和所述第三分隔区4216。其中,所述低压线圈222绕设于所述第二分隔区4215,并位于两所述第二隔板422之间。
8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1和图2,所述引线组件30包括三个高压端引线31及三个低压端引线32。其中,三个所述高压端引线31的一端连接对应的高压线圈221,三个所述高压端引线31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封装体10。三个所述低压端引线32的一端连接对应的低压线圈222,三个所述低压端引线32的另一端外露于所述封装体10。
8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8,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还包括两个绝缘组件50。两所述绝缘组件50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铁轭211和所述第二铁轭212,以进一步加强所述绕组线圈22和所述铁芯21之间的绝缘。
8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图8,每一所述绝缘组件5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板51。其
中一所述绝缘组件50中的两所述绝缘板5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铁轭211的两相背对设置的表面。另一所述绝缘组件50中的两所述绝缘板5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铁轭212的两相背对设置的表面。
9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板51不限于为环氧纤维板材。
9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变压器本体20还包括多个固定件60。每一所述固定件60穿设于对应的绝缘组件50中的绝缘板51,以将绝缘板51固定于对应的第一铁轭211或第二铁轭212。其中,所述固定件60的数量可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不限于为四个、六个、或八个。
92.在本实施方式中,参图9,所述固定件60为尼龙螺栓。其中,所述固定件60的部分还外露于所述封装体10,以进一步辅助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安装。
9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干式变压器1的安装方式,不限于为立式安装、卧式安装、侧边安装、或挂式安装。
94.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件60可省略。如此,所述绝缘板51不限于借助胶水等方式固定于对应的第一铁轭211或第二铁轭212。
9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是较佳实施方式揭露如上,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