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80200发布日期:2021-11-18 12:4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


背景技术:

2.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发光器件,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发光,它在照明领域应用广泛,发光二极管可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用途,如照明、平板显示、医疗器件等。
3.但是,现有发光二极管的电极与引脚通过为整体结构,外漏的引脚容易折弯折断,影响使用效果,且内部电极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长期使用,透镜内部环氧树脂胶受到温度的影响,电极容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以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的电极与引脚通过为整体结构,外漏的引脚容易折弯折断,影响使用效果,且内部电极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长期使用,透镜内部环氧树脂胶受到温度的影响,电极容易松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包括:
6.环氧树脂透镜、负电极和正电极,所述环氧树脂透镜的下端设置有基座,且基座的下端连接有负极引脚和正极引脚,所述负电极固定在环氧树脂透镜的内部,且负电极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有反射帽,且反射帽的内部固定有led芯片,所述负电极的右端设置有绝缘棒,且绝缘棒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座。
7.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帽通过银胶固定在安装槽的内部,且反射帽上端超出负电极的上端面。
8.进一步的,所述环氧树脂透镜的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胶,且led芯片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并且led芯片底部与负电极电性连接,且led芯片的上端通过导线与正电极电性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负电极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凸块,且负电极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并且第一凹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台阶。
10.进一步的,所述负电极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且第一连接槽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坡面,并且负极引脚的上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槽的内部。
11.进一步的,所述正电极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凸块,且正电极的内侧设置有斜凸块,并且斜凸块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台阶,且第二台阶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槽,并且第二连接槽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坡面。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用电极利用负电极与正电极外部结构,使得增大了与环氧树脂透镜内部环氧树脂胶的接触面积,以及支撑座与两电
极内部的连接,提高了电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负电极与正电极开设的连接槽,使得引脚的连接具有一定缓冲性,降低折弯折断的几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电极坡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电极坡面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环氧树脂透镜;2、导线;3、反射帽;4、led芯片;5、负电极;51、安装槽;52、第一凸块;53、第一凹槽;54、第一台阶;55、第一支撑坡面;56、第一连接槽;6、正电极;61、第二凸块;62、斜凸块;63、第二凹槽;64、第二台阶;65、第二支撑坡面;66、第二连接槽;7、绝缘棒;8、基座;9、支撑座;10、负极引脚;11、正极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负电极坡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电极坡面结构示意图。
20.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电极,包括:环氧树脂透镜1、负电极5和正电极6。
21.具体的,环氧树脂透镜1、负电极5和正电极6,环氧树脂透镜1的下端设置有基座8,且基座8的下端连接有负极引脚10和正极引脚11,负电极5固定在环氧树脂透镜1的内部,且负电极5的上端开设有安装槽51,安装槽51的内部固定有反射帽3,且反射帽3的内部固定有led芯片4,负电极5的右端设置有绝缘棒7,且绝缘棒7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座9。
22.在本实施例中,基座8的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连接槽56和第二连接槽66对应的通孔,且负极引脚10与正极引脚11与通孔壁的接触间隙填充有硅橡胶,起到对引脚的良好缓冲;负极引脚10与正极引脚11的上端设置有锥型端,且锥型端与第一连接槽56和第二连接槽66的形状匹配,且在锥型端与连接槽接触的间隙,填充有导电胶,起到引脚与电极良好的导电性能;通过第一凹槽53和第二凹槽63便于硅胶绝缘棒7的错位安装,绝缘棒7防止负电极5与正电极6之间的环氧树脂胶受热变形,体积缩小,导致负电极5与正电极6之间接触引起电极短路。
23.在本实施例中,反射帽3通过银胶固定在安装槽51的内部,且反射帽3上端超出负电极5的上端面。
2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负电极5的上端设置为楔形支架,反射帽3的底部开设有通孔,便于芯片与负电极5连接,且反射帽3起到反射光源的作用,增强光源的辐射区域。
25.在本实施例中,环氧树脂透镜1的内部填充有环氧树脂胶,且led芯片4通过环氧树脂胶固定,并且led芯片4底部与负电极5电性连接,且led芯片4的上端通过导线2与正电极6电性连接。
2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导线2设置为金线连接导线,且导线2通过焊接烧结与正电极6的上端连接,使得lled芯片4形成通电回路。
27.在本实施例中,负电极5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凸块52,且负电极5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53,并且第一凹槽53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台阶54;正电极6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凸块61,且正电极6的内侧设置有斜凸块62,并且斜凸块62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63。
2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凸块52与第二凸块61设置为矩形块,且在矩形块的之间形成矩形槽,便于环氧树脂胶渗透到矩形槽,增加电极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凹槽53与第二凹槽63构成绝缘棒7的稳定放置空间;斜凸块62与负电极5的内侧斜端面之间形成填充间隙,便于容纳较多的环氧树脂胶的填充。
29.在本实施例中,负电极5的下端开设有第一连接槽56,且第一连接槽56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坡面55,并且负极引脚10的上端安装在第一连接槽56的内部;第二凹槽63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台阶64,且第二台阶6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槽66,并且第二连接槽66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坡面65。
3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坡面55与第二支撑坡面65形成对上端的稳定支撑,第一台阶54与第二台阶64分别与支撑座9的两端支撑连接,且支撑座9的下端与基座8的连接间隙涂布有环氧树脂胶,起到绝缘作用,并且在负极引脚10和正极引脚11与电极连接的下端外侧填充有硅橡胶,利用硅橡胶的缓冲性,起到保护引脚的作用。
31.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用电极可有效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的电极与引脚通过为整体结构,外漏的引脚容易折弯折断,影响使用效果,且内部电极结构单一,稳定性较差,长期使用,透镜内部环氧树脂胶受到温度的影响,电极容易松动的问题,利用负电极5与正电极6外部结构,使得增大了与环氧树脂透镜1内部环氧树脂胶的接触面积,以及支撑座9与两电极内部的连接,提高了电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负电极5与正电极6开设的连接槽,使得引脚的连接具有一定缓冲性,降低折弯折断的几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