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暗装开关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4872发布日期:2021-11-22 19:5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暗装开关底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暗装开关底壳。


背景技术:

2.现时的墙壁开关插座一般都需要配合底盒安装,在实际使用时,底盒是固定嵌入在墙壁内的,墙壁开关插座遮盖安装在底盒的前侧,底盒设有用于电线穿入的孔,电线的端部穿入到底盒内,电线的端部再与开关插座背面的端子固定连接。其中底盒放置在墙壁内会填充水泥,水泥凝固后对底盒进行固定,但是在安装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水泥未凝固时,容易从底盒的孔进入底盒内,影响电线的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生产装配简单、方便安装和避免水泥进入影响整体安装的暗装开关底壳。
4.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暗装开关底壳,包括壳体,其中: 壳体两侧的外表面设有护边,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扣装口和第一扣头,壳体的另一侧表面设有第二扣头和第二扣装口,护边内设有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内设有第四挡板,第二弧形壁内设有第五挡板,壳体内设有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第一安装柱的顶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柱调节口,第二安装柱的顶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柱调节口,第一安装柱内设有第一安装脚,第二安装柱内设有第二安装脚。
5.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底面设有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第一插口与第一安装柱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插口与第二安装柱的内腔相连通。
6.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脚和第三连接脚,壳体的另一侧表面设有第二连接脚和第四连接脚。
7.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脚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压板和第一卡部,第一安装脚的顶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内设有第一螺接片,第一螺接片与第一安装柱调节口相对应。
8.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脚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和第二压板,第二安装脚的顶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二卡部,第二卡部设有第二螺接片,第二螺接片与第二安装柱调节口相对应。
9.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有可分离功能的挡板。
10.具体进一步,所述挡板分为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和第三挡板依次排列。
11.具体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板的边缘设有第一凸块,第一凸块与第一开口相连接,第二挡板的边缘设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一开口相连接,第三挡板的边缘设有第三凸块,第三凸块与第一开口相连接。
12.具体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限位凸部。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结构通过壳体两侧的外表面设有护边,护边相互紧贴而把水泥挤压至壳体外,避免水泥进入壳体内,影响整体电线安装;另外,第一安装脚能放置于第一安装柱内,第二安装脚能放置于第二安装柱内,起到方便整体生产装配简单。2. 第一扣装口、第一扣头、第二扣头和第二扣装口组合使用,能实施相邻辅助壳体相互扣连接,起到互快速固定。3.护边内设有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第一弧形壁内设有第四挡板,第二弧形壁内设有第五挡板,能实施拆卸第四挡板或第五挡板,便于电线插置安装,并且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起到导向作用和有阻隔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结构示意图。
18.以下附图的图标说明:壳体1、第一开口101、限位凸部102、第一安装柱103、第一安装柱调节口104、第二安装柱调节口105、第二安装柱106、第一扣装口107、第一扣头108、第二扣头109、第二扣装口110、第一插口111、第二插口112、护边113、第一连接脚2、第二连接脚3、第三连接脚4、第四连接脚5、第一挡板6、第一凸块601、第二挡板7、第二凸块701、第三挡板8、第三凸块801、第一安装脚9、第一压板901、第一卡部902、第一定位部903、第二安装脚10、第二定位部1001、第二卡部1002、第二压板1003、第一弧形壁11、第二弧形壁12、第四挡板13、第五挡板14、第一螺接片15、第二螺接片16、辅助壳体17。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描述的一种暗装开关底壳,包括壳体1,其中: 壳体1两侧的外表面设有护边113,壳体1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扣装口107和第一扣头108,壳体1的另一侧表面设有第二扣头109和第二扣装口110,护边113内设有第一弧形壁11和第二弧形壁12,第一弧形壁11内设有第四挡板13,第二弧形壁12内设有第五挡板14,壳体1内设有第一安装柱103和第二安装柱106,第一安装柱103的顶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柱调节口104,第二安装柱106的顶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柱调节口105,第一安装柱103内设有第一安装脚9,第二安装柱106内设有第二安装脚10。
21.本结构通过壳体1两侧的外表面设有护边113,护边113相互紧贴而把水泥挤压至壳体1外,避免水泥进入壳体1内,影响整体电线安装;具体地说,壳体1与相邻辅助壳体17采用相同结构,护边113用于遮挡壳体1与相邻辅助壳体17之间的间隙,避免水泥从间隙进入而影响整体并排连接;另外,第一安装脚9能放置于第一安装柱103内,第二安装脚10能放置于第二安装柱106内,起到方便整体生产装配简单。其中,第一安装脚9能在第一安装柱103实施伸出或收纳作用;第二安装脚10能放置于第二安装柱106实施伸出或收纳作用,具体如
何实施第一安装脚9和第二安装脚10操作在下方进一步说明。
22.第一扣装口107、第一扣头108、第二扣头109和第二扣装口110组合使用,能实施相邻辅助壳体17相互扣连接,起到互快速固定。其中第一扣头108扣于辅助壳体17的辅助扣装口处,辅助壳体17的辅助扣头扣于第一扣装口107处,实施壳体1和辅助壳体17相连接。
23.护边113内设有第一弧形壁11和第二弧形壁12,第一弧形壁11内设有第四挡板13,第二弧形壁12内设有第五挡板14,能实施拆卸第四挡板13或第五挡板14,便于电线插置安装,并且第一弧形壁11和第二弧形壁12起到导向作用和有阻隔作用。第一弧形壁11和第二弧形壁12分别与辅助壳体17的第一辅助弧形壁和第二辅助弧形壁相连接,电线分别从壳体1内穿过并且进入辅助壳体17内。
24.本结构所述壳体1的底面设有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第一插口111与第一安装柱103的内腔相连通,第二插口112与第二安装柱106的内腔相连通。第一安装脚9和第二安装脚10分别插置第一插口111和第二插口112处。
25.本结构所述壳体1的一侧表面设有第一连接脚2和第三连接脚4,壳体1的另一侧表面设有第二连接脚3和第四连接脚5。第一连接脚2的体积大于第三连接脚4的体积,第二连接脚3的体积小于第四连接脚5的体积。第一连接脚2和第二连接脚3相对称,第三连接脚4和第四连接脚5相对称。例如,第二连接脚3和第四连接脚5分别插置于辅助壳体17上。
26.本结构所述第一安装脚9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压板901和第一卡部902,第一安装脚9的顶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一定位部903,第一定位部903内设有第一螺接片15,第一螺接片15与第一安装柱调节口104相对应。第一螺接片15固定于第一定位部903之间。
27.本结构所述第二安装脚10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定位部1001和第二压板1003,第二安装脚10的顶表面设有至少二个第二卡部1002,第二卡部1002设有第二螺接片16,第二螺接片16与第二安装柱调节口105相对应。第二螺接片16固定于第二卡部1002之间。
28.开关面板一般安装于壳体1上,开关面板与壳体1之间通过第一螺钉和第二螺钉相连接,其中第一螺钉穿过第一安装柱调节口104,第一螺钉连接于第一螺接片15,通过扭动第一螺钉转动时,使第一螺接片15沿着第一螺钉的表面移动,从而带动第一安装脚9上移或下移,实施伸至第一插口111外,同样,第二螺钉连接于第二螺接片16,通过扭动第二螺钉时,使第二螺接片16沿着第二螺钉的表面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安装脚10上移或下移。
29.本结构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有第一开口101,第一开口101设有可分离功能的挡板。
30.本结构所述挡板分为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和第三挡板8,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和第三挡板8依次排列。
31.本结构所述第一挡板6的边缘设有第一凸块601,第一凸块601与第一开口101相连接,第二挡板7的边缘设有第二凸块701,第二凸块701与第一开口101相连接,第三挡板8的边缘设有第三凸块801,第三凸块801与第一开口101相连接。第一凸块601、第二凸块701和第三凸块801用于连接壳体1的内壁上,剪断第一凸块601、第二凸块701和第三凸块801其中之一,实施第一挡板6、第二挡板7和第三挡板8取出,实施安装作用。
32.本结构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有限位凸部102。
33.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