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8394发布日期:2021-10-27 19:2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


背景技术:

2.熔断器是利用金属导体作为熔体串联于电路中,当过载或短路电流通过熔体时,因其自身发热而熔断,从而分断电路的一种电器。熔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配电系统中是起安全保护作用的一种电器,熔断器广泛应用于电网保护和用电设备保护,当电网或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故障或过载时,可自动切断电路,避免电器设备损坏,防止事故蔓延。目前市场上存在熔断器,大多需要外部给短路信号或者是内部电路检测再给出短路信号,这样会导致分断可靠性性较差,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另外一些用电设备中熔断器与外部检测部件的装配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熔断器分断短路信号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
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触发器;
5.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横穿其的直板状开断铜排、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的开断栅片和气体发生装置,其中所述开断铜排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两沟槽,所述开断栅片设置于所述开断铜排上方,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开断栅片上部,所述开断铜排的下部设有两开断刀片,且每一所述开断刀片与一所述沟槽上下相对,所述绝缘外壳内部位于每一所述沟槽的向下延伸方向还依次设有导向槽和灭弧室;
6.所述触发器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外部并接入所述开断铜排,所述触发器还连接所述气体发生装置,所述触发器用于检测流过所述开断铜排电流,且电流过载时向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发送触发信号,使所述气体发生装置启动推动所述开断栅片向下运动,两所述开断刀片切断两所述沟槽并分别产生电弧,电弧进入所述导向槽内被拉长后串联形成高于系统电压的电弧电压,进而使所述开断铜排上的电流下降至过零。
7.进一步地,所述触发器为银片式触发器,所述开断铜排上设有断槽,所述触发器接入所述断槽使所述开断铜排导通。
8.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上部设有阶梯状的扩大口,所述开断刀片切断所述沟槽时使所述沟槽断口处的边缘部分弯折偏向所述扩大口内。
9.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槽的下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开断刀片向下运动的锥形狭缝。
10.进一步地,所述开断刀片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弧形的过渡面,所述沟槽上部边缘与所述过渡面相抵用于限制所述开断栅片向下运动。
11.进一步地,所述沟槽为双面沟槽。
12.进一步地,所述开断栅片包括栅片上盖、栅片金属片和开断刀具,所述栅片上盖为倒置的t形,所述开断刀具的顶部设有约束槽,两所述开断刀片设置于所述开断刀具下部,所述栅片金属片设置于所述约束槽内,所述栅片上盖下端抵住所述栅片金属片、上端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外壳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绝缘套管,所述开断栅片嵌入所述绝缘套管内且可上下滑动。
14.进一步地,所述开断刀片的底部设有v形的尖刃,所述尖刃与所述沟槽的上表面相抵。
15.进一步地,两所述灭弧室相对独立,且两所述灭弧室内均放置有灭弧材料。
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触发器与熔断器主体集成为一体,直接提供触发信号,利用过弧缝隙使两沟槽处被切断后产生的电弧拉长并串联,产生高于系统电压的电弧电压,使短路电流下降直至过零,分断能力强,响应速度快,提高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另外与现有熔断器产品相比,降低了加工难度及装配难度,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的剖示图;
18.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1

压盖、2

上外壳、3

下内壳、4

下外壳、5

开断铜排、6

气体发生装置、7

开断刀具、8

开断刀片、9

沟槽、10

触发器、11

导向槽、12

灭弧室、13

栅片上盖、14

栅片金属片、15

绝缘套筒、16

金属衬套、17

断槽、18
‑ꢀ
银片、19

扩大口、20

锥形狭缝。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21.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包括绝缘外壳和触发器10。
22.具体的,请参考图1,所述绝缘外壳整体成柱状,由上至下包括均为绝缘材料制成的压盖1、上外壳2、下内壳3和下外壳4。所述上外壳2和所述下外壳 4均为腔体结构。
23.所述绝缘外壳设有横穿其的直板状开断铜排5、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的开断栅片和气体发生装置6。具体的:
24.所述开断铜排5支撑于所述下内壳3上部,所述下内壳3的上端与所述上外壳2紧固连接,所述上外壳2与所述下内壳3将所述开断铜排5夹紧固定,所述开断铜排5的两端延伸出所述绝缘外壳接入被保护的主电路。
25.所述开断铜排5位于所述绝缘外壳内部部分的表面设有间隔设置的两沟槽 9,两所述沟槽9位于所述绝缘外壳中间位置,且相对平行设置。这里所述开断铜排5为一体化加工成型,整体电阻较小,流通能力强。
26.所述沟槽9设置于所述开断铜排5上表面,沿着所述开断铜排5宽度方向的条形槽。所述沟槽9应具有一定深度,以保证所述沟槽9处可以轻松被切断。
27.关于所述沟槽9还可以设置为双面沟槽,即在所述开断铜排5的下表面也设置沟槽,在所述开断铜排5上表面沟槽9的背部设置沟槽,这样所述开断铜排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同一位置处均设有所述沟槽9,所述开断铜排位于该沟槽9 处形成明显薄弱狭径处,易于切断。这里可以通过激光切割技术在所述开断铜排5的上、下表面同时切割数道应力槽,使所述开断铜排5的上、下表面同一位置处同时形成两所述沟槽9。
28.所述开断栅片设置于所述开断铜排5上方,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连接所述开断栅片上部。这里所述上外壳2的内部设有下端开口的圆柱形腔体,所述腔体下端口罩于两所述沟槽9之上。所述开断栅片设置于该腔体内,且所述腔体内设有竖直设置的绝缘套管15,所述开断栅片嵌入所述绝缘套管15内且可上下滑动,所述绝缘套管15可有效提高所述绝缘外壳的整体绝缘能力。
29.所述开断栅片包括栅片上盖13、栅片金属片14和开断刀具7,所述栅片上盖13为倒置的t形,所述开断刀具7的顶部设有约束槽,所述栅片金属片14 设置于所述约束槽内,所述栅片上盖13下端抵住所述栅片金属片14。所述上外壳2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金属衬套16,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设置于所述金属衬套16内,所述压盖1盖合于所述上外壳2上端且压紧固定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所述栅片上盖13穿过所述腔体上端与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连接。
30.所述开断铜排5的下部设有两开断刀片8,且每一所述开断刀片8与一所述沟槽9上下相对,两所述开断刀片8设置于所述开断刀具7下部。两所述开断刀片8均竖直设置,对于每一所述开断刀片8其底部设有v形的尖刃,所述尖刃与所述沟槽9的上表面相抵。
31.请参考图2,所述绝缘外壳内部位于每一所述沟槽9的向下延伸方向还依次设有导向槽11和灭弧室12。具体的,所述导向槽11设置于所述下内壳3内,所述导向槽11贯穿所述下内壳3。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11上部设有阶梯状的扩大口19,所述开断刀片8切断所述沟槽9时使所述沟槽9断口处的铜排部分弯折偏向所述扩大口19内,这样所述扩大口19提供所述沟槽9被切断后的边缘地方的容置空间,避免被所述开断刀片8挤压,阻碍所述开断刀片8下移。
32.两所述灭弧室12均设置于所述下外壳4内,每一所述灭弧室12与一所述导向槽11的下端连通。两所述灭弧室12相对独立,且两所述灭弧室12内均放置有灭弧材料,灭弧材料用以保证灭弧效果,可以选择石英砂等。
33.另外为了限制所述开断刀片8的下移距离,所述导向槽11的下部设有用于阻挡所述开断刀片8向下运动的锥形狭缝20,所述开断刀片8的上部两侧均设有弧形的过渡面。所述锥形狭缝20的宽度小于所述开断刀片8的厚度,所述锥形狭缝20的宽度且自上到下宽度逐渐减小,这样可以对切断所述沟槽9后的开断刀片8起到阻挡作用,用以限制所述开断刀片8的下移距离,同时在所述开断刀片8下移至设定位置时所述沟槽9上部边缘与所述过渡面相抵用于限制所述开断刀片8向下运动。这样通过所述锥形狭缝20和所述过渡面的阻挡作用可以防止所述开断栅片在下移时上部直接撞击到所述开断器铜排5上表面从而使所述开断栅片发生破裂,导致电气绝缘性能差。
34.所述触发器10设置于所述绝缘外壳外部并接入所述开断铜排5,所述触发器10还通过导线连接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这里所述触发器为银片式触发器,所述开断铜排5上设有断槽17,所述触发器10的银片18接入所述断槽17使所述开断铜排5导通。
35.上述含触发器式双刀直开熔断器的开断铜排5两端接入电力系统的主电路后,通过所述触发器10检测流过所述开断铜排5电流,在流经所述开断铜排5 的电流过载时,所述触发器10的银片17被熔断并向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发送触发信号,使所述气体发生装置6启动推动所述开断栅片向下运动,两所述开断刀片8切断两所述沟槽9并分别产生电弧,电弧进入所述导向槽11内被拉长,且两电弧串联形成高于系统电压的电弧电压,进而迫使所述主电路上的电流迅速下降直至过零,完成快速分断。最终两电弧分别进入两所述灭弧室12中进行灭弧,以避免行程短路。
36.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
37.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